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介绍

 印光大师的人生佛教


   日期:2010/5/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唐湘清

  ——为纪念印光大师百龄圣诞而作

  一、前言

  人生佛教的口号,并不是印光大师喊出来的。可是在印光大师的遗教中,充满了人生佛教的意义。凡是人生一切重要的问题,印光大师都有谆谆的开示。一部份的佛教徒,往往误认净土宗的修持,只要一心求生西方,对于现实人间的世事,可以不问不闻。但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却并不教人废弃世事,相反的,大师常常勉人居尘学道,善尽做人的义务。如文钞正编复宁波某居士书有云:“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这一段遗教,可说是对于学佛而废弃世事者的当头棒喝。际此人生佛教的呼声,响彻云霄之时,欣逢印光大师百龄圣诞纪念,敬将印光大师的遗教中,有关人生佛教的重要内容,予以论述。

  二、印光大师最重视人间伦理的实践

  印光大师虽是一位精研三藏的大通家,但并不以学问炫人,所以他的文章,浅明易晓,人人都看得懂,人人都爱读,人人看了都受实益。因为大师的文字,切合人生的需要,尤于人间伦常大教,不惮一再反复开示,如文钞正编与丁福保居士书云:“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又一函遍复云:“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朴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正因为印光大师提倡居尘学道,所以并不主张滥行出家,特别强调家庭的佛教,如文钞正编复林介生书云:“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之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友。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三、印光大师最重视人生问题的解决

  印光法师文钞的内容,多半是答复弟子的书信,针对着弟子的实际环境,予以不同的开示。因此大师的遗教,都是适合人生现实问题的解决。在人生的过程中,尤以生、老、病、死四大问题,最为重要。兹将大师对这人生四大问题的开示,分述如下:

  (1)生的问题  关于生的问题,印光大师最提倡优生学,什么叫做优生学呢?优生学亦名善种学,亦称人种改良学,就是根据遗传律,产生精神身体都尽美尽善的子孙。大师所作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有云:“欲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正因印光大师主张以良好的遗传,生产优秀的子孙,故大师又提倡胎教,在同一文中有云:“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2)老的问题  衰老是人生不能避免的事,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霜。”一个人应如何安排老年的生活,大师亦有详细的开示,在文钞续编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有云:“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除念佛外,别无一事挂牵。”“现在虽很强健,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着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环、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旁,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子孙,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3)病的问题  文钞正编复黄涵之书有云:“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可决不必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迦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文钞续编卷下重印达生福幼二编序有云:“善治病者,治之于未病之先,则受益深而无所费。故云: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如是则无所谓病,何用治为!”由此可知印光大师深明“治之于未病”之理,与中医“上工治未病”,西医“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都完全相合。又大师怜悯世人大多因房事过度,以致百病丛生,所以文钞再三痛戒房事过度,如文钞续编与马星樵书云:“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又大师不仅重视治疗身病,且尤注意医治心病,复马医师书云:“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此与近代西洋医学,生理卫生及心理卫生并重,不谋而合。

  (4)死的问题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生都难免一死。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在印度皇宫做皇太子时,因出游见到死尸,才起了出家修行的动机。所以如果讳言“死”字,不仅不明人生的真相,且忘记当初释迦牟尼佛创造佛教的动机了。换言之,忽略死的问题,那就是不懂人生,不懂佛教,人生佛教云胡哉!试观印光大师,重视人生,所以也不忽略死的问题。大师所作临终三要有云:“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迥之苦。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四、印光大师最重视现实苦难的救济

  人生佛教的意义,是要用佛教的慈悲救世精神,正视现实的人生,解救现世人生的苦难,我们看印光大师的一生,从事慈善救济事业,不遗余力。据印光大师行业记所载:“民国十五年长安围解,急赈三千元。二十四年,王幼农告陕西大旱,赤地千里,即速汇千元,致报国寺资粮不继,亦所不计。二十五年,赴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闻绥远灾,即席提倡,除捐收敬仪几三千元外,更写净资一千。车返苏城,先至寺取款汇后,始循众请登灵岩山,其如饥如溺之悲心,类皆如是。南京魏梅荪、王幼农等,于三汊河创法云寺为念佛道场,请师指导,为订寺规。居士任心白,更邀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炯之、黄涵之建佛教慈幼院于其间,仗师德望,皆得成就。师对院内孤儿,尤深加慈悯,经费多出自师之捐募及自捐,与上海慈幼院等视,使其有所教养成人。”由上所述,因大师本人力行慈善救济事业,故大师的弟子,亦能在大师领导之下,在慈善事业方面有良好的成就。尤于孤儿的教养,特别重视,文钞中有关救济之文甚多,如上海佛教慈幼院添建房屋落成发隐颂有云:“济济孤儿,头角峥嵘。若不救济,将无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为工商,或读或耕。为贤为善,嘉会其亨。恪守道义,虽贱亦荣。何况不少,出格俊英。不知慈幼,利益深宏。子舆之言,深具深思。唯愿仁人,同怀慈悲。院屋虽成,常资不资。各为输将,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己幼必奇。贤善相继,为世型仪。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语不欺。”今大师弟子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创立慈光育幼院,收养失去父母的孤儿,此种功德无量的义举,当亦受了印光大师遗教感召所致。社会上的人,每批评佛教不做慈善事业,但佛教中的净土宗,还最能正视现实人间的痛苦,做了很多救济人生苦难的慈善事业,那么真正的人生佛教,当在佛教净土宗求之。

  五、印光大师最重视社会罪恶的肃清

  人生佛教的宗旨,是要把五浊恶世改造成人间净土,化娑婆为极乐。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最大的不同,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极易犯罪,而极乐世界的圣众决无犯罪作恶。那么如能消弭娑婆世界众生的犯罪,就做到化娑婆为极乐,实现人间净土了。所以要建设人间净土,应针对娑婆世界的实际情况,洞察众生犯罪的因素,对症发药,予以救治。印光大师早就看到诱发众生犯罪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黄色毒素,曾作劝毁YIN书说有云:“小说出而YIN风炽,YIN词兴而贞德衰,然谁无羞恶之心,岂肯作禽兽之事,但以聪明子弟,灵敏妇女,一睹此书,悉为所惑,初则艳其词章,以为佳妙,继则情随文转,不能自持,遂致竟以希圣希贤宜家宜国之身,甘作钻穴逾墙偷香窃玉之事,而绝无顾惜者。皆此等邪书之所蛊惑也,其毒人也,烈于蜜饯砒霜,其陷人也,惨于雪覆坑坎,令人灭理而乱沦,破家而杀身,辱先而绝后。”接着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告世人说:“奉劝当权诸名公伟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凡见此等人,务必劝令改业,凡见此等书及板,务必尽行焚毁。有力则独任其资,无力则劝众共举,又祈辗转化导,俾人各景从,必期于世间永无此书,人民各敦彝伦而后已。”其救治众生犯罪的悲心,溢于字里行间。大师对于监狱囚犯的教化,尤多致力,使犯罪者能革面洗心,重作新人。据德森法师所作印光法师行业记所载:“师无缘慈,等及囚人异类,如民国十一年,定海狱犯,师为请智德法师赴监宣讲,授安士全书因果报应净土法门等要旨,囚为革心,类多感化,又任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誉会长,令皈依弟子邓朴君、戚则周、乔恂如为讲师,宣说因果,往生西方,因之狱官监犯舍恶迁善,归心大法,长斋念佛者,不可胜计。”凡此种种利生事业,其宗旨无非为肃清社会罪恶,化娑婆为极乐。凡我佛门弟子,倘能人人效法印光大师的精神,那么建设人间净土,决不是徒托空言的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念佛)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