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发菩提心的类别


   日期:2015/9/1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以发心的心力大小来分,发心可分为三种:“国王式的发心”、“船夫式的发心”和“牧羊者式的发心”。

  一、国王式的发心

  什么是国王式的发心呢?好比一个人,要击败群雄,当上一国之君之后,他才拥有庞大的能力与权势,为全国百姓造福,让所有的人民过得舒适安乐。同样的,自己发心先证得佛果,再接引一切众生,得渡彼岸,这是“国王式的发心”。

  这种发心的方式,是希望自己先众生而成佛,在成佛以前,这么发心:“当我成佛以后,愿能具足广大的能力来利益众生,让众生成佛。”一个行菩萨道的人,因为发出这样大的承诺,菩提心会愈来愈增长;当他究竟成佛之后,自己先前所发的愿力,自然而然会成熟。这种“国王式的发心”,又称之为“广大欲乐的发心”。

  这种发心,在三种发心中,心力居下,需要经过三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像以前的燃灯古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他们都是这样的发心。

  二、船夫式的发心

  船夫式的发心,有如船夫用船载运人渡河,自己和船客一起到达对岸一样。这种发心的人,对所有的众生和自己一样慈悲,发心要救度众生,不让任何一个众生比自己晚成佛,自己也不愿意比众生早成佛,希望大家一起同登彼岸,共证佛果。这样的发心,又称之为“殊胜智慧的发心”。

  这种发心,在三种发心中,心力居中,必须经过七大他阿僧祗劫成佛,像弥勒菩萨一样,发愿未来要和众生一起成佛。

  三、牧羊人式的发心

  牧羊人式的发心,就像牧童牧牛羊一样,担心牛群或羊群的的安危,为了不让它们受到狼群的侵袭,又希望牛羊能很安心地觅食水草,自己走在牛羊群的最后面。

  这种发心是希望所有的众生,都先自己成佛,自己最后才成佛,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心力和愿力,所以称之为“无与伦比的大发心”。

  这种发心,是三种发心中,心力最大的;以成佛的速度来讲,是最快速的,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就能成佛。比如,像文殊师利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以及地藏菩萨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发心,他们都是把众生放在自己的前面,希望度尽所有天下众生,先让众生成佛自己最后再成佛,这种心态是所有发心中最大的。

  依照修行成就不同来分,菩提心的种类可以分为:胜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等四种。

  一、胜解行发心

  我们进入大乘佛法,必须要学习发菩提心。刚开始练习时,我们需要勉强自己,不断反复思考:“我要如何发出菩提心?要如何身体力行,才算具有菩提心?”这样不断训练自己,让菩提心在心中慢慢成熟。

  当我们修行,从学佛的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中的资粮道,进入加行道的时候,不用刻意,自然而然就具备了菩提心。也就是说,当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觉以前没有智慧解决的问题和烦恼,包括贪欲、瞋恨、愚痴、傲慢、怀疑嫉妒等,随着我们在资粮道上不断累积资粮,这种种负面的烦恼业习会逐渐减少。

  从资粮道慢慢进入加行道时,在加行道中,有“暖”、“顶”、“忍”、“世第一法”的次第。修行进入“暖”的阶段时,由于精进的修持,福报自然增长,虽然没有办法用肉眼看见修行的成就,但是无形中会有一些特别的觉受。就好像燃木生火,虽然火还没有旺起来,但已经出现暖意。到了这个阶段,已经除掉部分的烦恼障,以前有些不顺遂的事,慢慢都转为顺境,并且逐渐接近五道中“见道”的成就。这是“暖”的现象之一。

  在加行道中,由“暖”进入“顶”时,已经可以切断邪见与瞋恚之根。因为邪见与瞋恚会阻碍我们修行成就,并摧毁善业功德,到达“顶”的时候,已经超越这两大不善之业,可以保有一切善业功德。这时,过去所修的功德或所发的愿力,虽然机缘还没有真正成熟,但是福报会自然而然很迅速地现前。这时,虽然还在轮回之中,但修行的成就,已来到轮回之顶。

  “顶”以后的次第是“忍”。到达加行道中“忍”的次第时,对空性不再畏惧,能忍空性胜义,诸法实相。这时的修行成就,已经不会再投胎到地狱道、饿鬼道和旁生道三恶趣中。之后,就进入“世第一法”的阶段。

  “世第一法”的成就,是世俗谛中第一的,最好的,有的人这时会很快进入初地菩萨,有的人则需要一段时间才成为初地菩萨。当进入初地菩萨的时候,去除了烦恼障,就算是证得了胜义。

  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阶段中,慢慢从贪、瞋、痴、嫉妒、傲慢五毒的束缚中,松绑解脱,这时所发出的菩提心,叫做“胜解行的发心”。

  二、清净意乐发心

  进入初地菩萨的时候,因为已经证悟了空性,进入胜义的境界,所发的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从“初地”到“七地”的菩萨所发的菩提心,叫做“清净意乐发心”。

  三、异熟发心

  清净意乐发心逐渐增长,从八地到十地菩萨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也就是说,果位快要成熟,快要成佛时的发心。

  四、断惑发心

  真正到了“佛地”的时候,是“断惑发心”。因为这时已经成佛了,没有任何疑惑,没有任何业障和烦恼,所以称为“断惑发心”或“断障发心”。

  因为大家现在都还在资粮道和加行道上努力,以上这些发心对初学者来讲比较陌生,不太容易理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菩提心       菩萨道)(五明学佛网:发菩提心       菩萨道)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