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老人啊,照顾你们是我生活的全部


   日期:2010/4/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枝 情 《时代人物》 2007年第07期

天还没亮,刘青枝就起了床,用冻裂的手一瓢一瓢舀起冰凉的河水,淘米、洗菜、刷锅……一直到9点,都忙停当了,刘青枝才端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歇会儿,默默地听着老人们与亲戚聊天,不时给他们加些茶水。


  10点不到,刘青枝又开始准备一大家子的午饭……刘青枝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种地养家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凄苦、付出、忍耐则勾勒出了她的生命体验。
  “没有我照顾,这些老人怎么办?”
  
  难为你了……
  
  “她太不容易了。”见过刘青枝的街坊们看在眼里,有些人甚至边说边抹眼泪,“这个女人命太苦,心又太好,自己受的委屈往肚里吞,伺候着8个老人过得舒舒服服。”

  上世纪60年代,刘青枝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兄弟三人只有她一个子女。娘家6个老人再加上公公、婆婆,8个老人的起居生活压在刘青枝瘦弱的肩膀上。不得已,结婚时她与丈夫达成了“结婚不离娘家”的协议。

  刘青枝说:“丈夫也很理解我的苦衷。当时,娘家6个老人的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我要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怎么办?”于是,刘青枝开始娘家、婆家两头跑。

  过年了,先到婆家吃年饭,再到娘家吃。

  为解决家庭的生活来源,小两口接种了两家25亩农田。最忙时早上不到4点钟就起床去割谷、整田、扯秧、栽秧,直到晚上12点钟才回家,一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

  料理6位老人的日常起居也落在刘青枝的身上。不等老人提,她总把老人四季的换洗衣服、鞋袜、被褥都得收拾得妥妥当当,遇上哪位小病小痛,宁可自己受饿,也一定给老人端上好吃的鸡蛋面条。三妈生病时,怀孕的刘青枝硬是用板车把老人拖到医院。

  刘青枝就这样每天连轴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照顾老人,好吃的都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和丈夫就着些咸菜吃白饭,生怕多吃了。在父亲中风时,她日夜守护在床前,不嫌脏、不嫌累,尽心尽力照顾好父亲吃、喝、拉、撒,给父亲擦洗、翻身、按摩,把父亲打理得干干净净,服侍得舒舒服服。

  刘青枝说:“婚后6年我一直待在娘家,那段时间挺难的。二叔、三叔胃癌,二妈中风、三妈也生病,要人照顾也特别花钱,种田根本不够家里的开销。”

  这段时间,小两口的积蓄全部用光,还欠了一身的债。

  家里唯一值钱的两头还未长肥的猪仔卖了,把患上胃癌的三叔送到省市多家医院诊治。家里唯一的耕牛也卖了,给去世的二叔购买棺木。

  看着孩子的艰难,刘青枝已经中风两次的父亲竟然偷偷拄着拐杖去附近收购鸡蛋挣钱,路上再次中风,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临终时父亲流着泪,抓着刘青枝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枝儿,难为你了,难为你了……”。
  
  再苦也不能苦老人
  
  5位老人先后去世后,刘青枝与母亲以及4个子女一起回到了婆家云华村生活。为尽快还清债务,丈夫到村办工厂打工,她自己独自承担起25亩地的耕种任务,还得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起居。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时,悲剧降临到刘青枝的身上。2001年6月,刘青枝的丈夫在营救落井村民时,不幸身亡。

  悲剧并没有结束。2004年6月,二儿子转业。刘青枝说:“回来后,儿子总说父亲走时他不在身边,于心不安,又说当兵去了没照顾家里。每天总是抢着干活,糊一身泥,到门前水塘洗涮,不知被什么东西咬住腹部,流了很多血,当时就不行了。”

  说起这些遭遇,刘青枝总是轻描淡写,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尽管如此,她眼里还是不断渗出泪水,双手合拢放在腿上,低下头,叹口气。

  生活总得继续。从此,刘青枝更累也更沉默了。她得耕地,冬天种油菜夏天种稻子,维持家里的基本开支;她得侍候3位老人,问寒问暖,带老人看病;她得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添些衣服,挤出孩子的生活费。

  刘青枝说:“老人年纪大了,孩子在读书,都不容易。我宁愿自己多受苦受累,也得让老人们晚年平安幸福,这是为人子女的责任。”

  但毕竟是女人,常年的辛劳以及营养不良使刘青枝过早地衰老,浑身病痛。她说:“做事特别难,年轻时干活落下了病根,手使不上劲,只能跟别人换工,别人帮我家耕地我帮别人家插秧。三个老人都70多岁了,重点儿的东西我也提不动、挑不动。有时只好请人帮忙,但又于心不安。”

  说到这儿,刘青枝眼眶里又有泪水,她说自己想到了丈夫、想到了儿子,“丈夫原来参加自卫反击战,块头大魁梧得很,过去重点儿的活都得靠他,扛挑都行。”

  年过古稀的母亲因心疼女儿太辛苦,曾独自一人回刘家去,怎么劝都不愿意回来,她说:“我们拖累了孩子一辈子,你看她几时换过新衣,我于心有愧!丈夫、儿子去世了,还得照顾我们,她不说,我也知道她心里苦得很。”但是,刘青枝硬是跪着把老人接回来。

  对公婆刘青枝也尽心尽力,二老偶有身体不适,她赶紧去卫生院问医拿药,端茶送水,嘱咐老人把药服下。婆婆说:“我们的吃、喝、穿、用,孩子的读书费用全靠她。”

  公公说:“我家媳妇没得话说,就是太凄苦,有什么办法?”

  刘青枝在生日时收到了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大学的儿子的礼物,虽然礼物的价格不过两三块钱,但对辛劳一生的刘青枝来说,子女的孝心才是最珍贵的。
  
  只希望老人、子女平平安安
  
  如今的刘青枝显得比同龄人更苍老,脸上皮肤皲裂、皱纹很深,背也有些弯。一家三代还是挤在十几年前的几间土房里,盖好的新房因没钱到现在还没有装修,搬不进去。

  刘青枝说自己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只希望老人、子女都平平安安。

  “两个小孩读书,开销很大,但是大家紧一点,总还是能过去。重要的是家里人都和和气气的,老人近来身体好些了,孩子们也很出息,从不乱花钱,还特别恋家,出去了隔三岔五要打电话回来问问,只要有时间,就帮家里干些农活,收花生、喂猪都干过,还陪我和爷爷奶奶说说话。”

现在刘青枝的大儿子在上海打工,每年都给家里寄近8000元生活费,同时还会负担弟弟、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并把在上海找到的药给奶奶寄回来。去年三儿子也考上了湖北民族学院,小女儿正在孝昌一中读高中。

  在身边的儿女告诉记者,前不久妈妈过生日,他们都买了生日礼物。女儿送给母亲一个水晶闪光灯,她说:“我们兄妹都觉得母亲就像这个水晶灯一样,总在发光发热。”儿子送给母亲一个可爱小挂历,并说:“我们并不富裕,但是总感觉到家里很温暖,很幸福,出门读书,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回家了。我和妹妹都很努力学习,以后撑起这个家。”

  这个不幸的家庭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村里邻居只要知道刘青枝家里有什么需要,都乐于帮忙。逢年过节,孝感市有关部门还会派专人到家慰问。上大学的儿子通过当地一家媒体的牵线得到了2000元资助,当地一家企业也承诺将负担上高中的女儿的生活费。

  2002年,刘青枝因孝行事迹非常突出,以全市得票第一名被评为“孝感市第二届十大孝子”;2003年,又以全省得票第一名被评为湖北省首届“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2005年她又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面对社会荣誉和来自各地的关怀,刘青枝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回报这些好心人,只是低下头,搓着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

  孝感市民间文化协会主席李守义说:“刘青枝的孝心、孝行值得每个人学习,这是对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的最好阐释,即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