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信仰与生命


   日期:2015/9/10 15: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情感是信仰的基础,认知是信仰的进步,心灵是信仰的归属,灵魂是信仰升华的主体,这几样因素的构成,形成了我们认为的修行者,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灵魂脱离生死轮回,获得真理圆满自性光明的大觉悟,大解脱,中心的思想指导只有一个,就是严格遵守律法的纯净标准,心灵的纯净程度,决定本性法性的展现程度,这是贯穿整个修行过程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体人类所有宗教的提升系统内唯一正确的中心标准。

  危害信仰的因素有如下几条,第一:对于自我现实利益的执着与渴望,将现实生活之中无法满足的渴望和欲望,带入修行之中,期许通过修行的功德获得神佛的恩赐,满足贪婪的人心幻想,这是极其可悲的,肮脏的幻想,这是站在人性的贪婪角度上去利用信仰获取人性的卑微欲望,这样的心,一定会在岁月的检验中,暴露本能的贪婪性质,从而将信仰的珍贵,毁灭在渴望人性满足的愚昧之中,

  第二,情感冲动,我们看在人世间有许多的常人的信仰,为了某种主义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此的慷慨激昂,一个个英雄气概,令人热血澎湃,这样的人,在宗教之中出现,就是很可怕的状态,因为,真理的本身是无漏不动的,无法被诽谤无法被瓦解的,真理是珍惜生命的,真理,是没有对于人间利益执着的,没有对于人间现实渴望的,真理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众生生命的可贵,就是为了解脱人类存在的痛苦,怎么可能会通过人性的慷慨激昂去维护真理在人世间的目的,教你解脱的法,如何让你为了人世间现实的利益去牺牲生命?本质与现实的情况发生对冲的时候,我们就要理性的冷静的想一想了,真理可以救度人性的本质,可是,真理的存在一定需要信仰者用生命去证实他吗?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他的圆融无漏,深入人心而成为真理,值得生命去追随的光明,可是,真理的本身需要信仰者的热血去维护他的纯正与正确的时候,真理的存在已经失去了照耀人性的光芒。。。。

  朝闻道,夕可死,是伟大的修行者对于真理渴望的表现,闻道是生命本性对于真理最深刻的渴求,灵魂对于真理的认知,确定真理的存在,发自内心欣喜,愿意付出生命去供奉真理,仅仅是因为真理本身存在的伟大,而不是为了真理带给你现实利益的交换,任何包涵人心的为了真理的所谓牺牲,都是对于真理本身存在的亵渎,一定会被三界律法的魔性带入疯狂,从形式上,本质上破坏着真理的纯正。

  当人心偏离信仰的纯净,律法就会自动制约人的思维与心灵,宇宙微观中魔性的因素就会控制这样的心态,对于真理本身起到了破坏和阻挡人类信仰的作用,这是一个整体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根本上源于贪婪和愚昧,就好像一个政党里充满贪官,你会信任这个政党吗?我的文章,不是为了自立门派,而是为了展现纯正佛法圆满人性的真实过程,文字背后有法力,可以穿透人心照耀灵魂,智慧成就还原着真理,同时规正心灵信仰,从最根本上维护着真理的坚固,从而起到挽救众生的作用,真就是真理在人间成就的光明。

  第三,迷信,修行者第一要遵循的条件就是正知见,也就是要有理性,清醒,正确,正派的思维,用佛法的智慧归正欲望情感的贪婪,用生命正信对待自己信仰的态度,而不是情感寄托,与心灵欲望无止尽的幻想,修行不是为了成佛,成为神,而是为了解脱业障迷幻带来的生死轮回,是本性解脱的程度,造就了本性圆满真理的标准,真理标准的体现,就是佛陀,或者菩萨,而不是我们的心灵欲望幻想构成的佛陀,菩萨,更不是我们通过人类的行为,为真理做出来什么事情而交换得到的回报,佛性就是我们先天的生命本性,修行就是为了还原本性的原始面目,那就是真理空性的存在,“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皆有漏洞,都会被三界律法制约在轮回生死之中,无法见证空性真如,

  第四,修行者的境界一定会在人间体现,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一定在人间是一个好人,善良的人,纯正的人,宽容的人,一个无私而利他的人,修心者不论在宗教里面,还是在家的居士,都是为了别人的生命考虑问题的,最基本的一点,想要解脱生死轮回,就一定要放下对于自我欲望的渴望,发心动念都是为着别人,绝对不能偏激,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其他的人,尊重其他人的愿望和理想,只是在生活中默默固守自己的信仰,坚持不懈,修行是一生的事业,是对于生命最大的利益,需要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看淡人间的自我需求,像佛陀一样清净自心,善待他人,发心纯正,将自我觉悟后的智慧,用善意传递光明给他人。

  有的朋友说修行要勇猛,这个是对的,心灵中如果没有对于真理的虔诚,纯净的坚定,生命的本性会被业障牢牢牵绊在人性的执着迷惑之中,但是勇猛可不是革命,不是疯狂,不是行为表现,不是情感上的宣泄,而是对于心灵的严格制约,对于佛法经典的苦读,对于佛经智慧的索取,这是勇猛正确的方向,

  勇猛,勇者“敢”也;猛者“悍”也,敢于舍弃人性执着,敢于摒除虚幻梦想,敢于直面生死,赤裸裸见证真理光明;悍者纯也,无挂碍,无恐怖,无欲无求,无退精进!勇则无惰,悍则无惧。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此非真“勇”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此天下大勇也!常人道理尚且如此,何况真修行人乎!

  千万,千万,不要把执着情感的勇猛带入修行,要以执着佛法的理性清晰坚定的心灵勇猛,情感的冲动会干扰现实的生活,生活是修行的基础条件,没有了修行的物质环境;修行的内涵,需要平静的心在佛法中提升的境界标准,就一定会被生活的不稳定干扰修行的境界提升进度,

  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信仰才是正信,信仰是伴随我们一生,是我们人生终极的目的与意义,千万不要把信仰当做快餐,不要把信仰当做可以交换现实利益的通道,不要把信仰归纳到付出定要回报的工作,信仰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终极目的,而不是一时的快乐,或者情感满足,信仰是满足灵魂疲惫饥渴的光明,唯有真理信仰的光明可以照耀灵魂,补充灵魂的虚弱与孤独,灵魂的满足,会最大程度的安定我们的内心,让情感与心灵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养与满足,

  健康的信仰,一定伴随祥和,安定的能量,会发自内心体现灵魂的真诚,善良,宽恕,会在情感道德中体现真理的付出,无私,奉献,这些美德不是为了符合人间的道德标准,而是源自于灵魂本性充实真理的满足与愉悦,真理伴随光明,信仰伴随安定,没有安定感的信仰,一定会对于信仰产生索取,索取如果不能达到,心灵就会对于信仰产生邪见,就会本能的排斥信仰的纯正,不是真理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你的信仰之中掺杂了人性欲望的杂质,

  信仰是为了救赎灵魂,灵魂得救不是你为真理付出多少而获得的,律法制约人性的行为,最多获得“福报”,享受天人境遇,律法制约修行圆满真理的人,获得的是“威德”,是纯净的灵魂特有的福德展现;获得真理光明解脱,你人性放弃多少自我执着决定灵魂的解脱程度,信仰的道路,永永远远都在内心,永永远远都在内心,心外求法,是为邪法,真如法性,就在心灵的深处,能够最大程度放弃对于自我的执着,就能最大程度照见本性的存在

  安定,知足,祥和,清净,用这四个条件衡量修行者的状态,符合这个基本的状态,也就是律法针对修行者最基本的生命要求,安定是因为信仰寄托,对于真理有信心才会心生安定;知足是因为欲望减少,不被幻想欲望带动内心才会知足当下,祥和是因为心底慈善,心态宽容,能够忍辱,无私利他的动机,自然会有祥和的定力;清净是对于佛法真理的理解运用,智慧理性归正了情绪,妄念,身心开始脱离欲望,执着的牵挂,自然流露清净法性的自性真觉,这就是最符合律法恒定修行者的生存状态,有这样的内在定力,佛法真理的光明才能够进入内心,对于开启本性产生觉受,这一切的实证,一定要存在这几个基本的条件,

  清净心,出离心,菩提心,这三个条件是修行者的要求,出离心决定修行的目的,但是不一定要出家才能修行,心底的纯正才是真正的修行,菩提心是觉悟的意思,要有佛法的智慧遍照自己以及人间事态,对于众生有慈善的心态,清净心,就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正确的信仰,一定建立在平和,安定,善良,知足的心态之中,无论在任何一门信仰中修行的人,这都是对于心性最基本的要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