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与感应


   日期:2015/9/24 15: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感应,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体证。然而感应处处有,希求却是不可得。因为佛教认为感应是自然理则的运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颠倒妄想的魔境。

  说起感应,真是随处都有,因众生有善根感动的机缘,佛乃应之而来。《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七云:“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水普现众月。”像天上的明月,只要江、河、湖、海的水面上平静无波,都会显现出一轮清净廓然的明月。所以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尽,菩提月现前。”

  感应并不是指见到佛菩萨的奇迹与神异,或见到某人放光、呼风唤雨,甚至撒豆成兵。相反地,感应是自然而亲切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遭,如口渴时,喝一口水,刹时感到清凉无比;肚子饥饿,吃几口饭就能解饥;气候严寒,加几件衣服就可保暖,这不都是立竿见影的感应吗?

  感应的原理

  有道是:“木有本,水有源。”宇宙世间万事万物成败得失,都有他的理则存在。例如: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鱼有水则活,水干则死;灯有膏则明,膏尽则灭;人有信则立,信丧则败。既然万事万物成败得失,有无好坏,都有其必然运行的因果理则,当然“感应”也必有感应的原理法则,然而什么是感应的原理法则呢?

  因果是感应的原理: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下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这是丝毫不差的因果感应。所以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无量寿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渺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即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因果感应。

  缘起是感应的原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缘起法是佛教异于其他宗教之哲学、思想的最大特征,同时也是宇宙间一切事物万法生起、还灭的感应之一。以有情众生生命的流转来说,生命不是造物主所创造,而是由我人的一念“无明”生起,而感应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以致于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能一念觉照,了知“缘生万法生,缘灭万法灭,一切万法都是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就能顿破无明,挣脱生死的牢笼。

  信心是感应的原理:《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有信心,才能成就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譬如欲获得世间的财富,必须要有信心的手才能获取;欲越过辽阔的江海,要有信心的船才能到达彼岸;丰硕的果实,要有信心的根才能生长。因此,信心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无限的宝藏。

  元朝中峰国师开示修行净土法门的行者:“夫净土之为教也,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西方净土,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我等众生信有往生之分。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如是信者,是为真信。”即是说明信心的重要。

  无住是感应的原理:当五祖弘忍大师为六祖惠能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惠能豁然开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又云:“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唐朝张拙开悟诗偈道:“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执着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华。”所以“一念无住”即一切功德具足,当下即能与我人的自心本性感应道交。

  六度的感应

  感应的理论处处皆有,同样地,感应的事迹也到处都是,兹以大乘佛教修持六度法门所得到的感应来做一番说明:

  布施的感应:可以种一收十,获得富贵。布施不是给别人,而是给自己。譬如把欢喜给人,人就给你欢喜;把方便给人,人就给你方便。又如下种福田,将来有所收成必定都是自己的。

  持戒的感应:可以三业清净,获得安全。持戒就是身体不犯杀生,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偷盗,不侵犯他人的财富;不邪YIN,不侵犯他人的身体名节;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起贪、嗔、痴等邪思邪念。不必求神问卜,自然能三业清净,获得幸福安全的生活。

  忍辱的感应:可以你我得益,获得菩提。“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忍辱不是吃亏,相反地,忍辱才能成就大业。佛陀曾说,忍辱的功德是持戒、发心苦行的功德所不能及的。因为唯有行忍辱的人,才有担当,可以担负起如来的家业,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精进的感应:可以无事不成,获得成功。有道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长城也非成功于刹时。只要在佛道上勤于精进,断恶修善,专事一心,则无事不办,无事不成。

  禅定的感应:可以安住身心,获得自在。修行禅定的人不随六根逐妄,时时处在安定自在的禅悦里。不必向外去求,宇宙万象都在我的一心禅悦里。

  般若的感应:可以洞彻丝毫,获得妙用。般若是一种大智慧,大妙用,如果有了般若智慧,所有微细的事物万象,统统都逃不过智慧的法眼。修行般若,妙用恒沙,随手捻来都是如来的清净法身。

  感应的事迹

  佛经上说,佛陀与众生的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的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的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然众生的根性有千百之多,所以诸佛菩萨的巧应也有无量之数,由是而有各种不同的机应。根据《法华玄义》卷六所言,有下列几种:

  冥机冥应:众生于过去世善修三业,于现在世未运身口业,藉于往昔的善根,视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

  冥机显应:众生于过去世植善,冥机已成,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

  显机显应:众生于现在世身口意精勤不懈,亦能感得利益。

  显机冥应:众生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虽不显感,然有冥利。

  佛经上说,众生之“感”与诸佛菩萨之“应”,共有六万四千八百的机应。可见得感应处处皆是,到处都有,只是众生是否已具备一念的真诚与信愿心罢了。许多有关感应的事迹,真是多得不胜枚举,在此我仅举出几则近几年来所发生的感应事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增益佛弟子的信心。

  西元一九二二年日本大地震,为了躲避地震灾害,许多民众躲进观音堂中,当时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教导大家持念观音菩萨的圣号,由于大众一心虔诚的专注力量,竟然化灾难为祥和,地震过后,这些躲在观音堂中的民众都安然无恙。一九九五年,韩国三丰百货公司倒塌事件,许多人不幸丧生。但奇迹生还的有三位佛教徒,经三百七十七个小时被埋困在断垣危楼的柳芷洹(音译),在生死关头之际,极度口渴疲惫,他虔诚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梦寐之际,见到平时所亲近的法师送他一颗苹果,为之止渴,不久他们就获救了。

  孙立人将军的夫人孙张清扬女士,于一九三五年随孙将军和军队到浙江宁波附近的五夫驻扎,忽然被一阵怪风吹袭,生了一场大病,眼睛和嘴巴都歪斜了。年轻貌美的孙夫人看遍中西名医,群医都束手无策。在医药罔效之下,她再也禁不起这生不如死的痛苦,几度自杀未遂,就在万念俱灰之下,她的母亲从南京赶来,教全家大小斋戒一天,焚香礼拜观世音菩萨,诵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孙夫人放下执着成见,上午将大悲咒水服下,到了傍晚时分,身体感到十分轻松,眼睛和嘴巴都端正了。一杯大悲咒水,使孙夫人不药而愈。可见得众生的善根与佛法的神力不可思议。

  一九五五年,我在宜兰雷音寺领导念佛会的时候,有一位双脚麻痹的退役军人郑昭暄,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看遍了台湾中西医师,也吃了许多的医药秘方,都毫无起色,主治医师告诉他,别再浪费国家的医药费了,眼看着只好睡在床上等死了。

  后来他皈依佛教,从此很安心,把生死、荣辱、人我、是非都放下,一心念佛。一天,他到雷音寺参加念佛,虽然两条腿失去知觉,但他蹲坐在小竹椅上,前后移动,再用两只手帮忙搬动腿子,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不缺席,每日精进,勤念佛号。

  经过多年,就在弥陀佛七的圆满日,大众正在绕佛时,郑昭暄忽然走到我的面前来,向我顶礼,我看他满面红光,像是做梦似的,当时给他吓了一跳,因为在我的心中以为他这一生是残废定了,怎么有可能从蹲坐在大殿后角落的地方,站起来走到我的面前呢?但这一切是真实的。他告诉我:“这几年来,我已经不希望医药的治疗,甚至我已经没有希望能好了,我把一切都放下,除了一心念佛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想法要求了。刚才念《弥陀经》的时候,我恳切的发愿,直到绕佛的时候,感觉一身轻松,增加了力量,就忽然一站站起来了。这是受您指导修持的法益,才蒙阿弥陀佛给我再生的恩惠。”真是不可思议!一个科学和医药都遗弃的人,却因信仰的力量而得以蒙受阿弥陀佛的加持摄受,感应道交。

  有部份的人以为感应是遥不可及,无法体会的不可思议现象,然而以我的看法,感应到处都有,时时未曾离开过我们的身边周遭,因为“有感则应,心诚则灵”。但是为什么有许多人无法感受到呢?那是因为众生的妄念太多,思想太过纷沓杂乱的原因。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悟道的第一句话即是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能息下一念妄想,使自己证入无为、无我的境地,妙不可言的体验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感应       佛教)(五明学佛网:感应       佛教)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心理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