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虚空藏菩萨经浅释(四)


   日期:2015/8/31 15: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尔时,大众有从座起向虚空藏菩萨所现瑞方,踊跃欢喜颜貌怡悦,端目专注俱共奉迎。余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天主、龙主、夜叉主、乾闼婆主、阿修罗主、迦楼罗主、紧那罗主、摩睺罗伽主、五通仙人主[1],各作是念:“我等当办何等最上最妙供具,而以供养彼大士耶?”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以神力变娑婆世界,除众秽恶及诸丘山、瓦砾荆棘、坑坎堆阜、旷野险隘,风尘云雾皆悉澄霁,七宝为地平坦如掌,无量众宝以为林树,枝叶花果皆以宝成,名华软草亦复如是,香气芬烈普熏世界。】

  [1]天主、龙主、夜叉主、乾闼婆主、阿修罗主、迦楼罗主、紧那罗主、摩睺罗伽主、五通仙人主

  非人”前八者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众

  “天众”,“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焚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的福报。

  天,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天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是一条大虫,因为往昔修行时,乘急,前世修到道的时候,愿意修法,特别勇猛精进,尤其喜欢修神通,所以有神通;戒缓,尤其是YIN戒守不住,或是嗔恨心大,所以堕为畜生。龙的种类不同,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有胎生的龙,有卵生的龙,有湿生的龙,有化生的龙,又有虬龙,鹰龙,蛟龙,骊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龙有四种苦:1.被大鹏金翅鸟所吞苦2.交尾变蛇形苦3.小虫咬身苦4.热沙烫身苦。龙的职业是布云降雨。可是有五种情形,不能降雨:1.火大增盛2.风吹云散3.阿修罗收云入海4.雨师放逸5.众生孽重。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夜叉”是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演唱俗乐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往往打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迦楼罗”是指“金翅鸟神”或“大鹏金翅鸟”。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五通仙人主,(1)天眼通,,2)天耳通,(3)他心通(4)宿命通︰又名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或识宿命通,谓能知晓自他过去之事。(5)身如意通︰又名神境智证通、神境通、神足通、如意通、神通或身通,谓可点石成金、变火成水、飞行自在、变现自在的能力。(修成这五点就是了)

  【娑婆界中一切众生无诸苦患,盲聋喑哑癃残百疾一时除愈[2],其怨恶者咸生慈心,地狱、饿鬼诸楚痛声皆悉休息,饮食衣服庄严之具自然丰足。其诸众生妙色端正,支节具足威德第一,除诸结使,心得寂静,于诸善根深生欣乐,以清净信安住三宝。一切大众两手皆有如意摩尼[3],于其珠内出大光明遍照世界,并奏天乐,雨种种宝杂色宝衣,又雨种种妙庄严具,宝鬘、宝盖、种种宝器、种种天衣、金锁璎珞、真珠璎珞,青红赤白杂色莲华,雨沉水香、牛头栴檀遍满世界。其路两边有七宝台如帝释殿。又其台中婇女盈满,颜貌端严犹如魔后,作天伎乐出五音声。又于佛上有天七宝,大梵王盖悬处虚空,供养如来。其盖周圆百千逾阇那,复以宝网罗覆其上,真珠毦带垂饰四面。盖中演出种种乐音,清妙和雅超绝人天。一切大地草木丛林、华果枝叶皆出妙声,宣畅大乘六波罗蜜诸地行法,闻其声者于无上道皆不退转,亦有逮得无生忍者。

  尔时,大众见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神变奇特,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各作是念:“此菩萨摩诃萨,既现如斯大神通力,不久必来至此世界,我等今者当设何座以供待之?”】

  [2]娑婆界中一切众生无诸苦患,盲聋喑哑癃残百疾一时除愈,身体不好想有钱要念虚空藏菩萨名字,虚空藏菩萨经。

  “阿难当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六波罗蜜,于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种种供养,乃至满无量阿僧祇恒河沙劫,不如有人读诵书写、为人解说虚空藏菩萨经及持名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算数譬类所不能知。”

  [3]虚空藏菩萨要来娑婆世界。一切大众两手皆有如意摩尼,于其珠内出大光明遍照世界,如意摩尼。当 令一切众生所愿满足。

  ——“不如有人读诵书写、为人解说虚空藏菩萨经及持名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算数譬类所不能知。”

  【当于众会作此念时,即于佛前有宝莲华从地踊出,白银为茎,黄金为叶,金刚为台,琉璃为实,码碯为须,梵色宝珠以为须本,颇梨为蕊。其华纵广百逾阇那,有八十亿诸宝莲华,周匝围绕。尔时,虚空藏菩萨忽然在彼宝莲华上,结跏趺坐。又见顶上如意宝珠,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其八十亿菩萨,各各坐余宝莲华上。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便说偈,问药王菩萨摩诃萨言:

  “我自从昔来, 见诸菩萨众,

  有来觐世尊, 先围绕恭敬,

  头面接足礼, 然后退就坐。

  云何此大士, 现斯神通力,

  不修菩萨仪, 而坐宝莲华?”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以偈答曰:

  “此大智慧士, 善住深妙法,

  不依妄想心, 而来见世尊。”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以偈问:

  “若不见众生, 及以诸法相,

  其心常安住, 诸法真实际,

  云何而示现, 自在神通力?

  唯愿为演说, 除我此疑惑。”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复以偈答:

  “今此大士夫, 勇健入方便,

  为熟众生故, 现此神通力。

  若不住实际, 愚惑诸凡夫,

  明智开俗谛, 为入真谛故。”】

  【尔时,世尊告药王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一切凡夫众生,不能思量一须陀洹解脱行处;一切众生得须陀洹,不能思量一斯陀含解脱行处;一切众生得斯陀含,不能思量一阿那含解脱行处;一切众生得阿那含,不能思量一阿罗汉解脱行处;一切众生得阿罗汉,不能思量一辟支佛解脱行处;一切众生成辟支佛,不能思量一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菩萨摩诃萨方便行处成熟众生;一切众生得般若波罗蜜相应菩萨摩诃萨方便行处成熟众生,不能测量乃至得无生法忍菩萨摩诃萨举足下足方便行处及解第一义谛成熟众生;一切众生得无生法

  忍菩萨摩诃萨方便行处及解第一义谛成熟众生,不能测量得四辩才菩萨摩诃萨举足下足方便行处及解第一义谛成就众生[4];一切众生得四辩才菩萨摩诃萨方便行处及解第一义谛成熟众生,不能测量住般若波罗蜜究竟首楞严三昧菩萨摩诃萨举足下足方便行处及解第一义谛成熟众生。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已无量劫得无生忍具无碍辩,究竟满足首楞严定,住最上地决定坚固终无倾动,善知众生深心所行,应睹神变庄严之事。又复应见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欲来瑞相,又有见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得离欲地住地入地故,示入无边空处三昧,于西方没而来现此,时诸众生怖畏惑乱,入于俗谛现大庄严,为欲成熟诸众生故。

  “又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现第一义谛无生庄严,诸天及人乃至八地菩萨,皆当迷闷无能见其境界行相,善入如是深妙功德。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巧方便慧深入一切诸佛法海,离诸疑惑不依他故,智慧善巧,于诸菩萨摩诃萨中最上幢王。

  “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是一切众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导主,能断一切烦恼心患,善治身毒及四大病[5]。若有众生起恶邪见,轮回迷没生死旷野,无善方便不知生天般涅槃路。若有众生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归命,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恭敬礼拜时。虚空藏菩萨观此众生心心善根,若见众生诸见烦恼之所惑乱,若见过去善根种子心所行业,于佛法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余功德随所堪能。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观彼众生随所应见,于其梦中现种种形,即以方便而为说法。】

  [4]一切众生得四辩才菩萨摩诃萨方便行处及解第一义谛成熟众生、修虚空藏菩萨经得到四辩才,四辩才。 四辩又称为四无碍辩。“有四辩。云何为四?所谓义辩、法辩、辞辩、应辩”。

  第一是义辩。“所谓义辩者,彼彼之所说,若天、龙、鬼神之所说,皆能分别其义,是谓名为义辩也。”这对义辩的要求就很高,对一切法相、名字的义理皆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连天、龙、鬼神所说的种种非人类语言或者非人类的辞说,皆能明晓其义,这需要相当的本事。就好像对于世间的各种鸟类、兽类,对于鸟兽之语都能明白它们在说些什么,“皆能分别其义”,这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第二是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为法辩。”法辩和义辩有些相似,都是对一切法相、名字有自在无碍的智解。然而这里的“法”,特指佛所说的十二部经,以及佛所说的各种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和无漏法,皆能做到智慧解说。而义辩则侧重于对于其他物种的语义的精通,二者所指的对象不完全相同,而且所说的次第也有差别。

  第三是辞辩。辞是言辞,“若前众生,长短之语,男语、女语、佛语,梵志、天、龙、鬼神之语(中略),随便根原与其说法,是谓名为辞辩”。这是方便善巧的一种说法方式。在古印度当时有大大小小的国家,较大的国家有十六国,故每个国家和每个族群乃至每个种姓,都操着各自不同的语言(官方语言或地方语言)。若能做到对于每种方言不仅能听得懂,而且能准确领会其中的含义,并把其中的含义准确无误地向大家传递,而且还能做到妇孺皆能听得明白,这就需要有相当的本事。中国方言很多,有的方言非常独特,个别词汇(或口头禅)很难用普通语准确予以表达,而拥有辞辩的智者,对此则能运用自如。可以说,这是随顺众生根机而善巧方便的说法方式,不仅让大家听得懂,而且能极易引人入胜,都能够非常乐意于接受。

  第四是应辩。“当说法时,无有怯弱,无有畏惧,能和悦四部之众,是谓名为应辩”。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应辩,乃是说法之时从容应对,能够做到随机应变,或处变不惊。什么样的大场面皆能面不改色,娓娓而谈。这是对说法者本身所具备的气质而言,说明说法言辞功力深厚,积淀很深。

  修虚空藏菩萨经可以得到四辩才、很少佛经看到可以得到四辩才、有四辩才。。。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四辩才世智辩聪 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辩才的前提:智慧。无碍辩才的前提:大智慧

  无量寿经记载可以得到辩才无碍。修虚空藏菩萨经可以得到四辩才。

  [5]善治身毒及四大病:如果没有善根——“若有众生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归命,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恭敬礼拜时。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观彼众生随所应见,于其梦中现种种形,即以方便而为说法。”

  如果众生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归命,以虔诚心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号,虚空藏菩萨在梦中现种种形,即以方便而为说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虚空藏菩萨经       寿命)(五明学佛网:虚空藏菩萨经       寿命)  

 净界法师: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六、无量数与寿命——心王菩萨问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三愿 

 影响寿命长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贪色纵欲 

 积德延寿之天机:人的寿命是加加减减的! 

 作恶之人,寿命减少,贫穷愁苦 

 人的寿命有定数吗? 

 人的寿命探讨 

 冥中阴律中透露放生可延长寿命增长福禄 

 这是真正能使寿命延长的一个法门 

 常人极难知道的天机系列一:性欲与人的寿命之间的关系 

 积阴德要厚要多,贫贱短命可转为高官厚禄富贵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