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在前世便已经注定


   日期:2010/3/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在前世便已经注定

我们每一个人,注定要在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时间,出生在这个地球上,做某一对夫妇的儿女。我们来到世上是因为我们有许多原因要来到这里,包括我们的性别、国籍、肤色、智愚等等,都不是偶然形成的,甚至我们的父母是好是坏、家庭环境是穷是富,也都一样,我们无法希望这已成定局的一切可以改变,恰如自己理想的样子。

  所以,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不可以单方面地埋怨父母,指着他们说:“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甚至把所有的过失,都推到他们身上。事实上,在我们未出生以前,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现在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要做他们子女的。

  我们从小依赖父母,一心一意地跟着父母,学习他们的那一套信仰和制度。等到我们长大,遇上种种经历,便将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停地、重复地去实行。

  ·“当下”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你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都是由你过去的思想和信念创造的。他们由你过去的想法,你在昨天、上星期、上个月、去年、10年前、20年前、30年前、40年前(这取决于你的年龄)所说的话决定的。

  然而,那是你的过去。它已经过去了,完毕了。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选择什么思想、选择什么信念、说什么话,因为你现在的思想和语言将创建你的未来。你的力量的关键点在于“当下”,它正在形成明天的、下星期的、下个月的、明年的、以及以后的经历。

  你不妨注意此时此刻你正在思考什么。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想让这种思想创造你的未来吗?请立即注意到它,意识到它。

  ·“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

  不管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外在表现都反映出我们内在的思想。自卑仅仅是你讨厌自己、憎恨自己的一种思想的反映。你的这种思想在说:“我是一个糟糕的人。”这种思想生产出一种情感,你买进了这种情感。可是,如果你没有这种思想,你就不会有这种情感。改变讨厌自己的思想,这种负面的情感就会离你而去。

  别让过去的事影响我们,不论这些过去的事是多么消极和痛苦。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情没有力量战胜我们。“当下”的生活才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我们的力量存在于此时此刻。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了不起!我们此时此刻便开始自由了!

  ·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们确实选择了我们的思想

  要怎样思想,可以由我们加以选择。虽然有时我们会习惯地把一个思想重复又重复,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实上,这都是我们自找的。我们有能力选择某些思想,也有能力拒绝某些思想。不信吗?只要想想我们是否拒绝去作一些积极的思想,就可以明白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拒绝一些消极的思想,这是不用怀疑的。

  我认识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遭受过自卑与内疚的痛苦。这样的生命怎么会幸福起来呢?我们拥有的自卑和内疚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糟。我们具有的自卑和内疚越少,我们的生活就越好。不管我们处于那种生活水平,情况都是这样。

  ·许多人内心深处常有这样的念头——“我不够好!”

  我们经常会再加上一句:“并且,我做得不够多,”或者“我不值得”。这些话像你说的吗?你经常说、经常暗示或经常体验你“不够好”吗?可是你为什么“不够好”?按照谁的标准你“不够好”?

  如果这种信念在你心中很强烈,那么你如何能创造充满爱、快乐、富裕、健康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的潜意识中的主要信念会经常与幸福生活相抵触。你永远无法将二者放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有些东西就会出错。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习惯

  这四种东西造成了我们身体上和生活中的主要问题。这四种习惯起源于责怪他人或不敢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敢于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负责,那么就没有别人可责怪了。任何时候我们去往哪里都是我们内在思想的反映。别人会以某种方式对待我们,我并不是要为别人的行为开脱,因为正是我们自己的信念吸引别人以那种方式对待我们。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说:“每个人总是这样对待我,批评我,总是不为我着想,像对待门口的擦鞋垫一样对待我,虐待我。”那么这就是你的模式。你的内心存在某些思想,这些思想吸引别人以那样的行为方式对待你。当你不再那样想了,他们就会走开,以那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你不再吸引他们了。

  以下是一些模式在身体上造成的后果:长时间的怨恨会吞噬我们的身体,导致一种我们称之为“癌症”的疾病。把批评作为日常习惯的人常常会患关节炎。内疚的人总是期待着被惩罚,惩罚会导致疼痛。(当一位客户带着满身疼痛来找我时,我知道他们内心满怀愧疚。)恐惧产生紧张,会导致脱发、溃疡甚至脚痛。

  很多病人来到诊所见我,诉说他们这里痛、那里痛,我一听就知道他们一定心里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有些人整天都有紧张感,有些人很早便秃顶,有些人患上胃溃疡,有些人无端端地脚底痛……这些疾病,就我的经验来说,只要病人能化解他们的憎恨心,病痛便能消除,连癌症都可以化解。这说法听起来好像不太真实,但我确信这是事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