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提甘露162:如法地发菩提心


   日期:2015/9/12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知道了应该取什么,应该舍什么,他才能够如法地发菩提心,不至于昏头昏脑发错了,发了颠倒的心。

  本来想往西方去,他发心到东方去了,而且越精进往东方走,离目标越远。

  现在世间人发心,尤其是碰到个邪师叫你发心,那真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这种事情很多呀!所以我们一定要听大善知识、明眼善知识给我们作出的很好的决择。

  “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

  这就开示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行人,要知道上面这八种发心的差别形象,各有不同。

  你知道这个,才能对这几种发心,审度考察,去思惟,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我们知道了怎么去审视、考察,就能知道这八种心,哪种心是好的,哪种心是不好的。

  我们每个众生都有无师智,自然智,广大智,他会有这种辨别的能力。

  只要把这几种心一摆出来,他审视好丑之后,就知道取什么,舍什么,知道去取。

  “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

  这里他就启问,怎么叫做审察呢?

  我们每个人都得要反省你自己的念头,你如果因地不真,就果遭迂曲呀。

  你若发的一念心不正,那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因为果是从因来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是不能自欺欺人的,你自己要回光返照审察一下:

  我作为一个佛教徒,无论是出家在家,我开始发的心,在这八种当中,是邪的发心还是正的发心;是真实的发心还是虚伪的发心;是大乘的发心还是小乘的发心;是偏执的发心还是圆融的发心。

  你得要问自己,要审察,看看我最初发的这念心,到底属于这八种当中的哪一种。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只有问自己,别人说不出来。

  因为你这一念心,别人又没有他心通,怎么知道。

  而且可能你虚假的发心装得比真的还真。

  “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

  省庵大师真是很慈悲,给我们最后的指点,怎么样去取舍?

  特别地提出一个问题——云何去取?

  下面就诠释取舍的方法,对于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行人来说,对于那些求名闻利养,求人天福报,求现世五欲的享乐的心,对邪的发心,虚伪的发心,小乘的发心,偏执的发心,要舍弃,要毫无保留地去掉。

  如果原来我们有这四种发心的内涵:邪、伪、小、偏,赶紧把它从内心清除出去。

  就像拔草一样,把它拔掉,毫无保留,毫不吝啬的去掉。

  对于这种真心,正确的发心,真实的发心,大乘的发心,圆教的发心,要毫无条件地把它保留下来。

  唯有这样地去作认真的取舍,在这种基础上发菩提心,才叫真正发菩提心。

  所以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甚深的启示,就是我们学佛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动机一定要有佛教出世的本怀,超越的意向。

  尤其在末法时代,要有这种了生脱死、圆成佛果、度一切众生的超越的本怀,对世俗化的一种逆转。

  由于现在世间众生都很世俗化,接纳宗教也用他世俗化的心理来接纳,于是清净的超越的佛法,也变成了浊染的世俗的东西。

  我们在很多宗教场所都看到了这种状况,实在是太世俗化了。

  所以现在我们每个行人都要从我们当下发的这一念心开始,来把佛教微妙香洁的莲华的品格展示出来,要有大乘菩萨的精神。

  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佛教需要我们去传播。

  面对着很多外道宗教的挑战,如果我们佛教不去传播的话,我们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

  如何才能报答佛恩?要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宣扬佛的正知正见,才能报答佛恩。

  所以《华严经》说: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坐遍大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

  你就是作顶戴佛的供养,经过尘点劫那么多;你以身作为床坐的布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功德很大。

  但是如果你不讲经说法去度众生,你还不能真正地报答佛恩。

  所以自信劝人信,劝进行者,让一切众生能够相信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叫真正报答佛恩。

  所以佛教法运的推广、延伸,实际上就系在了每个佛教徒的发心上。

  你大乘菩提心发起来了,你才能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劝进行者,做如来使。

  所以我们才体会到省庵大师为什么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要发菩提心。

  这不仅是为自己利益度脱,也是令佛教长久住在世间的先决前提。

  而这一念发心,是需每个人要真诚地面对自己,解剖自己的。

  看到佛教这种法弱魔强的状态,这种衰弱的状态,是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发心有问题。

  现在就要根据省庵大师的开示,把我们的发心放在正的发心,真实的发心,广大的发心,圆教的发心上。

  这样,我们自利利他的菩萨道才能够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甘露       发菩提心)(五明学佛网:菩提甘露       发菩提心)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