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海云继梦法师:一切苦因此而产生,改造我们的生命,原因就在这里


   日期:2015/9/13 1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一分名称是“应化非真”。讲到法相,这最后一分是向前包括了一切,亦即包括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最接近法相的部分。从这地方展开,包括“佛说大身”、“佛说福德”,全属于法相。所以不管是法相或是一合相,都涵盖所有一切。因此,凡是谈到“事相”,便都名之为“应化”、“应化身”。例如这色身也是一合相,也是法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既是因缘和合,那便都是假的,有因缘离散的时候,名“无常”。所以一切法通通“无常”,一切法通通“无我”,亦即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和“无我”是针对“相”而言,尤其在般若空性里,就是在破这个“相”,其目的在于让我们进入本体。本体是永恒的,故曰“寂灭涅槃”。三法印说得很清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先破了这个“相”以后,证入本体,才是“寂灭涅槃”,而这就是永恒的境界。所以涅槃有四个德行:常、乐、我、净。

  涅槃四德与三法印完全相反,我们讲无常、无我、苦空,而为什么这里讲“常、乐、我、净”呢?这就明白揭示:“事相”与“本体”是不同的。般若经典在“破事相”,那是它的主要用意。而《华严经》等性宗经典,主要是在这个“非相”之后“起作用”的部分,所以其重点在于证得空性后,藉着事相起妙用,换言之,即“依体生相”、“依相起用”——依据本体来产生相,从这个相上起妙用。

  人生应该是这样去起妙用的,但我们不懂,反而都被事相绑住了,一切苦因此而产生。学佛就是让我们认识这个假相,破除对假相的执著,回到本体的生命泉源,然后再从这个生命泉源产生相,依此相再起妙用。所以,从性宗的立场来看,生命尽皆美好,生命是亮丽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华严”即“花园”,就是这个意思。

  人生像花园一样,布满各种各类的杂花,有盛开的花朵,也有凋零的树叶,可能还有一些烂泥巴,而在这个杂花庄严的花园里,也一定有蚯蚓,臭虫、蝴蝶、蜜蜂,甚至还有土拨鼠,不要以为里面住的都是菩萨。其实刚刚提的那些通通是菩萨,这样才能生态平衡啊!一个生命的存在,是在一个很平衡的生态环境里,而不是存在于一个完全干净的地方。你留意看看,只要有人说某某佛国土干净得像什么,那肯定是医学实验室,里面才会连个细菌也没有,生活其中的是病人,而不会是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很活拨,他生存在各种环境里,当中整个生态很平衡,甚且灿烂无方,里面的任何一个生命,完全尊重另外生命的存在,毋庸担心。

  老虎把兔子吃掉了,那叫什么极乐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嘛!总不能叫兔子吃老虎罢?你说:“要慈悲啊!”那你叫老虎吃草,看它吃不吃嘛?生态平衡原本即是如此。你认为应该怎样,那是你认定的,是你个人的意识形态与道德律,与大地的自然定律毫无关系。

  学佛不受任何约束才叫解脱,才叫自在,我们现在有很多束缚存在,那是不对的。各位,你能否从中解脱出来?不要被个人固有的价值观、意识形态、道德律所束缚,那才是真解脱,可是你办不到。

  早上我要过来道场,正走过去开车,突然一个人冲过来说:

  “快点!快点,赶快打一一九!”

  “我打一一九干什么? ”

  “一个人被撞死了!”

  “撞死了?那就不用急啦!”

  “还没死啦!”

  “喔!还没死那就要快一点了,否则撞死了就要通知殡仪馆;还没死,那没错,打一一九。”

  “你这师父怎么那么奇怪? ”

  “你别那么紧张嘛,他是被撞倒了,不是被撞死了。”

  你看,这世界多美啊!这个人很热心、很美,别人被撞了他急得不得了。你能不能够看出这一点,娑婆世界本来就状况纷繁,但是对众生不能冷漠不关怀,像这个人的关怀心就是美嘛,你欣赏得到吗?那时,旁边还有个人说:“哎哟!我两只脚都软了。”你看,这就是人性的善良面,你要能看得到,要能欣赏它,对不对?

  被撞的那个人是菩萨,反正迟早都会死,那就“示现”一下,让很多菩萨都活起来了。“快点!快点!赶快打一一九!”旁边还有一个人,紧张得要昏倒了,这是他们的悲心。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有这种慈悲心、关怀心、爱心,世界不是很美吗?谁说这是娑婆世界?心理有病的人会说:“唉!这世界怎么会这样,偏偏有人会被撞死。”怎么只看到这一面呢?你有没有看到很多人赶快将车子停下来,要把他送去医院?这是人的热心,整个族群便是如此融洽,你看这世界多美好。

  你一直想:“在极乐世界里,不会有人被车子撞死。”野蛮民族当然不会有车子来撞!只要有车子跑,哪里不撞车?所以必须看得到人性的美,它随时会散发出来,只要是人就有死,这是从相上来说。然而从本体上来看又不一样了,相上若能转化,你会进入生命的本体,生命本体本身就是跳开这些相。

  有些人会说:“这个人被那部车子撞到,他一定是前辈子撞过那个人”不能这样说,他是被“那部车子”撞到,怎么会是前辈子撞过那个人?难道是这个人前辈子撞了那部车,所以这辈子才被那部车撞?其实说者的意思是,那个人开车撞了这个人,却跑掉了,那么被撞的这个人上辈子一定是撞过那个人。可是依他的讲法,那个因果却变成了人与车子的关系,而不是人跟人的关系。你若不懂得理论何在,如此含糊笼统带过去,听起来好像很对,其实根本不对。

  我们透过这些假象,了解到生命当中有一种本然的状况。生命本然的、本体的状况是什么?这必须透过所谓的修行去体会。这个世间所看到的,我们叫做“应化身”,那个本然的部分则称之为“法、报身”,涵括了“法身”和“报身”二者。

  法身从哪里来?告诉你,从数息法即可体会到法身的存在。我们在修行、训练时告诉诸位,这个身体是色身,呼吸也是一个“身”,叫做“息身”,息身即是大乘所指的“法身”。假如你参禅,大乘禅法是“看心念”,亦即上文所说的“看心”,从看心的这个法门当中,你会发觉有一个念(念头),那个念会成片,也会成为一个“念身”,这个念身就是大乘所说的“报身”,此即“法身”、“化身”、“报身”三个部分。因为“心念的作用”非常的普遍、非常的圆满,所以称作圆满报身。报身训练完成,即名之曰“卢舍那佛”。息身训练完成,尽虚空遍法界,其名为“昆卢遮那佛”。色身训练完成,生生世世在转化、形状变来变去的这个,这辈子的成就叫做 “释迦牟尼佛”。明白了吗?这是法、报、化三身。

  眼前我们触目所及的这个化身,并非真的,它是有为法,乃因缘和合而成。但“法身”和“报身”不是因缘法和合的,训练完成后,你会发现它本来就存在,只是你忘失了。如今经由训练,再加以恢复,恢复本来面目就是法身跟报身,它在这虚空法界中是永恒的。

  想要了解这一层面的意义,唯有透过修行,若只是直接从语言、文字上下手,你很难体会。希望各位在学佛过程中,一定要踏入实修的领域。假如你认为:“哎呀!真可惜,这辈子不能修。”不要紧,至少你已经听闻了,那起码发个愿:“这辈子万一跟不上车,那么一下辈子一定要来。”我们这样讲你好像听得懂,至于怎么落实去修,你一定茫茫然。不要紧,“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经历耳根就永远会成为菩提道的种子你现在听得很深,感受不到,不要紧,只要有心,这个行法你一定学得到,你愈有心,学得愈快。如果说:“今天很无聊,师姐叫我来,我就来了,听得雾煞煞。”这就无心了。所以务必要有那个心去进入状况。

  刚才所淡的乃行法的部分,若不透过真正的修行,你无法区别出来。我们常讲“法身、报身、化身”,但说归说,仍旧不懂。道场里这三尊佛像就是法、报、化三身,这三身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反正供在那儿就是给人家拜的,进来先拜三拜,是不是这样?身为佛弟子,看到佛像就拜。拜什么?拜佛的那个相?不是!意义不在这里。

  我们要提醒诸位的是,要如何做,才能进行生命的改造,让它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那么,只有一条路——如实经验。不要以为这句话很简单,你能听闻这一句话其实相当不容易,福报已经很大了,更何况是刚才所说的修行内容与法、报、化的区别。这是无量方便当中的善巧因缘,是各位多生累劫所累积的福德。现在继续看经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知不动。何以故?

  这段经文首先作较量功德:假如有人用很多、很多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这样的福你说多不多?它先举这个标准,然后再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即指一般凡夫)发菩提心,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其福胜彼。也就是说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这四个法门,即使四句而已,都比用满世界七宝布施的福德还要来得大。

  前面谈过“如实经验”,得以听闻者福报已经很大了,假如又能将“如实经验”书写、受持、为人演说,其福胜彼!知道吗?它的真实义就是要你如实经验呀!整部《金刚经》,乃至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教我们如实经验。为何说如实经验的福报要比这七宝布施的福报大?这当中有两个问题必须了解,第一,一般所修的福报都属世间福报,包括聪明、能干、好眷属、财富、健康、子孙贤孝等等,但这些福报都是因缘和合。

  蚂蚁要的是哪种福报,知道吗?垃圾山对它而言就很有福报了,它如果有些饼干屑可以吃,就是天大的福报了。同样地,人会认为七宝所转化而来的福报很大,健康、财富等等种种福报当然很大,但这与蚂蚁那个福报相比,我看没有两样啦!可是人看蚂蚁却认为:“怎么那么没用,那哪叫什么福报!”同样地,天神来看我们的福报,也觉得渺小无用。天神的福报比我们大很多了,可是佛菩萨来看天神的福报又算什么呢?这世间福报,在相上已经都看到了。

  发菩提心受持就不同了,因为那是生命的改造,让生命由凡夫质料变成圣人的质料,这才是不可思议和极殊胜的地方。假如你碰上一个地痞流氓,一定觉得自己的涵养、气质,怎么能跟那种人混在一起,那种人哪有资格与你匹配?他的生命品质低,你的生命品质高,其间差别明显可见。同样地,我们凡夫品质与圣人品质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你要不要去追求圣人的品质?当然,我举这个品质的例子并不太完善,却是比较容易说明的一种方法。

  生命经过改造以后的那个“质”,绝非脑筋所能想象。我常开玩笑说,孙悟空的师父唐三藏(姑不论是否真有其人),为何牛魔王、金角、银角、蜘蛛精、白骨精、铁扇公主,通通想吃他的肉?因为吃上一口可增千年功力。唐三藏的肉为何特别好?我们的肉为什么吃了只会夭寿,而不会增加一千年功力?因为唐三藏的生命品质是色界以上的,是出三界的品质,我们则是贪嗔痴的品质,差别在这里。这是谈生命品质的问题,这里首先提到的便是这种状况。

  第二个,世间有为法的福报是有漏福报,亦即是有限的,但生命改造以后所得的福报,乃无限福报,是无漏的福报。无漏福报与有漏福报自是大相径庭、蟠然不同,有漏福报用完就没了,它要来就来,你叫它不要来,它还是来。所以人要发的时候,挡也挡不住,这叫“恰似春潮带雨来”,春天一到,雨水一直来,挡也挡不住,有漏福就像这样,“黑白做,黑白赚”(闽南语,即使胡搞瞎搞也照样糊里糊涂地赚钱),钱赚得满地,因为福报到了。可是一旦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它偏偏又不来,因为它已经来过了,来过就没了。“唉呀,想当年有钱的时候,若是懂得学佛,该有多好。师父啊!那时不要说一个山头,十个山头我都买给你!”问题是,现在没钱了才说这种话。诸如此类即是有漏福报。

  无漏福报就不一样了,你要的时候它就来,用完还有。你不需要时,喊STOP,它就不来了,这可厉害了。为什么?因为你的生命品质到那边,要用就有,信手拈来。所以经文这里谈生命品质,提到有漏无漏、有限无限时,跟一般人的观念不同。经文这里所提的是非常特殊的,但我们一直未建立此种观念,我们所拥有的都是有漏的、有限的观念。我一直提醒各位,必须提升生命的品质、改造我们的生命,原因就在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