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育儿教育

 父母缺少这三样,很难教育好孩子


   日期:2015/8/13 21: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父母的教育观念左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着孩子的成材与否,当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并不容易。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父母的教育观念左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着孩子的成材与否。当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并不容易,我认为现在不少父母有“三缺”:

  一、缺少反思意识——外视而不内视

  父母的眼睛总是外视——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内视——内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听话,让人省心则无话可说,一旦出现问题了,却不管三七二十一,觉得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都是孩子的错,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去寻根朔源,不去反思一下教育方法是否不对头?教育方式是否过于严厉或放任?自己是否做到表里如一,言传身教?自己是否给他创造了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只会一味地埋怨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啦,不好管教啦等等。

  比如,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为什么会没兴趣?是什么导致没兴趣?怎么才能调动他的兴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往往在家庭中找得到根,父母身上寻得到影。父母应该有反思意识,静下心来反思一番了。

  二、缺少欣赏眼光——看坏而不看好

  赏识教育的实践者周泓老师培养周婷婷成才的感人故事证明了欣赏对孩子的重要性。欣赏,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然而不少父母却缺少这种欣赏孩子的眼光。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对缺点耿耿于怀,对优点熟视无睹。一味地埋怨和指责,以为自己是侦察兵,以发现缺点、时时提醒为已任,以为挑“刺”就可促其健康成长。

  其实,这是一个教育误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赞赏。”因而孩子需要的是被人肯定、被人欣赏、被人表扬。孩子是愈“扬”愈高,愈“抑”愈低,孩子的成功是“捧”出来的,“捧”出了自信心,也就捧出了孩子的成材。

  我们应当用显微镜找孩子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孩子的缺点;弱化缺点,强化优点。

  三、缺少正确心态——近看而不远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水平,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缺少对孩子的细微体察和深入了解,盲目跟风攀比,人云亦云。

  看别人的孩子练琴,也不顾孩子有无兴趣,赶“鸭子”上琴。听说上奥数可以提高思维能力,也不顾孩子有无数学特长,又逼孩子游“水”。满足了父母的一时的虚荣,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效益,却没有想过,孩子不是速成品一夜成名,也不是橡皮泥随你捏弄。没兴趣、被迫的学习最终导致厌恶学习的恶果。

  又比如,家长只看到眼皮底下考试的分数,为差一、两分而斤斤计较,有的甚至大动肝火,却没有把目光抬起向远看,从长计议。

  其实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孩子的综合或整体素质,应该多从课外着手,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动手,多思考,多探索,多阅读,培养各种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孩子       观念)(五明学佛网:教育孩子       观念)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十、依佛观念造世间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二、正觉观念修身口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观念弥陀法门 

 胡晓光教授:略论慧能禅学三无观念实质 

 杨惠南教授:成唯识论中时间与种熏观念的研究 

 姚卫群教授: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心识”观念比较 

 姚卫群教授: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姚卫群教授: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 

 姚卫群教授: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姚卫群教授: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姚卫群教授: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