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恒传法师: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心?怎么样才能有智慧呢?


   日期:2015/8/21 8: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心? 怎么样才能有智慧呢?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首先我给你解释一下慈悲一词的含义,《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而言之就是与乐曰慈,拔苦曰悲。你问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在《佛本行集经·卷十二》有这样一则故事能很好地诠释这个真正的慈悲心,现在我分享给你: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岁即开始学习,教授太子的是两位在当时极负名望的老师,一位叫毗奢蜜,另一位是忍天所。太子遍览群书、广读诸论,兼学各类杂术、兵法等,到十二岁时已博通世间种种技能。有天,太子在勤劬园射击嬉戏,其他五百位释迦族童子,也一同在各自的园林里游戏,此时有一群雁子飞过,一位叫提婆达多的童子,马上张弓射下了一只雁子,雁子负伤带箭掉到悉达多太子的庭园里,太子看到负伤的雁子,心生怜悯,于是除了雁身上的箭,再以酥蜜为药,为其涂抹伤口。这时提婆达多童子派了一名使者来说:“我射中的一只雁子掉到你园子里,快点还我,不要占为己有。”太子回答:“雁子如果死了就会还你,如果还活着就不可能给你。”于是提婆达多再派侍者传话:“雁子是死是活都应该还给我,那是我射下的,只不过掉到你园子里而已。”太子回答:“这只雁子早为我所摄受,从我发菩提心以来,慈悲利他之心即已摄受一切众生,这只雁子也不例外。”悉达多太子和提婆达多僵持不下,于是请释迦族有智慧的长者们来判决这件事。这时净居天人化身成一位老者,说道:“能以慈悲光明使这只雁子安稳的人,才是真正能拥有它的人。”这位老者一说,其他的长者都表示认同,也说:“这样是合情合理且极具智慧的。”因为这件事情,提婆达多和悉达多太子结下最初的怨结。所以说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所想要拥有的,以及这样的心态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这个影响不能是良善的、利益于他的,就不是真正的拥有,没有真正的慈悲。“拥有”含有“摄受”的意涵,而摄受来自于慈悲、智慧的光明。如果我们能常常省视自己对于想要拥有的事物的态度,依循着慈悲、智慧而走,如是因如是果,则所得到的结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怎样才能有智慧地散播自己真正的慈悲心?怎样才能分辨是真的慈悲还是假的慈悲?怎样知道那是慈悲还是愚昧?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发心是慈悲还是贪心?我给大家讲几个例子,大家区分一下:

  别人打了你,你不理他,再打你,你还是不吭气,这是真慈悲吗?因为你的纵容你让他觉得打人没有什么,不会受到制裁,直到最后触犯法律,犯更多的错!这样是愚昧,而我们要分清慈悲和愚昧。

  一个人眼看就要走到边缘了,你把他拉回来,因为你知道前方的路很苦,这是慈悲心,但是你拉了他,他不听还非要跳进去摔一次试试深浅,你说佛渡有缘人,我一定要救他,然后让别人和自己生了一身的烦恼,这样是你跟他有缘吗?那是佛的办法吗?这不是慈悲,是执着!

  例如寺院写牌位,有的说某某寺院很慈悲,牌位十块钱一个随便写,写满,写个牌位一百块钱挂一年,你自己心里还在暗自窃喜:可占到大便宜了!我把我祖宗多少代都写上都超度了,让他们往生西方,那叫慈悲吗?那叫贪心!现在的人都是图便宜占便宜心态,不是真正的一个平衡的心态,不是真正的无我施舍的心态。很多时候寺院做法会目的并不是要多少钱,而是要拿着这个钱做功德回向给你的冤亲债主,让你真心的忏悔,得到冤亲债主的理解。现在很多人都是眼里只看到钱,做个功德回向都要算计一番,生怕吃亏。所以首先道理要弄明白,并不是说你写个牌位不要钱这就是慈悲,这是假慈悲,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去做,不能用贪心去做。

  你问怎样才能真正得到智慧,我先给你解释一下智慧这个词的含义: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简单来讲就是明了一切事相、事理为智慧。而智慧也多和慈悲连在一起,我们常说悲智双运,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就容易进入偏见,容易走偏,做出错误的决定,误人误己。就像我们上边讲的“依循着慈悲、智慧而走,如是因如是果,则所得到的结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得到智慧有三种途径:一,我们常讲,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多读诵经书,“解如来真实义,”因为佛陀是大智慧,大觉悟者,已经在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宇宙人生真相,我们照着佛陀说的肯定没有错;二,要通过真修实练,根据佛陀讲的修学次第——三无漏学,严持戒律,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证真。持戒清净心则安,心安则可得定,得定则可观照分明而生智慧;三,广修法布施,不要吝啬自己的法,多和善知识沟通学习。

  愿你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心       恒传法师)(五明学佛网:慈悲心       恒传法师)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仁焕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有慈悲心 

 仁焕法师:有慈悲心才能度众生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慈悲心与公平正义 

 药师山·紫虚居士:行菩萨道的人,开始要以慈悲心为主,一切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清远法师: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2 培养慈悲心 

 传喜法师:放生是弘扬观音菩萨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