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日期:2015/7/24 22: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XC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法门寺第五届“法门之光”活动。大家在社会上读过很多书,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寺庙参加活动,对不少同学来讲可能还是第一次。几天来,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这种亲身经历的感受跟过去看电影、电视、小说的感受是不同的。

  这届“法门之光”的主题是“规划人生,建设人生”。自己的人生规划好,才能够建设好。像一座城 市先要进行城市规划,才能去建设。我们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先要做好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做。规划与建设的前提是要认识人生,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这几 天,大家必定得到了很多的喜悦、快乐,这种喜悦和快乐跟在社会上面、跟在家里所获得的是不一样的。可能也会有很多出家法师告诉你们,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 要追求快乐,这种快乐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是从内心得到的。人间的痛苦就在于我们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得到的东西也是错误的。如果我 们追求的东西是正确的,得到的东西也是正确的,就不会痛苦。所以,我们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给予的。婴儿一出世就哭,为什么哭呢?那是痛苦。人死 了以后也要哭。人死了以后不是自己哭自己,是别人哭自己。这些都是痛苦的。

  我们在庙里听到一些佛法。佛法不是迷信,佛法也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境界。佛法告诉我们, 怎么样从人的角度、从人的基础,一步一步向佛的境界走去。佛是大彻大悟的,我们一步一步朝这方面去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品质越来越高,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到底 是什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样过好这一生,怎么样给这一生做很好的规划……

  规划好自己的一生,要注意几个问题: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 己与自己的关系就是自己追求的东西要正确,要能够学会调伏自己的烦恼、克制自己的情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有三条,与自己的关系最主要的也有三条。 自己和自己处理好了,自己和别人处理好了,自己跟环境处理起来就比较容易。

  对待他人:

  第一,不要拒绝沟通。沟通不是把你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要取代别人的看法;沟通是为了缩短彼此之 间的差距。对一件事情,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第三个人也有他的看法,第四个人、第五个人、第六个人、第十个人、第一百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 法。通过沟通,才会知道别人为什么会那么想;反过来,别人也才能够理解你为什么这么想。所以沟通是没有前提的,沟通是没有条件的,沟通是平等的,沟通是需 要的,沟通是必要的。我们不会沟通,在与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的意思不容易被别人领会,我们也很难准确地去理解别人的意思,这就造成误会。很多很好的想法 别人不能理解,你也很难理解别人很好的想法,内心当中就会造成障碍,就会造成问题。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许许多多的难处,往往就是因为缺乏沟通、沟通 不善巧、沟通不好造成的。

  第二,不要排斥别人。就是说内心当中不能排斥别人(他人、众生),因为他们跟自己的生命是息息 相关的,排斥别人就是排斥自己。排斥别人,自己就没有生活的空间。在社会上,与别人接触久了,就会有矛盾,会有隔阂,会有问题,会有障碍等等。大家就互相 排斥,互相排斥再往下就是斗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人心里互相排斥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作意,问题也就比较小,这些问题也就没有了。

  第三,不要自以为是。我们常常自以为是,觉得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别人的想法不如我们。过了一个 小时以后,觉得我们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过了一年、两年、三年以后,觉得我们的想法很幼稚;过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可能就更是如此了。我们长期以来, 就是活在自我的意识状态当中,需要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为我们指导,帮助我们,我们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路也好,开车也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任何 一件工作都需要经验指导。我们整个人生的道路、我们的修行、我们生命的提升同样如此,需要经验的指导。如果我们老是自以为是,就不容易虚心地去接受别人的 经验,就不容易虚心地去接受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很容易觉得:需要听的话、喜欢听的话,我们才听;不喜欢听的、不愿意听的,可能就会不听。但是有时候恰 恰是相反的,什么意思呢?可能有些话,我们不喜欢听的、我们不愿意听的,实际上对我们人的一生、对我们是有真正帮助的,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好比病人吃药 一样,医生给我们开的处方,即使不喜欢也还是要吃,不吃就有问题;自己开的药,如果不适合,吃下去还有反作用。所以在沟通中不要排斥他人,不要自以为是。

  对待自己,也有三条:

  第一,要学会自尊。现在的人缺乏信任、缺乏信任的原因是缺乏信仰,缺乏信仰的原因是缺乏自尊 心。自尊心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怎么样来尊重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学生、一个员工,心中时刻有一个标准,照着标准去做,就容易培养出自尊心。比如说一 个国民出国,别人说中国不好,他就会有自尊心,他就会有国家的尊严。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学校,人家说你这个学校的学生不好,我们有这个自尊心;说这个单 位某某人不好,我们也有这个自尊心。有这个自尊心,才有办法区别善恶是非、正确与错误。如果人没有自尊心,就没有善恶标准;没有标准,黑白不分,是非不 分,没有能力来分辨。所以对自己要有自尊心,要学会自尊。

  第二,要学会包容。佛教讲慈悲,传统文化讲包容。为什么大地能承载一切?它有这个能力来容纳一 切好的和不好的。我们也要有广大的包容心,无论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我们都可以包容。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或者一直都是平路,一直都是上坡路,一直都是下坡 路。人生的道路有上下坡,有平路,有拐弯,有高速路,有铁路,还有航道。每个人都是走一条路,每个人的程度、爱好、追求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们的心要包容别人,别人这么想有他的道理,别人这么做有他的道理,别人这么对待我,也有他的道理等等。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痛苦,我们的境界就能提升。

  第三,要学会思考。思考很重要,没有经过思考的答案,很有可能是错误的答案;如果不会思考,结 果就会偏离出发点,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用佛教的话来讲,“正思维”—— 正确的思维模式。一个模式有问题了,整个思维就有问题。佛教讲闻、 思、修,听到佛法后就要思考,思考、思维后得到的结论才去行,没有通过思考、思维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力量的。通过正确的思维后做事情,我们的内心就清清楚 楚,非常光明。我们早上起来,几点念经,几点出坡,几点上课,非常清楚。我们待人接物,与人接触,所作所为非常清楚。这是通过正确思考后的行为。如果没有 经过很好的思考,每天无所事事,人家做什么你跟着做什么,人家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一天当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一个人在一天当中有成就,是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的。如果有个固定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是非常有力量的。要想让目标清晰,我们就要思考清楚目标是什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去 学习、去培养的。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天就有地,有善就有恶,有乐就有苦。佛教讲“有求皆 苦”,有一个好的事物必定会有个坏的事物与它相对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会觉得好像有个什么东西来阻碍自己,这个障碍是你在学习工作过程当中遇到 的阻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障碍。任何一个人,当你有成就时,就会有障碍来障碍你,这是所有人要去面对、去解决的。你面对了,认识清楚了,就能够超越 自己的人生,生命当中的力量就越强,障碍就不成为问题了。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就有逆境,它是交替与并行存在的。顺境处理不好就会变成逆境,逆境 处理好就会成为事业中的增上缘。好像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四平八稳的,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发生车祸;在一个路况不是很好的地方开车,他可能很注 意,就不容易发生车祸。所以不能说路好坏,而是你的心态问题。如果你很注意,有好的技术,就不容易发生车祸;如果你不注意,就算是技术好、车好、路好,也 一样容易发生车祸。人生也是如此,时时刻刻保持面对境界的心,保持面对困难的心,当问题来时就不成为问题了。有的人遇到困难时就过不去了,就在这个问题 上、障碍上过不去,就抱怨,引发了许许多多不必要的麻烦、痛苦。这实际上是我们不能正思维,不能包容,人内心没有力量去超越的表现。

  学佛法,为了得到觉悟,觉悟人间的一切。觉悟之后自然就能超越外在种种对我们的障碍,觉悟之后就能解决内在烦恼。所以佛法就像雨露,就像阳光,就像空气,我们一刻也不能分离。

  以此祝福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