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戒邪YIN必看)


   日期:2015/7/11 16: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色欲的祸害,极其酷烈,从古至今,因此而亡国败家、丧身绝嗣的人,何可胜数!其次,因耽于色欲而摧毁刚健的身体,昏聩清明的志向,虽有顶天立地、希圣希贤的资质,却成了碌碌无为、无所建树之人,也同样不知道有多少!更何况那些违背天理、YIN乱人伦,生前成为衣冠禽兽,死后堕入三途恶道的下流之徒,又怎能全都知道和看见呢!噫,色欲之害,真是残酷炽烈,令人心惊可怕之极!因此许多古圣先贤,特垂慈悯,有的告知以佛法的道理,有的规劝以世间善言,就是想使世人都能明白福善祸YIN的道理;同时又用许多实例,作为验证和警戒,希望懂得自爱的人见了,能够怵目惊心,幡然醒悟,从而遏人欲于横流、复天良于将灭。从此一切大众,都能够享受富寿康宁的幸福,永离贫病夭折的祸患。这就是《不可录》所以要编辑成书的原因。

  张瑞曾居士,想要把《不可录》重刻,印送广施,并请我写序阐明克制YIN欲的要点。应该知道,当美色现前、YIN欲之心炽盛的时侯,无论是正法的道理、世间的善言,还是令人敬畏的因果报应,都很难断其爱心。如果能于此时作“不净观”,则一腔YIN心,可以当下冰消。

  我老家陕西的长安城里,有许多子弟喜欢玩蟋蟀。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处于青少年时期。一天夜晚,月光明亮,他们在坟墓之间捉蟋蟀。忽然看见一个少妇,姿色绝伦,三人一同追赶捉拿。这时少妇突然变脸,七孔流血,舌头拖出一尺多长,兄弟三人同时被吓死。第二天,家里人找到了他们,救活了一个,才知道事情经过。被救活的那一个,大病了几个月才好。这家从此禁止子孙夜晚捉蟋蟀。这个美丽的少妇,没有变脸的时侯,三人见了,爱入骨髓,非要满足YIN心不可,待到其妇变脸,都一下子被吓死,爱心立即化为乌有。然而当他们三人群起追逐时,其少妇也未必七孔无血、口中无舌。为什么她将血和舌头隐藏起来时,人们见她就生爱心,而见她流血拖舌,就生恐惧心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凡见到一切天姿国色,都可以当作七孔流血、舌拖尺长的吊颈鬼来想!如果能这样,怎么还会被美色所迷惑,以致生不能享尽天年,死后又长堕恶道呢?

  所以如来让贪欲重的人,作“不净观”。观之久久,行者尚且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是不犯邪YIN、息欲养生的利益。见了美貌的异性就产生爱心而想行欲事,不过是被外面一张光华艳丽的薄皮所迷惑罢了。如果揭去这层皮,不但皮下面的东西不堪爱恋,就是这张薄皮,也绝对没有什么值得爱恋的。再进一步解剖其躯体,则将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遍地,臭秽腥臊,不堪见闻。这比起前面说的那个少妇,其可畏惧、可厌恶的程度,更要超过百倍千倍。纵然是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薄皮里面的东西,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何只见其外面的形象,而不去观察里面的内容,迷恋其极少部分的薄皮之美,却不去注意占大部分的秽恶腥臭呢?我希望世人能明了美貌背后的实质,知其秽多而厌离,知其美少而放弃。如此,就能一同出离欲海,共登觉悟的彼岸了。

  又当欲火中烧,不能自制之时,可将女阴当作毒蛇的口,想着自己是把阳物放进毒蛇的口中呀!这样一来,则心神惊惧,毛骨悚然,无尽的热恼,当下化为清凉!这也是一种熄灭YIN欲的简便方法。(编者按:女性亦可类此观想,熄灭欲火。)

  --据印光法师原文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邪YIN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戒邪YIN       印光大师)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由儒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