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18岁女孩的血泪忏悔


   日期:2015/8/19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怨恨父母、离家出走、染上毒品、陪酒小姐……”18岁,一个本该充满青春梦想的年龄。而小文(化名),一位来自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姑娘,却经历了太多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苦难……

  父亲家暴 母亲聋哑:我曾想拿刀杀死爸爸

  小文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农民工,母亲是聋哑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的她,每一天都生活在电视剧和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我怎么会有一个不会说话的母亲?我不想有一位不会说话的母亲……”

  小文从小到大都未曾叫过自己的母亲一声“妈妈”!每当母亲和她对话时,她都会不耐烦地避开母亲的哑语。

  八岁时,小文离家在外上学,半年才能回家一次,母亲对她甚是思念,每天在墙上用手指头画一个竖条做标记,用来数着女儿离家的日子,期盼女儿能早点回来。平日里母亲每天从早忙到晚,手掌布满了伤痕,但到了晚上,依旧熬夜为女儿做布鞋,怕女儿在外没有新鞋穿,小文说:“有这样一个妈妈,我是多么幸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多次在母亲面前大吼大叫,发脾气,尽管母亲听不到,但看到我气愤的表情,母亲的脸上布满了悲伤与无奈……”

  母亲是个聋哑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女儿的爱,有时会把攒下的零钱偷偷的塞给小文。小文说:“母亲给我的钱是攒了很久的,折得都是横纹,钱角的两边都是破碎的,钱上写的数字,也被磨没了。接过钱的我,经常不禁地潸然泪下,心里五味杂陈。”母亲用她无声的爱,一次次的感动着小文,小文说:“很想给母亲一个好的生活,让她可以不再这么操劳……”

  在小文的记忆里,她的童年充满了家庭暴力。由于父亲重男轻女,小文从未看过父亲的好脸色,日渐积累了她对父亲的满腔仇恨。小文说:“我曾想在爸爸睡着时拿刀杀死他,我还在茶里下过药给爸爸喝,可一次次失手,妈妈阻止我,不让我下手。我特别想有一个真正的家,一个正常的家庭,而这样的愿望,没有人能成全我。”

  邪YIN作恶 被四所学校开除:我曾交往过20位男朋友

  “班里我最能打、最能抢、最能作,干什么都是领头的,同学都叫我‘虎老大’。”15岁起,小文开始学坏:老师上课,她在桌子底下玩手机、吃东西,处处顶撞老师,与老师作对;在教室里放色情片给同学看;下课后躲在厕所里抽烟;放学后聚众打架,群殴,甚至殴打女生,扒同学的裤子;逃学泡在网吧,天天去歌厅,有时把同学全部带着一起去……

  在这期间,小文曾交往过20多位男朋友。学校得知情况后,通知了她的父母,并对父亲进行了教育批评。小文知道这给父亲丢大了脸,内心感到很痛快。小文说:“每一次校长找爸爸谈话,我都会对爸爸吐一口痰,狠狠地瞪着他。”就这样,她连续被四所学校开除,让老师和父母对她失望透顶,都认为她是个无法拯救的坏孩子。

  离家出走 染毒陪酒:我曾从事色情服务

  在网聊时,小文认识了一位25岁俊帅的社会老大,几次见面以后,小文便投靠了他。这位社会老大每天会给她钱,给她买饰品,满足她的欲望,让小文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然而一切并未如小文想象中的那样发展……

  16岁那年,小文离家出走,来到了社会老大的身边,染上了毒品;吸了一个星期后,她的身体已经麻木。渐渐地她开始发现自己离不开社会老大了……

  但是接下来让她没想到的是——她被强暴了。

  “太可怕、太恶心了,以前自己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从没失身。我感受到失身是一件天大的耻辱!”

  此时,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她才知道社会老大竟是一位倒卖小姐和毒品的非法分子……

  小文回到家,得知父亲因为女儿的离家出走,伤心过度长了脚瘤,刚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但她并没有理会。而当听到母亲患胃癌的消息时,小文的怨恨心再一次膨胀爆发。小文说:“我认为妈妈得胃癌以及我遭受的这一切都是爸爸一个人造成的!我不想让母亲再痛苦了,我要赚钱!”

  就这样,小文选择了再次离家出走,她在信上这样写道:“妈妈,对不起,是我连累了您……我想让您幸福快乐!爸爸,我恨你,我想要杀了你。”

  她又一次来到了社会老大的身边,为了赚钱开始从事色情行业。从18岁的年轻小伙到60岁的老头,每天要接待20—30位客户,并不停地吃避孕药,同时还要承受着虐待和辱骂。每晚小文的肚子痛得都像崩开了一样,流血不止……但想到挣了钱,能让母亲享福,她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

  为了赚钱,小文把同学也拉下了水,教她们吸毒,出卖自己。她说:“没有办法,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快的挣钱,也只有这样我才能让母亲更快地享福。”

  但最后,她挣得的所有钱被社会老大抢光。小文说:“他把我从桌边打到桌子底下,连踢带打,把我打得鼻子流血,浑身麻木,忍着疼痛被迫接客。那时我特别想我的父母……”

  在身体快撑不住的时候,小文从三楼跳下,逃了出来。带着满身的病和伤痛艰难地回到家中。失踪了半个多月的女儿,终于被父亲盼回来了。父亲看见小文的第一眼便跪下说道:“女儿,爸爸错了! 爸爸不应该呀!求求女儿不要再离开我们了。”小文说:“那时我才知道爸爸拖着得了脚瘤的脚,跑遍了整个通辽市,把每一个网吧都找遍了,脸都被风吹肿了。他每天流泪哭泣,他想念我,怕我出事。但我那时根本没有一点感恩心,没有一点感动,认为他假心假意,他得病也是罪有应得。”

  诚挚忏悔 发愿弘法:传统文化救了我

  回到家的三个月里,父亲带小文治病,在病床上陪伴她,喂她喝、喂她吃。离家出走的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父亲也一概不问,只是默默地为她付出。

  2014年5月,小文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即使在病中也每天都看传统文化光碟。通过观看碟片,小文学会了孝道和感恩,明白了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家境如何,孝顺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父母费劲心思养育了儿女,父母的恩情,大于蓝天、深于海水,儿女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一定要懂得去感念这份恩情……她回想起母亲用布满伤痕的手掌熬夜为她做新布鞋,她记起50多岁的父亲无奈愧疚的眼神……

  一天晚上,小文试着给父亲洗脚,当她触摸到父亲的脚时,扑通一声跪在了父亲面前,哭着说:“对不起,爸爸!”父亲也落泪了,两人抱在一起,放声哭了起来,16年的仇恨在那一刻冰释了,小文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她说:“16年没有和爸爸真正地说过一句话,16年没有向爸爸说一声‘对不起’,16年没有主动关心过爸爸……16年的过错,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我衷心地劝请大家,从根本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我发愿一生弘扬传统文化和佛法,度化众生,去拯救每个和我同样遭遇的孩子。同时我想向所有被我伤害的人赔礼道歉、磕头赎罪,对不起,我错了!”

  父母是我们生命之源,“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人情之爱莫过于父母,人情之亲莫过于儿女。

  舜王,是中华民族孝道的好榜样,他将孝道做到了极处。面对父母和兄弟对他的迫害,舜王都不放在心里,心里时时想着: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任何的责怪,不断地反省自己。在舜王的心中,父母没有丝毫的过错,正是所谓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二十四孝》中孝子之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会犯过失。但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想到父母跟我们是一体,家人跟我们是一体;如何去帮助家人、帮助父母、成就父母,没有其它的念头。绝对不把父母或家人的过失放在心上,因为家庭是感恩、付出的地方,而不是计较、指责的地方,也不是论是非的地方。如能有这样的心境,自然看不到家人的过失。只想着通过自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善巧方便劝谏父母,能让父母欢喜接受。

  《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这句经句中的每个字都流露着一个孝子的真心、耐心和善巧方便的智慧。

  如今,小文已在传统文化学院学习国学经典半年之久,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践行,她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怀,同时她也学会了去传递这份爱和关怀……愿我们每个人都分享这份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

  2014年,曾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寄语青少年:“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导。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这对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当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都变得更加谦让、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尊重师长。推动实行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可以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如何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事事处处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健康的成长环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