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钟茂森博士:作为儿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离异


   日期:2010/3/2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节选自钟茂森博士《修行与生活座谈》讲座
善行同修听打记录

问:
尊敬的赵老师,钟博士:你们好!现今社会离婚率有日渐上升的趋势,赵老师和钟博士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遭遇,可否请赵老师讲讲您面对先生这样的抉择时,您当时的感受?能不能通过您自己的经历,对人生规划以致在教育小孩如何在接受父亲这种决定的方法。希望给与已离婚、将离婚所有女士们的一个正确引导,让她们走出人生灰色地带,真正勇敢面对将来的生活。


也请钟博士谈谈面对父母的离异,作为儿子您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怎样面对这个残酷事实?又怎样依然保持对父母的那份孝敬。也请您为离异家庭里的所有儿女们一个引导,让他们学习不要自暴自弃,毫无意义的混日子,浪费自己宝贵青春。不知道这样问会不会冒昧,请你们原谅!

钟茂森博士答:
这个很好,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也是现前我们社会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社会的不和谐确实来自于家庭的不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家庭的和睦、团结才能够有社会的和谐。作为学习圣教的人来说,要懂得一个家庭里夫妻双方所肩负的这种使命,不是两个人自己的事情,而是对社会的和谐的一种责任。过去没有学佛,没有接触圣教不懂。如果是双方已经造成了离异,那是没有办法。

但是如果现在能够挽救的,尽量还是挽救,要为社会着想,为自己的儿女着想。儿女如果能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成长,对他的健康,心理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里面也有因缘果报,夫妻之间确实是缘分。这缘分总不外乎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如果万一很不幸遇到这样的一种缘分,我们也要乐观的面对事实,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所以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我的母亲。我对父母都是很感念的,确实他们的离异也是因为这是性格、情绪都不合。当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母亲上山下乡,这些历史的悲剧导致在婚姻上很难有圆满的选择。但是他们可以说都有对我——作为对儿子的一种爱护。所以他们虽然很不和,一直等到我上了大学,考上大学以后他们才分手。所以这一点我非常的感念他们,为了不让我在不和谐的家庭状态下面成长,所以他们是尽量的保持和睦。等到我大学成人,他们才自己才走上自己选择道路。

我的父母都很开朗,特别是我的母亲。记得他们俩离异的时候,签署了离婚协议,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餐馆里一起用餐,一个告别餐。我坐在中间我爸爸、妈妈坐在我两边,大家还是保持心里的平静、安和。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也尽到义务,大家对于所谓财产的分配毫无异议。我母亲没有要任何的东西,因为那时候已经学佛。刚刚学佛总有一点开脱的心态,所以就拿了点衣物从家里离开。之后我是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带着我学佛。所以有时候人生一些不幸的遭遇确实对于人的解脱、觉悟有很大的帮助。我母亲跟我当时学佛特别虔诚,真正了解人生是苦,减少了很多的执着、很多的迷恋。当时记得母亲带着我去朝山,到五台山去三步一拜,在五台山上非常的虔诚,然后去打精进佛七。那时候我自己学佛第一部念的是《地藏经》,《地藏经》教我们孝道,当时读了《地藏经》之后,对于孝心增长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当时发愿要孝养父母,要为父母去修行。发愿要做大护法人,那时我才十九岁刚上大学,什么都不懂,就想要发愿做大护法人,护持正法,那时候的心也是非常的虔诚。

所以有时候事事是好事,人生只要你能够觉悟这个事情就是好事。之后我母亲学佛常常把很多的佛书、录音带、后来的光盘都托人通过各种渠道给我父亲那边送过去。我父亲另外成立了家庭,我的庶母当时也得度,我父亲和我的庶母统统都学佛。后来我母亲发起组织广州居士一起朝东天目山、念佛,也邀请我父亲和我庶母一同前往。当时在场的人看了都非常感动,都很赞叹我母亲心量很大,真的是不计前嫌。后来在去年我发愿在世界各地演讲《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讲四十八场以报答父母、师长之恩,为世界消灾免难。在广州(我的家乡)大佛寺里讲了一堂,当时在座的人有五六百人听我讲课,反应都非常好。我父亲也来参加,当讲座完了以后大家一起吃饭,我母亲、父亲都在座。我父亲就双手合十对我母亲鞠躬,然后跟我母亲说:谢谢你为我培养一个好儿子。所以真的如果是觉悟,真的原来的怨亲债主都能够转化为法眷属。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广大的心量,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度化的对象。怨亲平等,不可以在里面去分别、去执着,这也是学佛的人要为社会做一个好榜样。要化怨为亲,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大家不论是怨亲债主,我们都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在极乐世界就成为法眷属,过去的那些生生世世的恩怨,都是过眼云烟,都是了不可得,不要去执着它。所以这就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还有恩怨、还有分别,众生里面就划了界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就度不成。你菩提心发不起来,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把握,所以我们学佛认清这个事实真相。要以大心量、以平等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的怨亲,这就好。

至于我本人,怎么样的心态对待?确实是学了佛以后,佛法真的是救了我。能够很好的摆正自己的心态,所以学习像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过,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家里面开始,对自己的父母不能见父母过。对自己家里人夫妻儿女,也不能够见过失,更不能说过失。知道他有过失,但是我们心里不放在心上,保持自己的一片孝慈之心,学佛这才是真学。所以后来我母亲非常难得都很支持我。以后工作支持我孝养我的父亲、我的庶母、我的爷爷奶奶。虽然是分开但是我作为一个儿子,对于父亲、对于爷爷、奶奶一样是有赡养的这种义务。所以前年底,我还特别为我的爷爷奶奶在广州市买了一套房子,让他们安度晚年,给他们请了个保姆伺候他们。他们都是八十多岁,我的父亲由我的庶母照顾,所以我心里面都比较安。我母亲对我这样的一种孝行也是非常支持的。这是很大的心量,所以要知道真正相信佛法里讲的「众生跟我一体」,虽然有世间事相上的因缘果报,有和合、也有离异,但是我们在心态上一定要保持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保持我们的宇宙和谐一体的这种理念,要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行里面,这才叫真学佛。

当父母做了错事的时候,我们要晓得如何去启发让他们觉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矣」!启发他们觉悟,最殊胜的就是让他们学佛。所以我让我父亲学佛,这也很不容易。一开始他是反对我学,一开始不敢告诉他我皈依。后来慢慢的转,带着他们去朝山,带着我爷爷奶奶父亲我的庶母,去东天目山、九华山,还有香港来过两次见了我们的师父,让师父帮忙来度化他们。在师父磁场这里消业障。后来都学佛都皈依。而且现在我父亲每天在家里两三部《无量寿经》,每天一百拜很精进!爷爷奶奶也是。所以作为儿女对于父母的一些事情,尽量的包容,尽量的理解,不要给父母任何压力。而自己一定要努力的修学,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像我自己出国留学读书,要认真读书拿好成绩供养父母。一方面也是报恩,另外一方面是帮助父母得到一些宽慰,特别是我母亲一个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五明学佛网:父母       )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