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众佛菩萨分身应化人间的真实故事


   日期:2010/3/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圣诞,是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教主释迦牟尼佛圣诞是农历四月初八日(南传佛教定为五月的月圆日)。释迦牟尼佛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出生应化的,他的生灭日期,有历史可查证;可是,阿弥陀佛不是生在我们这个世界,而是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离我们这世界太远太远了;同时他成佛到现在已经有十劫。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那么久远,我们怎么能知道他的圣诞呢?这必须从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段公案说起:


中国宋朝,杭州永明寺有一位延寿禅师,后来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本来他是修禅的,后来又修净土,所以是禅净双修,虽然是净土宗祖师,也尊称他为禅师。他是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当时朝野都很敬重他,尤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特别礼敬。在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民间众多善信设斋供僧,有上千的出家人要去应供,叫做斋僧。在这一天,国王突然发心想设斋供僧,就问禅师:“在我们国中,除了您以外,现在还有谁是特别有修行的高僧?”吴越王也想斋僧,不过他想:只供养一般出家人,并没有多大的功德,需要选择一下,找一些特别有修持的来供养。

禅师回答他说:“我们国家的高僧太多了,只是你不认识罢了!有些出家人,你看他好像疯疯癫癫的,其实来头可大呢,例如长耳和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定光佛再来,你如果供养他,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

长耳和尚是一位不修边幅、穿得肮肮脏脏,讲话也是颠三倒四的,常常在街头溜跶,游手好闲,游戏人间的出家人。他的两个耳朵生得特别长,大家都习惯叫他长耳和尚,时间一久,反而把他本来的名字给忘了。平日大家总瞧不起他、讨厌他,认为他不像一般出家人那么慈悲、庄重。国王一向敬重禅师,知道他的推荐一定不会错,就赶快吩咐厨房办素筵,并派了许多官员到处去找,恭请长耳和尚回到宫中,并且吩咐以上座的礼遇来接待他。长耳和尚身不由己,莫明其妙的被国王以上宾款待,问明原因后,知道是延寿禅师多嘴告诉吴越王真相的,便说:“弥陀饶舌!”说完就座后就圆寂了。吴越王当然感到非常遗憾,感叹自己没有褔份供养定光佛,可是从长耳和尚口中知道延寿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也算还可以弥补这一份缺憾了。即刻亲自赶到永明寺去,谁知到了永明寺,延寿禅师也已经坐化了。俗语说:天机不可泄漏,他们两人的身份一旦暴露,也正是化缘已满的时节,世缘已尽,被人识知后就得离开世间了。

从这段公案,我们知道永明延寿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后人就把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订为阿弥陀佛的诞辰纪念日。


他的著名的“念佛四料简”偈云: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在延寿禅师看来,有禅无净土,易堕空境,被妄境所牵引,所以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相反,念阿弥陀佛,感阿弥陀佛加被,“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由此看来,似乎延寿禅师认为念佛优于禅定

从以上故事,我们也可以获得证明,阿弥陀佛并不只是应化在十万亿以外的佛土,他经常在我们的身边,不但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中国还有另一则公案,同样说明也是阿弥陀佛再来呢!

浙江台州天台山,有一座国清寺,是一处非常大的丛林。国清寺中住了一位丰干禅师,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只常常看到他独自一人骑著老虎,在国清寺中进进出出的。俗语说,物以类聚,同样程度的高手,都是集合在一起的。当时国清寺中还住有寒山、拾得两位出家人。有一天丰干禅师邀请寒山和拾得跟他一起去朝五台山。

寒山问:“去五台干什么?”

丰干禅师回答说:“去礼拜文殊菩萨呀!跟我一起去的,就是我的同行;如果不跟我一起去,就跟我不相干。我自己去好了。”

寒山和拾得不肯跟他去,他只得独自一人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了。从天台山下来,途中经过杭州,碰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说来话长:

中国人一向是学而优则仕,把书读好,考取了功名,就有官做。当时有一位姓闾名邱胤的读书人,虽然考取了功名,却一直没有接到上任做官的公文,就闲住在家里等待。可是坐吃山空,正在为经济发愁时,他接到了省府的通知,要派他到台州去当知府。这个闾邱胤接到通知后,正高高兴兴准备去上任时,真是无巧不成书。平常在家没事,一旦要他去做官,却忽然间得了种怪病,头痛不止,痛得整个头都快要裂开了,请了好几位医生来看,也吃了好多帖药,都没有见效,只剩下一口气喘息著。丰干禅师知道后,亲自到他家去,要为他医病,可是看门的人不让他进去。

“你们可要弄清楚呀,我是来替你们的主人看病,来救他的命的呀!”

守门的一听,急忙开门请他进去。进到屋后,禅师向他们要了一杯水,对着水念起了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念了好一阵子才停下来,请了一些咒水,在闾邱胤的额头上擦擦,说来奇怪,病立刻就痊愈了。闾知府起死回生,恩同再造,就请问他法号及住处。

“我名叫丰干,住在台州天台山国清寺。”

“那太好了,我就是要到台州去的,上任后我一定会去拜望您。再请问您,寺中像大师如此有功夫的人还有多少?”闾知府又问。

丰干禅师说:“我算什么功夫,比我高的还多着呢,那儿有文殊菩萨化身的寒山、还有普贤菩萨化身的拾得,他们两位都比我高得多啦!”

闾知府一听,高兴极了。上任三天,把重要的公务交代清楚后,就立刻往国清寺去烧香,感谢佛菩萨庇佑,更要拜访二位大菩萨和丰干禅师。

到了国清寺后,向知客僧说:“我想拜望寒山、拾得两位大士,麻烦你替我通报一声。”

“你说的是那两个疯癫和尚吗?大人先请坐,我找人去把他们即刻叫来。”知客僧回答说。

“不行,不行,我自己去拜望他们。”

知客僧把闾知府带到厨房,大声喊:“寒山、拾得,知府大人来找你们,你们快出来呀!”

原来他们两人是大寮即厨房的伙头(烧火的),正在那里嘻嘻哈哈、自自在在地谈笑风生,闾知府一见,高兴极了,就地礼拜。两人一见,急忙携手往山上跑去,一直跑到一个山洞前才转过身来说:“丰干饶舌!你不去事奉弥陀,来拜我俩做什么?”说完,一阵风就往山洞中跑进去不见了。从他们的话中,我们也知道了丰干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闾邱胤急忙转回寺中去找丰干,可是他也不见了。身份一暴露,从此丰干、寒山、拾得都消失不见了。

讲到化身佛的事迹,坐在山门口天王殿的那位弥勒菩萨,也曾化身布袋和尚,整天拿著一个布袋、一串念珠,一般人也是叫他疯和尚。临命终时他说了一首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这首偈是说:你们知道吗?弥勒本来就是真的弥勒,时时百千亿化身应世。实际上,所有的佛、大菩萨,为了化度众生,常常会化身应世显迹的。观世音菩萨就有三十二应身。弥勒菩萨是这样,阿弥陀佛也一样,就好像刚才所介绍的丰干禅师、延寿禅师,时时刻刻化身示现到世间来给我们看;可是我们凡夫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他就是佛罢了!佛跟我们特别有缘,常常化身千百亿,我们只要诚诚恳恳的念佛,阿弥陀佛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你要是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将来也一定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

《佛说阿弥陀经》言:“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由此我们引出《佛说阿弥陀经》的“三段要文”如下: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三、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怎样才是“多善根、福德”?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言:“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福德。所以《大悲经》言:“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二、怎样“执持名号”,才可以“一心不乱”?《观无量寿经》下下品言:“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在开示别人念佛时说,念佛念得好,临终时佛会来迎接的。为此,印光大师曾经呵斥道: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汝做此念(意指“念佛没念好,此即有二心!即妄想分别及散乱心。”),西方去不得矣!玄奘大师译本《阿弥陀经》言:“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这里玄奘大师做此译,强调了他力的重要!念佛是“我”的事情,佛及声闻菩萨众“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那是佛的事情,是佛大愿心和大慈悲力的呵护使然。
三、怎样保证“心不颠倒”?。善导大师全集360页中说道:“《弥陀经》云: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所以即使一念、念一声佛,即念一声“阿弥陀佛”即可得往生、不退成佛!起颠倒想。一念称佛之际,身心归敬,已种善根,况佛之威德慈悲不可称量。

所以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菩萨       应化)(五明学佛网:佛菩萨       应化)  

 佛菩萨加持进入目标重点高中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陈永革博士:“人间弥勒”:从“应化僧”形象看中国佛教的弥 

 开愿法师:可以烧纸钱烧元宝供养佛菩萨吗? 

 梦参法师:佛菩萨加持灵不灵?死刑犯念观音获救 

 仁焕法师:迎请佛菩萨的关键 

 仁焕法师:理解佛菩萨的愿力 

 仁焕法师:如何与天地佛菩萨沟通 

 仁焕法师:有求必应的佛菩萨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对佛菩萨的信心 

 药师山·紫虚居士:佛教徒礼拜供养佛菩萨,与外道有何不同? 

 药师山·紫虚居士:是否每一个佛菩萨都可以消除各种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