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心不调柔言行粗


   日期:2015/7/6 21: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要进入房间的时候,不论办公室或别人家,都要先敲门,问裡头是否有人,听到「请进」后才可以进去。否则,很鲁莽地一开门就进,可能会妨害到别人。

  进入教室、办公室或上师屋子时,应该出声和主人打个招唿。比如,学生进老师办公室,或者上学迟到了,就要先在门口说「报告」,这也是一种礼貌。如果没有这样,随随便便就推门进去,也许别人正在商量一些秘密的事情,这样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这些基本礼节,不仅世间中需要,佛门中也很重视。如《沙弥五十颂》云:「于师住处门,手当轻缓扣,入内上师前,恭敬问安等。」意思是说,对于上师住处的门,应当以手轻轻扣敲,上师让你进门后,要先毕恭毕敬向上师顶礼,以如法的威仪来承事、问安等。如果对上师不恭敬,自相续就得不到真实的加持。

  有些人行为很粗暴、很鲁莽,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由此也可推知,他的心必定不调柔。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和语言都由心来操纵,心若寂静调柔、烦恼不多,从走路、说话的威仪中也可表现出来。相反,内心如果烦恼深重,言行举止也会十分粗暴。

  佛教中非常强调恭敬上师,若能如此,这也是获得证悟的前兆,否则,对上师不恭敬的话,自己什么法也得不到。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一边敲门一边直唿尊者的名字:「阿底峡,阿底峡,给我传一个窍诀!」阿底峡尊者似乎没听到,没有给他开门。他又大喊一遍,屋裡仍没有反应。直到他喊第叁遍时,尊者面现不悦地开门说:「窍诀不是用大声唿叫换来的,唯有以恭敬才能得到,我不给你传!」噶当派很多教言中常引用这个公案,所以,弟子要对上师怀有恭敬。

  其实,通过一些细节,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德行。表面上似乎只是小事,比如你到一个道友家,不敲门就进去了,你自己觉得没什么,但这会把别人吓一跳。所以,去拜访别人时,一定要有礼貌。正如前面所说,宋朝有个人叫杨时,他很好学,有一次冒雪到程颐那裡求学,发现他正在椅子上睡午觉,便不敢打扰,一直站在门外等候。当程颐醒来时,他已经成了雪人,脚下的雪有一尺多厚。表面上看,在雪裡站一会儿也没什么,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人的修养。

  我们学佛的人,平时也要注意细小的威仪。假如让别人心生厌恶:「你看,他行为这么糟糕,连世间人都不如!」那想要弘扬佛法、感化他人,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自己的行为要加以规範,到别人家、进别人办公室,不能随便就闯进去。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行为上也要真正做到。

  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尤其是有些人自认为学歷很高,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心裡始终存有傲气,想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没有「这可不可以」的概念,如此一来,谁都看不惯。以前的古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有过失、做什么有功德,他们非常有分寸。其实作为一个人,理应明白黑与白、好与坏、邪与正,哪条道可以走,自己要懂得选择。假如黑白颠倒,所有的事都混为一谈,迷迷煳煳就横衝直撞,到头来会撞得头破血流。因此,有这种毛病的人,一定要想办法改过来;而别人有的话,也应尽量加以劝勉。

  ——《弟子规另解》 索达吉堪布宣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不调柔言行粗       威仪)(五明学佛网:心不调柔言行粗       威仪)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妙祥法师:威仪是自性的流露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宽运法师:威仪动静常如此 不枉空门作比丘 

 护持三宝要严整威仪,善根才会成熟 

 道证法师:不只是身心庄严,戒律威仪是最高最妙的医学原则 

 吸烟,造业又犯威仪 

 仁清法师:绕佛的时候,应该有威仪,有规矩 

 仁清法师:居士自身,时常威仪皎洁端正 

 达真堪布:走路的威仪 

 宣化上人:行住坐卧有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