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6】


   日期:2015/9/3 8: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451、各种念佛方法可否轮换着念?

  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何可云碍?

  问,时而金刚,时而默持,时而记数,时而随息等,不知于一心有碍否。

  答,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何可云碍?记数,亦只可动时记。静坐时,只可默念,不可掐珠,掐珠必受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47页答幻修学人问)

  452、静坐时可否出声专持四字洪名?

  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

  问,学人现在于静坐时,出声持四字洪名,摄心切念。以心口分明,清楚执持,用耳谛听之法,稍觉轻安。欲修一心不乱,专行此法,可能达到否?

  答,此法甚好。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48页 答幻修学人问)

  453、随息念佛怎么念?

  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

  问,随息一法,尊钞颇极提倡,但未说明如何念法。《宝王论》云,此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称佛名号,随之于息,仍未详如何念法。惟《饬终津梁》云,随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学人疑吸息不念,岂非间断,每每试练一呼一句,颇觉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惟有随吸时,念阿弥,随呼时,念陀佛,既不间断,且能清楚,又不吃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时,不能用否?

  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云间断?一呼念一句,吸则不念。呼吸俱念,必伤气。若只念二字,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48页 答幻修学人问)

  454、如何实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用功最妙方法?

  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鼻、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则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业消智朗,心地开通。何愁不解经义乎哉?祈勉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49页 答幻修学人问)

  如子忆母,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一切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学佛人日用所当遵守之洪猷。自行如是,化他亦然。倘舍此而欲越分立功,纵有小益,必伏大祸。且勿谓为老僧迂谈,则幸甚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77页 致 崔德振居士书)

  455、为什么静坐念佛时宜按钟计数?

  不宜掐珠,掐珠则心难静息,或致受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问,念佛时跏趺对像坐,口念耳听,手数珠,心想无量光佛,以冀三密相应,乃昏散仍不能免。将从容以待其纯熟,抑有何法以资都摄?

  答,跏趺坐念,不宜掐珠。掐珠则心难静息,或致受病。宜按钟计数,一刻钟念若干佛,即与掐珠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4页 答俞大锡居士问)

  456、灵岩山寺念佛功课有什么特点?

  每日功课,专门念佛,与打佛七无异。凡念经、拜忏、放焰口、做水陆、讲经、传戒、收徒、传法等,通不行。

  灵岩念佛,于江浙可算第一。每日功课,与打佛七无异,打七但加早、中、晚三次回向耳。此山系太平寺真达和尚地方,近来改作十方,专门念佛。凡念经、拜忏、放焰口、做水陆、讲经、传戒、收徒、传法等,通不行。常年念佛,夏月随便讲净土法门,不招外人来听。(《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92页 复沈授人居士书)

  457、灵岩山寺的打七规矩怎么样?

  灵岩规矩,系光所立,与天下丛林不同。常年功课,与打七同。有请打七者,不过多加三次回向而已。此法实为办道应酬佛七之第一法,为从来所未有,故人多乐于灵岩打七也。

  灵岩规矩,系光所立,与天下丛林不同。(唯杭州弥陀寺仿佛,彼亦光立,后稍带点应酬派,也放焰口。)常年功课,与打七同。有请打七者,不过多加三次回向而已。无论请多请少,全堂通通照念。所有 资,全堂并外寮均分,无偏无党,不以开多开少起争执。一律同念, 一律均分。但施主,请多人彼只得多人之功德,以故无一人不念。若照别处,则打七者打七,不打者便闲住,于功课有间断,于僧众有开否。此法实为办道应酬佛七之第一法,为从来所未有,故人多乐于灵岩打七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35页 示灵岩打七规矩)

  458、长斋念佛外应守哪些规律?印祖为何深为厌恶佛门中的“假善人”?

  即是敦行孝友,务尽伦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心动念,不干邪僻,并及虚伪。与人做事,克尽厥职。遇有缘者,劝令入道。

  须知为佛弟子,凡所作为,必须超过世俗所行,方能自己得真实益,令他相观而善。若口说修行,心怀不善,于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尽其本分。如是之人,名为假善人。因地既伪,实益何得?

  所言长斋念佛外之应守规律,即是敦行孝友,务尽伦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心动念,不干邪僻,并及虚伪。与人做事,克尽厥职。遇有缘者,劝令入道。其种种行相,不须具标,但勤看《印光文钞》,及《安士全书》自知。须知为佛弟子,凡所作为,必须超过世俗所行,方能自己得真实益,令他相观而善。若口说修行,心怀不善,于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尽其本分。如是之人,名为假善人。因地既伪,实益何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0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一)

  念佛法门,诚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凡圣共由之路,成始成终之法也。修行人须各尽其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身口意三业无亏,发菩提心,自利利人,方名真修。若口说修行,心怀不善,是名假善人。因地既伪,实益何得?又利人一节,倘他人不信,当可默尔而已。其与父母眷属,天性相关,倘有不信,能至诚代为忏悔,久久自能感格。所谓诚之所致,金石为开,使父母眷属,业消智朗。自己修持诚笃,他人相观而善。古云: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身率言从,效力极大。具信心者,不可学外道求生人天福果,及来生富贵欲乐等报。吾保决定蒙佛接引,决定花开见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64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编者注:

  印祖对佛门中的“假善人”深为厌恶。他在给一位居士的复信中说:“尚外现修持之相,而内无真实之心,则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在同一封信中他又特别指出:“若学佛之人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与世俗之伶人无异。在当场,苦、乐、悲、欢,做得酷肖,实则一毫也与己无干。”

  卷九 念佛遇到境界和问题如何对治

  459、修行境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

  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

  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1页 复何慧昭居士书)

  460、怎样分别魔境、胜境?

  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魔境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夜见白光,及虚空清白等境,乃心净所现,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拟?以此自拟,则成以凡滥圣矣,其过殊非浅浅。二句经文,未见所出,盖亦宿生记忆之文,未必即经中文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4页 复何慧昭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