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十八)信心


   日期:2015/7/31 1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7月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讲《二规教言》中的第九种功德——信心。

  信心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和基础。首先是智慧,若是没有智慧,信心也是不正确的,也不是明白的信。现在很多学佛人虽然对三宝、因果等真理有信心,但很多人都是迷信,若是这样,这个信心就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坚定的。当遇到一些对境和障碍的时候,很容易退失信心。所以说信心是从明理中产生的。你真正明白和了知了这些道理之后生起的信心才是正确和坚定的。比如说我们知道水性是湿的,火性是暖的,你了知这些并且亲身体会之后,谁说都不会怀疑,不会动摇。

  同样的道理,若是你真正知道什么叫三宝,三宝是怎样无有欺惑性的,通过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去研究之后,才会真正了知,真正有一些体会,这样才会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其实这些都是实相和真理,但若是自己不明白,仍然不会生起信心,即使生起了一点信心,也不会坚定。比如善恶因果是种自然规律,黑白永远不会颠倒,这也是真相,也是种实相和真理。若是以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去研究,最后真正明白并深有体会了,才会生起坚定的信心。若是没有这样去观察,而是盲目地相信,最后会动摇的。所以智慧很重要!

  现在世间也讲自信,若是通过智慧观察之后再做决定,再付诸实践,这才是自信。因为你已经都很了解了,都很明白了。这样就有信心了,就有自信了。否则还是没有自信。若是你觉得自己很有自信,这可能是一时的感觉,你凭什么有自信呢?自己不知道。纯粹是吹牛,不是真正的自信。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以智慧去观察:我和这个人能不能白头偕老,能不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从身份、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进行观察,经过了解,最终跟他(她)结婚,跟他(她)在一起生活,这样,可以说是有自信的。因为心里有把握一定能走到最后,这是真正的自信。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这样观察,就觉得自己很有自信,其实这是盲目的,就是凭一时的感觉,而感觉是不可靠的,唯有智慧才是可靠的。很多人办企业、开公司也是如此。一开始很有自信,过段时间,遇到一些违缘了,就开始没有自信了。表面上有自信,实际还是没有自信。因为没有通过智慧观察,了解的不是很全面。若真正去考察、去分析,他一定知道会遇到这些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有办法解决。

  不可能没有坎坷,没有障碍。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也是一种事实。但若是通过智慧真正去研究,去了知,就会知道怎样去解决,这样一定会走到最后。可见,只有真正通过智慧去观察才有真正的自信。因为心里很了然,都有数,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大惊小怪,更不会轻易放弃。所以自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

  自信是很重要的,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自信是成就的根本。生活、工作要成就,要真正到达终点就要有自信,有自信才可以成功。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自信。

  结婚也是凭一时的感觉,彼此千言万语般的承诺,立下很多誓言,过几个月就开始闹离婚,之前的海誓山盟都如过往云烟。刚才也讲了办企业、开公司,一些性格相似的人聚在一起,彼此起哄,做这个做那个,但是根本无法坚持,几个月公司、企业就倒闭了。做这些事情就要讲自信,自信的根本是智慧。有智慧,通过智慧观察,才会有自信,有自信一定能成就。世间也讲成就,学修更是这样。

  现在为什么学修都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学十年、二十年没有丝毫的进步,没有丝毫的成就?甚至有的开始灰心、退步,有的成为佛教的油子,没有任何感觉,见到佛、菩萨等殊胜的对境也生不起信心,没有丝毫的欢喜心?遇到一些可怜的众生,慈悲的对境,比如残疾人、瘫痪者、疯子等,无法生起丝毫的慈悲心,也没有任何感觉。像水里的石头一样,成了佛教的油子,这种人很可怕,根本无法调伏。

  很多人都成了油子。一部分人开始灰心退步了,可能要学别的,信别的了。这是什么原因?信心不是从智慧中产生的,也不是从明理中产生的,大部分都是迷信的状态。这样不坚定,你不会成就的。信心使你成就,让你坚持到最后,它是一股力量,是不动摇的,是不起疑心的。一起疑心,一动摇,这股力量就没有了,就中断了,这样就无法走到最后,最终无法成就。

  为什么会生起疑惑?为什么会动摇?因为没有通过智慧去观察,不是真正的了知,不是真正明白。若是你真正通过智慧去观察,真正了知、明白了,是不会生起疑惑,也不会动摇的。这点很重要,智慧很重要。信心的根本是智慧,信心是从明理中产生的,包括世间经常讲的自信也是从明理中、从智慧中产生的。

  《二规教言论》中讲二规,有时候也讲世间。对于世间的道理我们也是要了知的,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这些功德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无论是成家还是立业,无论在世间做什么,必须要有自信,但自信的根是智慧,自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世间有很多道理、真理,你明白了这些从而产生自信。从学修佛法的角度来讲,更不能缺少智慧,只有依靠智慧,才能从明理中产生信心。其他诸如稳重、有愧和不放逸等功德都要具备。刚才讲了智慧特别重要,是信心的基础。其他的基础也是一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若于具德之三宝,以及苦集灭道谛,

  无欺因果之法则,生起信解谓信心。

  这里讲的信心主要指佛法里讲的信心。第一个是对具有功德的三宝生起信心。三宝是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无有欺惑性。为什么这么说?先要明白佛是什么。可以说佛已经到达了彼岸,已经达到了最圆满。或者说佛是智悲圆满——智慧、慈悲究竟圆满了。智慧没有究竟圆满不是佛,慈悲没有究竟圆满也不是佛。智慧究竟圆满了,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了知的,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知道,都明白。

  什么叫遍知?遍知就是知道、明白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佛也讲世俗谛、胜义谛,世俗谛主要是显现,胜义谛主要是本体。世出世间的一切法的现相、一切法的本体他都明白,都知道。

  佛讲因果轮回,都在相上讲——相上有因果、有轮回,这都是不虚的,都是真理。从体上——本体的角度讲,是无我和空性,这也是真相。其实因果、轮回才是真相真理,无我空性才是真相真理。对这些真相真理都知道,都明白,都觉悟,这就是佛。

  佛是遍知的,没有不知道的,他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这些都是正确无误的,因为他对这些都了知,都觉悟了。那会不会有这种情况:虽然佛都知道,但不尽心教我们,却教其他的内容。比如供养的物品不太好,也没有经常做顶礼,佛会不高兴或不满意,然后不教我们这些方法。世间有很多教授知识或技术的人,若不满意或不高兴就不用心教,会教其他的,以前很多外道就是这样的。但佛不会,因为他的慈悲与智慧已经达到了最究竟、最圆满,他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否则就不是佛。

  我们对佛所讲所教的这些方法可以深信不疑。因为佛的慈悲与智慧达到了最究竟、最圆满。但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做到深信,遇到事情、遇到对境的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还是自己说了算,这个时候把佛的教言,佛教的方法抛到一边了,只信自己。

  比如身体不舒服了,佛说这是杀生的业果,应该怎样解决?就要断除杀生,保护众生的生命,就要断恶行善,再也不伤害众生。这样下决心,这样做。保护众生生命的时候也要这样下决心,然后去做,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但对方不相信,根本不会这样做,去医院看这个医生看那个医生,花了很多钱,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还很心疼。然后去找搞神通的人,问怎么办?找这种方法,找那种方法,忙碌一阵子,最后也没有起到作用,于是很无奈,开始哭。根本就没有想起来佛的教言,佛教的方法,也没有去运用,全抛在了脑后,放在了一边。让多忏悔,他却说:“哪有时间啊,我得去看病……”然后就忙这些。我没有说不能看病,但是要明白,为什么生病,为什么这样?要知道根本问题出在哪里,要知道生病的真正原因。

  佛法也是一样的,佛法是佛所传的法,是佛教给我们的方法。

  僧,一般的僧宝还没有成佛,但他听佛的话。比如现在医院的一些医生用的这些治疗方法,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是其他人研究出来的,他学会了,自己就运用。虽然不是他研究出来的,但是他不敢改动,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是这样。

  同样,这些僧宝按照佛的教言,按照佛的思想去引导、帮助他人,这也是无有欺惑性的。他是一个真正具有法相的僧宝,完全按佛的方法去帮助他人学修,这也是无有欺惑性,也可以相信。可以相信佛宝,可以相信法宝,也可以相信僧宝,你明白这样的道理,才能产生信心,这是在此处讲的信心。

  还有苦集灭道。这是佛第一转法轮时主要讲的内容,这里包含了所有大乘小乘的法。道谛和灭谛属于涅槃,一个是涅槃之因,一个是涅槃之果。苦谛和集谛属于轮回,一个是轮回之因,一个是轮回之果。

  佛当时给那些比丘先讲苦,三界轮回到处充满了痛苦,没有一处安乐,就是让大家明白这个真理,这点是很重要的,这是根。当大家明白了这些后就讲集谛,集谛讲这些痛苦是怎样产生的?痛苦的因缘是什么?集谛主要指业和烦恼,有烦恼就会造业。根是集,集指烦恼,有烦恼就会造业,有业就会产生轮回,产生痛苦。我们在六道中受业力牵引流转,这叫轮回。因业力牵引在六道轮回中流转,身不由己地跟着业力走是不自由的,不断轮回,不断遭受痛苦。业是从烦恼中产生的。

  然后佛就给众生讲道谛:烦恼是根,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烦恼的根是我执我见。我们要明白无我和空性的道理,这样就不会再有我执我见。讲无我和空性的真理,主要讲无我的真理,无我就是没有我,就没有我执;没有我执,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轮回就结束了,痛苦就息灭了,这是灭道(寂灭),这就是解脱。

  佛就是这样引导众生,教导众生的。佛当时没有用神通或神变去帮助众生,度化众生,而是通过苦集灭道(四谛)让众生明白解脱之道。先让他们明白苦,明白苦的根,以及断除这个根的方法,然后就解脱了。佛是这样讲四谛的。

  我们现在对四谛没有研究,先要明白苦谛——轮回只有苦,没有安乐。我们讲轮回过患时也讲过这个道理,但是我们没有明白,没有深信,还执着、留恋世间的福报、琐事,根本没有明白轮回处处都是痛苦的。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对这些道理没有产生定解。四谛所讲的都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理。若是你明白了这些,并对这些生起了信心,深信不疑,这也是信心。

  还有善恶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善恶因果的道理生起信心,这也是信心。产生快乐的因是善,产生痛苦的因是恶。善恶是这样定的,造善业了就会获得快乐,造恶业了就会产生痛苦,这是自然规律,对这点深信不疑,这也是信心。善恶因果是丝毫不爽,是丝毫不虚的,要对这点深信不疑。

  这里讲了三种信心: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对苦集灭道四谛的信心,对善恶因果的信心。还有很多别的信心,但这里主要讲的是佛法里的信心。

  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

  “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信心是佛法的根,相续当中要真正产生佛法主要靠信心。佛在经中也讲过,若是在相续中产生胜义谛的见解,唯一依靠信心。

  要真正得到佛法,在相续中产生佛法,主要靠信心。信心是在明理中产生的,先明理然后产生信心。依靠信心,相续中才能真正产生佛法。所以佛法的根是信心。有信心就能增长福德资粮。在世间也是这样,若真有自信,无论做什么一定能成就。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也是,若是有信心一定能成就,有信心自然就会增长福德资粮。

  信心很重要。我们学佛修行也要靠信心。若有信心,其他的功德和境界自然就会产生;若没有信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不会有结果的,最后都是徒劳无益的。世间也一样,自信是很重要的。若是有自信就能成就,否则也都是空中楼阁,不会获得好的结果。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有福德的人自然具足高尚行为,其他的高尚行为也是自然就可以具足,自然就可以圆满的。

  信心能除诸衰损,信心即为如意宝,

  若具殊胜之正信,则必成就诸所欲。

  “信心能除诸衰损”:这里的信心指正确的信心,具有智慧的信心。现在很多人的信心不是具有智慧的信心。没有智慧的信心是一种愚痴的状态。没有智慧的自信不是自信,这种自信叫傲慢。

  “信心既为如意宝”:信心是如意宝,若是有信心,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成就都会自然圆满。

  “若具殊胜之正信,则必成就诸所欲”:这里讲的“正信”指正确的信心,就是具有智慧的信心。若是具足殊胜之正信,一切所欲,一切所想都能成就圆满。

  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

  彼具无量之胜德,故当恒时起敬信。

  “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佛宝、法宝、僧宝是真正的皈依境。为什么?我们永远地摆脱烦恼、摆脱痛苦,这就是解脱;我们的福德智慧达到究竟圆满,这是成佛。

  真正要靠佛法僧三宝。只有依靠三宝,我们才能到达彼岸,才能成就究竟佛果。在讲皈依的时候讲过“依靠”,不是拜一拜,做一下供养,就在那里等着天上掉馅饼。这是不可能的,这不叫皈依。

  三宝是唯一无有欺惑性的皈依境,我们要依靠皈投。我们讲皈依的时候讲过,以佛为究竟的导师,以法为究竟的道路,以僧为究竟的道友,以这种方式皈依,这是真正的皈投与依靠。不像一些外道,供养一下,礼拜一下,然后傻傻地等着能获取悉地。这是不可能的!要如理如法的皈依。在此处讲的皈投和依靠就是在讲皈依时所讲的,要正确、无误,否则会大失所望。

  “彼具无量之胜德”:学佛修行人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在那里傻傻地等天上掉馅饼,认为: “我不用修,佛慈悲啊,到时候一定能赐予我悉地。上师慈悲,一定会加持我。”大家要明白什么叫悉地,什么叫加持。要正确、无误地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宝,这样最终一定能“彼具无量之胜德”。其他的功德或境界自然就会有的,我们解脱成佛的愿望一定能实现,一定能圆满。

  “故当恒时起敬信”:应该如理如法地皈依佛法僧三宝,如理如法地学修。为什么说佛法僧是“三宝”呢?的确是这样的。若是你如理如法、正确无误的皈依,世出世间一切功德都能圆满,一切所愿都能成就,真的是不可思议。若仔细讲就有很多内容要讲,但今天因为时间原因,就不仔细讲了。以前讲皈依的时候已经讲过很多了。

  一切黑业白业果,始终不虚并成熟,

  是故凡若自爱者,取舍业果当细致。

  若是真正爱自己,真正希望自己能离苦得乐,就要取舍善恶因果,这是根本。若是你能断恶行善,自然就快乐了,不用特意求快乐;自然就摆脱痛苦了,也不用特意去摆脱痛苦。你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快乐自然就有了,痛苦自然就远离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很愚昧的,想这个,怕那个。盼快乐,希望自己能获得快乐,有的时候害怕痛苦,甚至想逃避。其实这都没有必要,好好深信善恶因果,取舍善恶因果。根本不用这样刻意去做。远离世间八法也是这个意思,不用刻意去逃避痛苦,追求快乐。你真正明白了,深信这个道理了,去断恶行善了,痛苦就会离开,快乐就会降临。

  什么叫妄想?这就是妄想,总想那些没有用的事情。自己观察观察,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吧。我真的是这样的,总是胡思乱想那些没有用的。其实根本不用去想,若是好好取舍因果,一切自然就会有。若是不断恶行善,你想也没有用,该来的还会来,该走的还会走,你是无法左右的。所以没有必要想那么多。

  你若真正深信三宝,深信因果,也不会经常想没有用的事情。你断恶行善了,自然就能获得快乐,自然就可以离开痛苦。所以若是真正想利益自己,真正爱自己,应该深信因果,好好地取舍善恶因果。

  现今即是业世界,此后乃为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时,应播善法之种子。

  “现今即是业世界,此后乃为果世界”:今生造善业或恶业,来世要承受善或恶的果报。比如,今生我们在娑婆世界,即业世界。业世界是什么意思?我们今生在娑婆世界做善事、恶事,来世不一定是娑婆世界,也许会在另外一个世界感受这些果,那是果世界。那时要感受善果或恶果,善果是快乐,恶果是痛苦。但因果也不全是这样的,也有现世现报的。

  现世现报指业果在今生报,来世来报指业果在来生报。来世来报的多一些,还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报的情况,这都不一定。比如在田地播种,有些种子几个月后能结果,有些过几年结果,有些需要几十年才结果,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同样,善业或恶业的果有的今生就成熟了,有的在来世成熟,有的在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成熟,都不一样。

  “故今自由自在时”: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自由自在,什么也不差,就是自己没有好好取舍善恶,没有精进学修。自由自在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可以自由选择法门,有这么好的机缘,这么好的条件。

  “应播善法之种子”:这时应该多播种善法之种子,来世不一定转生到哪道中,那个时候就不是自由自在了,想学修,想断恶行善,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机缘了。在今世当中,我们是自由自在的,自己想断恶行善,自己真心想学修也没有任何障碍,即使有一些障碍也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不是别人造成的,但不一定总有这样的机会或条件。

  以前也跟大家讲过,一定要珍惜当下。你已经到了如意宝洲,一定要多捡一些如意宝;你已经到了加油站,应该多加点油,把油箱加满。这样一旦离开如意宝洲或加油站就不用担心,不用害怕了。不要错过!否则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百日共修,珍惜每一天的闻思修,珍惜每一座的观修,这是很重要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生命也是无常的,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环境也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不变。自己要珍惜!否则若是你今天真正要面对死亡了,一定会后悔的,那时你将一无所有,没有任何收获。好比到了如意宝洲,却空手而归,会非常后悔:“当时我为什么不多捡一点呢?”后悔也没有用,你再也回不去了。我们都要面对死亡,面对死亡才是大事情,其他都不是大事情;面对死亡才是大问题,其他都不是大问题。大家应该做好准备,否则到时候会很痛苦,很无奈,要在恐惧中离开。

  死后怎么办?死后离开这个世界,要经过中阴身,还要转生。“我怎么面对死亡?这是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中阴身,对此我能认识到吗?处于中阴身的阶段我怎么办,怎样面对?还要转生,转生怎么办?会转到何处?”这些才是真正的问题。大家都应该珍惜当下!

  当观众生异苦乐,彼等之因皆为业,

  此乃佛陀之善说,何人不思彼业果?

  其他道的众生就不提了,我们今天来讲人道众生。比如虽然都在一个地球上,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命运:有些国家非常贫穷,现在还在遭受饥渴的痛苦;有些国家战争不断,人们经常在恐慌中度日;有些国家特别富裕,人们在享受世间的种种福报;有些国家很安定……这是为什么?虽然都在一个地球上,但是有不同的业,有共业和个业。

  在一个国家里一起遭受那些痛苦,这是共业。也有很多不同的业:有的人遭受的灾难更多,更痛苦;有的相对好一些,这都是不同的个业。一些国家很安定,也很富裕,人们共同享受这样的福报,这是共业。这里也有不一样的,有些在遭受灾难,内心也很痛苦,这是个业。

  又比如,今天在这里的几百人有的身体健康,有的身体不健康;有的富裕,有的不富裕;有的修学有障碍,有的修学没障碍;有些有智慧,有些没智慧;有的人格很完善,有的人格不好;有的长相好看一点,有的长得比较普通;说话不一样,态度也不一样,各种各样。

  今天都能到这里听闻佛法,这是共业,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法喜充满;有的没有什么感觉,没有喜悦,也没有厌烦;有的人昏沉,有的人把书翻来翻去,生起了厌烦心,心里想:怎么还要讲,还不下课……这都是个业。

  大家能参加百日共修是共业,能到朗措玛寺享受新鲜的空气也是共业。但这里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有的身体不舒服,有的修学上出现障碍,有的生起各种烦恼——讨厌这个,讨厌那个……都不一样,这是个业。

  再比如同一父母生育的三个兄弟都在一个家庭长大,他们的命运也都不同。他们长大后,有的有文化,有的没有文化;有的有财产、有地位,有的却做乞丐或奴仆。都是因为业,因为各种各样的业,所以果也是各种各样的。

  若是你真正明白深信善恶因果的道理,这都是正常的。每个人的缘分不一样,有的缘分可能好一点,有的缘分可能不太好;有的是善缘,有的是恶缘。对于喜欢的人就对他好一点,对于不喜欢的人就对他不好。这都是错误的,其实都没有什么的。各种业有各种果,明白或深信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和痛苦。相信因果,佛所说的这些要多思维。

  若于三宝及四谛,生起坚定信解心,

  嗨呀则彼终获得,殊胜贤妙之福果。

  你深信佛法僧三宝,深信苦集灭道的真理以及善恶因果的规律,对这些生起定解的人最终一定会获得“贤妙之福果”。从世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一定能成就,一定能圆满。所以信心很重要!

  我们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信心是一切加持的来源。信心有多大加持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若是有信心,一切所愿一定能成就圆满。无论从世间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信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功德,是大家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大家现在明白了,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产生信心,让自己具有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1、对四谛之义怎样才能生起信解?

  2什么是三宝?为什么说三宝是无有欺惑性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心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信心       达真堪布)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他力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陈星桥居士: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开愿法师:信心是成就的基础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十五讲、《信心铭》让我们信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十四讲、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