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憨山大师: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日期:2015/6/30 10: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经云:“若净佛土,当净自心。”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盗、YIN,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贪、嗔、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安养,立念佛正行。

  念佛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验也。

  修慧在乎观心,修福在乎万行,观心以念佛为最,万行以供养为先,是二者乃为总持。吾人日用一切,起心动念,皆是妄想,为生死本,故招苦果。今以妄想之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成净土因,是为乐果。若念佛心心不断,妄想消灭,心光发露,智慧现前,则成佛法身。众生所以贫穷无福慧者,由生生世世未尝一念供养三宝,以求福德,直为生死苦身,念念贪求五欲之乐,以资苦本。今以贪求一己之心,转而供养三宝,以有限之身命,随心量力供养十方,乃至一香一华,粒米茎菜,其福无穷,故感佛果华藏庄严,为己将来自受用地,舍此则无成佛妙行矣。

  念佛求生净土,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见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不爱,则无一事一念不是生死活计。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这一声佛,果能敌得这爱么?果能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时也。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

  学道无他伎俩,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久久纯熟,打成一片,自然念念弥陀,头头极乐矣。近见学道之士,祗知贪求玄妙,不知向根本处下死工夫,及临荣辱祸患死生之际,便见手忙脚乱,此非人误,乃自误耳。生死根者:即吾人日用种种妄想,人我憎爱贪嗔痴等诸烦恼业,若有一丝不断,即是生死根本。今要参禅顿悟了生死,请自讨量,果能一念顿断历劫烦恼,如斩乱丝否?若不能断烦恼,纵能顿悟,亦成魔业,岂可轻视?

  从上诸祖顿悟,亦从多生积功渐修中来,故顿悟一著,说易实难,苟无二三十年死心工夫,如何得向热恼中一念顿悟,要在自知根器何如耳!至若念佛一门,世人不知其妙,视为浅近,其实步步踏著实地,何也?以吾人有生以来,念念妄想攀缘,造生死业,何曾一念回光返照自心,何曾一念肯断烦恼。今果能以妄想之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果能以念佛之一念不移,一心不乱,比参禅更有下落,总之,惟在一念真切耳。但参禅定要死尽世心,不容一念妄想,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以想除想,乃博换之法,就吾人根器易为耳。

  修净土不必求悟明心性,专以念佛为正行,又以布施斋僧,修诸福田功德,以为庄严佛土之助。其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要知先断生死之根,方有速效。生死根即今贪著世间种种受用,及美色YIN声,滋味口体,一切皆是苦本,及一切嗔怒忿恨执著痴爱之心,与一切邪魔外道邪师所说邪教之法,俱要尽情吐却,只笃信念佛一门,每日诵弥陀经两卷,念佛若干,或不计数,只是心心不忘佛号。佛者觉也,若念念不忘佛,即念念明觉。心若忘佛,便是不觉,若念至梦中能念,即是常觉不昧。现在若此心不昧,则临终时此心不昧,即此心不昧处便是下落。今国事万机,决不能参禅,惟有念佛最好,不拘闲忙动静,一切处都念得,只是一心不忘,更无别巧法。

  参禅要离想,念佛在专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日用动静,不杂不乱,梦寐如一,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净土之时也。

  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随缘即安命也。第四要认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厌苦切,厌苦心切,则欲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诀,单持一念。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如僧家功课之法,不必拘套,但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即诵弥陀经一卷,持数珠念阿弥陀佛名号,或三五千声,或一万声,完即对佛回向,发愿往生彼国。此是早课,晚亦如之,如此日日以为定课,定不可缺,此法教诸宫眷,如法同修更妙,是为常行也。若为末后一著大事,做工夫更要亲切。每日除二时功课外,于二六时中,单将一声阿弥陀佛横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将一句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乃至饮食起居,行住坐卧,此一声佛时时现前。

  若遇逆顺喜怒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者一声佛提起一拶,即见烦恼当下消灭。以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更无别法。若念佛念到烦恼上作得主,即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则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作得主,则于临命终时,分明了了,便知去处矣。此事不难行,只要一念为生死心切,单单靠定一声,佛再不别向寻思,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自在,得大欢喜受用,殊非世间五欲之乐可比,舍此,更无过此直捷省事者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求生净土       憨山大师)(五明学佛网:念佛求生净土       憨山大师)  

 江灿腾教授:根本与方便——追寻以憨山大师为主流的晚明丛林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观音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 

 法藏法师: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 

 憨山大师: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憨山大师:无上菩提,福慧庄严,皆以无我而至 

 憨山大师:《金刚决疑》讲解 

 憨山大师: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自在 

 憨山大师:十五大放生的殊胜功德 

 憨山大师:学道十要 

 憨山大师:《澄心铭》 

 憨山大师:这样用功最得力 

 憨山大师:实修精华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