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集


   日期:2015/6/27 21: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还是在讲第一句,「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安士先生在《阴骘文广义节录》里面为我们讲述了深刻的道理,而且引徵了文昌帝君这十七世当中很多的故事,有理、有事,为我们说明三世轮回是真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丝毫不爽,而且帝君他是现身说法,为我们把这个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示现出来。上一次我们看到文昌帝君他投生於周朝有好几世,而且也做过洞庭君山的山神,后来情动入胎,本来他是要往西方天竺去拜师,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但是因为在路上看到洞庭君山的美景而有留恋,又见到有一位女子在哭诉,因此情动就入胎,就轮回到人间来。这一轮回当中,真的就有很多的故事接二连三的发生。他入胎以后,出生了,那一世是孝悌忠信都做得很好的一位大德,之后他也做过各山的山王,就是山神,惩罚过一个作恶的山神。

  我们继续从第八则故事看起,第八则故事讲的是「降嗣赤帝」,赤帝是指汉高祖刘邦。帝君在周朝末年,也就是春秋战国之后,秦朝统一天下,帝君看到秦朝使用酷刑,用严格的法律来统治人民。秦始皇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暴君,焚书坑儒,他把人民当作小草一样的任意践踏,帝君看不过去,於是就向天帝报告,说自己愿意到人间去化生,用自己的神通帮助这些苦难的老百姓出离於水火当中。这种存心非常的难得,真的是慈祥救民。可是天帝却不同意,反而要命令帝君做汉高祖的后代,大概是看到秦朝寿数将尽。确实是如果是对百姓暴虐,我们就想到它的气数肯定就不长,果不然秦朝到二世就灭亡。秦始皇徒有一个长生不老的美梦,徒有一个万代子孙能保护他的基业的这种梦想,但是事与愿违,他不用德行统治天下,必定是夭折。所以后来刘邦斩蛇起义,跟项羽争夺天下,后来把项羽楚霸王打败,霸王乌江自刎之后,刘邦就统一了天下。

  这个时候帝君在天上,因为天帝命令,不敢违抗,所以就只好准备下来下生人间,到刘邦这里做后代。当时有一位九天监生大神,这是专门负责监管人去投胎的这么一个大神,一个神灵,就逼著他去投胎。在空中帝君看到秦朝战火之后汉代的宫殿已经建好了,看到人间汉高祖刘邦正跟戚夫人在这里窃窃私语,戚夫人这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位人物。刘邦他的正室是吕氏,叫吕雉,我们叫吕夫人或者是吕太后,吕太后生性狠戾,跟刘邦是早年结发夫妻,跟随著刘邦打天下,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她也增长了自己的政治的能力,以及她那种心狠手辣的心肠。后来刘邦娶了戚夫人,立戚夫人为妃,戚夫人是一位美女,传说中戚夫人是一位能歌擅舞的女子,她的腰身非常的柔软,而且又很懂得弹琴,很能够博得刘邦的欢心,所以刘邦对她是宠爱有加。

  自从迎娶了戚夫人之后,就将吕氏冷落在一边,天天就跟戚夫人在一起。结果帝君在天上都看到了,这个时候监生大神就对他说,你现在就要投胎下去做戚夫人的儿子,说完就把他往底下这一推,他就从云雾当中一直就掉下来,掉到了戚夫人的怀里,我们就是说他托生了。佛法里面也给我们讲到很多关於人轮回转世的这些事情,现在的科学家也用很多的科学案例给我们证实,在我们一期身命完结以后,到第二期身命还没开始之前,这一段叫中阴身。中阴身见到有缘的父母,夫妻交合的时候,心生爱染,於是就会入胎,如果是男胎,他对父亲会生嫉妒,对母亲生爱染,如果是女胎的话就反过来,对母亲生嫉妒,对父亲生爱染。这些都是情执烦恼,就是因为有情执,所以就会有轮回转世投胎。

  帝君就这样子被推下人间托生,等他出胎以后,生了下来,他前世的这些记忆也都忘掉了。他逐渐逐渐的长大,汉高祖刘邦非常喜欢他,看见他很像自己,这个孩子也是聪明伶俐,举动不凡,高祖就给他立了「如意」这个名字,汉高祖的这个儿子就是刘如意。因为刘邦非常的喜爱戚夫人,又很钟爱这个孩子,所以等孩子长到一定的岁数,高祖就有意想要改立太子,立如意为太子,原来他立的是吕氏的夫人的儿子做太子。结果当时吕氏,就是吕夫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非常的不高兴,因为原本就已经因为嫉妒刘邦宠爱戚夫人,所以吕夫人对戚夫人已经是怀恨在心,现在看到竟然刘邦还有意要改立太子,使到自己的地位可能都受到威胁,於是这个仇恨也就愈来愈深,於是就萌发了报复这样的一种心理。

  首先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她自己的儿子叫刘盈,她就跟张良商议,张良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大功臣,当时封为留侯。宋朝的苏东坡专门有一篇文章叫「留侯论」,非常赞叹张良,他能忍辱。张良当时也有意帮助吕夫人,於是就想了一条妙计,就请了当时的四位隐士,这四位隐士称为「四皓」。这四位隐士当时刘邦就很想请他们出山来辅佐朝政,但是刘邦都请不出来,结果张良有本事,竟然把这四位隐士请出来了,就在刘邦面前给他保证,说我们一定会辅佐太子,将来继承您的王位之后,一定让您的社稷平安,永保天下。刘邦本来是不太喜欢原来的太子刘盈,因为总觉得他生性懦弱,担当不起国家社稷这样的大任,但是这一看,有张良、有四皓这四位君子这样的辅佐,再加上吕氏也是很有谋略之人,他这一想也算了,就不要再改立太子,看来我的这个儿子虽然软弱,但是他有很好的辅佐。

  当时戚夫人也曾经多次的想要劝刘邦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是刘邦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办成这个事情。最后刘邦去世了,这一去世,吕夫人就马上把大权拿过来,因为她跟随刘邦出生入死,见过很多的这些场面,所以她也是很有谋略的一位女人,她把持朝政,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吕氏专权。一上朝以后,第一个要惩处的就是戚夫人,这是她痛恨最深的。结果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宫,让她去做舂米的工作,做苦力。你想想戚夫人是娇生惯养,原来能歌擅舞的纤纤细手,现在去做这个苦力活,那是非常痛苦。可是吕夫人还嫌不够消气,最后竟然把戚夫人的两只手、两个胳膊、两条腿都给砍掉,把她的眼睛也挖了,把她扔到猪圈里面,戚夫人等於就剩一个肉身。结果在猪圈里面痛苦的大叫,吕夫人嫌她吵,又给她灌上哑药,还用烟把她耳朵给薰聋,结果她是张口不能出声,双耳听不到,两眼只有眼眶。结果有一天刘盈就到了这个地方去看,看到这么一个东西,就问这是什么东西?旁边的太监就报告他说这叫人猪,人猪古语叫人彘,彘就是猪。刘盈觉得很奇怪,怎么竟然有这样的一种怪物,就问这到底是谁?太监后来才说这就是戚夫人。当时刘盈已经做了皇帝,就是汉惠帝,这一听整个人都晕眩了,没想到自己的母亲竟然能够下此狠心,下此毒手。

  当时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做了赵王,封为赵王,吕夫人就召他回宫,当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加害於他。刘盈知道这个事情,知道自己母亲肯定不会放过如意,因此他,因为如意也是他的兄弟(他的弟弟),所以为了保护他弟弟,特别出到宫门以外去迎接他,让如意跟他坐一部马车回宫,不让如意离开自己一步,免得如意遭受伤害。因为吕氏本想是要杀死如意,看到如意整天跟惠帝在一起,也就不好下毒手。结果有一天早上,因为汉惠帝刘盈每天早上有早起的习惯,就是他会出去射箭,这天早上看见如意正在酣睡,因为刘盈让如意跟他同床睡觉,真的这位做兄长的很难得,生怕如意离开他之后会遭受暗算,这时候看到如意正在酣睡,就想到算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大概离开一会儿,问题不是很大的。於是自己就拿著弓箭出门,等射完箭回来之后,就发现如意已经七窍流血躺在他床上,人已经死了。刘盈真的是像晴天霹雳,一阵晕眩,真没想到自己的母亲会是这样心狠手辣之人,他说如果我母亲是这样的人,我怎么能够统治天下!统治天下要以仁爱之心。所以他后来也就不理朝政,郁闷而死。

  你看这个吕夫人,她把如意害死、把戚夫人害死,想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结果这皇帝没当多久,自己儿子也死了,所以人算不如天算。那么吕夫人的下场也不好,吕夫人她专权以后,自己的亲生儿子死了,就找了一个幼儿立为皇帝,有点像慈禧垂帘听政那样子,她是历史上第一位把持朝政的女人,就重用自己吕氏家族的这些亲戚,她的这些兄弟、侄儿统统都重用,当时也引起朝廷很大的不满,但是大家敢怒不敢言。结果到后来吕夫人病重,结果后来病死在宫中,刚一死,马上刘家的这些侄子、刘氏的这些子弟,他们都封为王,马上就兴兵打入朝廷,要把吕氏家族铲除干净。朝廷里面又有几位丞相,像陈平这些丞相,他们也本来对吕氏家族就不满,结果里应外合,就一下子把吕氏家族就铲除掉,政权最后又恢复到刘氏家族手中,立了汉文帝。文帝我们知道他以慈孝著名,他对他的母亲薄太后非常孝顺,他母亲病了三年,他在床前衣不解带,真是像《弟子规》讲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本来文帝他是位很斯文、很文弱的一个人,自己就没想到群臣竟然把他拥护做皇帝。所以谁有福报就谁该当皇帝。什么是福报?有德之人就有福。什么是最重要的道德?那就是孝道,「孝,德之本也」。所以汉文帝被这种各方势力,其实当时吕氏家族被铲除之后,也有好几个人想要争夺王位,结果都争不上,被汉文帝坐上了。

  话又说回来,吕氏家族被铲除以后,吕夫人就堕到了恶道里面,到地狱里面受苦。当时帝君,就是汉高祖的儿子如意,被杀死以后,他非常痛恨吕夫人以及吕氏家族,当时就发愿,愿自己成为一条大蛇,有朝一日要把吕氏这些人统统给吃掉,要给自己的母亲雪恨。佛法里讲一切法由心想生,结果后来帝君真的就变成一条大蛇,变成一条龙,这是后面我们有看到,这就是第九个故事叫「邛池化龙」。由於帝君的这种怨气,对於吕夫人的这种怨恨,所以常常就想著报复,可以说一心一意就想报复,你看原来在周朝的时候他已经闻到佛理,他已经发心想要修行,而且正准备要到西方天竺国去拜释迦牟尼佛为老师,这一些过去生中的愿统统都忘掉,就想著报仇。结果由於这种业力驱使,吕氏她死了以后到了阴间受苦,也不知受了多少苦,后来就出来了。

  由於这种宿世的怨恨,这个业力的牵引,所以帝君就跟吕氏、还有戚夫人她们一同都投胎到了东海之滨一个邛池县。这个工字旁,一个右耳朵,那个字念「穷」。邛池县的县令就是吕氏的转世,大概吕夫人过去生中修了很大的福报,所以她当时做太后这样专权、这样的暴戾,福报还没用完,现在从恶道里出来之后,她还能当一个小县令。戚夫人当时投胎到了一个贫穷家里,她也姓戚,真的是跟戚家有缘。戚夫人的福报就比较小,她也是一位女性,长大以后嫁给张家,就是一位姓张的家里。这个张家很贫穷,而且老而无后,老夫老妻都没有后代。这在古代是很苦的事情,古人讲养儿防老。这夫妻俩就靠割草度生,有一天夫妻俩上了山,因为想到自己老而无后,就不禁伤感起来,你看我,我看你,就掉下眼泪,愈哭愈伤心。结果就向天祷告,说希望自己有一点骨肉,於是就拿刀把手臂割开,把血滴到了山上的一个石凹里头,石头凹陷的部分,然后对天发誓,说我们的血在这里,如果上天有灵,赋予我们这个血有生命,哪怕是什么样的动物都好,都算是我们的骨肉。结果人发了誓愿,这个力量就不可思议,真的就会有感应。所以誓愿可不能乱发,一发了它就有招感。

  招感谁来?帝君在天上就听到了,帝君正在找因缘要报复吕氏,看到自己原来的母亲想要求个后代,心就动了,於是这个神识入到了这个血里面。第二天夫妻两个人又上山,把这个石凹的盖打开,发现这石凹里面竟然有一条蛇,金色的,很小,大概一寸长,於是很高兴,就认为这就是他们后代,就把这条蛇拿回家慢慢的养大。结果等这条蛇长大以后,竟然它头上长角出来,它的腹部生出了脚(爪子),就变成一条龙。这条龙长大它要吃什么?吃肉,吃这些血腥的东西,所以这些邻居的什么猪、狗、马都被吃掉。实际上这些猪、狗、马这些畜生很多是什么人?都是吕氏家族的人。当时这个县令叫吕牟,也是姓吕的,他就是吕夫人的转世,县令有一匹宝马,这匹宝马是谁?注解上讲,它是吕产的后身。吕产是吕夫人的侄子,当时被吕夫人封为相国,也封为梁王,因为吕夫人死后,朝廷政变,结果这位吕产是被刘章,就是刘邦的一个侄子刘章给杀死的。当时吕产也是助纣为虐,帮助吕后做了很多事情,这个县令的宝马结果就被这条龙给吃掉了,这个龙就是帝君。县令就很生气。

  那我们想到,投胎到一家里的,做你的马的原来也都是一家人。你看前世这个县令是吕夫人,这个宝马是吕产,就是吕夫人的侄子,这一生他做了马,反正这一家里面的畜生都是跟你过去生中有缘分,都是家亲眷属。所以古人讲,自己养的家畜不能杀,就是这个道理,谁能料到这过去是你的亲生骨肉还是父母?由於这个龙吃了县令的马,县令就大发雷霆,抓不到那个龙,就把它的父母给抓过去,也就是姓张的老先生和戚夫人,抓过去之后要处死他们,说他们养了妖孽,专门残害百姓的畜生,就给他定罪,想要杀他们。结果这个龙知道了,因为龙会变化,所以就变成一位儒生,走到了县衙拜见这个县令,就对他说:请你把这两位老人家放了。县令说:这两个人真是混帐,养了一只怪物,一只妖物,专门吃人家的畜生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吃了我的马,我现在必定要把他们处死,为民除害。这个书生,就是这个龙的化身,就跟他讲,说物命之间互相吞啖,这是因果的报应,互相的抵债,这当然是前世的业报,你不可以说为了这些畜生死了,被吃掉了,你去杀人,这不对的。结果县令也不理他,喝令他退下,不能够多管闲事。结果这个儒生当时也很气,就对他说,你面有死气,可能很快你就得遭殃,说完就走了,结果摇身一变就没有了。当时县衙里的人都看了很惊愕,认为这也是一种妖怪。

  这个龙离开了县衙之后愈想愈气,就上书到天帝那里报告天庭,说因为吕氏前世残害我们母子,我们现在要报仇,希望天帝恩准,让我们报复。我们看到鬼神道里面他们也有这些规矩,凡事也要报告,哪怕是你讨债、还债,你也要经过天帝的批准,如果你没有经过批准,擅自的去动作,那你就犯法。这个龙把这个报告呈上去之后,因为心很焦急、很愤恨,等不到天帝给他回答,他就擅自做主,就呼风唤雨,而且把海水借来,一下子就把邛池邑这个县里的全部的人民全部给淹了,方圆四十里全都被淹没,死了总共二千多人。这个时候,根据记载这是汉宣帝的时候,在历史上有一个陷河的故事,就是河堤堤坝崩陷,这个故事真有。这个事情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这条龙做出来的。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第十个故事叫做「遇佛得度」。当这条龙还没有经过天帝的回答,就急不可耐的造出这么一场灾难出来,把全城人都淹了。这个事情过后,这条龙它也觉得很后悔,自己逞一时的气,结果可能会伤害很多的无辜。结果到第二天天帝的指令就下来了。因为当时海神,这个海神叫做晁闳,他见到这条龙竟然调用海水淹没城邑,所以就向天帝告发,说这场水灾淹死了平民五百多户,共死了二千多人。这二千多人里面,它过去的仇敌只有八十几个人,其他人都是无辜死的,它这叫做公报私仇,就上告天帝要惩处这条龙。确实这是造了大孽,天帝也非常愤怒,马上降下御旨把这条龙囚禁到邛池里面,邛池就是刚才讲的邛池邑,结果就把这条龙囚禁在这个池里头。因为大水过后连年的干旱,水都没有了,这个池底的泥土也都干裂了,因为龙的身体很广大,在池底上没洞可钻,上面又有烈日暴晒,因为龙离不开水,一离开水那就麻烦了。我们讲说放龙入海,放虎归山,如果龙没有水这是难受。当时因为烈日暴晒,像蒸笼一样,它的全身的龙甲,龙的鳞甲里面都生了小虫,这些小虫就吃龙的肉、喝龙的血,没有休止,这个痛苦就是地狱的痛苦,它躲都没地方躲。我们看到《地藏经》里面跟我们记述,地狱里面的众生,他的身体是很广大的,这个地狱有多大你的身体就有多大,就是看到自己身满城中,城是大铁围山里头的铁城,城墙高一千里,阿鼻地狱里面城高一千里,都是火,发现自己的身布满了整个城,城里面所有的刑罚统统要受。这条龙在这个池底上就是这样,没地方走,只好在那里受罪。辗转的受苦,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我们讲它叫度日如年,人在这种痛苦当中,真的是一分钟过的都是非常难过。

  所以等到它这个罪业受到差不多了,有一天早晨忽然天空非常的清爽,气候变得很清凉,就看到天上天光忽然就开了,呈出五色的祥云,这个祥云就在空中这么飘过,然后这云彩就出现了圣人的一个圣像,这个圣像看得很清楚,黑里透红的头发旋转在他的头上,身体是金色的,就像月亮一样,用慈祥的光向四周照射,那种相好是无与伦比的。很多人有听说过,说常常在空中可能会有瑞相,有的人甚至见过,就是云彩形成像佛菩萨这种形像,而且有时候看得非常真切,甚至整个就看出一个圣像,看到很清晰的脸、五官、手掌,都看得很清楚。当时这条龙就看到天上出现这种瑞相,山河大地这些神灵统统都出来向著天上顶礼,欢喜赞叹,天地也为之震动,而且异香缭绕,天花也纷纷的飘落下来,一片这种祥和的气象。

  当时这条龙突然之间就变得耳目聪明,鼻子也通了,心情也舒畅了,口原来很干,现在也清润起来了,也能够发出声,声音也很洪亮,它就知道这是一位大圣人,从天而降,於是就哀号,向天空哀号请求救度。这个时候旁边的这些众神,山川的神灵就对这条龙说:你知道这是谁吗?这就是西方的大圣本师释迦牟尼佛,你赶紧顶礼,他的教法现在要准备流传到中国来,所以你有缘跟他相逢,这是你今天得度的因缘。我们知道佛法传入中国其实很早就有了,从周朝的时候就有,只不过是民间的传入,正式传入中国来那是在汉明帝,就是公元六十七年,这个时候传入中国的,当时皇帝礼请了印度的高僧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那是佛法正式传入中国。这个时候大概也就是差不多这个时代,帝君做为一条龙,看到释迦牟尼佛现身,於是就赶紧向佛求救,请求佛老人家救度。

  这个时候这条龙也能飞到天上,而且向佛世尊顶礼,报告世尊自己过去生中业因果报的这些事情。结果佛就对它开示,底下这段开示是佛亲口说的,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原文:「世尊曰:善哉!帝子。汝於向来,孝家忠国,作大饶益,特以人我之相,肆兴残害。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愚痴之念否?」这是世尊释迦牟尼佛开示文昌帝君。善哉,这是称赞它。我们觉得奇怪,这条龙造了这么大的罪业,有什么善,善在哪里,为什么佛称善哉?这个善就是讲这条龙回头了。儒家圣人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真正能够知过回头,后不再造,这种人就叫大善人,所以世尊称「善哉」。过去有再大的罪业都不怕,怕的是你不肯回头,不肯忏悔、改过,只要肯改,浪子回头金不换。

  帝君原来已经发愿要见释迦牟尼佛,结果就这么遭了几度轮回,受尽了千辛万苦,才终於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就可以想到当时帝君的心情。佛称他为帝子,这是安慰他。说汝於向来,你过去孝家忠国,你能够忠孝存心,在家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对国家也能够尽忠,做大饶益,帮助很多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可是你还有人我之相。人我之相就是你还有执著,你情执没放下,你心中还有对立的念头,没有把众生看成是自己一体,还分自分他,这是有人我之相。所以我们修行修什么?第一要把执著放下,放下什么?《金刚经》里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能够称为是真正的菩萨。假如有人我之相,即使是你做再大的善事,你有再高的德行,你也不能称为菩萨,你还要去遭受轮回,在轮回当中你肯定迷,连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一转世,前生的修行统统忘掉,随著你的缘你造作恶业。

  你看帝君,他原来想要帮助众生,结果到了凡间做了刘邦的儿子,全忘掉了,在这种功名富贵当中堕落。堕落以后遇到冤亲债主,吕夫人是他的冤亲债主,包括谁?包括张良、包括那四皓,都是他的冤亲债主,间接的,他们一出现,如意就注定要死。乃至刘邦,刘邦不也是他的冤亲债主吗?安士先生有一段小注当中评论,评论得好,说假使刘邦当年对戚夫人不是这样宠爱有加,怎么会引起吕氏的这种嫉妒?如果当时能够平淡一些,可能吕夫人的仇恨就不会有这么深,她的毒手也不会下得这么狠。所以刘邦的这种爱难道真的是恩吗?所以六道当中我们要看清楚一点,对我好的、对我不好的人,我们只要有情执,这些人都变成我们的冤亲债主,我们把情执放下,这些人才真正是我们的善知识。

  所以后来如意被吕夫人残害以后化成龙,下面讲「肆兴残害」,对於邛池邑下海水去灌,淹没全城,淹死了二千多人,残害众生。归根究柢,就是因为它有人我之相,因为它要报复,有报复这个念头,必定造很深的罪业。报复的过程中丧失了理智,肯定会冤枉无辜,而且这种报复肯定是超过原来冤亲债主对我的这种残害。我们就想到吕夫人她对戚夫人的这种报复,这肯定过去生中也是有怨结的,感应到一起来了。可是吕夫人她对戚夫人这种残害,可以说历史上再没有第二例。所以引起这种怨恨,生生世世都解不开,结果就深深的陷在六道轮回当中永远不能出离。现在帝君也因为过去有善根得以见佛,佛给它开示,问它「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愚痴之念否?」说你现在还有没有怨亲的这个想法,谁跟我有怨、谁是我的恩亲?这些念头是不平等、不清净,那是愚痴。对於冤家,就是吕夫人、吕氏的家族,这是瞋恚,对於自己的前生父母生痴爱,这些罪业遇到了缘就会结成果,导致这一生受报。所以我们要脱离六道,脱离苦难,要把这个苦难的根铲除掉,这个根就是贪瞋痴,就是恩恩怨怨的执著,就是我、人、众生的这些相的执著,要放下。所以这几句话不正是佛跟它讲《金刚经》吗?放下四相、四见吗?这四相就是我、人、众生、寿者的相。四见就更高了,念头也得放下,念头是什么?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一些念头也要放下。有这些念头,这叫痴。所以佛这么一点拨它,帝君就开悟了。

  下面他说,「予闻至理,心地开明,无人无我,诸念顿息。自顾其身,随念消灭。」予就是帝君自称,说我闻到了这种至理,至高无上的真理,佛给他开示了这是宇宙人生真相。帝君悟性很高,这一点他就悟了,心地开明,心开意解,烦恼自然脱落。无人、无我,人我之相就没了,《金刚经》上讲离四相。诸念顿息,这是离四见,所有的念头统统一时放下,我们讲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我们的自性性德就现前。所以他自顾其身,再回头一看,《中峰三时系念》里面一句话讲,「撒手归来重检点」,他这么一检点,自己的身也随念消灭,这个身,我们讲身见破了。这里帝君到底证得什么样的果位我们很难断定,但是我们肯定至少他是须陀洹果以上,因为他身见已经没了,这个身见属於见思烦恼,这个见,圆教里讲的初信位菩萨,那是圣人,这是最低的。如果他真的四相破了,我们敢肯定他是须陀洹果以上,这里从这个语言当中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假如他把所有的妄想也放下了,像这里说的诸念顿息,这个就不得了,那他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那就成佛了,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但是我们肯定他已经成圣人,出世的圣人。这里他自己讲「得灌顶智」,智慧开了,归依了世尊。

  这是帝君有殊胜的因缘,能够亲见佛陀,只要见佛,肯定得度,至少你能够证得一个须陀洹果以上,甚至是阿罗汉果,出六道了,根利的人就成了法身大士,这都有可能。我们自己没有见佛,这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足,所以还是在六道中迷茫。但是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界里虽然没有佛,但是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佛叫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正在说法,而且阿弥陀佛无量寿,你这一生往生,肯定见到他。所以我们要亲近佛陀,见了佛肯定开悟、肯定证果,不可以再耽误了。在六道当中真的都是苦,《法华经》里讲三界火宅,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火宅。你在里头根本就没有乐,你想要的乐,佛法称为叫坏苦,还是苦。为什么?这个乐不能长久,乐完了还是苦。真正看了帝君的这些因果报应的故事,我们就知道,哪怕我们这一生真的像帝君那样子的忠信友悌都做得很好,做了很多善事,为国为民,只要不出轮回,难免遇到缘还会堕恶道。

  好,我们继续来看第十一个故事叫「幽明交理」。帝君从恶道里出来了,出来以后,因为他在过去做过士大夫,也是在儒学方面很有造诣,很有才华,所以他又出生在人间。在记载当中说,他在汉顺帝年间出生,汉顺帝是公元一百二十五至一百四十四年这当中执政的,年号是永和,永和年间,他的名字叫做张孝仲。这个孝仲是过去他在周朝曾经也用过这个名字,好像我们过去,就是上次我们有讲过,他有一世名字就叫张仲,别人称他为张孝友。所以名字都是有缘的,这一生还用回这个类似的名字。这位张孝仲他承蒙上帝的旨意,白天他就应付朝廷的事务,到晚上他还要到阴间去治理阴间,叫幽明交理。这个明是指阳间,幽是指晚上要到阴间去服务。白天、黑夜都得工作,很辛苦。

  因为他很谨慎,做事情很细心,所以他做事做得很好,大小事情都记录下来,包括一些灵鬼妖邪的意图,他都能够预先知道,也会记录在案。从这里我们看到,真的是古人所讲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道理不仅是通人道,而且通六道。这里讲的说幽冥界的这些鬼神妖邪他们心里想什么,这位张孝仲他都知道,他都能记录下来,也就是他帮助上帝做监察的官员,专门监察众生的善恶。这一点我们也能够明白,头上三尺有神明,心里动一个坏的念头,自己可能还糊里糊涂的,神明都已经清清楚楚,都给你记录在案,能瞒得了谁?这是帝君亲口告诉我们,帝君绝对不会讲假话,他为人正直,不可能打妄语。所以他是白天、晚上都这么工作,白天为人间主持正义,晚上在阴间监察善恶。

  这个事情确实有,我们师父上人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在年轻的时候,刚学佛,曾经跟一位老居士朱镜宙老先生相处过。当时我们师父不到三十岁,朱镜宙老先生已经七十岁,见到年轻人当然就很喜欢,常常跟他们讲故事。朱老先生就把他的老岳父章太炎先生的故事讲给我们师父听。章太炎我们都知道,这是民国时代一位大文人,很著名的大文人。当时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是历史上做皇帝做得最短的一位,只当了八十八天皇帝。章太炎就很看不起他,从来也不骂他,为什么不骂他?他说袁世凯不值得我骂。结果这个话传到了袁世凯耳朵里,他很生气,把章太炎就抓到监狱里关了一个月,也找不出什么罪名,生擒了章太炎,让他在监狱里待了一个月。就在这一个月当中,章太炎他在晚上就到阴间里面当差,晚上睡梦之中就有鬼卒来请他,抬著轿子,章太炎坐上轿子,被抬到哪里?抬到了东岳大帝府上。东岳大帝也是阎罗殿上的一个王,东岳大帝因为也很敬佩章太炎先生的才华,就请他来做文书,就有点像判官这一类的,所以晚上他在阴间服务。

  章太炎先生当时正好有这么个因缘,因为他也学佛,也知道有地狱,这次是亲自来了,他就向东岳大帝建议,他说我知道有一种炮烙的刑罚,就是我们讲的铁柱地狱或铜柱地狱,一般都是犯邪YIN的人,男抱铜柱,女卧铁床,烧得红红的铁柱,人就抱上去。为什么抱上去?因为他业力的缘故,看到铜柱就以为是美女,一抱上去全身焦烂。章太炎先生说这种刑罚太残忍,能不能够把它换掉,取消掉?东岳大帝就说这样,那你自己去看看,也没跟他说话,打发两个鬼卒带他去刑场。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鬼卒对章太炎先生说:我们到了,你看这前面就是炮烙刑场。章先生一看,什么都没有看见,他突然之间就恍然大悟,知道原来地狱里面的刑罚是有这个业力的人才能看到,他造作这种恶业,他自然变现出这种境界出来,不是阎罗王、不是东岳大帝制造出来的刑具让他受的,不是,他自己业力变现,没有这个业力的人,章太炎先生自己就看不到。所以一切真的是唯心造。为什么佛告诉我们不能够造恶业?因为造了恶业之后,自己要受自己业力所变现的果报,这个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得了,只有你自己承当。这是章太炎的一段故事,这也是属於这一类的幽明交理。这种事情我们相信历代都有,帝君他过去也当过这么一个角色。

  好,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个故事,叫「流矢集体」。帝君因为多世的修行,他的功德很大,所以慢慢也恢复了他的神职,上帝就提拔他,但是他在人间还有很多业缘未了。所以真的是你过去生中造了什么样的业缘,缘到了你还要去了,不了是不行的,所以不能够造业。这个时候因缘相会,所以帝君又降生到黄河以北的地区,那个时代是三国到了末期,汉朝到最后就是三国,刘备、曹操、孙权三家,三国鼎立这么一个局势,各自称帝。这个时候是属於三国最后了,刘备已经去世,诸葛亮也去世了,当时曹操也死了,魏国当时当政的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儿子就是司马昭,他后来称帝。这个时候司马懿就决定要兴兵讨伐蜀国,就是刘备这边,当时刘备的儿子,我们说阿斗,他做了皇帝。诸葛亮死了以后,由姜维来担任宰相,辅佐刘备的儿子。当时魏将邓艾就领兵来袭击蜀国,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时是司马昭任大将军,邓艾当时就率领三万人跟姜维对峙,又有钟会带领了十万大兵进攻汉中,攻陷了汉中,所以使姜维退守四川的剑阁,两军相持不下。

  最后邓艾就想出一条妙计,他就挑选了一批精锐部队,从阴平小路,没有人的地方很隐蔽的前进,想要突袭当时的江油,四川的江油这个地方。邓艾他就带著兵翻高山、入深谷,最后差不多粮食都到尽头了,被迫自己身体裹著毛毯,从这个山上就这么翻滚下去,带领的将士们也就是攀著山崖从这个山崖树木那里前进,这是蜀兵万万没想到的。结果后来这一队奇兵突然就出现在江油,当时蜀军措手不及,当时的一个首将叫做马邈投降。那么邓艾又继续率军攻破了涪和绵竹这个地方,跟蜀国的将军诸葛瞻打起来。帝君当年做了邓艾的一个行军司马,就随同邓艾参加这一场战役。根据帝君的讲述,出奇兵从无人小路进军也是帝君劝谏邓艾做的,这条计策是帝君出的。结果在跟诸葛瞻对战的时候,当时诸葛瞻已经是寡不敌众,所以帝君当时还挺慈悲的,就想劝降诸葛瞻,说你要是投降,我答应给你做琅琊王,封你做王。但是诸葛瞻他是忠於自己的国家,他宁死不从,反而命令自己的这些将士射箭,结果乱箭就把帝君给射死,这叫流矢集体,乱箭中身,后来诸葛瞻也被捉拿处死。

  但是因为战役当中,帝君也赔了一条性命,所以他自己明白,这一场战役他的死,实际上也是在酬偿过去生中的命债,什么命债?是他过去用海水淹没了邛池邑,杀害了很多无辜的百姓,大概这些百姓这一生又变成蜀兵,对著他射箭,让他乱箭而死。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杀业真的不能造,《楞严经》里面说得好,你吃我的肉,我杀你的命,就在这样的互相酬偿、互相的报复当中永劫不能出离。所以《安士全书》在「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之后特别有一篇「万善先资」,是劝人戒杀的,第三篇「欲海回狂」,劝人戒YIN的。这个YIN、杀二业这是导致我们轮回的根本因缘,YIN这是轮回的因,杀业,酬偿命债,这是轮回的缘,因和缘相会,你这个果报就逃不了。

  所以《大宝积经》里面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造作了恶业你肯定要受报,即使是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业也磨灭不了的,遇到了缘他还是要受报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明了这个道理就不能再造作恶业了,哪怕起心动念伤害众生,这都有因果,更何况要动手去杀?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任意的造作杀业,你看看每天吃多少海鲜,屠宰场要宰杀多少猪羊这些畜生,还有这些鸡、鸭,真的是数以百万计,这些命债,只要我们吃肉我们都有一分。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这么多战乱?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世界上就嚷著要和平,没有一天和平过,现在的天灾人祸还愈来愈频繁,灾难这么多,什么原因?因为怨气太深。古大德曾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我们要想了解为什么世间有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战争,战争怎么来的?你去屠宰场晚上听一听他们屠宰畜生的那些惨叫声你就明白了,冤冤相报而已。在战争当中死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他宿世的业缘,就像这位三国时代的邓艾的行军司马,他被乱箭射死,也是在还过去生的命债。

  好,我们继续来看下面的一个故事,第十三叫做「隶掌桂籍」。这是上帝知道帝君他多生多世做过文儒,他的才华很好,而且读了很多古书,很有学问,所以就命帝君做文神,掌管桂籍。所谓桂籍就是一般讲的科第的名册。所以民间过去都知道,凡是读书人要考功名,你能不能考中实际上已经注定,你没考之前,你的桂籍的名册其实都已经上报天庭了,这在过去人人都知道。所以积善之家、忠厚之家他们的子弟,常常都能够榜上有名;假如是积恶之家,或者是自己不能检点,犯了戒律,往往是禄籍除名。我们也常常听到这些故事,在考试之前,譬如说犯了邪YIN,或者是不孝父母、毁骂父母的,或者做了什么缺德的事情,结果本来该考上的,就被削了名字,这都是帝君掌管。

  所以我们看到《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就有一则这样的故事,说有一个读书人跟乡里的这些书生们一起去赶考,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被带到文昌府去朝见文昌帝君。他在殿下很害怕,不敢正面看帝君,帝君就在朝廷之上,正在批阅这一次考试该中的名单。就看到帝君时而微笑点头,时而就皱起眉头摇头,拿著一枝笔就这样有的勾有的打叉。过了好一会儿帝君就传话,把这个人传上来,就跟他讲,说你因为在家里对於自己的父母不恭敬,宠爱自己的妻儿太过分,重妻儿薄父母,所以你不能够考上,就把他训了一顿。结果他也就点头谢过帝君,忏悔说以后要改正,然后又向帝君请教,说我们这乡里到底谁能考中?帝君就查了一下名册,说某人(这是一位很平凡的少年),他能够考得第一名。结果这书生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这个能够中举的人他是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才华,为什么他能够考上,某人他才华出众,为什么他没有上?帝君就说,因为这个该考上的人,他的祖上已经积功累德积了好几世,他为人也很忠厚,所以上帝非常的欢喜,要让他名列榜首。那些轻薄的人,即使是有才华,那种人他没有阴德,不能够上到功名册来。所以后来等这个人梦醒以后,他也不敢说,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等到发榜以后一看,果然如此,才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这是说明帝君真有,而且人的功名利禄真的有神明在主管著。

  所以帝君他受到上帝的委任,就专门做文神,凡是读书人里面,他在乡里的考试考第几名,另外殿试里面考第几名,殿试就是等考上进士以后,在皇宫在皇帝亲自主持之下来考核的,这殿试。选出来的人,头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进士里面的头三名。还有各种各样的奉禄,乃至他家里的自己本人父母的加封的官衔,或者是父母过世了,追封什么样的官衔,统统由文昌帝君来主掌,因此自古以来所有的读书人没有不拜文昌帝君。那我们又问了,为什么有的人拜文昌帝君他得功名,有的人拜文昌帝君他得不到功名,原因在哪里?原因不是因为他拜还是不拜而得功名,而是因为他有没有真正像文昌帝君那样行善积德,人的功名富贵都是他的福报,他真行善积德,才能够当得起这种福报。所以你真能够行善积德,哪怕你没有拜文昌帝君,也得到文昌帝君的嘉奖。神明都是正直的,怎么会贪污受贿?你去拜他,给他多少多少供养,难道这就能够打动他的心吗?这样子做不就是贪污受贿了吗?文昌帝君绝对不干这个事情,他都是论功德行赏,你是真正有这样的德行,你这样的心地,你就自然有这样的福报。所以这个福报也不是文昌帝君给你的,是你自己修来的,文昌帝君所做的角色只是按照你的福德来分配你的福报,你有多少德他给你多少福报而已,关键还是要在自己。

  我们看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文章我们就很了解。俞净意公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他在过去没有考取功名之前很潦倒。家里供奉灶神,他也很虔诚,天天拜,年年都写黄疏上奏给灶神爷,请求灶神爷上天向天帝汇报,降下好事,让他们家好一些,可是家境是愈来愈糟糕。生了九个子女,死的死,散的散,剩下一个女儿,夫人因为哭儿女的原因,眼睛都瞎了。自己考上了秀才之后,再也考不上举人,十八岁考上秀才,到四十七岁还是个秀才。靠教个书得几个钱维持家境,非常贫寒。后来因为他对灶神爷很虔诚,感得灶神化身。灶神也是姓张,张先生,在他四十七岁那年的腊月三十到他家,告诉他说你意恶太重,你虽然拜灶神,没有用,你写的黄疏要灶神呈报给上帝的,上帝早就看了,而且常常派日游使者来监察你家里面有没有善行,看见没有一个善行能够记录下来。

  为什么?俞净意公虽然是读书人,他也读过《文昌帝君阴骘文》,甚至在乡里面办文昌社,提倡惜字、放生、戒YIN、戒杀、戒口过,提倡修行,可是没有自己真干,搞表面功夫,掩人耳目,我们讲是个伪君子,内心里并不是真正好善好德,还是自私自利,别人看到他,看不出来的,认为他是一个君子,实际上他意恶很重,贪瞋痴慢缠绕在胸中,所以招感到这么多的灾难。所以灶神劝他,你一定要改过自新,你才可能改造命运,结果后来就隐身不见了。俞先生看到这是灶神化身,他才觉悟,从此真的是在念头上改正自己的过失,不让恶念相续,让善念永存。真正这个念头,妄念相续,放不下怎么办?对著观世音菩萨像前叩头流血,发大誓一定要断除恶念,假如不断除恶念将永堕地狱。这真干!所以后来真的改造命运,而且很快的改了。三年他就到了京城,做了当时宰相家的家庭教师,教宰相的公子,后来考取了举人,考取了进士,而且在京城还找回了他失散多年的儿子,否则他是无后了。所以我们就看到,真能改过自新,这命运改的就很快,你用实际行动才真正是对神明的供养。所以对神明供养不是就用那些酒肉、那些食品,各种各样的东西去供,讨好神明,神明不要这些,他需要的是我们真正效法他的存心、效法他的品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样子福报是自然的。

  下面我们来看第十四个故事,是「当来证果」。文昌帝君当年遇到佛,经佛的开示教导他悟了,他自己说是「顿超不二法门」,这个果位就不简单。什么人能够真正入不二法门?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这个不二就是整个宇宙你见到的所有的相是一不是二,平等了。譬如说善与恶不二,大与小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这个真正叫不二法门。如果我们还看到善恶,甚至在善恶这个境界里面还起执著,看到众生和诸佛不平等,不能够看一切众生是佛,这些就没入不二法门。真正入不二法门的人他知道宇宙本来一体,宇宙是一体又是个虚幻的相。所有一切相为什么叫不二?都是我们妄念所生,有念头就有相,相虽多,但是它是一,为什么是一?都是念头变现的。所以你就知道,相其实就是我们自性的显现,性相不二,真正入了不二法门就证大果了,所以他身心清凉,没有烦恼了。

  他自己说彷佛登上了宝山,那种法喜确实我们凡夫没有办法领会,他悟入了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这个境界。所以看众生是一体,对众生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所以发愿救度苦难众生,做出很多菩萨行为。他这里举了两个例子,说在四川一带,有一次人民遭受了水灾,很多人被冲到水里,当时也发生了很多的瘟疫,而且人民也生了很多疾病。这位菩萨,就是帝君,他就化身变成这些苦难人民的同乡来给他们治病,结果救活了很多人,他又变成船夫,去洪水当中去救那些被淹没的人。后来他就遇到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对帝君授记。所谓授记就是给他预言,告诉他说,你在将来就会成佛,你的佛号叫做什么?安乐不动地,游戏三昧定慧王菩萨,释迦梵证如来。你看他菩萨的名号、佛的名号都预言出来了,这叫授记。这小注里面安士先生给我们说,帝君将来必成佛,那我们将来也必成佛。确实是,佛法只要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将来必定成佛。这个道理《法华经》里面讲得透彻,只要你闻过佛法,一定有因缘将来成佛,但是不一定是这一世,可能是多生多劫无量劫的那一世。所以帝君,佛给他授记也不是说他现在成佛,只是将来成佛,告诉他佛号是什么。要知道,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净土法门,如果能够信受奉行,坚信切愿,一心求生净土,果然在临终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就成佛。你这真是成佛,而且不远,就在你这一生,你永远不再搞轮回,你真正能够广度一切众生。所以帝君的这些轮回当中的故事,给我们很深的启示,轮回真的不可以再搞了,这一生决志要求生净土。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想用印光大师在一九四0年中秋节,这是他往生前最后一个中秋节,写给灵岩山寺同修常住们的一首诗,这首诗讲,「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这是印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大众要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再迷恋轮回,轮回是客路溪山,你出来那都是做客,那不是你的故乡。自是不归,就是只是你不肯回家。自是是你不肯回头,自以为是,迷在境界当中,你一回头你就得到了。故乡的风月,中秋节赏月,印祖就以此发挥,故乡的清风明月有谁去争?都是你自家就有的,为什么你不回家?为什么你要在这个客路溪山,在外头去争?争来争去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唯有业随身。所以真正明了,觉悟了,回头,求生净土,永脱轮回。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2008/9/25  华严讲堂  档名:52-297-00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安士) 

 净土法门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节要 

 寿康宝鉴悔过案六,施送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华亭人张某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与白话文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8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7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6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4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