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世间百态

 8旬拾荒老人匿名捐款数百次 每天伙食不超过2元


   日期:2010/4/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8旬拾荒老人匿名捐款数百次 每天伙食不超过2元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4月21日03:17我来说两句(2796)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提要] 4月13日,江苏盐城82岁的拾荒老人张忠泉向盐城慈善总会捐出自己的10万元积蓄,感动了很多人。半世纪以来,他行善成“痴”,捐款数百次,以至妻子和女儿很是不满,相继离他而去。邻居们称,张忠泉每天很早就推车出去卖东西了,一天的生活费不超过2元钱,赚的钱自己一分舍不得用,聚积起来都捐了…

  江苏盐城一名常年捡拾破烂的82岁老人张忠泉,13日作出惊人的举动:将自己多年主要靠捡破烂积蓄的10万元巨款,统统捐给盐城慈善总会。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深入采访获悉,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忠泉就开始乐善好施,半世纪以来已捐款数百次。这种执着也让他遍尝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痛:遭人非议,妻离女散……

  50年前,化名“学雷锋”捐助灾区

  4月13日,张忠泉老人在盐城慈善总会捐出10万元,记者对其简单采访后,老人就匆匆离开,问其联系方式,答“没有”;问其住址,他只含糊地说寄居在扬州。记者多方查找,也未能找到老人。连日来,记者几经周折,找到老人的家人、原工作单位、退休后所住的社区和敬老院,大抵了解了一个凡人难以理解和模仿的“慈善痴人”。

  1959年张忠泉来到原盐城地区建筑公司(现为江苏建兴建工集团公司)做修车工,“老人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做好事了。”江苏建兴建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汝勤告诉记者。翻开陈旧的档案,记者发现,上面记录着老人第一笔捐款是在1963年春节。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张忠泉在阜宁一工地上拿出20元钱,交给当地政府慰问军烈属。当时,他的工资每月只有十几元。

  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张忠泉被雷锋事迹所感动,就学雷锋做好事,工友休息了他不休息,自己做完事了就帮别人做,星期天他还带着工具上街义务为群众修车。

  1965年春,张忠泉在广播中听到陕西发生了重大灾害,就悄悄来到邮政局,将自己积聚的30元寄给了陕西救灾部门,在寄款人签名一栏,张忠泉写下 “学雷锋”三个字。

  收到捐款的陕西省有关部门甚为感动,为了查找“学雷锋”,陕西民政部门向捐款的汇出地——当时的盐城地区行署发函,请求查找“学雷锋”,盐城地区行署还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学雷锋”》的文章寻人,没有结果。

  不久,张忠泉随工程队到兴化施工,看到一户人家已几天揭不开锅了,张忠泉十分痛心,拿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15公斤黄豆送给这户人家。素不相识的穷人不肯收,人家问他的名字,他说叫“学雷锋”,说完丢下黄豆就掉头走。为了找到恩人,这家主人到建筑工地寻问一个叫“学雷锋”的人,听说“没有这个人”,这家主人又到工地里面一个个找,终于找到了张忠泉。工友猜测,报纸寻找的“学雷锋”可能就是张忠泉。面对领导追问,张忠泉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向陕西灾区捐款的“学雷锋”,并拿出当时汇款的30元汇款单。

  行善成“痴”,

  妻女相继离他而去

  1966年秋,张忠泉作为先进工作者被送到南京汤山温泉工人疗养院疗养,可张忠泉在行李中带了打气筒、钣手等工具,别人疗养,他就在疗养院的路边摆地摊,免费为当地军民修车。疗养一个月,也义务帮别人修了一个月的车。

  记者了解到,近50年来,老人行善成“痴”,甚至影响到了自己家庭的生活,让妻子和女儿很是不满,相继离他而去。4月13日捐款那天,记者问及老人的家庭,他简单地说了句:“妻子离了,女儿不认我了。”

  记者辗转找到老人的堂弟张忠元,在张忠元的印象中,堂兄家里没什么东西。他说,由于堂兄不顾家,嫂子和侄女都很生气,家庭矛盾不断激化。多年前,堂嫂便和堂兄离了婚,女儿也离开了他,回到老家东台居住。离婚后的张忠泉只身一人生活在盐城,一次,张忠泉生病,女儿来看他,见张忠泉孤身一人躺在病床上,边哭边责备:“你不是喜欢帮助别人吗?现在怎么别人不来照应你啊!”父女俩为此不欢而散。“侄女家现在还很困难,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张忠元说:“他资助他人的事我知道不少,他确实对自己和家人很刻薄。我对他的做法既不理解又很佩服。”

  说到张忠泉的“傻”,江苏建兴建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汝勤说,张忠泉还被别人误解成“沽名钓誉”,原来公司机关大院一度没人打扫,张忠泉每天早上就主动扫地、清理下水道、接水管、运垃圾,有人说张忠泉在“作秀”,有意表现自己,可张忠泉一干就是半年,直到有了专职清洁工。到了1983年,张忠泉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他不得不因病提前退休。

  捐款回执一张床都铺不下

  退休后的张忠泉收入少了,为能继续帮助别人,他做过小生意。后来老人走路吃力,他开始踏车出去捡破烂,每年过年,其他老人都穿新衣服,而张忠泉身上都是垃圾堆里捡的旧衣服。

  这么多年来,老人捐了多少款,他自己也说不清。采访过张忠泉的记者范女士说,当时,老人的捐赠证明和收据将老人的床都摆满了,还放不下。“我当时真的很震撼!”据悉,在张忠泉的这些汇款中,大多用的是匿名。老人还立下遗嘱,待自己去世后,将所有存款分别捐赠给希望工程、残疾人协会、党组织和为他送终的人。

  每天伙食不超过2元钱

  提起老人,五星街道雅和居委会主任苏珍甚为感佩。“1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他的住处,眼泪都流出来了,太可怜了。”那是个大夏天,可是老人的床上却铺着塑料纸,他舍不得买席子。

  邻居们告诉记者,以前张忠泉每天很早就推车出去卖东西了,赚的钱自己一分舍不得用,聚积起来都捐了。而他自己的早饭和中饭,都是早上做好了放在饭盒里带在路上吃,一般都是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他计划自己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2元钱。

  老人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冰箱了,但这个冰箱不是用来存放食品的,打开冰箱里面全是药,老人患有肺气肿、哮喘等多种疾病,他舍不得去医院看病,就自己买药放在冰箱里备用。也有邻居说他“痴”、“傻”,老人从不辩解,只有遇到苏主任时,才把心里话跟她讲:“人家说我是痴子,说我神经病,其实我正常得很,我是党员,我要向雷锋学习,我捐钱不是为了荣誉。”

  苏主任回忆说,因为患支气管炎,吃西瓜之类的凉东西会好受些,老人就到市场上买人家挑剩下的,小的西瓜,只花5毛钱。即使生活很节俭,老人还是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逢年过节居委会送些慰问品给他,可一眨眼功夫他又把东西送回来了,说:“我不要这些东西,把东西送给有困难的人吧。”2006年冬天,苏主任去看望老人,看到他盖的被子是捡来的又旧又硬的棉花胎,就买了条踏花被送了过去,没想到老人第二天骑着三轮车又把被子送到了居委会。

  苏主任告诉记者,居委会经常劝阻他的捐赠行动,“在你吃好、住好、生活好的前提下,把剩余的钱捐出来,不要再出去拼命挣钱了。”“没想到张爹爹最后还是把钱捐了,这10万元捐出后,他估计一分积蓄也没有了。”苏主任告诉记者,老人攒到2006年才有一张5万元的存单,估计这几年又积了一部分钱,这应该是老人所有的积蓄了。

  特约记者 张兆领 刘波 宋晓华 本报记者 郭小川

  新闻回顾:老人常年捡破烂捐10万救灾 不要证书只想留精神

  13日下午,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老人,来到盐城市慈善会把自己多年来主要靠捡破烂积蓄下来的10万元捐给慈善会,并再三要求“这笔款子要用于救灾”。就在去捐款的路上,老人还陆续捡了3个他人丢弃的塑料瓶。

  捐赠协议签订后,慈善会向张忠泉老人发捐赠证书时,老人没有接受,他说:“我不要(捐赠证书)。我只希望我能够帮助受灾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捐款       老人)(五明学佛网:捐款       老人)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元音老人书信 

 楼宇烈教授: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净界法师:棺材是装死人的 不是装老人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老人能否修炼成功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略论禅宗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五、见修行果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四、大手印要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