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孝感白骨


   日期:2010/4/2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灰蒙的天空乌云漫卷
  广漠的荒野看不见尽头
  背上的母亲愈来愈重
  我脚底的茧儿长了一层又一层
  有时芒草乱石挡住了去路
  我仍然跌跌撞撞地闯了过去
  有时寒风骤雨吹打着身于
  我仍然咬着牙迈向前
  有时眼前的景像已模糊
  饥寒交迫的身躯已不听使唤
  好想、好想躺下来
  但是我不能
  因为
  我的背上有个“母亲”

  * *
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京都长安遭受焚荡。一夜之间,腥风血雨,百姓死伤无数,恐慌、伤亡、饥饿、离散……,等等数不尽的灾难接踵而来,转眼繁华富丽的长安城,已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劫后余生的人们纷纷逃离京都。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个出家师父背着一位中年妇人,僧人的年纪约莫二十岁,虽然一脸风尘,但仍掩不住他熠熠的眸子底,焕射出的光芒,你道是谁?原来是前些日子在洛阳城里,讲演金刚经的道丕法师(以下简称丕师),他身上背的中年妇人正是他的母亲许氏夫人。


丕师背着母亲,随着难民逃到华阴,不巧又碰到刘道开作乱,丕师只好再背着母亲逃往华山。

“儿子啊!你不要管我了,自己逃难去吧!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你还年轻,好好修行,将来还有很多人等着你去度化……。”许氏夫人气息微弱,仿若交代遗言。

“娘,您别这么说。这十多年来,作儿子的没有在您身边尽到奉养的责任,现在如果再抛下您,我一辈子都不会心安。”丕师噙泪说道,他觉得自己亏欠母亲太多了。

丕师拖着疲意的身躯,背着母亲走在一望无际的荒野,此刻他感到自己的色身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可能随时都会倒下来。一连十多日的逃难奔波,丕师的脚底磨破了,长了一层层的茧:一路上跌跌撞撞,全身也都被芒草割伤了:饿了几天肚子,他实在走不动了,此刻他好想躺下来,但是他不能,因为他的背上有个母亲。

丕师抬起头,看见灰蒙的天空乌云漫卷,仿佛随时都会泼下倾盆大雨。

“得赶紧找个地方歇脚,不能让娘淋到雨。”丕师心里盘算着,咬紧牙根加快脚程。

不多久天空就飘下了蒙蒙细雨,寒风吹来,野草便在细雨中抖动。

  “娘,您冷不?”

母亲没有答声,丕师赶紧将她放下,才知道母亲已经饿昏过去了。

许氏夫人昏迷了几天,醒来之后睁开眼,看见自己躺在岩穴里,而丕师正从洞口走进来。

“娘,您醒来了。”丕师将母亲扶起,要喂她暍羹汤。母亲暍了半碗,不肯再喝。

“娘,我刚刚已经吃饱了,这碗羹汤您全喝了吧!”丕师满脸红光,精神奕奕,母亲以为他真的用过了,就将剩下的半碗羹汤给暍完。

“这是什么地方?”许氏夫人精神恢复了许多,开口问道。

“娘,这里是华山。我们先在这里住一阵子,等战乱过去了,我们再下山。”

此后,每天清晨,丕师就到山脚下的村庄沿户托钵,然后将化缘到的食物,拿回岩穴供养母亲,每次母亲叫他吃一些,他总是说:“我在外边已经吃过了。”

其实,丕师好几天才吃一点东西,他为了让母亲安心才打妄语,至于他脸上的红光,全是靠禅坐修法得来的。

  * * *
  群山吞没了夕阳
  夜如泼墨暗了下来
  松涛在山谷中呼啸
  我喉底的经声已嘶竭
  一堆骨骸如山
  映着月光生寒
  爹啊!您在哪儿?
  可否听见孩儿的呼唤?
  爹啊!您在哪儿?
  娘在故乡等您二十年了
  爹啊!您在哪儿?
  如果您的尸骨有灵
  请在我面前转动啊!

时间悄悄地流逝,转眼丕师和母亲在岩穴中已经住了半年。丕师除了清晨出外托钵,其他时间都在岩穴里陪母亲念佛打坐,或是讲解一些佛法让母亲了解。但是他发现母亲总是抑郁寡欢,不时地哀声叹气,问其所以然却又不肯回答。

有一天,丕师托钵回来却不见母亲踪影,他走到洞外四处寻找,最后才在一颗大岩石背后找到。他看见母亲在岩石上写着父亲的名字,手中捏着三根树枝,嘴里念念有词。丕师默立在旁不敢出声,唯恐惊动了母亲。许久,他看见母亲将三根树枝插在上里,叩完头站起身。

“娘!您没事吧?”丕师关心地问,他突然觉得母亲苍老了好多。

许氏夫人擦掉脸颊的泪水,叹了口气,幽幽地道:“你还记得你父亲吗?二十年前,你刚满周岁时,你父亲就在霍山战死了。如今尸骨仍然暴露在旷野,你教娘如何不挂心呢?”

丕师望着母亲憔悴黯然的神情,内心一阵绞痛,他到现在才知道,原来这十多年来母亲没有一天快乐过。

“娘!”丕师跪了下来,抱着母亲哽泣说道:“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父亲的尸骨找回来。”

丕师将母亲安顿好之后,只身前往霍山,到了之后,就在那儿搭起草庵。可是满山遍野的白骨从何找起呢?他思索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我虽然不敢以孝于自居,但是一心至诚岂无灵验?”

于是,丕师将满山的白骨捡来堆在草庵前,然后日夜对着白骨诵经,虔诚祝愿道:一父亲啊!如果你的骨骸在这里,请你转动啊!让孩儿带您回故乡安葬。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草庵前的白骨愈堆愈多,丕师仍然找不到父亲的尸骨,他有些灰心,有些焦急,他伯母亲忧心过度,等不到他回去就病亡了。

群山吞没了夕阳,夜如泼墨,登时暗了下来。天边微藐的星光若隐若现,陡地一轮明月挣破云层,泻下一片银光:草庵前的白骨堆积如山,映着月光倍增寒意。

松涛在山谷中呼啸,有如满山的孤魂在悲泣,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从黎明到现在,丕师不曾歇息地将地藏经诵过一遏又一遍,尽管声音已嘶竭,他仍然哑着嗓子唱念下去……。丕师已深深地被地藏菩萨的愿力所感动,他想到自己无德无能,连父亲的尸骨也找不到,惭愧的泪水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流下。蓦地,眼前一黑,丕师跪倒在地爬下起来,然后就沉沉地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夜空飘下了冶冶的细雨,雨丝斜斜地落下,丕师在睡梦中恍惚感觉到有人走到他面前,他用力睁开朦胧的睡眼,竟看到一架骷髅映着月光在雨丝中摇曳着。

  “爹,孩儿终于找到您了。 ”丕师抱着骷髅痛哭起来。

那天夜里,许氏夫人梦见丈夫回来。次日,果然丕师抱着白骨而回。注一:父母恩重难报经云:“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远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注二:心地观经云:“父母在堂,名之为富:父母不在,名之为贫。父母在时,名为日中,父母去时,名为合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

——摘自《人乘》第15卷第6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唐仲容居士:恩师唐公法身父母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