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3】


   日期:2015/8/25 8: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21、为什么说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如何在尘缘中发起生死心?

  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只要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尘劳即为解脱。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尘劳即为解脱。(《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31页 复宁波某居士书)

  222、怎样才能做到佛念自纯?

  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

  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33页 复宁波某居士书)

  223、念佛心不归一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温州之灾,闻之惨然。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21页 致包师贤居士书)

  224、念佛时作已死未往生想有什么益处?

  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仿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0页 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225、懈怠是一切人之通病,如何对治?

  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

  汝之所说,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经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然地狱之苦,以未曾亲见,无善根人,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最切要者,当想两军交战,炮声如雷,子弹如雨,飞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时齐发,则两军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随炮子以分散,化作乌有,我亦身预其中。当其将发未发之时,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时惶恐万分,而营官司指挥,各执枪炮,不敢稍懈,懈则即时见杀。此时断不至事务所牵,恐怖所碍,不能念佛矣。此种境界,不及地狱万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时便毛骨悚然,如亲经历也。汝之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YIN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想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YIN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其余种种法则,《文钞》悉具。但熟读精思自得,故不多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97页 复智正居士书二)

  226、如何理解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

  念佛可了生脱死,当知感恩。能认真念佛,即为报恩。

  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亲丧方念,平时便不念。亲丧乃系为亲起见,实即以亲死,引汝等同证永动不死之一大事也,当知感恩。能认真念佛,即为报恩。(《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71页 复谈少抚居士书)

  227、印光大师是如何以生死自励的?

  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1029页 楹联)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

  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87页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

  第二章 真信切愿归命弥陀

  228、信的内容、信的依据和真信的标准是什么?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能如是信,可谓真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所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娑婆之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音印,与荫同,盖覆也。)炽盛。(五阴炽盛者,谓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也。此一属招苦之因,前七乃所招苦果。娑婆之苦,虽多逾恒沙,此八摄无不尽。诸苦既经身历,不烦备释。)极乐之乐,约根身则莲华化生,长生不死。体禀男质,绝无女形。不闻恶道之名,况有其实。约器界则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而弥陀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睹慈容,即证法忍。况复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各舒净光,同宣妙音。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摄受。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能如是信,可谓真信。欲详知者,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无量寿经》有隋慧远法师疏,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至于上品上生章后,发挥专杂二修优劣,及令生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可谓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若夫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钝均益也。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194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229、什么是真信?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

  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5页 复琳圃居士书)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2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30、怎样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若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大愿。有一愿云:“若有众生,称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知佛念众生,如子忆母。众生若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现生蒙佛加被,业障消灭,诸缘顺适。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从兹入圣超凡,了生脱死。较彼仗自力修戒定慧,直至惑业净尽,方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276页 岳步云为亲所设佛堂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