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五时佛经串讲16--华严经解分08初发心功德品(选)


   日期:2010/4/3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时佛经串讲16--华严经解分08初发心功德品(选)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莲友,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首先,我们都来礼敬我们的大恩导师,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三遍.

今天我们来学习华严经解分的初发心功德品。请大家先看选出的经文: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
  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
  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遍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世界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又第二人,于一念顷,能过前人阿僧祇劫所过世界;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过诸世界,是诸世界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往尔所世界得了知故,发菩提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所谓:欲了知妙世界即是粗世界,粗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欲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诸解差别,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解,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余故;欲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来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余解、无余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欲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欲于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欲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净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粗解,尽无余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念念如是,经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诸根差别。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诸根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所有欲乐,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欲乐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种种方便,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种种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广说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心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尽法界、虚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业。广说乃至,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业,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业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烦恼;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烦恼种种差别,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烦恼差别,如是复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杂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盖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以诸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幢幡、伞盖,及僧伽蓝、上妙宫殿、宝帐、网幔,种种庄严师子之座及众妙宝,供养东方无数诸佛,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叹,曲躬瞻仰,相续不绝,经无数劫。又劝彼众生,悉令如是供养于佛。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无数世界众宝所成种种庄严。一一塔中,各有无数如来形像,光明遍照无数世界,经无数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余无能测。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复有第二人,于一念中,能作前人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无数劫中供养之事;念念如是,以无量种供养之具,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经无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于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养;念念如是,以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供养之具,供养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尔许世界所有众生,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乃至住劫,亦复如是。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不齐限,但为供养尔所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槃,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彼诸佛所有功德,此菩萨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证、能成就,能与诸佛平等一性。何以故?此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为充遍一切世界故发心,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国土,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若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世间,若世间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于诸法界,心无所著。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一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雨众天华、天香、天末香、天华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作天妓乐,放天光明及天音声。
  是时,十方各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万佛刹微尘数佛,同名法慧,各现其身,在法慧菩萨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于今者,能说此法;我等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佛,亦说是法;一切诸佛,悉如是说。汝说此法时,有万佛刹微尘数菩萨发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记,于当来世过千不可说无边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兴于世,皆号清净心如来,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我等悉当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须弥顶上说如是法,令诸众生闻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诸世界中亦说此法教化众生。其说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愿力故,为欲显示佛法故,为以智光普照故,为欲开阐实义故,为令证得法性故,为令众会悉欢喜故,为欲开示佛法因故,为得一切佛平等故,为了法界无有二故,说如是法。


本品经文的名字,叫做初发心功德品,他是讲述修行的菩萨发菩提心的事情。发菩提心,是一切修学菩萨,实际进入大乘修行的第一步。这个菩提心,串穿大乘菩萨修行的始终,大乘菩萨修行的整个过程中,都包含有这个内容。发菩提心,也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发无上正觉之心,就是发成佛之愿心。

这个发菩提心,对于普通的学佛人来说,是很难真正生起来的,这个发菩提心,是需要宿缘成熟,才能在自己的心中,发起真正的菩提心。我们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末法时代,众生的业障越陷越深,很多普通的学佛人,连菩提心的真正意义都不知道是什么,鉴于这种情况,近代的净宗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为了便于人们明白,就对这个菩提心作了通俗易懂的说法,他开示说: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大菩提心实具有二义,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又开示说: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对于出世间的佛法来说,是以发菩提心为首要的根本的要务,而这个菩提心,对于普通的学佛人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发起来的。这个发菩提心,是一个修行的人,善根成熟了,才能真正从内心发生出来。在发菩提心之前,还有一个发出离心;在发出离心之前,还有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止恶行善心善根功德基础。其中的出离心,他是一个转折点,既是世间法的转,也是出世间法的入。我们看《佛说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先发善心做善事,一边修福一边修慧,最后才福慧具足功德圆满而成佛的。真正的佛法落实在现实的世间中,都是这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修福,一条是修慧。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说要福慧双修,这是正确的。

在世间法上,佛法强调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止恶行善,不但是世间法的总要求,也是出世间法的基础。也有把这两句称为佛法的略戒,比如印光法师开示说:至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其戒唯何?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他又开示说: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然律文繁多,或难详读详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关于戒律的重要性,我想学佛的人都是有所了解的,在《佛遗教经》中,释佛临入灭之前,所重点讲的依然是戒律的问题,佛在本经中首先开示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中略)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印光法师说: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既欲皈依三宝,当须认真持佛净戒。也是同样在强调戒律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佛法上称作末法时代。佛法是真理,永远都不会过时,不会因时间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但是佛法处在世间法的环境中,就要受到因缘法则的制约,他的生命旺衰周期,是与众生的业报紧紧相联的。说实话,在以前,末学只是多多在看佛经,并没有写过多少文章,翻译了几个经文也是没有公开过。现在想来,这可能是我的机缘还没有成熟的表现。我对此事,现在感到非常幸运,幸好那时我没有公开发表文章,不然的话,很可能对看我文章的学佛人,弊多于利。为什么呢?因为在以前,我只是单纯的直接看佛经,并没有注重祖师们的著作。所以虽然读阅了佛经,但是在自己的心里,却在佛法的大海里,没有找到确定的航标。直到昨年,我先在寺庙里看了《印光法师文钞箐华录》,觉得其说在理,才又到苏州的弘化社去请了印光法师全集来看,这才如梦初醒,这才使我对佛法的顺应时机,有了一个真正的把握。所以要讲说的话,其实印光法师,虽然面都未曾见,而他实则是我今世的一个大恩师。这应该算是冥冥当中的因缘现行之事吧。

就我个人看到的,类似我这样的情况的学佛之人,还不在少数。很多人都自说是先看佛经明佛法,但是直到真正看了印光法师文钞之后,才吃了定心丸,把握住了末法时代适时适机的修行法。其中还有这样的学佛人,先读了印光法师文钞,没有引起重视,后来又拿来看,这才醒悟过来承认印光法师说法的。末学之所以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印光法师文钞,实在是有真实原因存在的。因为末学如同其他类似于我的人一样,都是先读佛经明佛法,其后读印光法师的文钞,这样才得出来的认识,这种认识并不是盲目性的,也没有盲从的性质。因为对于我们这样的情况来说,邪知邪见,或者不合时机的说法,在我们这样的学佛人面前,应该是分判得出来的,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接受与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根性不适应的说法。还有,文钞中的某些精辟独到的开示,实话实说,绝不是普通的人说得出来的。所以,印光法师文钞,风行海内外,绝不是偶然的事情。所以,借此时机,末学向大家大力地推荐印光法师文钞,建议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能够看懂法师文钞的,尽量亲自去看一看这个文钞,这个文钞的确是我们末法众生的大法宝。学习了这个文钞,使我们能够省心省力地树立佛法正见,择定适合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根本修行法门,而一旦真正理解信入,可以说自己的正见就很坚固牢靠了,再也不会受别人的误导而盲目转移。

印光法师不尚高玄,多在平实尽分上作指挥,而且他的说法,合佛合法,特别是合于我们这个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总观他的说法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二个方面,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在印光法师的说法中,对于本品所说的发菩提心的问题,开示得并不多,只有很少的几处,我曾经全部整理了一下,发现他对这个问题的确说得很少。我想这也许是他洞察了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根性,才这样做的,因为这个问题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实际上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多说也无益,让人明白就足够了。

发菩提心,是属于大乘菩萨修学的核心内容,他要求自利利他,自他兼利。现在来看看经文。选了几处出来,就不讲了。先看所选出的第一个,为了什么目的而发菩提心:

 

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遍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再看所选出的第二个,为了什么目的而发菩提心:

 

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杂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盖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再看所选出的第三个,为了什么目的而发菩提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不齐限,但为供养尔所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槃,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彼诸佛所有功德,此菩萨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证、能成就,能与诸佛平等一性。何以故?此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为充遍一切世界故发心,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

 

如是发心,最后的功德如何呀?请看下面:

 

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国土,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若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世间,若世间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于诸法界,心无所著。

 

发菩提心的功德,到最后是成菩提慧成佛,是无上无比殊胜的哦!只是发这个菩提心,发得真不真,在实际上做不做得到,在实际上做不做得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印光法师虽然在说发菩提心,但是说得很少啊,不象在尽分上作指挥说得那么多啊,这其中是有道理的呀!就象吹气球,把这个气球吹得越大,这个气球就越薄,越薄就越容易破碎。如果做不到发起真正的菩提心,还是请学佛的各位菩萨莲友们,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这个善根基础打牢靠一些,再上升一级,从自己的内心中,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就学习到这里。

 

现在,我们来把今天学习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一切众生,都结佛缘,都种善根,都入佛门受佛教化。愿我们把学习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礼敬我们的大悲慈父阿弥陀佛。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五时佛经串讲       华严经)(五明学佛网:五时佛经串讲       华严经)  

 魏道儒教授: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 

 潘桂明教授: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 

 明一法师:《华严经》中“不可说”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经·十地品》的佛学思想及其对中国佛学 

 杨维中教授:《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对中国佛教 

 杨维中教授:《华严经》的形成、汉译、基本思想及其修行论意 

 杨维中教授: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 

 杨维中教授: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 

 杨维中教授: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 

 杨维中教授: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八 十地 

 杨维中教授: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十地 

 杨维中教授: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