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贤长老: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日期:2015/7/2 17: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明海法师

打坐一般可以概括为调身、调息与调心,上次我们讲了数息观。禅定的定,是指心专注在一个外境上,而不是什么都不想,禅定是有一个对象,然后把我们的心专注在上面。数息观专注的对象就是呼吸,呼吸是最容易把握的对象,我们的心专注在呼吸上,最能直接引导我们身心进入平静,它是进入禅定状态的一个入手处。佛教的数息法叫安那般那,据说,这个方法是过去佛、未来佛,通用的一个打坐方法,是非常有效、准确的。大家这几天能把这个方法掌握好,回去就可以用,只要你们坚持下去,很快就会有感受,有了感受,就会对坐禅有兴趣。

明海法师:如何打坐?


明海法师打坐(资料图)

呼吸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是不用讲的,以前讲一个人死亡就是指停止了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躯与精神相连接的一个桥梁,身体的某一种状态可以通过呼吸来影响我们的心灵,心灵的某一种状态也会首先表现在呼吸上,我们可以通过呼吸的改变逐步地来调节色身。所以说,呼吸是一个指标,它可以深,可以浅;可以粗,可以细;可以是顺畅的,也可以是有阻碍的。在呼吸的过程中,我们色身的感受,反应了我们身体内部的状况,也反应我们心的状况。呼吸在我们生命里是一个很奇妙的功能,坐禅时呼吸得以调整,表现为很均匀、很细、很柔和;而呼吸不调的状态是比较粗、不通畅、有滞碍的感受。

调整呼吸有个诀窍,你越想调整,可能就越难以调整到位,你越想它深、均匀,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心很平静时,呼吸就自然得到调整。呼吸的调整是与我们的色身相关连的。内心的平静并不能使呼吸一下子调整到位,还需要把内心的平静传达到身体上,也就是说由内心的平静影响到身体,又由身体影响到呼吸,只有当身体相当调柔时,才能真正达到呼吸的调整。因此,身体是牵制呼吸的一个因素,呼吸不能自己本能地去调整好。当身体里有了很严重的问题,也会表现在呼吸上,在深呼吸时,某一部位有可能出现疼痛、滞结的感受。我们内心的波动也会表现在呼吸上,进而影响到色身。如果一个人忧虑,半个小时也许问题不大,但如果是长时间的,就会影响到身体。我们的色身是非常粗的,心没有形相不好把握,只有呼吸每时每刻在进行,是很容易把握的。

在坐禅时,我们的心一般存在两个方面的毛病,一是昏沉,一是掉举。昏沉最严重是昏睡,平时我们在没有昏睡时,认识事物的清晰度有一个指标,这就是昏沉,每一个人是不相同的。在坐禅时,与昏沉相对应的是观、观察,它是我们认识事物能力的清晰度。掉举是指我们的内心不断变换所观察、攀缘的对象,捡起一个对象,扔掉前一个对象,又捡起一个新的对象,就这样不停的变换着,掉举也就是不能集中。我们在认识事物时,除了一个清晰度指标,还有一个专注程度的指标,通过训练,我们要提高的就是专注,这在坐禅里叫做止。在梵文里,止叫“奢摩它”,观叫“毗钵舍那”。止和观是我们要好好掌握的两个指标,这一点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坐禅有很多种方法,以呼吸为对象的坐禅也有各种各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偏于止,侧重培养内心的专注,数息观就是这一种,初学者应该用这种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也好把握。二是偏于观,侧重培养内心的清晰度。我们应该知道,止是观的基础,一定要有专注的能力,才有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一个从来没有修行的人,也还是有一些止、观的水准,这种水准是因人而异的,一个智慧高、成就大的人,他内心的止、观能力要比普通人高得多。对止、观的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灯泡来作比喻,清晰度、观的指标,相当于灯泡的亮度;专注、止的指标,相当于灯泡的稳定程度,如果灯泡老在晃动,也会影响看见东西的效果。所以,我们坐禅时的敌人就是昏沉与掉举,我们要提高的是专注与明了。

一般人在没有打坐时,会觉得心里很平静,而在入坐后,会发现心里非常地乱,会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可能十几年前的事又想起来了,会想到平时没有来得及照顾的各种情绪、情结及问题。对这种情况,一般人会很泄气,其实,心越坐越乱,这是很正常的,不必要害怕,坚持坐下去,就会像湖水一样,终将会沉淀下来。我们平时的心同样是很乱的,同样是妄想纷飞的,之所以我们没有感受到,是由于我们没有去照看自己的内心,我们是和外面的东西在一起,而打坐是和自己在一起。我们外面的朋友多得很,包括人、信息、电影、电视、球赛、书藉等等,现代人如果没有这些,就好像没法生活。只有我们和自己的心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的心有这么多问题,其实一直就有这么多,只不过我们弃之不顾而已,而与外面的信息打交道,向外面去求,跟着外境跑。

通过打坐,我们就能知道自己,知道我们的心、身、呼吸,知道了心的状态,我们就能进一步去调整、改变它,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就永远没有希望。所以说我们开始打坐,就是在迈出第一步,是向提高身心的状态,向训练内心禅定的目标迈进了。

我们打坐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心与动机,最好的动机是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或者为了得到一些特异功能而炫耀于人等,那都是不对的。在佛的教导里,当禅定进入很深以后,会有很大的喜悦,对这种喜悦也不要贪著,而应放下它,继续往前走。

明海法师:如何打坐?


观呼吸禅坐(资料图)

刚才有些营员提了一些问题,我简单地回答一下。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数息,由于我们的身体、呼吸与心是相互牵连、互相影响的,在调整呼吸与心的时候,身体肯定会有感受的,所以根本就不用理踩它。我们的工作就是数息,别的都不要管,什么脸上痒、身上麻都不要理,那是很自然、很正常的。

有人问从1数到10没有掉,但在数的时候同时有其它的念头出现,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也不要停下来,还是按原计划去数。如果这些念头非常强烈地干扰了你,使你的数字数丢了、数乱了,甚至是很长时间自己还不知道,这说明你已经被一个妄想牵着鼻子走了。因此,这种觉照很重要,一旦觉照自己被妄想动摇了,就赶紧回来。其实,这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回来、回来、又回来,昏沉干扰了你,一旦觉照了就赶紧回来;其它妄想干扰了你,一旦发现了就赶紧回来。通过这种训练,我们的定力就会得到提高。

对待妄念的诀窍是什么?我们的妄念不是实际的东西,没有必要去压制、打击、判断或者否定它。无论是什么妄想、妄念,都属于我们内心仓库里的一部分,这个仓库里有鲜花,也有炸弹,我们对它们都一视同仁,不去理踩,不要把它们当成真实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在训练作自己的主人,这种觉照、主宰妄念的力量将随着打坐次数的增加、修行的进步,会逐渐地增强,然后漫延到我们全部的身心,我们的生命就将发生蜕变。对待妄念的诀窍是不要跟着它走,也不要用力去压抑、控制、判定它,无论是好的念头,还是坏的念头,都要放弃它,妄念实际上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对待呼吸不要刻意地去调整、控制,而要让它自然的发生。一天到晚,我们的呼吸从来没有停止过,打坐所要做的工作,只是把我们的心放在呼吸上,把心专注在呼吸这个对象上,在专注的时候,呼吸会自动的调整。人的注意力是很奇妙的,比如在战场上,有的人身体已经严重受到伤害,但它自己不知道,还一直往前冲,这就是注意力的奇迹。我们平常的心是向外的,根本就没有好好观察自己,包括身体的状况,而在打坐时,则会觉察到一些状况,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某些身体的反应,责任不在打坐上。

数息观容易提高专注力,专注力、止的指标是有较大的区间。有些工作需要较强的专注力,比如开车;而胸外科大夫,则需要特别高的专注力。生命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专注力的深浅是生命层次的一个核心指标,当我们内心的专注力与人的生命相应的时候,那我们是生活在人的世界里;当我们内心的专注力超出了普通人的区间,那我们就提高了一步,可能是生活在天界里;如果再进一步地提高,专注能力就可以达到欲界定,它是欲界里最高的层次,欲界定的感受是心没有妄想,身体的感觉都不存在,甚至一坐就是好几天;欲界定之后是色界,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表述的是心进一步专注的程度;再往上是无色界。专注能力的改变,会使一个人的身体、寿命、饮食、睡眠等等发生改变,因此,数息观可以提高作为人的精神水准。

除了数呼吸,还有观呼吸的方法。观呼吸的修行也很简单,它以呼吸为对象,除了专注以外,还要带一点观察与研究。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进出,呼吸进的时候,你要知道现在我在吸气;出的时候,你要知道现在我在呼气;现在又进,现在又在出,现在又在稍微停止,你都知道。只是知道,而不需要知道干什么,要培养这个知道,是由于我们经常不知道。这个知道,就是观清晰,你很清晰呼吸现在所处的状态。

除了知道外,还可以加些观察的项目,比如它现在吸进得很长,呼出得很长;吸进得很短,呼出得很短,你只是知道而已,知道现在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呼吸,除了进出、长短,还可以观察它的粗、细,是凉的感觉,还是热的感觉,以及这个呼吸与自己色身、心态的联系,都是可以观察的。这些观察是很有趣味性的,这种趣味性会使我们锲而不舍地去研究它,不再改变目标。

我们带着兴趣来研究、观察我们的呼吸,在内心了了分明,只是要了了分明,在这个过程里,你也会打妄想,也会丢掉,也会昏沉、掉举,解决的方法还是回来、回来、再回来。心跑掉了,回来;再跑掉了,再回来。所以,打坐就是与我们的心在打交道,就是调服这个心,调服我们自己。

观呼吸禅坐,偏重于观,偏重于慧,但它也要以一定的专注为基础,专注在呼吸上,而不要分散到其它目标上。数息观和观呼吸这两种方法,大家如坚持训练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在打坐时,也可以先数息一段时间,再开始观。

通过观察,我们就可以了解自己,我们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敏锐,我们对身心所起的变化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了。把心训练得敏锐、细致,我们就会发现身心里的很多奇迹,就会发现情绪与身体的感受是如何生起和落下去的,甚至于我们走路是怎样走的,在走路时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不知道,通过观呼吸,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些答案,所以,观呼吸也是很奇妙的。

现在请大家训练10分钟的观呼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家慈悲与世俗       善良有何不同)(五明学佛网:佛家慈悲与世俗       善良有何不同)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