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明如法师:人生智慧无边


   日期:2010/4/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一再以亲情及丰厚的财富试图动摇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亲情与佛道之间,为此苦恼不堪。 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佛陀禀明,请佛陀为他开示如何降伏内心的烦恼魔。 佛陀于是向他说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锄头贤人,他原本是个农夫,从早到晚辛勤在园里锄草种菜,后来他就发心出家。出家之后,觉得很不习惯,又还俗回去种田。但是种田实在辛苦,想想,还是出家没烦恼,就又出家去了。出家以后,他又无法适应每天早晚的精勤修行,为了不辱佛门清净勤朴的形象,又再度还俗。如此出家、还俗,还俗、出家,总是不能持久,而慈悲的佛陀总是方便包容了他的进退。

这一次,他维持了一段长久的出家生活,不曾动过还俗的念头,忽然看到一把从前用过的锄头,心念一动,又想起从前农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么逍遥,忍不住就荷着锄头,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觉来到江边,望着滔滔的江水,终于下定决心:“都是这把锄头,害得我在佛道里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唉!人生究竟有多少的岁月可以蹉跎呢?今天决定不再退心还俗了!” 他毅然决然地把锄头往江中丢去,只见锄头迅速的沉没,泛起阵阵涟漪,所有的挣扎疑悔也随之消失,顿然有种解脱的感觉,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必挣扎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位国王作战胜利,率领一大批兵将班师回国,一行人浩浩荡荡乘船而下,锄头贤人忍不住大喊:“你们作战胜利了吗?你们能打倒敌人,却不能胜过自己。我,锄头贤人,今天终于战胜了天下最顽强的敌人——自己,我丢掉了锄头,放下了我的执著,战胜了我心里的烦恼,我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啊!” 说到这里,佛陀无限慈爱地告诉他:“世间上最可怕的敌人不在外面,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贪瞋痴烦恼。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烦恼作战,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若有所悟,发愿一定要战胜自己,做个堪受佛法的大器。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顶礼,从来没有懈怠、懒惰。有一次,她请佛陀到家里受供,佛陀知道她的来意,故意问道:“你设斋供佛,想获得什么样的功德?” 女居士恭敬地回答道:“如果有福报,我希望求得四个儿子。” “为什么要求四个儿子?”佛陀温和地问道。 “佛陀!如果我有四个儿子,长大以后,大儿子去经商,可以赚很多钱;二儿子去务农,年年有丰富的谷米收获;三儿子教他努力用功,将来做官光耀门户;四儿子让他出来学道,修成圣果,接引父母及一切人,这样,我就满足了。” 佛陀听了她的心愿以后,说道:“好的!让你满愿。” 女居士很高兴地供养佛陀,没有多久就怀孕了,之后生了一个男孩。从小这个孩子就聪明伶俐,和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宠爱有加。

小儿慢慢长大了,他的母亲虽然希望有四个儿子,可是再也没有弟弟,因此将爱四个孩子的心都贯注在这个儿子身上。 有一天,在闲谈中母亲将供佛及愿求四个孩子的事情告诉了他的爱儿。这孩子听了母亲的话以后,牢记在心中。长大了,就学做生意,以他的伶俐聪明,不到一年,就赚了很多财宝,父母高兴极了。此后,他不再做生意,改行到田里去耕种。在他的勤劳灌溉下,谷物加倍的丰收,邻近的人都非常称叹。家里既有钱财,又有米谷,已经成为大富豪。这时他就要实践母亲的第三个愿望,做官光宗耀祖。本来他就是个才子,求官当然不甚困难。做了大官,家里又富有,现在还有什么可愁呢?可是他的最高愿望并不止此,当了一年官以后,就对他的母亲说:“妈妈!您老人家所要求的四个愿,儿子今已完成三愿,只剩下最后的一愿,如果我出家了,那不是能让您心满意足了吗?” 母亲知道儿子要求出家,其实这也是她自己的本意,因此很欢喜地答应了。儿子高高兴兴地辞别母亲,到佛陀那里请求出家做沙门。仗着佛陀的功德,以及自己的善缘,加紧精进修行,不久便证成大阿罗汉。成道以后,又回家度他的父母及一家人。从此,自己踏上了弘法的道路,利益众生,成就众生。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问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诉他:“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哪四品呢?”信徒问。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谓四品。” 佛陀接着说:“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弃;见富贵附,贫贱则弃,这是花友。 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这是秤友。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是山友。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这是地友。 ” “这四种朋友,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信徒再问。 佛陀说:“前二者,攀富贵,弃贫贱,有赠则尊敬,无赠则怠慢,都是嫌贫爱富的酒肉朋友,不能视为知己。后二者,能把欢乐给人,卫护一切众生,恩厚不薄,这才是我们所要交往的朋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法师       智慧)(五明学佛网:明如法师       智慧)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