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十善业道做不到,三皈五戒是假的


   日期:2015/7/19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底下一个问题,老法师讲过,受五戒者不能搭缦衣,我把老法师讲的影碟给广州某寺一些居士看,但他们照常搭衣,为什么?难道主持法师不懂,或是对五戒不能搭衣理解不到?

答:现在说实在的话,真正对佛法了解的人确实不多,甚至於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譬如说,你是不是把佛教看作宗教?是!我信佛教。那你就对佛法不了解,为什么?佛法不是宗教。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民国好像是十二年,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大师,他那个时候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从前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时候,民国十二年叫第四中山大学。他讲演的题目叫「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么一个题目。

民国十二年我还没出生,我民国十六年出生,我也是在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就是讲《楞严经》,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个讲义。欧阳竟无大师讲的,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纪录的,我看到这份讲义。我仔细看看,他说的很有道理,佛法真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但是佛法里面有哲学、有科学,我们学佛学了五十六年了,佛教经典里面讲些什么?我把它归为五大类,你们同学细心去听、细心去看,你看是不是的。佛经里面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我们在《华严经》讲座里头常常看到。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说佛法是高等哲学,我们现在接触知道,不但是高等哲学,还是高等科学。关於伦理、道德、因果统统都讲到最高峰,实在是难得。

几个人知道?你不接触,不深入去研究,你不晓得。佛法包罗一切,宗教也包括在其中。它不是哲学,里面有哲学,它不是宗教,里面谈到宗教,它不是科学,里面谈到最高的科学。现代科学最高峰讲太空物理、讲量子力学、讲基本粒子,佛经里全都有,而且讲得比它还透彻。所以认识佛教真的不容易!佛教究竟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般若经》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万事万法的真相,讲这个。现在我们更清楚、更明白了,讲得更贴身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讲的是我自己的真相,那你才真得受用!字字句句经文是讲到自己身上来了。身外有没有?没有,真是经上所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外面境界是什么?境界是自性变现的,所以《六祖坛经》里面,他老人家见性的时候说了五句话,可以说那五句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的总纲领,都说到自性。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说尽了!这才叫真正懂得佛法。

搭衣不搭衣这是形式,衣就像我们作学生的制服一样的。要不要紧?不重要,那是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但是这个形式我们也要尊重它,是佛门里一个规矩。五戒没有搭衣的,五戒属於白衣,受菩萨戒才有衣,才有缦衣。现在说老实话,是不是真的有戒?不但菩萨戒没有,五戒也没有了。哪一个人受了五戒他能做到?第一个不杀生,蚊子咬了,一巴掌把它打死。你能做到不偷盗吗?纳税时还想一点方法,怎样少缴一点,这种念头、这种行为就是偷盗的行为,盗心。多缴一点税,国家多一点收入,你就布施。为什么不修布施波罗蜜,还少缴一点?盗心。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都是属於盗心。妄语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五戒里头哪一条你能够做得到?可能真正能做到的只有一条,不饮酒,其他的四条不容易做。菩萨戒就更难。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严肃,出家人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居士,不谈三皈五戒,十善业道做不到,十善业道做不到,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净业三福的次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头一条。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就是从第一条,依据就是这条。孝亲尊师在《弟子规》里面,慈心不杀是因果教育,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有这三个根你才能受皈依,三皈你才真正得到。现在皈依是假的。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皈依佛?《六祖坛经》上讲得清楚,觉而不迷是皈依佛,你能不能做到?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你能做到吗?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迷、还是邪、还是染,没有皈依!真正皈依之后,起心动念他是觉、他是正、他是净,觉正净。菩提心上讲的清净、平等、觉,那真的皈依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清净、平等、正觉相应,这真的皈依了。三皈之后才能受五戒,你就想想这个次第。

所以我们今天把它放到最下面,先教你孝亲尊师,先教你学《弟子规》,你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你肯定十善业做不到。十善业道做不到,你就没有资格受三皈五戒,所以搭衣不搭衣就不必再问了。别人做得如法不如法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常常说,别人想的不善、做的不善,绝对不可以放在心上,绝对不可以放在口上,不要去批评人,人家没错。要批评自己,我学佛,我没有做得好,没有给人家做一个好样子,让人家还迷惑颠倒,我们自己有罪,自己有过失。从自己做起,改过自新,做出好样子给别人看,这就对了。

摘自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三)  (共一集)  

老法师主讲  2007/10/26 

普为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十善业道       三皈五戒)(五明学佛网:十善业道       三皈五戒)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 

 周叔迦居士: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二章 三皈五戒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邪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