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虚法师:关于净土念佛的六不求


   日期:2015/7/22 1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师父怕大家、怕某些菩萨有所误会,所以还是要再说明一下,千万不要错解,师父之前之所以特别强调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这个意思并不是在贬低大家,也不是在贬低自己。其实我恨不得大家个个都是六祖,恨不得我自己也是六祖,那众生就有福了。但事实是,理想归理想,现实很残酷。所以,希望我们大家在修行上不要犯两个错误,一个就是自视太高,自视甚高,甚至以为自己就是祖师的这种根器,这是一个极端;还有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完全自卑,没有任何自信,那也不对,这两个极端我们要注意避免。

  那么,为什么有的修行者,他们在接触净土法门以后会改弦易辙,会去选择其它的修法?这里面据我观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前面讲的这类修行者对自己的期望值,对自己的判断,自视甚高,对自己的判断比较理想化,这是一种。他认为自己可以去修持其它更高妙的法门,也能有所成就。说实话,我真的是希望这样子的上根利器,这种“下下人有上上智”的修行者,我希望他越来越多,越多越好!但是很可惜,这十几年来,我碰到过很多的出家人也好,在家居士也好,到目前为止,还愣是没有发现一个“六祖”,愣是没有发现一个像六祖那样的人物!说实话,我很失望,我对你们很失望。(众笑)

  对这一类自视甚高的修行者,我们只能心怀理解和祝福,希望他真的能在他所选择的修行法门上有所成就,有所突破。但是我们自己,是不是这个根器,是不是也这么去走呢?我对大家的建议是,我们还是选择更稳妥更保险的,佛菩萨和祖师大德给我们设计好、架构好的这条易行道——持名念佛法门——沿着这条道路去走,比较稳妥。理解这个意思吗?

  那么改弦易辙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往往会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会错解这句佛号,对我们易行道持名念佛法门,所推崇、所提倡的、所强调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光明圣号,他会有所错解,他会很浅薄、很肤浅地认为它太简单,很浅薄地认为这句佛号很浅薄!要注意,我们以前讲过的,反复讲过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万德洪名,它是来自于无限,它连接无限,甚至于它本身就是无限!它是出于那个无量光寿的,超越生死,超越时空,超越一切想像和测度的大海的境界!无限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它不是出自于我们那个生灭无常的自我小我的境界,它不是出自于我们这个生死大梦!了解吗?所以这句佛号,它在经典里也好,在祖师的开示里也好,它都是被定义为“正念”、“净念”的。

  这句佛号不是我们凡夫成就的,它是阿弥陀佛思维了五劫,然后花了无穷尽的时间,尘沙劫、点尘劫,那么漫长的时间,辛辛苦苦地利益众生、成就众生、唤醒众生,然后才圆成佛果,彰显出来的这么一句光明圣号。《无量寿经》里形容阿弥陀佛的修持所用的时间,那个词叫做“兆载永劫”!“兆载永劫”是什么意思?这个“永”字,画龙点睛非常到位,说明阿弥陀佛从久远劫以来乃至尽未来际,在无穷的时空范畴之内,阿弥陀佛利益众生的这个行持永无休止!即使他老人家已经圆成佛果了,但是他摄受众生、觉悟众生的行持是永恒、永远、永久、永不停息的旅程!了解这个意思吗?所以这句佛号来之不易,珍贵无比!那是我们凡夫从这个小水滴、从这个自我的状态所不能妄测的。

  大家要留意,像《阿弥陀经》上讲的,说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那么这个无所障碍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光明,具体的体现在哪里?就在这句佛号上!就在这句光明圣号上!大家了解吗?千万不要小看这句佛号,你不要以为我们现在能听到这句佛号,能念出这句佛号好像很容易、很简单。这句佛号是从那个大圆满的、无量光寿的境界,通过八识海,通过第七识,通过六识,最后才能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有具体的显现,这就是无所障碍,了解这意思吗?那些心灵的意识层次所幻构出来的所有境界,所有时空世界,所有这些心灵境界的障碍,对阿弥陀佛来说,都不成其为障碍,对佛号来说都不成其为障碍!所以这句佛号真的就像经典上讲的,它是具足一切功德,可以圆满一切行愿,圆满一切修持的无上无碍的大光明圣号!

  祖师大德对它的赞叹和描述已经非常非常多,但我们真正能相信、能接受、能老老实实遵循祖师的教诲去行持去信顺的,有多少个?如果在这种根本的知见上我们不清晰的话,我们很容易就会误入歧途,很容易在行持上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很严重的心魔境界,而心魔就会感召来外魔!所以师父有时候跟你们这么唠唠叨叨地讲这些东西,有时候可能表达得比较严厉,请你们相信,师父绝对不是出于指责或者是嗔恨心,而是出于——有时候我觉得你们很多居士都是很善良的,说实话,当我看到你们有可能因为自己的知见问题或者发心的偏差,有可能误入歧途,有可能去自欺欺人被人欺,有可能会被带到阴沟里的时候,说实话,我是真的很替你们担心!只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祖师讲的那样,能够选择简易、明晰的修行道路,万修万人去!绝对不希望大家今生再错过了,所以,如果师父有时候说话的语气也好,或者说用辞也好,如果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善良的你们要多多原谅。谁叫你们这么善良呢?活该就是被师父这么无理的人来欺负的,活该就是被师父这种不善良的人来欺负的。(众笑)

  那么还有几个要点,也是古德、祖师总结的,在这个易行道持名念佛法门上,在它的修行上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和其它法门不共的一些要点,有六个“不求”。注意,我们要随时拿这几个“不求”来自我反省,自我比照,我们是不是有可能犯了类似的像祖师所提醒的这些毛病?如果犯了我们就要小心,就要纠正过来。

  第一个“不求”,就是“不求神通”。我们在修持念佛法门的时候,祖师特别强调的一个很根本的知见,就是不要去妄求神通感应,不要去追逐那些神奇的境界!为什么?因为所谓的那些神通的境界,绝大多数神通的境界,都是属于三界轮回里面的,都是不究竟的,“神通非道,不得解脱”,它只会让初学者越来越迷惑,越来越执着,甚至越来越颠倒。这些所谓的神通,三界人天所拥有的这些神通境界,说实话,跟佛菩萨的神通境界完全不可为比。真正的大神通,真正究竟、圆满、彻底的神通,是佛陀所拥有的那个境界,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拥有的那个境界,那才是真正的大神通!要求神通啊,就要求这个,不要求那些有可能导致我们再入轮回的小神通,不要被这些路上的风景,这些小小的境界所迷惑、所诱惑。所以为什么在修行念佛法门的时候,祖师会特别强调要专一念佛,要老实念佛?只要心专注在这句佛号上,一切境界统统不理。一旦出现什么神奇的感应,神奇的神通境界,注意!佛号就像一把金刚王宝剑,就会把这些境界统统破除、统统斩断!

  当这些所谓神奇的境界现前,当所有神通、感应的境界现前,注意,如果你的心真的非常稳定、专注在这句佛号上的时候,就会如如不动。一切境界现前,如如不动,你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会怎样?那些所谓的境界就会统统粉碎、消失、退散!相比之下,这句佛号所带来的那个“平常心是道”的境界,那才是无上的神通!因为它能破除一切!了解吗?这句佛号所连接的那个无限的状态,无生无灭的状态,般若解脱的状态,那才是无上的神通!所以祖师特别叮嘱我们,不要妄求什么神通的境界,这句佛号本身就已经具足一切神通!这么一句普普通通的佛号,好像没什么特别,但这个才是真正的神通!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所诱惑的神通,这才是无上的神通,是佛果所加持的神通,了解这意思吧?所以,不求神通,这是第一。

  第二是不求禅定。这个持名念佛一法,它的切入点不是让你去修禅定,不是让你去修止观的,它是为了帮助我们从这种生死凡夫的禅定境界,一直超越小乘的禅定境界,乃至超越大乘十地菩萨的禅定境界,让我们直接趋入如来佛果的禅定境界,趋入阿弥陀佛净土的、如来果地的禅定境界。那个如来大定,才是佛菩萨希望我们众生能达到和证悟的、明白的境界。相比于这个净土的果地的境界,如来大定的境界,其它的统统都不值得追求!当我们的心安住在这句佛号上的时候,求生净土的心非常清晰和坚定,这句佛号相续不断,那么念念之中,自然就会联通、连接阿弥陀佛的无上加持,自然就会连接那个如来的果地的境界,所以千万不要错会,不要小看这句佛号。

  如果我们的初发心,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修持这个持名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的动机是修禅定,是想把这句佛号拿来作为摄心的、修止观的一个方便,如果是这样一个动机的话,那就要注意了。有的修行者修禅定,修到某一个境界的时候,万念止息,所有的念头停止、消失,乃至于这句佛号都消失的时候,注意,站在禅定的角度,可能有的人会把这个定义为比较好的境界,甚至可能会以为这就是空性和解脱的境界,但是注意,站在净土门的角度,这个境界并不是一个应该停留的状态。如果修行者在净土一法上,他的知见很透彻,他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这种小定,不是停留在这种过程的境界里,那么他就会很清楚地继续去提起佛号,在念念无住,念念无生的当下,念念提起,前念不生,后念不灭。他要追寻、他要趋入的,他所仰仗的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背后,那个无量光寿的大圆满的境界。他希望趋入的是那个境界,是得到佛力的摄受,而不是停留在那个一般修行者都能体验到的那种禅定的境界。所以祖师是怕我们一个不留神,一个不小心就走偏差了,因此才会特意这么提醒和规定:不求禅定!

  第三个是不求开悟。不要像修禅宗,或者是修密宗的一些修行者那样,去追寻当生今生的这种开悟、证悟。为什么?因为开悟的境界也分很多层次的,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他们所证悟的境界都截然不同;阿罗汉所证悟的境界跟大菩萨所证悟的境界,又有很大的不同;初地菩萨跟十地菩萨的境界那是天地悬隔,差距极大,他们所证悟的法身的境界,那种圆满的程度完全不同;而十地菩萨和如来佛果所证悟的境界,那也同样的是天差地远,所以我们要追寻什么样的证悟?这跟前面的不求神通、不求禅定,实际上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既然要“求”,那就要求一个最好的!要贪,就要贪最好的!我经常半开玩笑地说,我觉得你们都不够贪!(众笑)而且,这种所谓的证悟的境界,就像前面我们讲的,即使是阿罗汉这个层次的证悟,在很多时候对绝大多数众生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更不要说是佛果的证悟境界了。所以当我们信受这个持名念佛法门,当我们要求生净土的时候,当我们要去追寻如来果地的净土境界的时候,当你要得到那个西瓜的时候,你怎么可能还会去在乎那些芝麻呢?听得懂吗?不难懂对吧?很多人就在这些很根本的问题上搞不清楚,实在是很可惜!

  第四个不求,是不求多闻。我们前面第一部分的时候讲过的,当我们选择确定了一个修法之后,所有闻思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修法为核心,不能乱闻思。很有可能,我们围绕净土的修法进行闻思的工作,这个工作就足够我们做一辈子,足够我们玩一辈子了,可能还不见得能玩通达,对不对?你怎么可能还行有余力去旁涉其余?还去玩其它的?那个不叫真正的有智慧,不叫真正的聪明,那叫“大愚若智”,叫花心,叫散乱!

  你既然选择了一个修法,你就必须围绕这个修法先把它全部搞通达了,这个时候,OK,你还没死,还没解脱,还没往生,这个时候还有时间,行有余力,这个时候你再去自然地通达其余,再去修学其它法门,去修学一切菩萨的无量行门,这叫做“由一菩萨解脱门,普入一切菩萨解脱门海” !要一门深入之后,才能由一菩萨解脱门,而遍入一切菩萨解脱门海!所有菩萨道的修持,所有的解脱法门,那就像大海一样的深广无涯,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不可能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没有几个这样的天才和绝顶之才。绝大多数人,如果十八班武艺什么都玩的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十八班武艺样样稀松,样样不通,那你就麻烦了。所以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有这样修持修证的经验,祖师才会特别提醒我们,修法要老实,不要贪多,不要求多闻,要先把一法搞透了,再谈其它。这才是专业的修法,比较保险的、稳妥的修法!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这是不求多闻。

  然后第五个不求是什么?是不求速成。有很多的修行者,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往往才初入佛门,才修学佛法没几天,才念佛、持咒没几天,甚至才看书没几天,他就觉得自己应该很快的就能把业障完全消除清净了,他应该很快的就解脱、就成就、就开悟了。他很想不通,在自己生活中怎么还会碰到那么多烦恼,碰到那么多挫折,碰到那么多倒霉的事?他就觉得很不公平,这个佛法修持的没道理,按道理我早就应该成佛了!这是一种,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傻二的心理!你们理解吗?很多人都犯这个毛病。凭什么你才修持了几天,你就认为自己可以像那些祖师的根器一样的,就可以顿悟顿超?就可以迅速成就?然后站出来树大法幢,接引众生,成为一代宗师?你凭什么认为你会是这样子的?怪了!

  说实话。大家要记着,修行任何法门,不仅仅是净土法门,我们修行任何法门都要注意,我们要保持一种平常心,要有一个长远心,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的那种颠倒造业的惯性力量,那种恶习,那种积习,力量是何等的强大、何等的成熟;而我们想要扭转过来,逆生死流,想要解脱,想要往生,想要清净的这种修行的习惯,那个力量相比之下是何等的生疏!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造业的时间可能有二十三个小时,能拿来好好用功的时间可能还不到一个小时,你凭什么就认为你可以解脱、可以速成呀?我真是搞不懂这些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有很多这样的人哦。所以,一定要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要有长远心,要有平常心,要有老老实实修持的心。这样子不断地熏习下去,用这种修行的习惯来取代那个造业轮回的习惯,这样我们才会自然而然的不求速成,自然速成;不求解脱,但绝对在佛力的摄受下必得解脱!所以在这种根本知见上一定要清晰,不要再犯这种低级幼稚的错误。

  还有最后一个不求,就是不求广修。我们之前第一部分也讲到了,修行不求杂和广。一旦选定了一个法门,我们要老实、专一,一门深入地去修持它,不要贪多。贪多的结果往往就是嚼不烂,什么都修不成就。有很多居士,甚至是师父,我们看到的,某个修法他这一辈子还没有老实修成就,还没有通达呢,他就又可能去修什么地藏法门,或者药师法门,或者准提法,或者密宗大手印、大圆满、大威德,似乎越修越高深,越修好像懂得越多。注意,这种修法,把握不好的话就是一个陷阱,就是修行解脱的一个大障碍,一个很严重的障碍!修行者往往表现出来的状态,看上去博学多闻,好像什么都知道,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真正的精通,这个根基非常的不牢靠,非常的不扎实。对这种修行者,祖师大德曾有过提醒,说这种人往往就是属于那种“世智辩聪”一类的,看上去非常的聪明,非常的博学,口才也非常的好,思维也非常的敏锐。但是这种人跟印光大师所形容的那种“愚夫愚妇”,老老实实念佛的愚夫愚妇相比,这种人叫做“大愚若智”;那种老老实实念佛,一门深入,信愿坚定,求生净土的愚夫愚妇,那种叫做“大智若愚”!了解这个意思吧?

  这个东西不是靠说能说得出来的,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你再博学多闻,再广修杂修,你懂得再多的修法也没有用,生死关头,生死面前,再来说话!如果生死关头,你这些东西都用不上,那对你来说,对其他人来说,这些东西就都是花招,就都是一个“屁” !说得难听点,就什么都不是!那真的不如在一个法门上扎扎实实地深入钻研,完全地透彻,不如这样的修行者,这样的修行者能够实打实地得到解脱!

  假设一下,我们一旦往生解脱了,回头一看,那个当初我们很崇拜的,哇,什么都懂的法师,我们以为他很厉害的法师,结果一看,还在轮回中,甚至搞不好还堕恶道了,那就麻烦了!所以,真正的聪明人一定是懂得去吸取前辈的经验之谈,懂得去遵循祖师教诲的这些修行者,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所鼓励、所赞叹,希望大家去模仿去学习的人。因此,千说万说,回过头来,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提起这句佛号,我们大家继续念佛。没有错解了吧?

  :现在有些人说自己有神通,怎么去分别到底是不是魔说?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在讲《维摩诘经》、讲《观无量寿佛经》的时候都讲过的,像这些问题祖师大德也早就讲过,为什么不去看?为什么现在还在问这些不到点上的问题?你们问的问题还是问不到真正的点子上,为什么还是在这些基本的问题上有疑惑、有问号?我建议你们还是回过头来,扎扎实实地去做闻思的工作,不要乱看书,不要乱思维,否则真的是在反反复复地浪费师父的时间。

  :刚才师父开示说不求开悟,那修学佛法岂不是迷信?

  答:错!我指的是在净土持名念佛这一法上,它是从信仰,由绝对的信心入手、入门的,这一法强调的是信愿行,仅仅是这一法,了解吗?在这一法上,它不是像禅宗的起疑情参禅,它不是寻求开悟,不是从这个切入点趋入修行的。

  并不是说不求开悟,就没有开悟。注意,当我们的心停止所有的追逐,停止所有问题的时候,当所有问号消失的时候,恰恰是那个时候,恰恰是一切无求的时候,这个偷心死尽、贼心死尽的时候,恰恰是这个时候,生命的答案,那个真实的实相的答案才会不请自来!当你真正去想要求的时候,你恰恰会离道逾远,越求越远,这是一个心理陷阱。那个所谓的开悟,不是求来的,不是求能求得到的,恰恰是你放下所有的妄求,那个真相才有可能显现,明白了吧?那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老实念佛,说得多不如行得多,吹牛吹的再好,真的不如老老实实提起这句佛号对我们的生死更有帮助。阿弥陀佛!

  补充开示:

  还是要补充说明一下,我们之前讲了,修行净土持名念佛法门需要注意的一些特质、要点,六大类的不求,不求神通感应,不求禅定,不求开悟,不求多闻,不求速成,不求广修。注意,这些都不要求,但是我们唯求往生,唯求净土,这个要求。是不是觉得矛盾?实际上不矛盾,就像禅宗祖师讲的:“唯求做佛,不求余物!”同样的道理运用到净土法门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唯求往生,不求余物!”

  那么往生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你们可以去看上一期师父讲的开示,如果还不明白,那就再去参考祖师大德的开示。实际上师父们是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是说我们求生净土“全仗佛力”这个修法,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傍大款”!要求就求个最大的,就求个最高、最究竟、最圆满的,要傍大款就傍一个最厉害的!了解吧?傍大款的好处是什么?那就是你的车子、房子、银行存款都不用操心了,都由大款提供。那么我们傍上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在我们还没有这个解脱的力量,还没有这个功夫,能够破除自己的见思惑,破除我执、法执的时候,就能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仰仗这句佛号的功德力,仰仗这个极乐法船的接引,我们就可以横超生死苦海,“横超生死流”,回到那个彻底觉醒、觉悟的境界,回到那个无量光寿的本来面目的境界!

  这个境界,不是我们现在还活在生死幻梦里的这个小我能够想明白的,不是活在这个生死大梦里的小我的福德、神通和能力所能比拟、所能想象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经典上佛陀是怎么给我们描述的,阿弥陀佛是怎么发愿的?一旦往生净土之后,你会具足什么样的神通,你会开启什么样的智慧?你会证得什么样的禅定?你会趋入怎样不退转的境界?——直了成佛!所以,大家真想清楚这个问题,那自然就会知道,这个大款是最值得傍的大款。

  同时还要清楚一点,这个大款很多,但我们不能随便什么大款都想傍,不能所有的大款都想傍。只要我们依傍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以后,那就能够承佛威德神力,遍游十方净土,可以去亲近所有的佛陀,十方如来、诸佛菩萨我们都可以去亲近,可以真正地想去傍哪个就傍哪个,想去依止哪位佛陀就去依止哪位佛陀。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身为凡夫,最好还是要老老实实地专修、专精,不要贪多。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你哪个大款都想傍的话,结果搞到最后,可能哪个大款你都傍不上!道理很简单,所以希望大家要想清楚,既然已经确定阿弥陀佛是值得我们去依傍的,那就不要再怀疑,不要再犹豫,不要再贪多了。

  任何修法最难得的,就是老实、平常和专一!切记切记!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念佛       摄受众生)(五明学佛网:净土念佛       摄受众生)  

 净界法师:净土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念佛 

 妙境法师:佛学问答四篇-净土念佛篇 

 温金柯博士:「末法」与「净土念佛得度」考 --由道绰《安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三、谈谈净土念佛 

 宏圆法师:以无尽的慈悲摄受众生 

 大安法师:要安立在净土念佛法门,思惟我们修行的捷径 

 在娑婆世界修行很艰难,佛陀慈悲宣说净土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净土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净土念佛法门的十种信念与八大要领 

 宏圆法师:以无尽的慈悲摄受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