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宗道法师:文章的寿命


   日期:2015/7/22 21: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常世界,凡物皆有其寿命。人有寿命,动物有寿命,树也有寿命,其实文章或是书也都是有寿命的。譬如说有些报纸的寿命大概也就一天;杂志短的一周,长的一年、几年;书也一样,街上很多畅销书,虽然某段时间看似乎很火,可是其实寿命很短,流行风吹过了,逐渐便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和视野。而有些经典,寿命就非常长,如《易经》《论语》《道德经》等等,这些书不但寿命长,影响了一代一代人,而且不断地增值,恐怕后世专门研究这些书的注疏加一起都是可用“汗牛充栋”这个词来形容。其实,这些书的作者等于没有死,始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佛讲的话那就更不同了,所谓佛佛道同,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一佛所化,即诸佛所化;诸佛所化,即是一佛所化;我们今生所闻到的佛法,和宇宙中任何一个时空下的佛法,并无二致,也即是佛的话从来都在那,从来都没有消失,这是寿命最久的,是无量寿!

  想到这个话题,是前些天微信上发了佛慈的文章之后,这篇文章叫《阿弥陀佛与我同行》,第一次读,真的是眼前一亮,边读边称叹,当天便在微信上发出去了,发出去后我就开始关注这篇文章的点击量,我想这样好的文章,越多人看才越好,可是结果有点失望——时间都到了第二天了,还是1000多的点击量,我都恨不得逢人把别人的手机抢过来了,跟他们说:“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失望的心情持续了一天。第二天,师父微信就发了一篇佛慈文章的读后感,当看到其中一句话,“此文可以做美文收藏,不时读一读,涤荡烦虑,遣消俗尘,欢喜念佛,好心情”,当下我就释然了。倒不是因为经师父的宣传,此文可能看的人更多了,是因为师父的话让我想到文章是有其寿命的。

  像这样的好文章,毫无疑问的,可以预判的是: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也一定会有人欢喜地阅读,也一定有人持续的转载。任何一篇文章,其实在落笔写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它的生命力,也决定了它的寿命:文章受众有多广,被阅读的时限有多长,所起的影响有多深远,都在文章面世之时,已成定数。

  像有一些文章,开始看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嘀咕了:看完了绝对不会再看,甚至还没看完就不想看了,网络上的文章多半是这样的(当然也有极少数文章是闪光的,但需要有眼光的人才能发);而有些文章,读的时候,心里就在想:应该收藏起来,不说像古人那样藏之金匮,总得在下次找的时候,毫不费力就能找到。

  所以,我真是在那瞎着急,纯属无事找事,就像小树发芽的时候,开始肯定是不起眼的,跟草一样高,但是,它终有一天会长成大树的。随着时间的推演,一切都会展现出来。

  文章跟树差不多,树种不同,寿命也不同。有些树十年,有些树二十年,有些树一千多年。我曾见过一棵一千六百多年的树,当时感慨,人不如树,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多少人死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乃至帝王将相,不都死了吗?骨头都找不到了。而地上又历经了多少战火,多少地震,自然的破坏,人为的毁灭,很多东西都消逝了,但是这棵树居然一直在活着,生机盎然地立在那里。

  人不如树,却也树不如言,有些话的寿命也很长,长到说出来都感觉很不可思议,比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这话最保守的估计流传也有五千年了,这是上古时候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禹,一直口传心授下来的一句话,这不是“人不如树,树不如言”吗?这句话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没。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放射性元素有半衰期,也即是放射性的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简单说就是这个元素从出现的时间算起,然后不断地向外能量释放,释放其能量一半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差别非常大,有一种金属元素,它的半衰期是0.0018秒,可说瞬间就没有了,钠的半衰期是15个小时,铁的是90天,钾的是1亿年,铀的是45亿年。从0.0018秒到45亿年,这个差别够大吧!

  文章也一样,也有半衰期,文章一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能量就不断地衰减,但有些就留下来了。文和文的寿命差别也如上面列举的元素半衰期一样——天差地别。

  李元松说:“修行人讲的话,要像刻在铜壁上的字,永远有效。”永远有效的意思是:一句话在10年前说过,10年后还是奏效的;50年前说过的,50年后仍旧不缪;在此地说正确,换到别的地方说还正确;对此人说有效,对其它人说还是起作用。就像师父以前写的《弘愿寺网络部工作的三个要求》,当时肯定是针对某种情况的应时之作,可是到现在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性,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

  据我所知上人写的那句“当你悲伤时,应知我也在哭泣,当你高兴时,应知我也在欢喜”时,也是在一个特殊因缘下随手写的,可就是这简单几句,读起来永远有效啊,不但永远有效,而且对所有人都有效,超越时间、空间。

  文章,或者说一件作品的寿命和什么有关呢?

  我觉得,一个是跟创作的当时注入的心力有关系,世俗作品往往是这种情况。就像老版的《西游记》,让很多人百看不厌,因为当时众人注入的心力很多,当时演员真是抱着“一生只做一事又何妨”的心情再拍戏,非常用心,在耗费心力的过程中,等同于是往作品充进能量的过程,观众虽然只是不经意的观看,但也能从直觉上感受到的。后面翻拍的很多,但从来没能超越。

  另外一个,还跟创作者与佛心的距离有关,心跟佛心距离越近,所出言语、文章、著作乃至各种作品寿命也越久,因为佛本身是无量寿,即便其创作的过程看似信手拈来,毫无功夫行迹可得。像古代的寒山拾得,当时他们只是随手写诗题在树上、石壁上、墙壁上,但是有明眼人一望即知,这些诗是可以流芳百世的,所以到处索迹抄录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在欧美一些国家年轻人世界里,寒山拾得的名气说不定大过李白杜甫。德兰修女有一句话:“一切都会消失,但爱会留下来”,其实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佛心也即是爱心,什么都会随时间消逝,佛心不泯,爱心不灭。

  (也提醒下网络时代的年轻朋友们,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多读一些寿命长的书,不能光看电子书,网络文,要经常翻一翻经典,只有多读这样的书,才能增强所创作的文章的寿命。不然的话,所说的话,可能别人听了即不愿再想听;所写的文,别人读一遍就不会读第二遍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寿命       欢喜念佛)(五明学佛网:寿命       欢喜念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净界法师: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六、无量数与寿命——心王菩萨问阿 

 宽运法师:踏实修行 欢喜念佛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三愿 

 影响寿命长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贪色纵欲 

 积德延寿之天机:人的寿命是加加减减的! 

 作恶之人,寿命减少,贫穷愁苦 

 人的寿命有定数吗? 

 人的寿命探讨 

 冥中阴律中透露放生可延长寿命增长福禄 

 这是真正能使寿命延长的一个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