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诸部经典所示持戒的重要性


   日期:2015/7/2 9: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就是戒的意思。“如暗遇明”,就像黑天遇到白天一样。像“贫人得宝”,就是穷人得宝了。“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这和佛住世一样。

  《大报恩经》说:“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我们都说报佛恩,很多法师也说报佛恩,什么叫报佛恩呢?佛讲了,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维持佛法。这样的话,三乘道果,相续不断。有人不断地得到三乘道果,也可以说一个人从一果、二果、三果……不断地得,这些东西都离不开提木叉,它为根本,都离不开戒律。我们想得道也好,报佛恩也好,维持佛法也好,都离不开戒律。所以说,戒律是我们最大的福田,也是最大的一个吉祥了,所以持戒是最能使我们吉祥的。

  《四十二章经》说:“佛子离吾”,就是离佛的意思,“数千里,忆念吾戒”,就是忆念我的戒律,“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讲,你虽在千里之外,虽然你没见到我,但你按照戒律去做,必得道果;如果你在我眼前,也常见我,但不顺着戒律去走,终不得道。

  不是说你见到佛就能得道的,所谓的那个见,如同没见。你要是顺着佛戒去走,没见也等于见了。我们都知道过去有两个比丘去见佛,很着急。路上渴了,遇到水,但水里有虫,一个比丘不敢喝,另一个比丘怕渴死见不到佛,就喝了。那个没喝的就渴死了,喝水见到佛后,佛就故意问他,说:“你一个人来的?”他说:“不是一个人来的,俩人。”佛说:“那个人呢?”“他渴死了。”“他为什么渴死了啊?”他说:“那水里有虫,他不敢喝就渴死了。我为了见佛,我喝了。”佛说:“你太愚痴了,你见我如同没见。那个人虽然渴死了,但他已经比你早来见我了。”持戒比丘死后生为天人,见到佛,佛给他讲法,当时就证果了。所以说什么是佛?什么是见佛?我们当以戒律为根本,这才是见佛,也就是说顺从佛的教导才为见佛。

  《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毗奈耶就是戒律的意思,“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就是佛讲的,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个非常重要。摄心为戒,什么是戒呢?摄心为戒,摄住心才真正地为戒。因这个戒律去生定,这为正定,因这个定去发慧为真慧,所以称为三无漏学。无漏是什么意思?是圆满、彻底、究竟的意思。

  《地持经》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复大人相报。”意思说:佛的三十二相是什么原因来的呢?都是无差别因。没有差别,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因为什么呢?持戒所得。佛的三十二好相都是因为持戒所得。就是说我们想得好相,那就得持戒,持戒的人相貌是非常庄严的。若不持戒,佛讲尚不得下贱人身,就是最下贱的人身——受苦啊、残缺啊,尚不得这些下贱的人身。“况复大人相报,”更何况得这种好相报。所以我们相貌庄严,是因为持戒;得人身也是因为持戒,可见持戒的重要性。

  《大智度论》:“若下持戒生人中;中持戒生六欲天中;上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清静天中。”就是说持戒分上、中、下,持戒差一点生人中;持戒中等的生六欲天中,持戒最好的生四禅定、四空定里,生色界和无色界。有人说我不持戒,我往生西方就行了。刚才讲了,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何况大人相报?连人身都不可能得,你上哪儿往生西方?是不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我们对持戒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资料恭摘:妙祥法师 《吉祥经》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经典       持戒)(五明学佛网:经典       持戒)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净界法师:怎样才叫作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李利安教授: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 

 持戒四关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一章 打开经典之门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三章 大乘经典的涅盘思想 

 蔡惠明居士:藏族文化经典的宝库——四川德格印经院 

 仁清法师:受戒持戒的关系 

 杨维中教授: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