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后不再造


   日期:2015/9/19 14: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后不再造,都能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还了得!

  我们用功,功夫用哪?用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去练什么?练不分别、不执着。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起分别、执着,这就是权教菩萨,这大乘开始修的。

  ……

  修行标准就在经题上,声闻、缘觉修清净心,权教菩萨;别教的三贤修平等心,大悟,不是彻悟;后头那个觉是彻悟。“清净、平等、觉”,觉是彻悟,觉是法身菩萨,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标准在经题上。我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把这个标准摆出来对照一下,我心清净程度多少?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清净,这个月是不是比上个月清净。要常常检点,检查自己的功夫得不得力,得力,欢喜;不得力的时候,那得想方法。方法是什么?方法就是戒律,这个戒律不是一般的戒律。一般的戒律那是接引众生的。

  我早年学佛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重不重要?形式也重要,形式是表演给外面人看的。好像是舞台演剧,不是为自己,是为听众。这个用意很深,为一切众生做影响众,做一个好榜样,是这个意思。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个人自己真功夫,这个重要。确确实实心地清净了,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了,这是真功夫。

  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修禅定,就叫“念佛三昧”;如果你是念《华严经》修禅定,就叫“华严三昧”。名称不一样,就是方法不相同,得的结果是相同的。“三昧”是没有两样的,完全相同,这个重要。

  我们对于经教,现在八个宗都没有了。净土勉强,我们还在保留一点;其他都没有了,没有人学《华严》了,也没人学《法华》了。

  四十年前,香港还有一些通教的这些老和尚,倓虚老法师办了个学佛院——华南学佛院,讲天台宗。

  还有一个九十多岁的海仁老和尚传《楞严经》,这个老人一生专攻《楞严》,当时大家尊称他为“首楞严王”。他只有六个徒弟,学生只六个,做他的徒弟要会背《楞严经》,还要背注解,连经带注统会背,他才收你做学生,所以那个时候只有六个,现在都不在了。

  禅宗有圣一法师,道场每天坐香,我到道场去拜访过,有四十多位学人,他们真干。这四十年了,现在没有了。

  倓虚老法师学佛院的学生差不多我有十几个认识的,很熟,都能讲,有学“法相”的,“唯识”的,天台是他们主修的课程,学“般若”的,学“三论”的,现在一个都没有,年轻法师我没有听到一个真正发心专攻一部经论。

  没有人怎么办?我们就用祖师大德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居士里面我知道有一个人,胡小林居士,大概他用了六年时间专攻《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大概在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出家、在家,可以说没有人可以跟他相比,贯通了,讲得真好!没有人教,看古大德的注解,古大德注解看不懂,深了,看现代的,民国初年的有几位法师注得很好,是很浅显的文言文。读,先就是读,熟透了意思就见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遍数愈多,契入就愈深,解得愈透彻,一千遍读下来的时候知道了不少,再读一千遍又发现里面一些精微的义理。

  只要功夫深,三宝加持真加得上,没有真功夫得不到佛力加持,有真功夫决定得三宝加持,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经验。讲的时候要准备、要备课,花很多时间,上台之后开讲,好像准备的一句也没用上,不知道怎么出来的,讲得很流利,自己也很欢喜。那是什么?佛力加持的。这情形很多,每一个讲经的法师都有,不是假的,一定要发心。

  古时候师父传徒弟,是传一个、两个,因为没有听说开佛学院的,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听老师讲经,老师讲《无量寿经》,在讲堂,大概第一排,坐在第一排的都是学讲经的学生,出家、在家都可以,只要你学讲这部经,你坐前面,细心去听。

  听了怎么样?复讲。复讲有规矩,不能添枝添叶,不可以添自己东西,完全是老师东西讲出来,漏掉没有关系,不可以自己添枝、添叶。

  这个复讲的方式,阿难传下来的,诸位想想,最初集结经藏,阿难代佛把经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作证,听众是五百大阿罗汉,他们听了都点头,这就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有一个说不行,阿难,我好像没听这么说过,就把它删掉。所以五百个阿罗汉没有一个反对的,才能记录下来,取信于后世。

  结集经藏非常严肃,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的,一个人不通过都要删除。所以佛经可信,可以相信,不应该怀疑。

  我们看到这句经文,要鼓励自己:我要学,要报佛恩。真正发心学教要报佛恩,佛就加持你,会很明显加持你。这是“今现在”表阿弥陀佛是现在佛,当下此时正为众生说法。

  【解】故应发愿往生。

  我讲净土也有好几年了,我有很深的体会,这古人没说过的,我体会到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花没有开的时候,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无量功德的加持,帮助我们,帮了大忙。什么大忙?帮助我们转识成智、转凡成圣,我们娑婆世界这个肉体,物质的身体丢掉了,往生的时候,你断气了,呼吸停止了,这个时候怎么?你坐上莲台,阿弥陀佛是拿着莲花来接引你。这个莲花是你自己念佛功夫成就的,上面有你的名字,你坐到莲花当中,这个莲花就合起来了,佛就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等待什么?等待你完全产生变化。

  在莲花里面叫莲胎,胞胎一样,在那里孕育,成就你的身体,这不是肉身,是法性身。所以莲花开了,你就见到阿弥陀佛,这个时候现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佛的身体紫磨真金色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光明当中都看到十方诸佛菩萨在那里讲经教学度众生,无比的殊胜庄严。

  你离开莲花走进讲堂,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讲堂有你的座位,莲花上有你的名字,讲堂座位上也有你的名字,对号入座。我体会到一点什么?进讲堂的时候是凡夫,我们去往生都是凡圣同居土,没什么功夫。什么时候离开讲堂?成佛就离开。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究竟无上菩提不离开座位,妙不可言!

  那时间长短,极乐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一定是证得无上菩提的时候,你才会离开座位、离开讲堂,下课了,就一堂课。于是我们能体会到弥勒菩萨将来下生的时候,他只有龙华三会,阿弥陀佛不要三会,一会,妙不可言!为什么?极乐世界是法性身,不是肉身,他不需要睡眠的,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辰,它是一切。我们讲物质,譬如说是所有物质统统放光,人身放光,树放光,花草树林都放光,没有一样不放光,宫殿也放光,光明世界,它的光明不需要日月星辰,他不需要饮食,他也没有大小便溺,所以在那里一坐就可以从凡夫坐成无上正等正觉。你说这个地方能不去吗?这个地方要不去就太可惜了!那真冤枉,何况佛给我们讲的清楚、讲得明了,我们自己也亲眼看到、也亲眼见到。

  在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动乱,染污严重,地球灾难频繁,跟极乐世界作个对比,你是愿意住这里还是愿意到那里?我告诉大家,我巴不得现在就去,佛不来接引我没办法,我在这天天等他,总有一天会把他等来,没有值得留恋的,一心一意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地方住一天,就做一天好样子;住两天,就做两天好样子。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跟佛陀约定,佛陀是我们的本师,住在这个世界一天,表法一天,做好样子。做什么好样子?念佛修净土的好样子。要求自己佛号不中断,一句接着一句,口不念心念,万缘放下。

  看到佛教衰了,我们至少学一部经论,我们担任传法的工作,《大藏经》里头的经论,我学一样,我专讲这一样,我专传这一样,我教这一样。

  像胡小林一样,我是劝他,一生专讲《大乘起信论》,专修《大乘起信论》,他念佛,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这个世界我有一样,我对得起佛菩萨,你八万四千法门,我总算传了一门。传《无量寿经》行;传《阿弥陀经》也行;净土在今天“五经一论”,《行愿品》也行。

  早年弘一大师,就是专攻《行愿品》的,他早晚课是《行愿品》,他《行愿品》能背。份量少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也是一个法门,乾隆时候慈云灌顶法师作了一个注解,做得好,叫《疏钞》(《大势至圆通章疏钞》),我过去讲《圆通章》就采用灌顶大师的《疏钞》,讲得详细。学一样,报佛恩,要学这“今现在说法”,要学这一句,所以这是念老劝我们。

  【解】礼观听法。

  应发愿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真正是阿弥陀佛嫡传的弟子。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个大讲堂,我想学《无量寿经》,我听佛讲经就是句句是《无量寿经》;你喜欢《法华经》,你在这个隔壁座位坐,你听的就是《法华经》,一点也没错,“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每一个不同的人,所以佛是在那里一音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人各个听得的不同的法,妙极了!法门平等,人人都成无上道,没有比这个更妙的了,而且净土非常容易往生,你看四十八愿,特别第十八愿,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后不再造,都能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还了得!就怕你不肯回头,肯回头的没有一个不接引的,这个法门太伟大了,确实找不到第二个,没有能跟它相比。我们要是搞清楚,认识清楚,搞明白了,会死心塌地,决定不会改变方向,这一门成就就是无量法门的圆满成就。

  2014大经科注248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