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为什么还在六道轮回?


   日期:2010/3/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故发心之要,不可言喻。

这是引用佛在《华严经》的一段重要的开示,说明发菩提心非常重要。世尊这几句话,是对菩萨说的。菩萨与小乘人、与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就在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前面已经说得很多。虽然说得很多,大家对于这桩事情实实在在讲,还是很模糊。每一位同修都知道要发菩提心,也都很想发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怎样发法,为什么老是发不起来?可见得这个实在也是一桩难事情。我们说得简单一点,容易领会一点,菩提心不外乎真诚心。所以《观经》第一个跟我们讲至诚心,就是真诚,真心,诚心。可是我们自己常常感觉到,我的心很真,很诚啊。这就是不晓得自己的真心,把自己的虚妄心当作真诚心,所以你的菩提心生生世世都发不起来。不要说是这一生了,无量劫到今天,从来都没有发起来过。假如你有一次真的菩提心发起来了,你怎么会到现在还在人间轮回呢?不可能的事情。这是说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在修行,也曾经供养诸佛如来,就是两桩事情没做到。一个是菩提心发不起来,第二个是烦恼没能断掉,所以依旧搞六道轮回,搞到现在这个地步。断烦恼这个事情,我们暂且不提,经后面会讲到。今天我们要来问问菩提心。菩提是觉,真心一定觉,真心不迷。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迷而不觉,那就一定要肯定自己,我们用的是妄心,妄心不觉。真心本觉,妄心不觉。你要能从这上面去体会,就晓得我们菩提心没发出来,我们用的是妄心。我们自己以为,对人对事很诚恳了,并不见得,未必是真的。佛在许多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真心离念”。念是什么呢?妄想,杂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六祖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真心,那个心是真诚心。真诚心的样子,也就是菩提心的样子,也就是觉心的样子。觉悟了,不迷了。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的样子。我们的心清不清净?我们的心平不平等?我们心不清净。有妄想,不清净。有烦恼,不清净。有是非人我,不清净。有贪嗔痴慢,不清净。从这些地方观察,我们就明白了,这个菩提心与凡夫心是不一样啊。那要怎么去发呢?不容易。菩提心一发出来了,就不是凡夫了。菩提心一发出来,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是初地菩萨,远远超过了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超过他们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呢?他们没发菩提心,或者想发发不出来。所以菩提心一发,就是法身大士。菩提心一发,就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净土经里面讲圆证三不退,那个没有圆。菩提心一发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圆,那总得八地以上,那是圆。我们讲的是圆教,初住就证三不退。由此可知,不容易。《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作的,大乘起信是刚刚开始,入门开始,发菩提心。所以《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是发菩提心那个人的境界。我想诸位都念过《金刚经》,《金刚经》上讲的那个境界,也是初发菩提心的境界。所以菩提心一发,四相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如果有四相,那么显然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著,你还有妄想,那不是真心显露。真心里面没有四相,有了四相就不是真心,用的是妄心,妄心不是菩提心。这想起来,这菩提心是真难哪,真不容易啊。

净土是大乘法,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这个问题很严重。三辈往生里面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实在说,凡夫往生也不能没有菩提心。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一向专念,菩提心就在里面。没有菩提心,这个一向专念做不到。所以我们不要问别人,问问自己,我们自己能不能一向专念。为什么不能一向专念?我们还会受外面境界困扰,心里面烦恼还不能断,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专。如果专一了,其他念头就不生了,妄想执著真的伏下去了,外面境界也不理会了,也不会受外境干扰了,这一向专念。所以,一向专念,菩提心就在其中。如果不是真正的求生净土,一向专念他做不到。佛菩萨很慈悲,教给我们许许多多与菩提心相应的这些行法。所谓行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日常生活当中,应当要遵守的一些方法。与菩提心相应的,这是经上讲的太多太多佛菩萨的教训。像我们净宗提倡的,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遵行的五个科目,这就是与菩提心相应: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我们选的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所讲的,觉悟人的行为。觉悟人,他们的生活行为。迷惑颠倒呢,就跟这个相反。“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觉悟的行为。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养父母的。“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觉悟的人修十善业,迷惑的人不修十善业。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细节里面去观察,细行当中去观察,知道自己到底是觉还是迷。“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三归我们归了没有?归是回归,回头,我们回头了没有?我们有没有依靠三宝?三宝是觉正净。实在讲,我们这个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正,底下一个是觉。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归依处。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学: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它是三学三归。这是我们修行人总的纲领,总的方向,大原则,大前提。不论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决定不能违背。违背了那就是“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们诸位细细想想佛这句话,他的意思你就懂得了。所以“发心之要,不可言喻”,发心的重要说不尽。那么由此可知,菩提心的确是幸福安乐的真实法。我们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安乐,从哪里求呢?从发菩提心求,从真正觉悟。正觉一定要从日常生活细行里面去修,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从前不孝父母,现在要学孝顺父母。从前不尊重老师,现在要学尊师重道。从前对一切众生没慈悲,现在要学慈悲。以前不修十善,现在要认真修十善业。要真干才行,不肯真干,那个菩提心怎么发也发不出来。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菩提心发不出来,就是细行上没有认真去做,把它疏忽掉了。光是在理论里面去寻求,结果全都落空了,都是玄谈,不切于实际。这个东西一定从实际里面去求,去修,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你不做,你不晓得。你要做,你才知道。可是有人说,年轻人跟老人在一块住,很不好相处。这个很不好相处,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太多了嘛。如果你想像菩萨,菩萨跟这些不好相处的人也能处得很好,你成功了,到家了。菩萨修忍辱波罗密嘛,那不好相处的人,就是你忍辱波罗密的老师,天天在教你修忍辱。你没有这个好的善知识,你的忍辱波罗密怎么会圆满,怎么会成就呢?所以你要懂得,这是修行,他是我的好老师。他找你的麻烦,你一定也很欢喜接受。为什么?我在修行,我在修忍辱波罗密,我在修禅定波罗密,我在修布施波罗密,在修持戒波罗密。你看看,你的六度全都修了。这在修菩萨道,菩萨真干呀。不是在口上、口皮上修菩萨道的,是在生活当中,真正在修行菩萨道。没有不能忍的啊。《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想到虚妄,那还有什么!连忍的念头都没有了。哪有一法不圆融呢,法法圆融,头头是道,这个里头就快乐了,就真正有幸福了。你有福,你一家人就有福。这一家人有福,邻里乡党就有福。由此可知,大家学佛,不是真的在学佛。学假的,没认真做,所以你修一切善法,统统是魔业。得来的果报是什么?果报都是障碍。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总不能离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

菩提心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介绍底下一句:“一向专念”。

真正觉悟了的人,必定是一向专念。一向专念的人,未必觉悟。但是它的效果,跟真正觉悟的人往往能够相同。这个就是古德所讲的,“暗合道妙”。发菩提心,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发菩提心、能一向专念的,念久了他自自然然相应。这个也很不可思议。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

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专门,恒是永恒,决定不改变。依是依靠,止就是定在这上面,定在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上,一生决定不动摇,决定不改变,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叫做一向专念。

(摘自 净土法门法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