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千家万户的真实写照,养出了不懂爱的后代


   日期:2015/9/10 17: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传统文化老师说到在很早以前看过一幅有意思的漫画,至今仍然记得。漫画由四幅图构成:第一幅上,妈妈与儿子在吃鱼。第二幅上,妈妈把鱼肉小心翼翼地剥到了儿子碗里。第三幅,妈妈把鱼骨架放到了自己碗里。第四幅,儿子已经长大了,并娶了媳妇,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儿子和媳妇两个人吃得大鱼大肉,前面的盘子里摆着一副鱼骨头,这时儿子对他媳妇说,我妈妈爱吃这个把鱼骨,夹起放到白发苍苍的妈妈的碗里,说:“妈妈,我知道你一直喜欢吃鱼骨头!”

  父母如果到了那一天,他是怎样的心情?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最后他得到的是这样的结果。

  陈大惠老师说:这不是漫画,是千家万户的真实写照。原因是现在的父母都是把万千的宠爱集于孩子一身,有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满足孩子。对于【长者先,幼者后】这个道理早忘了。在这种一贯的接受中,孩子把被爱、被满足视为了理所当然。

  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给予了孩子爱,有没有教他们也学会爱?这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它的答案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不会爱,他们不懂得对亲人和朋友付出关心,这会使他们成人后的家庭、生活不和谐,工作上人际关系恶劣。

  更有甚者,扭曲心灵导致了行为的偏激,无论学识有多好、智商有多高,他们仍然毁灭了自己,毁灭了他人。

  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父母全身心的关爱。照理,父母老去时,克尽孝道也是天经地义。然后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

  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以上的父母表示子女不够孝顺。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老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孩子不孝”的阴影当中。很多老人在反映儿女很少看望自己;自己就是孩子们的保育员、钟点工……

  调查中,71.63%的年轻人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于奉养父母”。有人提出给父母足够的钱;有人说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人说老人就是“老小孩”,隔几天哄一哄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孝顺还包括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慰藉,是情感上与父母的融洽,更是心灵深处与父母相依相伴的儿女真情。

  的确,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

  第一,明确家庭关系。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孩子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第二,坚持细节训练。孩子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父母的责任是有限的,义务和付出也是有限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