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5】


   日期:2015/8/22 8: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41、反正在劫难逃,念佛还有益吗?

  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不能独不受劫而死,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

  现在时局危险万分,无论老幼男女,均当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作预防。今之劫运,避无可避,防不胜防。唯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或致大家同归于尽。虽念佛人不能独不受劫而死。然死后之去处,各各不同。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此意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65页 复刘蓉阁居士书)

  142、怎样念佛才能对治不良习气?

  清心寡欲,摄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种种恶习,当皆逐渐消灭矣。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

  详察阁下之病,由于一向好胜,故每每因气受病,此其一。又以天性聪明,故带聪明人习气,致于女色,不加撙节。再加以忿怒之火,不时而起。譬如双斧伐孤树,已危险之极。又用同善社不良善之坐法,则又为病苦之助缘,以致种种现象,皆由之而生。今若肯依清心寡欲,摄心念佛之法行之,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一切失眠、鼻梁颤动等,当皆逐渐消灭矣。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YIN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若只偶尔念一句两句,便欲见效,则是自欺欺人。虽亦仍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则决不可得。凡事均以诚为本,修持可不用其诚,而欲得愈病灭苦之利益乎?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07页 与胡作初居士书)

  143、念佛对于从事士农工商之职业者有什么帮助?

  士农工商之职业者,常念佛号,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古之建大功、立大业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已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者,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4页 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

  144、净土法门对于世俗有什么利益?

  世俗老幼男女,欲发展其事业,消灭其疾苦者,志心念佛,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

  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71页 无锡佛教净业社年刊序)

  145、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辅政化民的根本法轮?

  世人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YIN之理,而酿至天灾人祸,频频降作。若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念佛一法,岂不是辅政化民之根本法轮乎?

  现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总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YIN之理。至于六道轮回之事,念佛往生之法,更无从得闻。以心不注重于道德仁义,因果报应,纵闻亦不生信。以是之故,酿成大劫,天灾人祸,频频降作,杀机弥漫,民不聊生。其有具忧世之心,欲为挽救者,咸皆提倡佛学,而修念佛法门。以此法,实为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如人习射,以地为的,发无不中。此法仗佛慈力,但肯依教修持,无一不成就者。是故各当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如是之人,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国。展转劝导,相观而善,何难弭灾息祸,修德膺福,敦本重伦,移风易俗,以迄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念佛一法,岂非振兴民力,辅弼政教,不据位而化民,不资刑而息恶之根本法轮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6页 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146、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果能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亦能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令过为困苦。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

  须各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庶可永出生死苦海,常享清净安乐矣。又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果能如是,则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至冻饿。以真实修持,必蒙三宝加被,不令过为困苦故。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世间祸福,相为倚伏,福能善享,则其福愈大。否则福未实得,祸已大临。此种祸尚无禳解之余地,以是因福而致之祸,其祸更为酷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07页 复罗省吾居士书二)

  147、念佛能治好遗传病吗?

  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所言解脱之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他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 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4页 复琳圃居士书)

  148、为什么说佛法如钱,在人善用?念阿弥陀佛能灭定业吗?

  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5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149、为什么要普劝一切有缘人共享念佛超胜利益?

  一句佛号无一人不能念,且利益超胜。念极超凡入圣,闻声即种善根。故当普劝修持。

  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89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

  150、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故。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以念佛,人皆能念故。念经,则虽有百僧,念者难得有五十人。有不识字者不念,有识字口齿钝,其快如流不能随,亦不念,有懒坯虽能念而不肯念,故成虚文者属多半。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此极熟之六字佛号,彼若不塞耳,则此六字,历历明明由耳根以贯入八识田中,其人心中,固一句一句之南无阿弥陀佛,从始至终,常得显现。虽不念,与念之功德亦差不多少。况一切来往之人,孰是塞耳不肯令闻之人。既不塞耳,则亦以此六字,由耳根以贯入八识田中矣。一句染神,永为道种之利益,唯念佛独有,念经则无者。以文句各异,不熟者不知是何文。即熟者不摄心谛听,亦难了了。光之愚诚,不仅为尊夫人计也。(《法雨涓滴录》附录:印光老人复黄涵之道尹书节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