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4】


   日期:2015/9/2 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431、为什么念佛一定要有定课?

  订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不订念佛功课,信愿未够坚定。

  印祖皈依弟子赵茂林至苏州报国寺叩关求见大师。大师询问皈依一两年中“信愿坚定如何”,“念佛功课定否”。并随即开示说:“订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不订念佛功课,信愿未够坚定,还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印光法师年谱》278页——天地出版社)

  432、极闲、极忙和半闲半忙三种功课怎么安排?默念功德一样吗?

  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跪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礼若干拜佛外,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4页 复陈锡周居士书)

  433、既不用摆脱资生事业,又能死心塌地信愿念佛,该如何安排?

  念佛一法,极易修持,并不用摆脱资生事业。朝暮随各人工夫,立一功课。此外则一切时一切处,均可常念。或声或默,各取其便。又须摄耳谛听,久而久之,心自为一。

  观来书知宿有慧根。然只期做大通家,未能死心塌地,实行了生死之要事也。信真愿真,何以念佛不肯常念乎?念佛一法,极易修持,并不用摆脱资生事业。朝暮随各人工夫,立一功课。此外则一切时一切处,均可常念。或声或默,各取其便。又须摄耳谛听(此法妙极。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听则心归一处,名为净念),久而久之,心自为一。今只以少时之念而欲无妄念,何可得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86页复杜荫南书)

  434、在公门(军队)里如何修行?公职人员如何念佛?

  公门人修行当须尽己职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志。再加以诵持经咒,信愿念佛,则必蒙佛天护佑。无事则军威远镇,有事则承佛天力,克制敌军,则是护国将军,救世菩萨矣。

  完全不必在形迹上论。心地里,岂不能常忆念佛耶?如汝忆母,谁不许汝心中常忆母耶?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志,则地方受福,而主将士卒同于冥冥中消除业障,增长福寿矣。若不以此事,以恳切至诚心诫勖士卒,则兵所到处,地方受YIN掠之惨,殆有不堪言者,况甚至又有毁烧屋庐,杀人示威者乎。居士果能如此,以至诚心令士卒将地方人民作自己家人想,不使彼受无谓之逼抑苦恼,则其功德大矣。能如是,再加以诵持经咒,信愿念佛,则必蒙佛天护佑。无事则军威远镇,有事则承佛天力,克制敌军,则是护国将军,救世菩萨矣。

  汝既在公办事,形迹上,不必示现修持,心地里,岂不能常忆念耶?如汝忆母,谁不许汝心中常忆母耶?汝作此等各妨碍说,完全是在形迹上论,非在心地上论也。现今时局如此危岌,若再不肯心中默念佛,将来之事,究不知其如何解决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78页 复王心禅居士书)

  435、平时修持功课应该怎样确定?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75页 复陈慧新居士书)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3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436、共修与自修念佛的仪轨有什么不同?

  共修,当依日诵中念佛起止仪,庶可通途无碍,彼此适宜。自修,虽可随人自立,然其念诵次第,不可错乱。

  所云念佛仪轨,须分同众、独修两种。若同众修,当依日诵中念佛起止仪,庶可通途无碍,彼此适宜。至于独修,虽可随人自立,然其念诵次第,不可错乱。所云放下身心,闭目凝神,念净法界、护身咒,及默想《赞佛偈》,礼佛及三菩萨毕。若诵经,则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然后朗念《赞佛偈》毕,即接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即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宜围绕念,或数百声或一千声。末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三菩萨,然后念《发愿文》,文毕念三自归。是为一期起止。若欲多诵经,多持咒者,当另立一诵经时。若一时并行,当先诵经,次诵咒,次赞佛念佛,次发愿三归,此决定不易之次序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210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437、什么时候宜默念?什么时候宜出声念?

  若终日常念,固宜小声念、金刚念、默念。以朗声常念,必至于伤气。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朗念费力,默持易昏,散持虽亦功德难思,较之摄心净念,何啻天渊。

  念佛声默,须视其地其境何如耳。若朗念无碍者,宜于特行念佛仪轨时朗念。然只可听其自然,不可过为大声。过为大声,或致伤气受病。倘所处之境地不宜朗念,则只可小声念,及金刚持。其功德唯在专心致志,音声犹属小焉者耳。除特行念佛外,若终日常念,固宜小声念、金刚念、默念。以朗声常念,必至于伤气。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朗念费力,默持易昏,散持虽亦功德难思,较之摄心净念,何啻天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212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438、闭关专修净业的功课如何做?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课晚课仍照丛林规矩。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课仍照常念《楞严》、《大悲》、《十小咒》。如《楞严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晚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又立一规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三拜。)念佛或一千声,或多或少,念毕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后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课。初夜念《蒙山》,后念佛若干声,拜若干拜,发愿回向,三皈依后,心中默念佛号养息。卧时只许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虽是睡觉,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著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入关仪式,亦无定章,总以至诚恭敬为主。要在先日礼佛,陈己志愿。当日大殿礼佛,至关房令护关人锁门。门上只贴“不慧明心,发心闭关,专修净业,普为自他,忏除宿咎,增长善根。”作两行写于一纸上,贴于门正中上节。不必学不洞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写封条,俗鄙之极。日期自择,亦不可请人封关。此种都是摆空架子,光极不以为然。(《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23页 复明心师书)

  439、怎样绕佛?

  绕佛乃表示随顺佛意。绕佛不能围佛绕,但在佛前围绕,亦与围佛绕同。又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

  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围绕之法,西域最重,与礼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顺于佛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92页 复宁德晋居士书)

  绕佛不能围佛绕,但在佛前围绕,亦与围佛绕同。(《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61页 复宁德晋居士书五)

  念佛之法,当先立念偈后念名号,第二声即行围绕。或地方宽则作圆绕,地方窄作直绕。圆绕则从东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绕则壁直走向前,又壁直回头。然亦须依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之规矩以回身,切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过。(《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66页 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440、念佛方法为什么不可执定一法?

  在家人念佛,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坐立绕跪,皆无不可。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

  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昏。散乱,亦然。若常大声,必至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极强健人,亦不可常如此。一日之中,热则去衣,冷则加衣,何得于念佛了生死一法,死执一定,不取适宜,是尚得谓之知法乎?又有提倡掐珠记数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则一句一掐,不轻放过,则心易归一。弊,则静坐时掐,必致心难安定,久则成病。又人之精神,有种种不一,何可执一法,而不知调停从事乎?凡同众修持,须按大家之精神另定。个人修持,亦须按自己之精神为定。何有死法令人遵守乎?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惰,便是生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11页 复念西大师书)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82页 复陈慧超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