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人为何要少语和止语


   日期:2015/8/22 16: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与业缘。

  二、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

  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也可以说,此种人几乎还没觉悟,还没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

  真正的修道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公益等。

  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若缺乏真诚的恭敬心,在言谈中,常不知不觉的误导他人、伤害他人,于是许多小磨擦,演变成大磨擦,导致破坏了彼此间的和谐,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还没能察觉。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三、能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

  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就会发牢骚,看不顺眼的人或事,就想去纠正或批评。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声响,也想去纠正,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

  止语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著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

  四、能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能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

  多一分诚敬心,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提升了许多。

  五、能提升自己的警觉心

  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令其熄灭,久而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同时也比较容易觉察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六、能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你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间听经、读经、看书,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与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智慧。

  六、能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

  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同时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中,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七、能放下种种恩怨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对往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怎么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人。

  八、能增长谦卑、恭敬的心

  因为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您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下来,人人都不再对您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增长起来。

  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十善业       止语)(五明学佛网:十善业       止语)  

 其它:浅析“十善业”(邹相) 

 贤崇法师:第七期止语禅修贤崇法师开示 

 贤崇法师:第九期止语禅修贤崇法师开示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 

 周叔迦居士:佛说十善业道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