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别让自己情绪化


   日期:2015/8/11 21: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这样。要爱别人,就不要让自己情绪化。很多时候我们出发点是善的、好的,但一点点下去,就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情绪化,失去本来了。本来父母爱孩子,是希望孩子变好,可是看着孩子犯错误,自己的气倒上来了,对孩子乱打一通。事后想想,事情有那么严重吗?也没那么严重。

  有些父母过分不理智,如果老师教训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心疼孩子被老师骂,甚至还跑到学校跟老师理论一通,老师以后也不太敢教他的孩子了。这么一来,孩子觉得他做了坏事反正有父母做靠山,连老师都不敢管。到后来,孩子长大,对错是非分不清,做父母的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

  人一定要理性,人的情绪反应过度,很难产生出爱。所以,佛教提倡“平等舍”。溺爱,会迷失人的反应;憎恨,又会让人失去理智。怒火中烧时,就很难产生爱。我们应该把憎恨心和溺爱心放一放,以较平衡的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或旁观者的角度考虑:这样做,这样想别人是对还是错?

小和尚

  我们想要付出的爱心,不一定都是笑脸和美语。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孩子好,父母表现一些愤怒相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佛教中,诸佛菩萨为了调伏众生,有的会显现慈悲相,有的会显现愤怒相。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时候要扮演白脸,有时候要扮演黑脸,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得扮演,不可能永远是一个面孔。

  一旦思维这样往中间靠,就会发现,因为思考方式多层次了,我们就很容易变成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在通情之外还能达理,这非常重要。完全靠情意或者完全靠理智都是不平衡的,有时候理智过度,也会失去情意。所以,这两种方式平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人们面对事情时能够尽量免除一些痛苦。

  在人与人相处中,如果你认为对的事情总是给对方带来痛苦,实际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我们既然爱对方,就要让他免于痛苦。在家庭里,很多做丈夫的表示自己爱太太,太太的行为模式、穿着,乃至讲话姿态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全由他主导,他的标准就是太太的标准,太太想有一点小小的变动都不被允许,他把太太当一件自己希望的工艺品来塑造,这就是典型的对对方不尊重。

  爱,为什么很多最后都变成了冲突呢?其实是不懂得尊重对方的缘故。我们真正爱对方,应该是多为对方着想,要乐对方所乐,这样就能理智而心平气和地看待问题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情绪化       理智)(五明学佛网:情绪化       理智)  

 蔡礼旭老师:经营人生要用理智而不是感情 

 开愿法师:正信佛教,理智面对人生 

 月悟法师:信仰与理智 

 传喜法师:建立理智的人生观——传喜法师与网络信众问答 

 传喜法师:转本能为理智 转黑暗为光明 

 传喜法师:正确看待 理智信奉 

 传喜法师: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净土法门法师:对这些信息,要用理智、用智慧去看待 

 男女不理智的交往,会产生诸多恶业 

 理智面对异性缘,切莫欠情债 

 理智面对异性缘,切莫欠情债 

 贪心的商队与理智的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