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0集


   日期:2015/7/3 1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上次讲了「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这一句,今天我们从:

  【於是训於人曰。】

  这句看起,这句话是承前启后。安士先生在注解当中这样说到,「於是二字,若承未尝虐民句来,则训有止恶之意,为下诸恶莫作张本,若承救人之难六句来,则训有劝善之意,为下众善奉行张本」。这是说明这一句经文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於是」它有两个方面的承上启下,上面帝君说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都未尝虐民酷吏,这是讲到止恶、断恶这方面来讲的,下文末后讲到「诸恶莫作」,这句就是承帝君上面所说的「未尝虐民」和启下面所说的「诸恶莫作」。在劝善方面就是承上面六句,所谓「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这六句话,这是劝善之意,启下是末后讲到「众善奉行」。所以一篇好的文章它都有所谓起承转合,文章有一种跌宕起伏之势,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它的结构、它的逻辑是非常完整的。所以你看帝君这篇文章虽然是非常短,全文只有五百四十五个字,但是里面的结构非常的严整,意思非常的圆满,这是一篇好文章,可以垂训千古。底下安士先生就给我们解释这句话里面的关键字就是「人」。『於是训於人曰』,这是帝君讲完他自己的生平故事以后,他一十七世积德行善,广积阴德,以自己现身说法来教化世人。「训」就是教训、教化的意思。底下的开示就是帝君教化的这些内容,这里把人单提出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上面有一句话讲到「人能如我存心」这句,我们把心单提出来,讲得很详细,人还没有讲,我们放到这里来讲。什么是人?这里面也是大有学问,我们自己做人要懂得这些,做人要做得明明白白,这才叫做明白人,不要做一个糊涂人。三教圣贤的教育都是教导我们做个明白人,讲的是宇宙人生真相,明了这些真相,那我们的生活才是幸福快乐的。

  底下解释说,「帝君所以谆谆垂训者,夫固以吾辈为人也,而果无愧於人乎」。帝君这里为我们教诲,谆谆告诫,告诫我们什么?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懂得做人的这些道理我们才能够无愧於这个人字,换句话说,我们才能有做人的资格。如果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不会做人,那么就没有人的资格,人的资格叫人格,人没有人格。所以孟子说,人与禽兽之间的差别「几希」?有多少?差别就在於人有受过这些教育,禽兽没有受到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做人。底下给我们讲,「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辞让之心,非人也。以是言人,人亦难矣」,这孟子说的话,人皆有恻隐之心、皆有羞恶之心、皆有辞让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佛法里讲的慈悲心,就是爱心,我们世间人一般讲的不忍之心,看到众生受苦,不忍让他继续受下去,立即生起一种援助的心,这是我们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举了个例子说,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很有可能就掉到井里,这时候你可能毫不思考一个箭步就冲上去把这小孩抓住,不要让他掉到井里去。你一看到这一幕情景,你当下第一念就是要去救人,这一念就是恻隐之心,人人都有,哪怕是一个极恶之人都有,这是他的天良。不仅是人都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法里讲得清楚,「众生平等,皆有佛性」,这个佛性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天良,这是本性里头的性德。就好像乌鸦有反哺之仁,小乌鸦长大了它都会出去外面找食回来喂养自己的父母,看到父母不能动了,它不忍撇下父母不管,你看动物也有恻隐之心,也有孝心,这些都是每个众生都有的性德。所以孟子说没有恻隐的心就不是人。

  实际上这句话一方面是鞭策、提醒的意思,告诉我们要长养我们的恻隐之心、慈悲之心、仁爱之心,多多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这是一种警醒的意思。如果你没有这个心你就不是人,那你就是禽兽,禽兽都不如,禽兽都有恻隐之心。所以这句话是提醒。另外一个意思,他也说的是事实,就是什么?人肯定都有恻隐之心,这是反过来讲,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所以再恶的人他都有恻隐之心,他之所以表现出没有仁爱、没有慈悲,行为很残忍,那是因为他被物欲所迷,被烦恼所覆盖。最近我们看到网上有一则消息,这是辽宁大连新商报登的一个故事,这是真人真事,在今年五月二十九号的报纸上登的。说大连有一个卖羊肉的餐馆,这个老板为了显示他的羊肉很新鲜,每天就在他的院子那里宰羊,让这些食客看了之后都相信这羊肉是最新鲜的,当场杀的,所以他的食客也很多,生意挺兴隆的。有一天早上他按惯例叫伙计准备去杀羊,牵来一对一大一小的羊,这对羊是一对母子,正准备要杀了,把刀都放在那儿了,回头再拿点工具过来,结果当伙计拿了工具回来以后,一看自己刀没有了,四处去找,找不到,问谁都说没有看到,奇怪了,这刀明明就摆在这个羊旁边,怎么没有?这时候老板和伙计就看到这对羊,小羊跪在母羊前面,这母羊也在流著眼泪。当时他们心一震动,老板就给伙计一个示意,因为他们知道这对羊是母子,生了一点点恻隐之心,要杀羊也不要在母亲跟前把这个孩子杀掉,也不要在孩子跟前把母亲杀掉,所以示意说先把小羊搬走,先宰这个母羊。结果当这个伙计把小羊捧起来的时候,发现原来那把刀正藏在这个小羊的身体底下。这个老板心就很震动,他第一次看到这样子,全场的人都知道,都明白,原来是小羊为了不让自己的妈妈被宰杀,所以把这个刀藏在自己身体底下。

  这个老板看了之后就生起恻隐之心,不忍心再杀了,於是就放了这一对羊。过了没多久之后,他天天脑海里头浮现出这一对羊那种悲戚的样子,过了没多久他就把这个羊肉餐馆给关掉了,这就是恻隐之心。看到众生受苦难,再恶的人,杀生杀了那么久的,本来都已经杀得麻木了,可是他还是有这点恻隐之心,他还是会受感动。证明一切众生,包括畜生在内,都有灵性,都有知觉,都有感情,这跟人没有两样,怎么能够为了饱我自己口腹之欲,为了自己赚钱,而去杀害一切众生?这个老板算不错,良心发现,就关掉这个餐馆,否则造这个杀业太重了。佛法里讲「羊死为人,人死为羊」,这《楞严经》上讲的。今生你去做人宰羊,这个仇恨它记在内心深处,阿赖耶识里种子不能磨灭,下次某一生它做了人,你又轮回做羊来偿还命债,他又来宰你,互相之间就是酬偿业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懂得因果的道理,这些杀业不能造,害人的事情不能有,连害人之心都不可以有,有都会落因果。所以恻隐之心是人皆有之,有的人恻隐之心强烈,他很慈悲,很有爱心,有的人恻隐之心比较薄弱。为什么他薄弱?因为他物欲太浓,或者是他为了吃,口欲,或者是他为了赚钱,贪求这些财利等等,这些欲望还有烦恼会把这些天良给覆盖。但是虽然覆盖,依然还存在。所以我们见到恶人也不可以轻视他,甚至是遗弃他,还是应该帮助他,因为他也能回头,人都是能够教得好的,可以把他恻隐之心唤回来。

  底下讲「无羞恶辞让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就是我们讲羞耻心,辞让就是礼让,换句话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德行人皆有之,它们是人的性德,本性具足的。做了恶事他会觉得很羞耻,他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天地,对不起祖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羞恶之心。人能够有这种羞耻心,可以说他是能够进步的,成圣成贤其实都要靠这种羞耻之心,以恶为耻,那他就能够进步,他就能够断恶修善。怕就怕我们没有这种羞耻心,每天造作恶业都麻木了,这真是最可怕的。辞让之心就是礼让,能够谦卑,尊重别人,让人走第一,我走在后面,谦让,这就是美德。

  底下讲「以是言人,人亦难矣」,这是说这样说来,用这种标准来要求人,人也挺难做的,你让他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而且处处能表现出慈悲、礼让,这是不容易做到。所谓难,实际上难是难在哪里?难在他有习气,本来一点都不难,为什么?你人自己本有的性德,怎么会有难?难就难在我们因为无始劫来有这些烦恼习气,因此障碍了我们这些性德的显露。但是虽然是难,我们习气要咬紧牙去断习气。譬如说我恻隐之心少,那我就要多关怀别人,多去做利益他人的事,多布施,养我这颗恻隐之心,少想自己,多想别人,不要有太多的私心,这个私心就是障碍你恻隐之心。又譬如说要养我羞耻之心,那我要多学圣教,要养我礼让之心,我多看古圣先贤的这些传记,我能够看到自己之不足,我就生起谦卑,人不能礼让就是自己自高自大,这都是需要通过教育来恢复我们的性德。

  下面说「万物皆备,人何其尊;可帝可王,人何其贵;来无分文,去又空手,人何其贫」,我们先看到这里,这里总共讲了十二个方面来谈人。我们先看第一,「万物皆备,人何其尊」,这是讲到人是万物之灵,人能够跟天地并称三才,这是很尊贵的。人尊贵在哪?因为人他能够去行天地的德行,所以他能够与天地共同称为三才,这个人可不是一般的人,我们说圣人。所以我们自己称自己为人,这个名字是一种很尊贵的称呼,换句话说,你能跟天地并排称为三才。假如我没有道德,我怎么能够去见天地?何颜立於天地之间?所以这个尊,我们懂得要自尊、要自爱。

  下面说「可帝可王,人何其贵」,人也能够做帝王。确实世间有那种大富大贵的人,他们有大福报,能做帝王,万人之上,这是讲人的福报可以是很大。下面,也可以是很小,「来无分文,去又空手,人何其贫」,这是讲到,即使是帝王,你说他福报再大,可是他跟一个贫人、一个乞丐一样的,就是来无分文,他什么也没带来这个世间,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去又空手,什么也带不走,所以人何其贫,太贫穷了,什么都没有,这是事实真相。我们想想,我们即使是再富贵,家财亿万,又怎么样?你能带走分文吗?想到这些我们就能觉悟了。所以不要有任何牵挂,有牵挂,愚痴!根本是不可得的东西你想要去占有、想要去控制、想要去得到,那真叫痴人说梦,而且是自寻烦恼。

  下面第四方面,「美味入喉,俄成粪秽,人何其贱」,这是讲人都贪图美味,可是贪图美味,吃下去以后,到了喉咙,味道就感觉不出来了,味道是你舌头才能感知,山珍海味和菜根到了喉咙以下是一样的,你都感知不出味道的,到了身体最后都变成粪便。所以人的身体是制造粪便的机器,你们想想是不是?人何其贱,满身装的都是这些东西,太贱了,有什么值得为这个身体去操心、去劳累?大家都是平等的,尊为皇帝,他的身体也是制造粪便的机器。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讲贵贱是平等的,跟乞丐平等。这是我们要把身体看透,不要太执著。而且这个身体不是我,它只是我所有的,就像一件衣服似的,我现在拥有它我就可以用它,它用破了用旧了就得换。身体它是有生老病死,可是我(就是我的灵性),这个真我不生不灭,千万不要给这个臭秽的身体拖累了真我。

  下面说,这第五方面,「一一皆从胎中住过,人何其卑」,这是讲的卑贱。每个人都是从娘胎里出来的,怀胎十月,都在母亲肚子里住了十个月。哪怕是皇帝,将来是住三宫六院,皇宫多么华丽,看起来好像很尊贵,实际上他原来不也是跟乞丐一样,都是住在娘胎里面,娘胎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压缩著十个月。这是讲很卑贱,这个卑也是可悲,很可怜。人投胎都要受这种苦,佛经讲的胎狱之苦,在母亲肚子里就像坐牢狱似的,而且这个牢狱比世间的牢狱可苦太多了,你想想就在这么小的子宫里面待上十个月,而且还是缩成一团,还要头朝下脚朝上,你想想那个滋味。你试试看,把你装在一个大木桶里面,让你抱著腿缩进去,头朝下脚朝上,我让你装一天,够你受了,不要说十个月。所以胎狱之苦真的那个滋味像地狱一样,更何况经上讲,母亲要是喝了热水,胎儿就感觉好像进了火烧地狱一样,母亲喝一口凉水,就好像进入寒冰地狱一样,母亲稍微身体动一动,他在里面比汶川大地震还要可怕,然后他出生出来的时候还要经过夹山地狱,有时候有些难产的,生不出来的,那更苦了,这些都是人所要经历的。

  下面讲「啖尽水陆群生,人何其酷」,这是讲人贪吃,什么众生都吃,水里游的、陆地爬的、包括空中飞的都吃,很严酷,很残酷。特别是现在人,那比古人又不知道残酷多少倍,你能想到的、能动弹的都吃。我是广东人,广东人是什么都能吃,有一句俗话讲,「广东人什么都敢吃,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北京人什么都敢说」。广东人真的是吃得厉害,蛇、龟,吃,蟑螂、蚂蚁,吃,苍蝇都吃,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都是盘中餐。而且他吃鱼怎么个吃法?把还活蹦乱跳的鱼放到热油里一炸,身上肉都已经熟了,两头(头和尾巴)露在油外面,端上桌上的时候那个嘴还在动,大家就开吃了,太残忍了。还有人吃猴脑的,把猴子装在笼子里,头露在上面,用锤子敲开猴子的脑袋(天庭盖),倒上酱油、盐、调料和一和,就拿勺子舀来吃,那猴子在底下还在哀鸣。这样子都干得出来,人何其酷!你想想它们这些众生阿赖耶识里留下来的那个痛恨的印象何其深,来世遇到了能放过你吗?它们对你报复肯定是比像吕氏(就是刘邦的夫人吕氏)对戚夫人的那个报复一样,甚至还过之而无不及。吕氏我们前面有跟大家报告,把戚夫人的手脚全部砍掉,把她的嘴巴搞哑了,耳朵薰聋了,眼睛挖掉,扔到猪圈里面让她这样死去。你看看这种报复,肯定都是过去生中那种杀业,仇人见面是分外眼红。所以真正明白道理了,杀业怎么能干?不能再干!冤冤相报何时了。

  下面第七个方面讲「外面饰以绫罗,中间满腹矢溺,人何其伪」,这是讲虚伪,外面穿著绫罗绸缎,很漂亮庄严的衣装,俨然一个翩翩君子,其实里面不都是屎尿吗?身体不就是个臭粪袋吗?这么精心的装饰它、打扮它,这不就等於是虚伪一样吗?真正了解事实状况,你就想想真的是自己何必动这些妄念?你看佛他看透了人世,他出家过最清贫的生活,三衣一钵。那个衣叫粪扫衣,什么叫粪扫衣?人家的衣服穿破了不能再穿了,扔了,他就把它捡回来,看见哪一块还是好的就把它剪出来,一块一块的,不同的衣服的布就拼起来,缝成这么一大块布,然后用染料,因为它的颜色不一样,一块一块的,用染料把它染成同一个颜色,然后披在身上,这叫袈裟。袈裟是什么?你看都是一块一块的。现在出家人的袈裟那是特别制作,过去佛的时代那个袈裟真的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那真的叫粪扫衣。就是这样用功办道,搞真的,不搞假的。所以修行人对这些世间什么都不留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这是得真道。

  下面说「各各私一妻室,被其驱遣而甘心,人何其奴」,这是为自己一家,娶了妻生了子,整个心思就摆在家里,一天到晚为这个家去工作奔忙。妻子,这是讲怕老婆的,妻子厉害的,管著先生,驱遣,当先生的做牛做马。这个实际上夫妇双方都是一样,你想想结了婚,这不就是为一个家做牛马吗?曾经看过一幅醒世图,当老公的在前面拉著车,车上坐著老婆、两个小孩,一个还抱在手里,还有车上一些家具,车后边跟著一只狗,妻子拿著鞭往上一扬正在赶著车,他老公拉车,旁边写著一段诗文,其中一句就是讲「为儿孙做马牛」,你想想人何其奴,奴是奴化,当奴隶。为什么当奴隶?被自己的欲望、被自己的小心量所驱遣。其实家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你不执著,你就不会被它奴役。执著了,私心产生了,这里最重要讲了个私,各各私一妻室,有了私心,实际上自己就受奴役。被谁奴役?外面人不会奴役你,你自己心奴役自己。真正发起大心,念念想到天下万民,想到一切众生,这家也不是累。就像佛在世的时候,维摩居士他有家室,可是他是大菩萨,不为家所累。这个家是用来做教化众生的道场,一家人为众生做好榜样,演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德行,演出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这些伦理伦常,带著众生走上正路,这不就是把家做为道场吗?怎么样才能实现?要用教育。所以《礼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实际上成家不也是要教学为先吗?一家人既然成了家,就要共同深入学习圣贤教育,这才不会变成家的奴隶,而是成为家的主人。

  下面第九个方面,「漫指藏身之处以为家,人何其小」,小心量,把自己的一个小家就当作自己的一个天地,不能够再想其他人,一天到晚所算计的、营谋的都是为了自己这个小家,很可怜。大心量的人他就成圣贤、成君子,像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看他想的都是天下,他的心量不只是在自己这个家。心量大的人他成就就大,所谓「量大福大」,小心量他的福报就小。

  下面讲「日里皇皇仁义,夜来无丑不作,人何其羞」,这是讲人,我们不要想别人,讲我们自己,多么羞愧,白天讲的、做的、表演的都是皇皇仁义,俨然一个君子,到夜里,暗室之中,无丑不作,观察自己内心,杀盗YIN妄的恶念不能停止,贪瞋痴慢的烦恼不能控制,这太羞人了。这句话安士先生注解,尤其对我们学佛人来讲,我们学习圣贤教育的人来讲,如果学习圣教没有这种慎独的功夫,在大众相处的时候表现得还不错,好了,一个人在的时候就开始放肆、放逸,甚至会动不好的念头,会干出丑事,这种人太值得羞愧了。不要以为在暗室当中没人见到,实际上天地鬼神都在监察,都明白,正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即使是你一个人独处,鬼神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神目如电,你要想到有十双眼睛看著自己,有十只手正指著自己,怎么能够造次?真正有这样一种战战兢兢警惕的那种气象,那他的功夫提升就会很快。人有这种羞耻之心,有这种畏惧之心,这是他成圣成贤的很好的一个动力,最怕就是无所忌惮。因此这些因果报应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它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不是古圣先贤用它来吓唬人让你断恶修善,不是,它真的是事实。能够相信这个,自自然然也就能够做到表里一如,外表和自己内心就一致了。

  下面说「今日不保来朝,人何其脆」,脆是很脆弱。真的,今天还活著,难保明天就要去见阎王了,谁能够保证自己生命有多长。过去佛跟弟子们在讨论人生命有多长,佛问大家,你们都说说看生命有多长?有一个弟子说生命很短,在昼夜之间,晚上你睡了,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了,很多,那就是没了,这很短。但是佛都摇头,他说不是这样。有一个弟子想了就更短一点,生命在饭食之间,吃一顿饭,你看有时候吃著吃著,或者一噎,或者一口气上不来,就过去了,这一顿饭功夫就没了,这更短。佛还摇头。结果还有个弟子就说,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佛点头了,说对,就是在呼吸之间。你想想,这一口气不来不就是来世了吗?就这么简单,不就是在呼吸之间而已。所以人多么脆弱!《八大人觉经》里面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这个人身是无常的,随时都可能要走的,朝不保夕。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世界也是无常的,随时都可能有灾难,星球也会有毁灭的一天。所以这是提醒我们,在这短暂的生命当中我们要抓住最主要的事情,那就是要修行、要办道、要提升我们的灵性、要往生净土,这是转凡成圣。

  第十二个方面,「阎王一呼即去,人何其懦」,懦是懦弱,自己不能做主宰,阎王老爷一传令,你就得来,牛头马面来找你了,你就得要跟著去,正是所谓古人讲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你寿命到了你不走也不行,你自己做不了主宰。这是讲到何其懦,懦弱。只要在三界六道里面的众生,这凡夫,做不了主宰的。什么人能真正做得主宰?出了六道轮回,证得阿罗汉果,他就能做主宰,他超越生死了,他得大自在了。所以生死是多么的苦,多么遭罪,为什么不舍离生死?为什么还迷恋在六道轮回当中?这是劝我们早日觉悟。

  下面说「《阿毗昙论》云:人字有八义」,这是引用佛经《阿毗昙论》,说到人有八种含义。「《楼炭正法经》云:阎浮提人,种类差别,合有六千四百种」,这是引用《楼炭正法经》说的,说阎浮提人,阎浮提是指我们的地球,地球上的人种类很多,有六千四百种,这都是佛经里面分析人很透彻。「然则人字,岂易识哉」,这个人字确实哪有那么容易认识的。所以我们自己做个人也得明白我这个人是怎么一回事,来龙去脉、里里外外都要懂得。下面就给我们解说人的学问,这里总共讲了十一个方面,也都是大略的说,就是现在我们讲的,讲人的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历史学等等。而且还说的不止这么多,包括的这种方面很多、很广泛,了解这个是很有帮助,让我们了解我们人生真相。其实学习圣教不就是为了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吗?这里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我们这个人。第一他说人是从光音天来的。光音天这是二禅天,前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这是色界天二禅。这是根据佛经讲的《起世因本经》里头说,我们这个世界人实际上原来没有,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天人,当这个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光音天人就下来,乘空飞下来。他们也不是从母亲肚子里出生,因为色界天人他没有欲,没有男女之欲,所以他当然就不会有这种怀孕的事情。但是这些天人来到我们这个世界起了贪欲,最初的时候是很微弱的一个念头,看见这里的米谷这东西可以吃,他就捡来吃了,一吃就飞不动了,渐渐又有了男女的形状,YIN欲就产生了,於是就固定在这个世界上动不了,你看为贪欲所累。

  这种说法很有点像基督教《圣经.创世纪》里讲的。我表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后来他当了牧师,我过去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就常常拉我去教堂,所以对基督教也略知一二。「创世纪」里面就讲神造了人类,造了亚当、夏娃,最开初他们俩没有这些男女之欲,没有这些观念,在伊甸园里面,伊甸园是天堂,大概是这里讲的光音天,在那里生活得非常的快乐,后来偷吃了禁果,这是一条蛇给她劝的,她就起了心,就尝尝。你看「尝尝」这个念头就是贪念起来了,好奇。结果吃了这个禁果以后就有羞耻心,所谓羞耻心就是有男女之间的分别心,慢慢就起了这些念头。结果就被神知道了,上帝把他赶出伊甸园。他们俩最后结婚生子,就在人世间一直繁衍下来。所以他是人类的始祖。这个典故跟佛法里讲的还真有点相像。这里安士先生的一个注解里面说,人种是来自於色界天,因此塑造天神的像都像人类,这是一个注解。换句话说,天神的样子应该跟人的样子差不多,原因是人是从光音天来的,即使是人后来再演变,可是样子大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圣经》里也这么说,「创世纪」第一章,上帝说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了地球,然后他就觉得要再创造一个人,就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一个人,给他吹一口气,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所以人的形象跟神的形象是相像的,这里讲的也是很相似。

  底下我们继续来看第二方面,「人禀四大而生」,这个四大,所谓是地水火风四大,这是讲人的肉体它是由这四大要素组合而成。地,我们讲大地,这是指硬的东西,包括骨肉,这是大地。水是流动的东西,人的体液,像血液、人里头的这些体液,像尿、鼻涕、眼泪等等,这都是水。火这是指人的暖气,人的体温,叫火。风是指运动的意思,也包括我们的呼吸,内脏的运动和我们肢体的运动,这些都属於风。所以地水火风可以说把人的四大要素都概括了,这个概括比中国老祖宗用五行来概括,概括得更加圆满,这是安士先生注解里说的。佛经里讲四大地水火风,它有风大,包括运动,五行所说的金木水火土,它这里面没有包括风,没有包括运动,它只是讲金和木。你看金木水火土,这水火土,土是包括我们的肉、骨这些,水火它有讲,但是金木其实也包含在四大里面,它都属於物质的,骨里头、肉、细胞里面,反正是物质方面的,包括了金木,但是人的运动,五行没有去说到,因此用四大来概括人身更加的圆满。

  四大假合的身体就是我们神识的一个载体,说它假合就是这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来。所以人的身体没有主宰的,你说哪一块东西是你自己?我这个身体在大家面前,大家说这是钟茂森,那我请问你,我这哪一块是钟茂森的主宰?你说我的头,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胳膊,我的腿,哪一块是钟茂森?还是我的骨、肉,还是我的体液,还是我的呼吸,还是我的体温,哪一块是?都不是,独立的说都不是,合起来就是,合起来是假合。所以人的身体根本不是自己,它只是自己所拥有的一个物品,这个物品,哪一个器官都可以换掉,现在的移植手术都很发达。你说人的心是自己,心脏可以移植,假如我这个心脏出毛病了,切除掉了,换了张三或者李四他们的一个心脏移植到我的身体里面,你说我现在是成了张三还是钟茂森?都不是。哪一块器官都能移植,证明这个身体本身就不是自己,它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且这个拥有也不是长久的,都是暂时拥有,你始终要把它放弃掉。你看看透了人就是这么一回事,别执著。

  第三方面,「人为四生六道之一」,这是把人放在我们的宇宙不同维次空间生命当中来看。四生,所谓的胎卵湿化。胎生,有胎生的,大部分哺乳动物就是胎生。还有卵生,这些飞禽、鸟大部分都是卵生,生蛋的,生命是从蛋里面孵出来的。湿生,它是湿气生的,它不是胎生也不是卵生,它是湿气,很多就像一些小的昆虫,有水的地方它就能生,湿生。化生,这是变化所生,譬如说天人,天人是化生,地狱里面的众生也是化生。四生是四种生命的形式,人是属胎生。六道,最上面讲是天道,我们前面讲有二十八层天,下来就是人道,还有阿修罗道,下面还有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所以人道是在六道之中的一道。人也算是善道,为什么?他虽然有苦但是他也有乐。三恶道是饿鬼、地狱、畜生这三恶道,他们是基本上都是苦,地狱是纯苦没有乐,最苦的就是地狱,饿鬼次之,畜生道再次之。这六道的生命人都会去受,就看我们生前所做的业力,来生就会投相应的那一道。你要修善,修大善积大德,你生天;你这个善算不错,你还能得人身;假如要是造恶,最恶的,譬如说造五逆十恶的,堕的是地狱道;贪心重的,贪瞋痴,贪心重的堕饿鬼道;愚痴的堕畜生道;地狱道主要是瞋恚,因为一瞋恚,残忍的心就会生起来,地狱里的猛火都是瞋恚感召的。我们晓得这些不同的生命形式,要知道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想堕恶道就不能造恶业,我们想生善道那就得积功累德。

  第四个方面,「人有十时」,这是根据《法苑珠林》当中说的,人的身体生命分成十个时期,这分得很圆满。第一个是薄膜时,第二是水泡时,第三是脓疱时,第四是肉团时,第五是四肢时,前面这五方面基本都是在胎中,从一个受精卵逐渐长成人的身体的模样,后面,六是婴孩时,出生以后成为婴孩,慢慢长大,七是童子时,八是少年时,九是壮盛时,十是衰老时。这人,你看生老病死这整个过程,由小长大到老到衰亡,十个时期。这证明过去佛经里讲的这些生理学讲得很圆满,人在胚胎里面的这些成长过程,古时候佛都讲得那么清楚,比西方的医学要早了两千年。

  第五个方面,「人面如地形」,这是根据《起世因本经》里面讲的,说我们这个世界有七千由旬,一由旬有说是四十里,有说是八十里。七千由旬至少大概三万到五万多里那么长,跟我们现在地球,你看它一圈,就是赤道这一圈(一周),四万公里,八万里,假如不是赤道,在旁边的,它的这一周也就是几万公里、几万里,这是佛当时也给我们说出来的。他讲这地形是北阔南狭,所以我们的面型也像地形一样北阔南狭。这是因为印度它是在赤道上面或者赤道以南,阔的地方就是它的圆周最长的地方。你看赤道它是最长的,愈到底下往南极部分走它愈狭小,这讲得很有道理。过去你看都知道这些,不是现在人发现了地球是圆的,有南北两极,不是,最早佛就说了,他说人的面也像地形似的,特别是印度人、泰国那些人,他们都是这样,上面宽下面窄,底下下巴是尖下来的。这是讲到人面像地形,这是属於感应,所谓同类感应在一起,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肯定是跟地球有这个缘。如果在其他世界的众生,假如他生在这个世界,那个世界的地形是另外一种样子,他的人面也会长得像它的样子。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物,因为人长在地上,所以人面如地形,鸟它长在树上,所以它的羽毛好像树叶,野兽走在草上,它的毛也像草,这些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因缘关系。

  第六方面,「人有六根六尘六识」,这是讲人有六根,就是六种器官,这六种器官是可以感觉外部世界的,叫知觉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这是外面的这些被感知的世界,相对六根而言,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六识就是六根接触到六尘以后形成的这些所谓的印象,这叫识。譬如说眼见色,眼睛所对的叫色尘,看到外面的一切景象,那都叫色;耳听,听什么?外面的声尘,耳所接触的都是声音;鼻嗅香,香尘;舌尝的是味尘;身是触摸,身体所接触的叫触尘;意接触的是法尘。六根接触到六尘以后,我们凡夫都会有分别执著,这一分别执著就形成六识,这个六识就是你自己的分别执著之后的印象,所以眼就形成眼识,耳听到外面的声音就形成耳识,这六识都是由於分别执著。

  形成了六识以后,其实这个六识跟外面六尘、外面的这些境界已经没什么关联,你所分别、你所执著的都是你自己的印象。这里讲的就是唯识学的范畴,里头内容很深广,这里没有时间跟大家展开来说。总结来讲就是我们形成的六识这种印象都不是事实真相,都是你这个六根接触到外面境界以后产生的印象,那都是被扭曲了的,被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扭曲了就形成六识,而且这扭曲还是多层次的。譬如说眼见色留下了眼识,眼根它带了分别执著就形成眼识,这个眼识又往里头传递。人有八识,除了前面六识以外,还有第七识(就是末那识),它的功能是执著,还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它的功能是储藏,就是储藏这些印象,我们叫种子。所以当眼识传递到第七意识的时候,第七意识末那识它是执著眼识这个东西,把它留到自己的执著里头,末那识里面,然后又留到第八识,第八识它是储藏,第八识又去捕捉眼识留到自己那里做种子。所以我们的意识它的功能是分别,分别眼识,末那识的功能是执著,执著眼识。阿赖耶识它储藏也储藏眼识,根本没有接触到真正外部的境界,外面六尘它没有接触到,所以抓住的都是一种幻相、幻影,而把这个东西当真。实际上外面叫一真法界,没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都是我们讲阿赖耶识里留下来的这些印象。人误以为六识产生的这些境界是真的,其实那些是幻影,因此在里面又起心动念,又继续分别执著,念头念念相续不停,导致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看到的都是虚幻的幻相。

  所以唯识家讲,这个宇宙根本没有,只有识,这有道理。你所见到的宇宙不是见到真的宇宙,只是见到你识里头的那个宇宙,跟外面宇宙不相关,外面的是一真法界。所谓一真法界,什么是真正的一真?那是大光明藏,什么都没有。正所谓永嘉大师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外面没有大千世界,你看到大千世界是在梦中,看到是你识里头的那个大千世界。这些道理很深,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去明了,也就知道我们的人生和宇宙是怎么回事,自自然然分别执著就放下了,你就自然能得大自在。

  第七方面,「人须知十二因缘法」,这里讲到十二因缘,这是佛法的一个术语名词,在《法华经》里面有说到这十二因缘,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名相,因为这些都是内容很深广的。第一个是「无明缘行」,人最初就是起无明,无明是动念头,动了念头之后,这就是愚痴、痴暗的烦恼,他不觉,以为这个境界是真实,就动念头。无明缘行,缘就是生,生什么?牵引下面这一个东西出来,无明缘行,行就是开始造业,造业就是动念头,无明就是动向,它一动底下又跟著来了。「行缘识」,一动之后,完了之后识就生起来,识是指最初的妄念,无明只是不觉,不觉才会造业,造业之后念头愈来愈重,形成什么?一个真的妄念,就形成阿赖耶识,这个妄念是它投生的主体,这是阿赖耶。「识缘名色」,名色就是刚刚要投胎要轮回了,要入胎的时候,六根跟它的神识,神识跟这些物质,就是你投胎,就是父母的受精卵跟那个物质结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这叫名色,这入胎了。我们前面有看到帝君入胎就是这样,都是因为无明、不觉,情动入胎,情就是不觉,生起念头,扑通就掉进去了,投胎以后就没办法了,那你就慢慢长了。「名色缘六入」,慢慢就生起六根,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开始出来了。六根也叫六入,为什么叫六入?因为六尘通过六根进入你的识,这叫六入。「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因为有六根了,慢慢就有触的感觉,触觉,这是出生以后就有触觉了,这种感觉里面他还没有很强烈的感受。譬如说婴儿他出生以后,他只是有触觉,但是感受不是很深,你给他糖吃,他跟你笑,你给他大便吃,他也跟你笑,他没有那种苦乐感受。可是慢慢长大,这个污染愈来愈深了,「触缘受」,他就有好丑、善恶、苦乐等等的感受。「受缘爱」,有受他就有爱,爱什么?贪图美好的,而对於那些不好的他就排斥,他有爱憎之心。「爱缘取」,他喜欢的东西他就要取了,贪欲就生了,贪欲这是一种很重的执著,随著人的年龄它就慢慢增长,这是污染。「取缘有」,由於贪欲,接著就起很多烦恼,就有取了,取就有有。取是贪,有就是这种善恶的境界,六道的轮回、这些因果的报应统统随之而来,轮回不休,也就是「有缘生」,你就会在未来世一直在六道中受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有生必有老死,必有忧悲苦恼,这些都逃脱不了的。所以这十二因缘是告诉我们人他为什么会到六道里来,为什么会有这些生老病死。

  我们要断生死轮回,这个十二因缘从哪一个缘上断都可以,它是一连串的,一个断了十二因缘就全断了,但是有的容易断、有的难断。譬如说无明,你要断无明这很难。这十二因缘里面应该从哪一方面断?从爱、取、有,这是关键。从爱那里断比较容易,爱就是你不要贪著,在境界上不要去分别执著,你不去爱你就不会取,不去取你就不会有,没有有你就不会生老病死,你就不会有轮回。所以从贪欲上面断,这是断生死之根。那么我们如何来断贪欲?方法很多。念佛法门用一句佛号,当念头起来要贪了,要取了,马上用阿弥陀佛把它压住。所以你看《中峰三时系念》里面有一句诗文讲得好,它说「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诸苦就是生死轮回各种各样的苦都由贪欲起,你爱,爱取有就搞生死轮回,你就有苦。这个贪欲又从哪里来的?贪欲就是因忘自性弥陀佛,我们说忘失自性,忘失自性是无明。确实十二因缘最初就是无明而起的,那是忘失自性,但是你现在要回头不容易,底下讲弥陀佛,你不能忘阿弥陀佛佛号,阿弥陀佛佛号那就是自性的德号,你不要忘这句佛号就没有忘自性。所以佛号总念著不忘,这就是断爱取有,这就是断十二因缘,这就是断生死轮回。当我们忘了自性弥陀佛,忘记念佛了,那么意念纷驰总是魔,这个意念纷飞,妄想纷飞,完了,佛号丢了,就落入了魔网。什么是魔网?生死轮回,你还在搞生死轮回,你想想生死轮回的魔网多可怕,随时把你网住,你稍一不谨慎那就堕入魔网。所以真正警惕高的人他不敢忘佛号,知道不念佛号就堕入生死魔网,念著佛号就出离生死魔网,这个法门太殊胜了,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永脱轮回之道。

  这是讲到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这是讲到整个轮回就是一个因缘果报,这不能不相信。人为什么会来这个家里投胎,就跟这家里父母有缘,没有缘的绝对不会感到一起来。这个缘不外乎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四种。安士先生在注解里面讲,他说只知道母亲生我们的身体,却不知道父亲也有分,这是小孩;只知道身体是天地父母所生,却不知前世业缘而来,这是庸夫。所以我们要了解都有因缘,父母只是我们一个缘,他有前世的业力牵引。安士先生说他不认为他不喜欢「天生圣人」的说法,圣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不是天生的。「从来将相本无种」,帝王将相不是天生的,都是他有这个因缘而已,他有这个福报而已。圣人也是如此,人人皆能成圣人。如果说一定要天才能生圣人,那么天应该常常生圣人才对,为什么天又会生孔子、孟子这些圣人,又会生像夏桀、商纣王这些暴君?如果天生圣人的话,那他就不应该生这些恶人了,他只生圣人就好了,所以证明圣人也是因缘而生。他这里讲到孩子,有的人求子求了好多年都没有孩子,有的人很容易就得了孩子,这就说明有没有孩子都是看你有没有缘,所谓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这十二因缘法讲得很彻底。

  第八个方面,「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这是讲人的寿命是古人比较长今人比较短,这是有历史为依据。美国科学家最近也发现,说这一千多年来,人的寿命是从寿命长到寿命短这个大趋势这么走,寿命愈来愈短,只是我们这几十年来突然变成一个高潮,那是历史上一个暂短的一个时期,在大致的趋势上来看,都是人寿从长渐渐变成短。经上记载,人有增劫、有减劫,增劫的时候人寿是从十岁开始,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渐渐增至八万四千岁为止。人的寿命最长就是八万四千岁,然后又开始递减,每过一百年减低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最低是十岁,又变成增劫,增劫、减劫来回的反覆。我们现在处在减劫当中,所以每过一百年平均寿命减一岁,这是平均的说法。当然平均里有高有低,有的人活得比较长,有的人活得比较短,平均来说。佛当时出世的时候,就是三千年前,当时人的寿命平均是一百岁,逐渐递减,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到现在三千年过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平均寿命是七十岁上下,说得很有道理。有的人看很多老人家都是八、九十岁,其实你不能这样看,很多人夭折的、车祸死了的,你再算上堕胎的,那你的寿命就不能这么算了,这是讲的平均寿命,有长有短。

  在历史上记载的,说在周成王、周康王的时代,周朝,大约就是佛出世的那个年代,一百岁的人很多。譬如说周武王他活了九十三岁,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再往上推,文王以前的,大概千年,一千年以上,一千多年前,他们的岁数大概是一百一十岁上下。这里记载的禹,大禹治水,他的寿命一百零六岁,禹之前是舜,他们都是禅让,尧舜禹汤,舜传位给禹,舜是一百一十岁,尧又是在舜之前,他是一百一十七岁,你看都是这样,愈往前面寿命愈长,历史上记载的。再往上,我们说三皇五帝,五帝之中有帝喾,帝喾根据记载他在位是七十年,寿命不知道有多少。寿命你可以想,他在位七十年,那他至少是一百岁以上。还有颛顼,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再往前少昊帝,少昊帝在位八十四年,还有再往前是黄帝,黄帝在位一百年,黄帝之前炎帝,我们说炎黄子孙,炎帝他是一百四十年的在位,那你想想他的寿命肯定就不止一百四十岁。炎黄之前还有伏羲,伏羲之前,根据历史记载有十纪,十纪这个时期至少是几十万年,总共分了十个历史时期。十纪再往前我们就讲到三皇,有三皇、有五帝。三皇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是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天地人三皇。天皇和地皇,这是据古记载,曾经也活到一万八千岁。这就是几十万年、上百万年之前的人类他有一万八千岁,这跟佛讲的就相似了,佛讲我们现在处在减劫,人最高寿命是八万四千岁,慢慢减下来了,减到现在我们现在人平均寿命七十岁,这些都是一种大的历史。为什么人的寿命会愈来愈短?这是因为人的福报愈来愈小,为什么福报愈来愈小?因为人的德行愈来愈差,善念愈来愈少,所以福报就少,福报少其中表现的一个方面就是寿命短。

  我们再看安士先生分析第九个方面,「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这是讲古代的人的身体比较高大,现在的人身体愈来愈苗条,愈来愈小。也有一句,随著人的寿命愈来愈递减,我们处在减劫,根据经记载,每过一百年我们寿命降低一岁,同时身体也就短一寸,这是平均的说法。所以一千年就短上一尺,一尺是十寸。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平均身高是八尺,八尺是很高的,如果是按著现在的度量衡,一尺三十三点三三公分,八尺就是二米六四,那很高,比现在我们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姚明还高。当时记载佛的化身,就是佛身当时一丈六尺,这是很高的。古代也常常有记载,某位大将出来了,身高丈二,这身体很大。今天的人他的身高一般都在六尺以下,六尺就是两米,两米以下,高过两米的很少,一米八、一米九都已经是很高的个子了。在美国他们的一些科学家也发现,他说这一千多年来人的身高也都在降低。根据一些考古学家的发现,古代的人类他们的骨头都比现在人大得多,这是有考古学的这些证据。也有记载,譬如说记载孔子的鞋子相当於现在的一尺三寸,那是很大的鞋子,比我们现在人的脚都大。在《周礼》中记载,说当时人用的斧头的把柄是三尺,一米长这个斧柄,你想想当时那个人的手抓这个斧柄要多大。这都是证明人的身体确实古人身体比我们大,我们身愈来愈小是因为福报愈来愈小。

  第十个方面说,「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这就是讲到,总的福报来讲,古代的人比现代的人确实福报要大,所以寿命长、身体高大、健康。像佛在世的时候,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够了,他晚上睡觉不用床的,就是坐在大树底下过一夜,没事。现在人要是,像我们这些步入中年的人,到树下野外过一宿,第二天恐怕得入医院,这是福报太小。而且现在的灾难确实比古代多,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是讲到福报。这里安士先生说到几个方面,第一个七宝渐渐隐没,就是宝物矿藏愈来愈少,五谷渐渐歉收,衣食渐渐艰难,容貌渐渐丑陋,天资渐渐昏愚,精神渐渐衰弱,风俗渐渐骄慢,六亲渐渐不和,赋役渐渐繁重,水火盗贼灾害渐渐繁盛,佛法渐渐衰弱,善人渐渐衰残,真儒渐渐稀少,谤佛的人愈来愈受到推崇,富人渐渐吝惜,就是他悭吝,这些都是福薄的表现。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人这方面的学问我们还没完全讲完,我们就留在明天继续跟大家来报告。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集)  2008/10/2  华严讲堂  档名:52-297-001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安士) 

 净土法门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节要 

 寿康宝鉴悔过案六,施送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华亭人张某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与白话文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8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7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6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4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