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31集


   日期:2015/7/26 9: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昨天在讲「岁饥赈济邻朋」这一句,意思我们只讲到了发明这一段,还没有讲圆满。后面安士先生给我们举出几个例子,让我们从这些事上去体会,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是讲到「增价免饥」这个故事,这是出自於《荒政备览》这部古书,这是记载宋朝范仲淹的故事。范公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有一年碰上饥荒,结果百姓都非常苦,粮食价格骤增,跟现在世界联合国宣布说今年粮食大大减产,所以今年也是一个饥荒年。那时候这些粮食一斗卖到了一百二十文,高价。结果那个时候范公在杭州他就大量的增购粮食,价钱出到一百八十文,还故意提高价格来收购,到处去张榜,而且详细的说明,说本州粮食很少,不惜重金收购。结果这么一做,就吸引了很多的粮食商贩纷纷都把粮食运到了杭州,他们都希望高价格,结果粮食全都运来之后,供大於求了,米太多了,所以那个价格市场调节,自自然然它就下降了,结果百姓都能够用很低的价格就能买到粮食,所以范公用智慧来解决饥荒缺粮的问题。在饥荒年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严重的危机,往往危机都是出自於这些投机商手中,像我们现在遇到的金融危机,都是因为投机者他们在作祟。所以范公很有智慧,你看他是在宋朝,就懂得这种经济学,宏观经济来调控,免除了饥荒之难。他何以有这种智慧?这种智慧出自於范公仁爱的存心,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切都是为百姓著想,自然就能激发起这种智慧。这种做法可以做为我们现在解决全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一种参考。

  安士先生在这里还有一段评论,他讲到在荒年大兴土木、修造寺院、修造桥梁,他也是这个意思,跟范公在饥荒年大量收购粮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在荒年百姓都没有工作做,我们现在讲失业了,经济危机百姓都会失业,他失业没有收入,就走向死路。有一些人,激进的,就会造成社会的动乱,古代农民起义不都是这么来的吗?这个时候,在饥荒年把这些人都召集起来,修建桥梁、修建寺院,寺院是学校,佛陀教育的学校,这是国家利用财政支出解决失业问题。你看这个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早就在讲了,这是避免社会动乱。现在我们要想到,安士先生讲修造佛庙,大家当时都知道佛庙是用来从事佛陀教育的,现在又不懂了。所以我们现在换一个说法,在经济危机的年头,应该大力的推广道德文化教育,推广的同时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就吸收了不少的失业人员。同时大家在这个时候都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道德文化上面,而不是集中在评论现在经济危机、批评政府,这个精力不花在那里,这就减少很多动乱因素。更何况建国君民以教学为先,要维持长治久安、社会繁荣,必须要大力提倡教育。所以看来这经济危机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促进了我们回头,加强全民的文化道德修养这方面的教育,这何乐而不为?

  第三个故事,安士先生讲到「种豆代谷」,这也是做官的人运用智慧来帮助百姓做事。这个故事出自於《文献通考》,讲的是宋朝有一个官叫做程珦,他是主管徐州。有一年因为天长期下雨,所以造成稻谷欠收。这个时候程珦这位官员就想,如果等到水都干的时候再来耕种来不及了,因为耕种有它的时节,错过就没有了,於是他就想到,先要种豆子,来代替谷物。於是他就向这些富家徵募,获得了数千石的豆子,贷放给这些农民,然后大家都把这豆子种在水田里,豆子可以长在有水的地方,所以水还没有干豆子就发芽了,结果这一年虽然谷子没有收获,但是豆子却是丰收,人民也免受饥荒的痛苦。所以这是为人父母官念念都要替百姓著想,想得要远一点,要周全一点。公门里面好修行,功德就在手边。

  下面一个故事,讲的是「抗疏救辽」。这是讲到在明朝嘉靖末年,在辽阳这个地方遇到了大饥荒,结果百姓、军民都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那时候兵部侍郎王某上书请求赈饥,就商定要将两万石的粮食运送到山海关。但是因为陆运花的路费很多,每一万石要八千两银子,两万石就是一万六千两银子,这是一个巨额的路费。当时在昆山,昆山是周安士先生的家乡,有一个人叫做许伯云,他当官,他怜悯辽阳地区的军民命在旦夕,想到陆运花费多而且拖延时间,於是他就上奏希望能够海运,从海上走,花费也便宜,同时速度快。当时为了确保上面能够同意,因为上面已经下达了指令要从陆运,现在要改他必须要确保,於是他以一家大小的身家性命来做担保,保证不会出事,这个时候朝廷才同意。结果真的这两万石的粮食改从海运,结果很快就到达了灾区,辽阳的人都欢天喜地接受到了朝廷的赈饥,都非常感恩许伯云,所以在那个地方还给许公建立了祭祀他的寺院。安士先生在评论当中说到,用痛哭流涕的诚心来救赴汤蹈火的危机,这种义举应该载入史册,应该大力宣传,教化百姓、教化后人。所以社会教育应该由媒体多加注重这种忠孝仁义的教育,这是帮助社会减少很多不安因素。

  末学上个月奉师命到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佛教大会,在那里接受了在日本一家最大的华文报纸的采访,当时它的总编也来了。他跟我就谈起日本的这些社会的忧患,很多不安的因素,精神的忧郁症、自杀,甚至在家里杀父害母、手足相残的现象常常有听闻,在日本的华人处境也不好,也常常会出现犯罪这些新闻。这位主编来问我,他说你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没有什么改良的建议?我就跟他讲,这是把我们师父平时教导我们的理念跟他分享,我告诉他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救这个社会,一种是国家领导人,另外一种就是你们媒体,干你们这行的,假如媒体能够每天都刊载、播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这些道理和故事,社会它的风气自自然然就能好转。他送给我一张「东方时报」这报纸,打开一看,很多版面上确实都在报导这些杀盗YIN妄的案子。我说这些东西就会容易把人导向不善,中国人自古都讲究隐恶扬善,好事、善事要大力宣扬,这些不好的事情、丑事我们不去报。大家如果看到报纸全都是讲善的,自然就生起好善好德之心,想来效法;假如他每天都是看今天哪里又杀人了,哪里又有这些杀盗YIN妄的事情了,他就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我去干也没什么,别人干得比我还凶!你看这社会风气就导坏了。所以我说你们真正能够每天有一个专栏来刊载我们中华伦理道德,因为你是华文报纸。他们这报纸很难得,用繁体字,就是正体字,不用简体字。这个主编还是我们大陆出去的,上海人,我就很赞叹他。这是什么?传统文化。我说你们报纸天天都是刊载好的,这些导人向善的故事或者是教育内容,华人保证犯罪率会下降,离婚率会下降,整个华人的素质会往上提升。

  他告诉我说现在日本人瞧不起华人,为什么?因为华人犯罪的比日本人多,按比例来讲,而且不够礼貌,不像日本人他们讲究礼貌、守规矩,华人不如他们,所以被日本人瞧不起。我说这个就是我们媒体需要负责任,所以我就跟他鼓励,我说你们如果每次的报纸都刊载这个,你可以记录一下,统计一下,从你今天开始,你看看今年的犯罪率有多少,离婚率有多少,这讲华人,你刊载一年,因为他这报纸是全日本最大的华文报,华人都要看他的报纸,这一年之后,你看看华人犯罪率、离婚率有没有下降,肯定有的。他听了他也很鼓舞。结果昨天我收到了香港转过来的一个函件,说他们的主编现在要找我拿一些中华德育的这些内容,他们要刊载。他们专门设了一个栏目,就是中华德育,专门讲伦理道德和因果教育。这非常难得,我们随喜他的功德。我们的素材很多,够他刊载好几年。昨天我把《弟子规》,张有恒教授的一个注解,他注解得很好,他里面理和事都讲得很详尽,还有《太上感应篇》的白话节本,叫「积福消灾之道」,我给他寄过去了,我说你们可以做连载。安士先生也是在这里呼吁,像这些善人善事应该大力宣传,甚至记入史册,鼓励后人效法。

  下面第五个故事,讲到明朝崇祯时候,在江苏常熟有一位进士,叫蒋畹仙,他有一次住在一个同学家里,这个同学叫周明远,结果那一年遇到了饥荒,很多百姓家里夫妻、父子都不能相保。当时有一个人,姓郭的,就准备卖自己的妻子来维生,看到自己手中还抱著孩子,所以迟疑不决,因为如果太太走了,这孩子就缺少关怀、温暖,可是生活现在确实维持不下去了,最后就狠心的想著还是自己去逃生,於是就把这孩子抛弃在大路旁边。这时候蒋公蒋畹仙正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他就生起了恻隐之心,他说怎么能够因为口腹的缘故,一下子这一家就离散了?就问他,说你需要多少钱?他回答说我需要一十五千。这个蒋公立即从袋子里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可是只有十千,还差五千。这个朋友周明远看到了,他说老兄,世上的好事大家一起做,我也来参加一份,於是他就拿出了五千,凑足了数目,於是这个姓郭的人他也就不需要卖妻子,儿子也得到保全。后来这个人有了一些家业,过上正常的生活了,就带著孩子来拜谢蒋公,蒋公当时不准他们下跪,而且他不承认自己做过这件好事。所以你看看蒋公的德范,做了好事,心上一丝毫的痕迹都不落,我们就可以想像他的后福必定是无穷。《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说的,「百福骈臻,千祥云集」,他即使不求果报,果报还是会来到。这是我们将「岁饥赈济邻朋」这一句讲解完毕。下来我们看第三十六句: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斗称这是讲做买卖的,要公平合理,不可以贪便宜来损人利己。安士先生在发明这一段注解说,「不用手,不用口,偏要用称与斗。以手与口,皆有心。有心即有我,不若斗称之无我而公平也」。所以为什么人会要用斗称?就是因为假如我们用手来做衡量,或者是用口来就这么谈生意,有时候可能失了公平,所以偏偏需要用称和斗来做为公平的标准,这买卖双方的心就平了。所以这里讲手和口都有心,这个心是什么?私心,你看有心即有我,这个就是有我就有私。所以手和口当然在买卖当中都是为自己争利,在利人与利己之间就选择利己,而不去利人,所以一般都需要有一个公平的标准。所以斗和称,这是举出这么一例,这是讲要有公平的标准,因为斗称就没有我,它没有私,它是公平的。「公平,则当轻而轻,当重而重,忘乎其为出入矣」。什么是公平?应当算轻的就得算轻的,算重的就得算重的,不能够轻出重入,给别人的少,拿过来的多,这叫做轻出重入。所以买卖关键,该多少就多少,公平合理,不管是出还是入,都有个公平二字,不能够把私利放在第一,要把公平放在第一,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见利思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一个公平的原则,自然就不会有矛盾。

  下面说,「虞帝巡方,必同度量。周王肇位,首察权衡。非公平之是尚,而不可轻重於其间乎」?你看这是举出两位国家领导人,一位是虞帝,这是虞舜,大舜他出去巡视四方,他必定是带著同一种度量,因为古时候度量衡不统一,那怎么办?皇帝(天子)他自己带著度量衡,到哪个地方,他帮你做一个统一标准,大家就公平了。周朝的周王登位的时候,这是周武王,他首先考察权衡,也是度量衡,百姓交易的那种器具。所以这不就是看重公平,而不能够使轻重有所差错吗?下面安士先生继续解释说,「言斗则升与斛在其中。言称则丈与尺在其中。言轻重,则多寡、大小、长短、精粗,皆在其中矣」。所以斗和称这是举出个例子来讲,这个斗它是一个计算体积的一种工具,古代除了斗以外,还有升、还有斛,都是计量体积的,一升是十分之一斗,一斛是十斗,所以用个斗字就代表了整个体积计算称量的这些工具,用称来代表所有的长度、重量计算和量度的工具。这是说明我们的工具本身要精确,这是保证公平的条件。讲到轻和重,当然也是包括多和寡、大和小、长和短、精和粗,总是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原则,而且是货真价实,不可以欺骗顾客。「斗称公平,不当徒求之斗称,须从方寸间,日以公平自矢。到工夫纯熟,度量宽宏,则或施於斗,或施於称,自无不公平矣」。这句话引申得好!我们用斗、用称,用这些度量衡做买卖就是为了公平。公平不是说要求度量衡的工具要精确才有公平,不是的,公平在我们方寸之间,方寸就是我们的心,心要有公平,使用斗称自然就会公平了。公平需要每天自己反省检查,看看有没有私心,有没有贪心,有私就废了公,有贪就不能平了。所以放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这些念头,才可以真正达到公平。这个公平就是每天修行的功夫,而且对事实真相要明了,知道一切都有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靠轻出重入得来的不义之财,要知道,能得到的都是你命里该有的,你不用那些卑鄙的手段也能够得到,那为什么不做一个君子,堂堂正正、公公平平的去取财,取之以道,何必要去做一个小人,用见不得人的手段牟取暴利,牟取来的都是命中该有的福报,最后让福报还大大的折损,这可怜,愚昧无知!这愚人干的事情。

  所以圣贤教育不得不学,因果的道理不能够不明了,天天修行,检查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公平的称,久而久之功夫就纯熟了,这个时候心中的量度就自然宽宏起来,不必斤斤计较了。开始舍不得这些自己的财物,应该用斗称精确的量度,保证要公平,真正心已经达到公平了,应该怎么做?多布施,《弟子规》上讲的「与宜多,取宜少」,给人的要多,拿给自己的要少,这叫做轻入重出,这就是量度宽宏,心量广大了。这个时候你用斗也好,用称也好,你做买卖无不公平,因为你与宜多、取宜少,当然比公平还要更好,你这是布施。布施,这修福,造福於百姓,造福於社会,而自己的福报也自然在其中。

  下面安士先生给我们讲了几则故事,第一个是从《文昌化书》里面选取出来的,叫「遭谴不悟」。这是记录文昌帝君显化的故事,文昌帝君他告诉世人说,在蜀郡的百姓比较狡猾,很善於赚钱。在东郭有一位黎永正这个人,他原来是做车轮的,结果他嫌这个工作太笨重,而且出货又很慢,钱来得不快,所以他就改行经营什么?斗斛的生意,就是专门制造那种度量衡的工具,卖给那些生意人。因为他这个斗斛工具做得很巧妙,用很高明的技术可以使到这个斗称有利於商人,所以商人都知道内中的秘密,都喜欢来他这里买这个称、买这个斗,结果他的生意就很好。结果生意愈好造业就愈深,因为你卖的这些斗愈多,坑害的百姓就愈多。结果帝君知道这个事情,就派遣了当地的一个神,叫段彦,到他梦中去鞭打他,结果这个人作梦被鞭打以后,醒来没有觉悟。你看不信天地鬼神,不信因果报应,这就麻烦了。神明在惩罚一个人之前都有先给这个人通报,他如果是屡教不改,不能觉悟的,那才降下惩罚。这个人他没有觉悟,结果后来他两眼失明了,当时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他的妻子抛弃了他改嫁别人,他有两个儿子,也是双目失明,这父子三个人痛苦不堪。结果这个黎永正他还是执迷不悟,不肯改行,因为他担心一改行就没有出路了,他这是不相信因果,以为换了工作就找不到工作了。结果他继续的造这些坑人的斗,虽然眼睛看不到了,但是他因为做得很熟了,就用手摸著来做,结果他的手指后来也断掉了。苦到没办法了,真正做不了了,只好去街上乞讨,而且自己沿街跟大家讲自己的罪过,不到三年他就死了,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死掉了。大家看到这个人的果报都害怕了,於是再也不敢用黎永正做出来的斗来去害人。这是天降下的报应,警示世人,让世人觉悟。

  现在我们想到,社会出现的不公平的现象,坑人的这些生意,比黎永正的要严重得多!你看现在伪劣产品太多了,甚至连药品都有卖很多是假的,这不就是谋财害命吗?人家有病,希望早日恢复健康,吃了这些假药,不但不能够好起来,反而更糟糕。现在最近还出现这种毒奶粉事件,生产这些奶粉的厂家在奶粉里加上三聚氰胺,它能够使得奶粉增加它的口感,但是人看不出来。这种毒奶粉人是不能够消化的,吃进去以后会损伤泌尿系统,所以一般吃了之后,如果大量食用就会得像肾结石,甚至膀胱癌这些疾病。要知道什么人吃这些奶粉?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婴儿,那都是身体抵抗力很虚弱的。身体很虚弱的吃这些奶粉,你想想危害性多重。不知道将来上天将会对这些人有什么样的惩罚。所以可怜,假如不接受因果教育,害人胜於害己!

  下面安士先生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作牛示罚」的这么一个故事,出自於《冥报拾遗》。这讲到是唐朝,在雍州万年县有一个姓元的人,他的妻子姓谢,他们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回龙村的阿照。妻子谢氏后来死了,之后就报梦给她的女儿,说我活著的时候做小斗卖酒,得的钱很多,所以这一生在北山下给人家做牛,最近又卖到法界寺旁边夏侯师家里耕田,给她女儿来报梦,梦中的情形非常的辛苦,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把她赎回来。这女儿醒了,觉得这个梦很真实,於是哭著告诉她的丈夫。结果第二年正月,法界寺有一位比丘尼来了,这个女儿跟她丈夫一起向这位比丘尼访问,问了这些情况,知道真的有这么一头牛,於是就准备了钱向这个寺院旁边的夏侯师家买这头牛,把它赎回来。结果见到这头牛,这个牛对著她这个女儿流泪,这是过去生是母女,这一生你看变成这个光景。这个女儿也很有孝心,把这牛赎回来之后尽心的去饲养。这是给我们讲到不公平做生意,你看下一世变牛,变牛做什么?还债!欠债就得还债。

  下面还有一个故事,讲到是明朝在扬州有一位富人,他是开杂货店的,用一把称做生意,到他临终的时候他把这把称交给他儿子,告诉儿子说,我之所以这辈子发达,全靠这把称。他儿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说?原来这把称它是用乌木拼成的,中间藏著水银,外面看不出来,称的时候,假如是这把小称,称的时候这个东西挂到这边,这边有个称砣,结果称的时候,假如是卖出的时候,这个水银就会往这边走,好像这边就很重,实际上卖出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买进的时候这水银就往这边走,结果显示的这个重量就很重,这是轻出重入,赚了很多钱。结果儿子听到父亲这么一番话非常惊讶,当时,因为古代人都很孝顺,不敢去批评父亲,等到父亲死了以后,这儿子很有良心,把这个称给烧毁。结果烧毁的时候就发现这称里面有个东西,像条龙一样的,从这个东西里面升上去飞走了。没有多久他这个儿子也因为结婚了也有两个儿子,结果两个儿子都死了,结果这个人就觉得很奇怪,而且很不平,心里就在埋怨,天道不公,因果都颠倒了,你看看,我父亲他用这种称来坑人,结果发了达,我现在把这个称给销毁了,我的两个儿子都死掉了,这怎么回事?他心里很不平。结果有一天他就发了一个梦,在梦中到了一个地方,有一位大官坐在堂上,告诫他说,你的父亲本来命很富贵,很多财富,跟这个称是无关的,他不用这个称来坑人他一样是这么富裕,可是因为他用心不正,所以上帝就派遣了破、耗二星投到你家里来,将来会成为你的败家子,把你家里的财产都败光,因为你家的财产是不义之财,必有败家子来,不仅有败家子,而且将来还会有火灾,但是现在你用心公正,就掩盖了你父亲的罪行,所以上帝就特意收回了这个破、耗二星,而且将来准备赐给你一个贤才来做你的后代,光宗耀祖,希望你再接再厉,要多做好事,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这儿子醒来以后他就有很大的感悟,於是就努力的行善,后来果然生下两个儿子,都考上了进士。安士先生在评论里面说得好,他说吉凶祸福道理错综复杂,我们一般肉眼看不到,可是你要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恶的报应如影随形。所以看似有福的不一定真有福,看似令人伤痛的不一定是祸。死了两个儿子,万万没想到他们俩竟然来是破家的。所以这个时候不可以动摇我们为善的这个心。

  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底下一句,第三十七句: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这是讲到对奴婢、对下属应该怎么样?要宽、要厚,存一个仁恕之心,不可以求全责备,甚至苛刻打骂。安士先生发明当中说到,「君不见卖奴婢时,母子相别之情形乎」?卖奴婢的时候,母子或者是父女离别的情形很可怜,「慈母肝肠寸裂,出於万不得已」,谁愿意卖儿卖女?不是因为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才出此下策,怎么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於是挥涕而嘱之曰」,临别时候父母对儿女嘱咐,「父母贫,累汝矣。勉之哉,善事家主」,我们很贫穷,连累了你,你得好好保重,到主人家里要好加侍奉。「主若呼汝高声应,主若教汝侧耳听,同辈之中无争竞」,这是对主人、对自己的同辈,我们都要有敬顺之心。「汝身肌肤是我肉,当年珍爱如珠玉,不想今朝离别如此速,我若有钱定把儿身赎。从今且自爱,无或遭鞭扑」。这是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让离别的儿女好自珍重,不是父母不爱你们,是现在不得已才这么做,将来有钱必定要赎回你。所以这是安慰、叮咛。「叮咛犹未已,两下皆大哭。痛哉!此种情形也」。你想像出这样的情形,即使没看到,我们都会心酸落泪,这离别的母女、父子这样子抱头大哭的情形。「念及於此,方矜恤之不暇,忍备责苛求乎」?做主人的如果能够常常念到、想到这种情景,可怜他们、体恤他们的心生起来都来不及,更何忍备责苛求?这是仁爱之心。所以《弟子规》里面有讲,「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虽然家是要有家规,大家都要遵守规矩,自己要做好的一个样子待奴婢,但是心要有慈心、要宽容。对奴婢如此,凡是对下属、对晚辈、对儿女都亦复如是。

  下面安士先生引用佛经说到,「经言:一切世人,视其奴仆,当有五事」,我们对待奴仆要注意五桩事情。「一者,先周知其饥渴寒暑,然后驱使」,使人之前先要施恩,要知道他生活上的需要,饥渴、寒暑、冷热要体贴,给人以温暖,别人心里他会感恩,你使唤他做事的时候他才会服服贴贴,他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来做。人与人之间都要用这种恩义相交,不是说现在是主人了,现在是领导了,就拿出一副作威作福的姿态,驱使人好像驱使牛马一样,这样怎能让人心服?怎能让人真心实意的替你做事情?「二者,有病当为疗治」,这是他身体有病我们要给他医治,对待他如同对待自己儿女一样,以父母之心对他,他们也能够以孝顺之心对你,这都是有感有应。第三,「不得妄用鞭挞,当问虚实,然后责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训治之」。这是讲到如果奴婢、下属犯了过错,尽量的从轻处理,不能够用鞭挞,这个是上刑了,应该什么?先问个清楚,把这个问题调查清楚,水落石出,然后才来治罪。治罪也要尽量从轻处理,可以饶恕的我们就饶恕,实在不能饶恕的,尽量不要用刑,不要用打的,训治之,训就是训斥一顿,就很好了。人他都有良心,「人之初,性本善」,都有一颗羞耻之心,都知道做错了事是可耻的,他已经受到良心的责备,我们就不要再用重责增加他的苦痛,只要他生起羞愧心、改过心,给他机会,这是恕道。「四者,若有纤小私财,不得夺之」。如果他们有自己的私钱,这个我们可以允许,不必管得太严格,把所有的钱都把持住,这是对他不信任,而且他自己的钱给你夺走了他心生怨恨。「五者,给与物件,当用平等,勿得偏曲」,这是佛门讲的利和同均。在一个家里,这些人,平辈的人,得到的东西都平等,不要有偏,有偏心那就让人不服,这就会结怨,一个家里就不能和睦了,家和才能万事兴。

  过去一个家族是很大的,所以有不少的奴婢,而且是三代四代五代同堂的,这常有的事情,现在这么大的家没有了,都是小俩口叫一家,或者三口之家,小家庭,这个『奴婢待之宽恕』这一条在家里用的不多了,但是这个理是一样的。现在的家采用什么形式?不一定是以血缘关系维持,譬如说一个企业,它就是一个家,企业的老板就是这个家的家长,部门经理就是这一个家的执事,这些员工就是像家人一样,老板对员工都要待之宽恕,所以这些原理原则都能够在那里适用。假如你能够会用,你这个家叫企业家,必定是上下和睦,大家能齐心协力,工作就能做得好,你老板也不用操心。企业如此,学校、机关、团体、社团,乃至像这寺院,不都可以运用这些道理吗?

  下面安士先生说到,「天下至愚至苦者,奴婢也。惟其愚,故赋性健忘,七颠八倒。惟其苦,故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且其出言粗率,往往唐突主人,而又自以为是,纷纷强辩不已。凡此皆自取鞭扑之道也」。这是安士先生给我们说,人沦落为奴婢,也就是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这类人都是前生没有修福、没有修慧,所以这一生福报就那么小。所以他至愚至苦,愚是因为前生没有修智慧,不懂得法布施,苦是因为前生没有修福报,不懂得财布施,所以这一生沦落为奴婢,地位卑贱。既然他是愚,必定是赋性健忘,我们说没什么资质,而且很健忘,告诉他这样,转头他就给你忘掉,七颠八倒的,我们应该理解。因为他苦,苦的是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从面相上就能看得出来,生得薄,不好看,甚至面目可憎,看上去不开胃,我们也要同情。语言无味,因为他没有文化,这也是福报小,所以不懂得讲话。他讲话人都不愿意听,一出言都很粗鲁,这是没有经过教养,所以会唐突主人。没有学过礼,也就不懂得如何待人处事接物。真正做错了事情,往往因为心量比较小,就自以为是,给自己强辩,强词夺理。这都是什么?没有文化修养,没有经过良好教育的人会出现的这个状况。对待这些人不能够去鞭挞,即使他应该受惩罚,我们都要从轻处治,谅解他们,为什么?他没受过教育。

  下面说,「然以如是之人,而必欲备责苛求,则主人亦欠聪明,亦少度量矣」。对於像这种人,我们对他生气,求全责备,苛刻要求,这什么?这当主人的、当领导的自己不聪明,他没智慧,也是个愚人,或者是他的度量小,也是个苦人,跟他苦到一块去了,跟他愚蠢到一块去了。所以这里不仅是说主仆,凡是跟人起冲突的都是这个原因。看到别人无理、粗蛮或者犯过错,我心里也会生气,对他也是备责苛求,备责苛求有的时候是说出来,一说出来当然跟他起冲突、起对立矛盾,有的时候自己修养好一点,不说出来,但是起了念头,譬如说看到他犯了《弟子规》、犯了《感应篇》、犯了戒,内心里就起了看不起他,备责苛求。这什么?自己欠聪明、少度量,你跟他是一个境界,不是一个境界你就绝对不会跟他计较。

  所以安士先生劝导我们,「惟愿仁人长者,宽之恕之,常作自己之儿女想」。真正有仁爱心的人、长者,对於不懂事的人、没有教养的人,会宽恕、会原谅,应该怎么样用心?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女这样看待。像一个企业的老板,要把自己的员工看成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过失,父母会不会备责苛求?不会的。真正明白的父母,他会反省,我自己没教好他,所以他会做出这种糊涂事,我应该忏悔自己,我要好好教导他,这是父母之心。所以这种道理我们可以适用在任何人,每逢看到别人犯过失,我们都要宽之恕之,不要跟他计较,应该反过来惭愧自己没有做个好样子去感化他、去引导他,是我的错。所以你看看商朝初年的皇帝汤王,他说了一句话说得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万方是天下百姓,百姓有错误、有罪,谁的罪?我的罪。做皇帝、做天子自己反省,我没教导他们,我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他们,我的罪。这叫恕道,孔子说这一个恕字可以终身奉行。真正理解了这个恕道,那「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这当然之理。文昌帝君这里是说一个事,我们要懂得事后面它的理是什么,存的是什么心,要学这个存心,这就叫活学,不是死在这个条文上,我没有奴婢了,所以我就不用学这条,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让我们学宽恕之心。

  所以下面讲,「当笞挞者,且加呵责。当呵责者,且作劝勉。则自己之精神不费,奴仆之肢体不伤。不特享现在之令名,且可作将来之家法矣」。对待这些下属,当然不仅是奴婢,在企业是员工,在家里是儿女、是晚辈,在学校是学生,在机关、团体他是下级,对待这一类人,犯了错误,本来应该严重惩罚的,我们都要从轻,该打的,我们就骂他就行了,该骂的,我们不用骂,劝勉他就行了,引发他那颗惭愧心、向上的心,这样子自己也不耗费精神。要知道打人、骂人自己耗损很大的,自己一生气,你吃三天的补药补不回来,奴婢也不会因为打骂而受伤。所以对儿女也最好不要用打骂,打儿女、骂儿女是万不得已,实在太恶劣了才用的,一般情况,能够宽恕、能够原谅尽量的从轻,但是要跟他说明道理,让他知道这样做不对,让他改过,他愿意改这就行了。所以待奴婢能够宽恕,现在能享美名,这个令名就是美名,大家都知道你是个仁慈的长者,你待人不苛刻、不刻薄,将来也可以做为家法、家规,家规是恕道。一个家里它有家规、有家学、有家道,家才能够长久。家庭如此,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大凡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你去看看它都有这样的家规、家法,而且都是以仁恕为精神。

  下面安士先生给我们讲了几则故事,第一则是从《法苑珠林》里选出来的,「死无奴婢」这个故事。这是讲到在北齐有一位姓梁的官员,家里很富足,他死的时候就跟他妻子说,把我平时最喜欢的奴仆还有马匹都给我殉葬。结果死了以后,这个家里人就把这个奴仆给杀了,准备去殉葬,这个马匹还没杀。结果过了几天,过了三天,到第四天,这个死了的奴仆突然又苏醒过来了,跟大家讲,说我死了以后到了地府,结果在门外过了一夜,第二天就看见我的主人披枷戴锁走过来对我说,我以为死了以后还要奴仆,所以就留下这个遗嘱让你跟我来,但没想到在地府各自受苦,互不相关的,所以要你也没用,所以我就告诉了阎王爷,请他放你回去。说完之后这个主人就披枷戴锁走进大门,这个奴仆就在外面偷偷往里头看,就见到一个冥官问那个守卫的人,昨天压油压了多少?这个守卫的人说压了八斗。这个冥官就说了,快把他押下去,再压个一石六斗,让他做苦力。结果这时候这主人又被牵了出来,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到了第二天,这奴仆还在那地府里头,就看见这主人回来,面带著一点喜色。那冥官就问了,压出的油压出来了吗?结果那个守卫的人说没有。这个冥官就生气了,为什么不压出来?这个回答说,因为这个人家里请了佛教的法师在家里诵经、念佛给他回向,结果他在压油的时候就听到念经的声音,那个压油的梁自己就断了,就不能再压了。这个冥官一听,原来这阳间的人给他做功德了。这个时候受苦的主人就立即就借这个机会向这个冥官祈请,请求他把自己的奴仆放回去,他也是良心发现,不需要奴仆,结果这奴仆就回来了。在奴仆回来之前这主人还特别告诉这个奴仆,说你回去告诉我家里人,一定要给我多念佛来超拔,这样我现在不仅摆脱了大苦,将来我还能出离三恶道,而且千万记住不能够杀生祭祀,你杀生祭祀我吃不到,反而会加重我的罪苦。所以这个奴仆第二天他醒了,还阳了,跟这个家里人说了这段故事。所以要知道,人断气了,什么都带不去,生前有这些奴婢,死后带不去的,生前作威作福,死后要受苦的。在阳间我们看到人伦关系上是有主仆、有君臣这种关系,在阴间里人人平等,该受苦的谁都代替不了,阳间不管你是贵还是贱,你是富还是贫,在阴间都要根据你的业判你的罪。所以懂得这个道理还是修德要紧。

  下面安士先生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难忍能忍」,是出自於《劝惩集》。这讲到明朝有一个叫司徒马森的人,他的父亲到了四十岁才得到一个儿子,就是这个马森。这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眉清目秀,父母都非常珍爱,结果有一天有一个奴婢,婢女把这个孩子抱著,就带著这孩子,结果在门外一失手,孩子就摔了下来,跌伤了左额头,就死掉了。这时他父亲看了这个情况,立即叫这个奴婢赶快逃走,然后自己抱著这个儿子的尸体回到屋里。他太太见到这个情况痛心疾首,这么好的儿子,竟然被这个下人给摔死了,心里又恨又气,想要追这个奴婢,要打死她,结果找也找不到。这个奴婢后来就逃回自己娘家,这个奴婢的家人知道这个事情,非常的感恩这个父亲,他解救这个奴婢,宁愿让这个奴婢赶快走,自己忍受儿子死痛的悲伤,这难忍能忍。所以这奴婢家的父母每天都感动涕零,向天祈祷,希望这马公(马森的父亲)早生贵子,结果第二年果然就生下了马森。结果这个马森在左额上还留著伤痕,跟他前面那个孩子跌伤的部位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说这是胎记,出生之后还有这个胎记。可见得你看,是儿不死,是财不散,真是你家的儿子,他死了一次他会再来一次,还是这个人,他跟你有缘。这个时候你忍住你的瞋恨,原谅宽恕奴婢,免她一死,不造这个恶业,反而你的福不会受损伤,而且来得更大,君子何乐而不为?但是这个要深明因果的道理才能做得出来,否则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生气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因果的教育真的要大力的宣扬,人真正明了因果,他的心就平了,气也和了,心安理得,理得心安。

  像这样的一个事情,他儿子死了之后又回来投胎,而且身上这处胎记跟他前生受伤的部位相同,一模一样。这个事情现在西方科学家都证实了,我过去在美国教书,念完博士之后教书教了四年,我在德州大学的时候,跟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史蒂芬森教授有联系过。这位史蒂芬森教授他是美国著名的轮回学研究专家,他这一生专门从事这个工作,今年都七十多岁,是一位大学,已经退休了,是荣誉教授。他四十多年的研究,搜集了四千多个案例,证实人真的有轮回。他曾经出过一本书,叫做《轮回学与生物学的交会》,英文叫《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这本书里面他就提到他研究里面一个发现,说人的胎记都是跟他前生有关系的。现在的医学它研究胎记通常都是有两种解释,人出生为什么会有胎记?第一种,他出生的时候,譬如说难产,或者是剖腹产,医生把这个婴儿从母体里面取出来,损伤了他的身体,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是遗传,父母有的这个胎记他身上也会有。但是这两种解释只能解释胎记现象这些案例百分之六十,还有百分之四十这些胎记没有办法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史蒂芬森他就通过轮回的研究他证实,他提出说这类人的胎记,往往是因为前生他受过伤,身上留下了这种伤痕。他有一个案例,这是他亲自调查、亲自采访的。在美国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两个女儿,大的是十一岁,小的是六岁。这个小女儿叫温妮,长得很可爱。在一九六一年那一年这个温妮不幸死於车祸,这一家人就很悲痛。结果没过多久这个温妮的姐姐就做了一个梦,梦到她自己死去的妹妹告诉她说我准备要回家里来了。之后她母亲就怀孕了,怀孕以后她也梦到自己死去的这个女儿,也梦到她说要回家里来团聚。结果在一九六四年这母亲就分娩了,她的父亲在这个产房门口守候,当时也没有睡眠,很清醒的状态,就听到这个死去的温妮的声音,跟她爸爸讲,说:「爸爸,我现在要回来了」,结果这孩子出生了。出生以后,当然美国人不信轮回,虽然这一家三口统统都有这种感应,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好像很奇怪,不相信这是温妮回来。结果给这个新生儿,也是一个小女儿,取了一个名字,叫苏珊。等这个苏珊两岁的时候,她能讲话了,她竟然就能够讲她自己过去就是这家里生活过的,说她的名字就叫温妮。

  史蒂芬森教授当时也对这个案例立案调查,来观察考验这个温妮的这些行为动作,就发现这个苏珊,苏珊最喜欢的是什么?温妮的一张相片,就是她前世的相片,一张挂在床头,常常看著,一张自己揣在怀里,而且她对别人说,这相片的人就是我。后来当她上学的时候,她还没上学她就常常叨咕著,说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在学校里荡秋千。她父母后来也证实,小温妮当时在世的时候,六岁已经上学了,而且确实很喜欢在学校的后院里面荡秋千。更令人惊奇的是,史蒂芬森教授调查中看到苏珊身上有一处胎记,这个胎记是在她的左臀上,有一处很明显的胎记,这个胎记的形状、位置,正符合温妮被撞死的时候受伤的部位,那个车是从后面从她左臀部那个部位把她撞倒的。史蒂芬森教授从温妮死时的那个医院拿出尸体解剖图,跟现在苏珊她身上的胎记对照,这一看完全吻合。你看这个例子,跟安士先生在这里讲的,马公死了儿子失而复得,而且身上有这个胎记,完全对应。这证明什么?轮回是真有。科学家都发现了,史蒂芬森他一个人就搜集证实了四千多个案例。他是通过研究孩子,他们这些孩子都能够有对前生轮回的记忆,这样子下手研究。还有一类是通过催眠,帮助人通过催眠的方法,心理医生他用的这种治疗手段。人在催眠的状态下可以回忆起自己过去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通常这些人都是一些心理病症的人,有恐惧症、有忧郁症,他们找不到原因、找不到方法来医治,於是就来心理医生这里做催眠治疗,这一治疗,医生把他的过去生,就是等於让他导引回去,这种叫回归疗法。回归到过去,看到他过去为什么会有这种恐惧症,往往都是发生一次很剧烈的痛苦事件,给他的灵魂深处留下很深的烙印,在这一生还产生效果,让他恐惧、让他忧郁,出现心理障碍。像有的人害怕水,前世因为是淹死的,有的人害怕黑,前生因为他在古老的氏族时代犯了瘟疫,被人埋到山洞里面,他在黑暗当中死去的,这种案例很多。

  美国最著名的魏斯博士,他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心理学博士,我也跟他通过电话。他告诉过我,说就他手上搜集的用催眠方法帮助人记忆前生的事情这个案例有两万多个,所以尽管他是天主教徒,但是他完全相信轮回,相信有报应,对待别人如果是不善,将来自然还会重逢,还会遇到,冤冤相报,对人和善,将来遇到了,互相是报恩,这多好!像有一位美国的医生,他也是专门从事催眠治疗研究的,他催眠的方法,用一些药物来帮助人,而且通过心理的导引,能够很快速的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就是人进入很深度禅定的状态。有一位病人,是一位女众,她有多种的心理障碍、恐惧,结果帮助她催眠,发现她在过去很久远的时代,在原始社会里面,在一个原始部落里面生存,她自己做一个母亲,生下一个婴儿,结果那个母亲因为当时遇上饥荒年,没有食物吃,就很狠心把她自己的婴儿吃掉,用斧头砍了吃了。结果她在催眠当中又看到在第二世,紧接著第二世,她又轮回,轮回到也是一个原始部落里面,也变成一个婴儿,刚出生,结果她的母亲也是这样用残忍的手段把她给杀了,这再一看,原来杀她的这个母亲正是她前生杀的自己的那个婴儿转世来的。你看看,以残忍的心对人,将来遇上了,必定是别人以残忍的心对我。所以待人一定要以宽厚仁爱之心,不可以有丝毫残忍、苛刻,这才能够有福。如果是苛刻,将来都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安士先生给我们讲到的「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这些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都看到了、学到了,一定要入心,要真正用这些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待人处事接物,这样子就能得到受用。

  《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广义节录」,安士先生这个注解我们的上卷就学到此处就学圆满了。下卷从「印造经文」开始,这下卷,我们到这里才是一半。今天是讲到第三十一集,大概还要用上这一半的时间,我们这个「广义节录」花的时间很长,细细的去读,细细的去思惟,句句我们都反求诸己,句句我们都打入心田。通过长期这样的学习有个好处,不知不觉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人生观、我们的待人处事接物的心态就转了,从原来的恶转成善,从原来的自私自利转成了大公仁厚,这样心一转人的相也转了,福也增加了,所以不知不觉当中我们能变化气质,我们能改造命运,这就是圣贤学问它的功用。

  今天我们时间也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讲得有不妥之处,祈请各位法师、大德多多慈悲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十一集)  2008/12/8  华严讲堂  档名:52-297-003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文昌帝君阴骘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安士) 

 净土法门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节要 

 寿康宝鉴悔过案六,施送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华亭人张某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与白话文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8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7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6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4集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