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对念佛法门的开示


   日期:2010/4/1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乎?若欲研究,当看《净土十要》。此书乃蕅益大师于净土诸书中,采其菁华,妙契时机,最为第一。其开首《弥陀要解》,自佛说此经以来,为西天、东土中,绝无而仅有之注解也。

......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YIN,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实际理地,方无生灭。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亦多,记数尤为稳当。真操实履之士,岂求异愚夫愚妇哉。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所谓念兹在兹,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是也)(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是也)  

 法藏法师:人性有「纯善」,但是也有「修恶」 

 我吃素不吃肉,是不是也是一种放生? 

 化永法师:《莲华般若屋》修行,人中骄子是也 

 我吃素不吃肉,是不是也是一种放生? 

 传喜法师:对待贪官污吏,是不是也要忍让和慈悲? 

 纯智法师:妄语是不是也包含三聚净戒?(286-288) 

 学佛迷信者居多!检测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我吃素不吃肉,是不是也是一种放生? 

 梦参老和尚:学佛迷信者居多,检测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梦参长老:学佛迷信者居多,检测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梦参法师:学佛迷信者居多!检测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净土法门法师:手机没有发明的时候,你日子不是也一样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