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的原理和方法


   日期:2015/9/26 23: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该文档是根据大安法师2006年9月12日讲于马来西亚槟城三慧讲堂《念佛法门的原理和方法》的影音所整理的文字资料。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本人很高兴在我们马来西亚三慧讲堂,与大家一块讨论净土宗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问题,当我坐在这个讲堂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回顾到我们的尊敬的竺摩长老,从中国大陆过来,为了推广佛教,这个褴缕敝履,艰难困苦地建道场、建讲堂,这是一种菩萨精神: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要把佛陀的教育传播到众生的心田里面,在我们每一位众生无明的黑暗当中,点燃智慧的火把,闻思修三慧。

  佛教是注重智慧的教育,那么今天晚上我们的讲题呢,对念佛一法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需要我们智慧,念佛一法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产生信心很不容易,信心就是般若智慧的范畴。念佛的方法很简单,但他的原理、机制却是极为的深奥,如果我们不能从甚深的智慧加以观照的话,我们就怎么都很难产生信心,信心不能在内心深处坚固地扎下它的根,我们的行持就会很肤浅,很难坚持下去,那么今晚上我跟大家讨论的这个原理啊,念佛的原理很多,我们谈主要的两点,第一是感应道交、生佛一体;第二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那么我们先从第一点开始,感应道交、生佛一体。净土一法,它是以感应为体的,感是我们众生这边而言,信愿持名为能感,应是从阿弥陀佛那边来说,他所启立的四十八大愿,由四十八大愿流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以及名号光明,是他所应之法。那从应的角度来看,难信也就难信在这个地方,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在一代时教里面无问自说的,很多经典都是弟子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碰到种种疑问来提出问题,佛来加以宣说,那么念佛法门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没有办法想象得出来,也是问不出来的,这是佛陀从他的大悲心里面观察众生信心智慧成熟,能够相信念佛一法,就无问自说和盘托出的。所以佛在《阿弥陀经》,直接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提出二有:佛告舍利弗,这个距此世界向西,十万亿佛刹的地方,有一个国土叫极乐世界,彼土有佛,号阿弥陀,然后详细的介绍西方净土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依正庄严的介绍,是令我们产生信愿,信愿产生才指出往生的方法、行持,若一日到若七日,阿弥陀佛现前了,那么这个二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两种妙有确是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很难相信,我们在这个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区里面,我们总认为这是我们唯一的生命形态,对于超越这样时空的这种净土,一真法界,我们是没有概念的,我们是想不出来的,它超出了我们凡夫众生的这种情见之外,就好像我们这个场地一只蚂蚁,蚂蚁的世界,他是不了解当下我们人的世界的情况的,我们有这么多人坐在这里,还有高科技,还有扩音器,还有种种的佛教艺术的装饰,蚂蚁的世界不了解这个,凡夫的眼界不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所以佛就得要去不断地宣说,不断地说出这种事情,这个净土一法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证无上正等正觉现量亲证的境界,要和盘托出,要和盘托出就得要让大家产生信心哪,不断地说,不断的熏习,所以在应的这方面,还要讲述西方净土它之所以成立的原理,所以我们简单的追溯一下西方净土是怎么成立的。释迦本师是这样介绍的:在不可思议无央数劫以前,这是非常非常遥远的古代,也是经过多少次这个地球上娑婆世界的成住坏空的这个无数这样的轮转之后,我们再把眼光追溯到以前,有一个大国王,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在世间自在王佛座下出家,闻佛说法,就心开意解,这心开意解就是大彻大悟,然后舍去国王位来出家,成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一出家,由于他是大国王的福报,又有无量的悲心,所以他一出家之后,就发出大的这种誓愿,要救度九法界沉沦在变易生死和分段生死这样的苦恼的众生,要度尽阿鼻地狱的众生,所以他就观察五大劫,五大劫的时间观察他方世界的情景,建立四十八大愿,由这个四十八大愿再去修无量劫的行持,大愿实现的那一刻,这个法藏菩萨就成为了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全体依正庄严就称法性的显现在法界,就开始了他广度九法界众生的序幕。那么这个过程,我们看他的原理是什么呢?正像阿弥陀佛以后向他方世界的菩萨所开示的一样,“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一个菩萨要建立净土,首先要证到诸法的空性,一切法的自性空,自相空,毕竟空,空空亦空,要证到这实相,但证到这个实相呢,又不能住在这样的无为实相,他要有大悲的愿力来生起他的菩萨万行,一个证到实相的佛菩萨,他建立净土不是为自己,是为了众生,所以这样的大悲愿力就从实相的空性里面生起了一个妙有,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第一义谛就是空,空性,但这空不是断空,不是顽空,是由菩萨的悲愿生起的妙有,这个妙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所有的这个有,现象,事相,当下就是真如理体,是不可思议的,是象华严所展示的事事无碍法界,超越时空,一多相即,广狭相容,事理圆融的,一念可以延拓无量劫,一劫可以浓缩在一念,这样的一个境界,而这样的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了,或者叫实报庄严土了,他在我们的凡夫的情见之外,却又跟我们凡夫所生存的现象界产生了密切的关联,为什么呢?由于阿弥陀佛建构净土的第一念发心,就是要救度我们在娑婆秽土的众生的,当然包括其他的刹土的众生,从《无量寿经》所展开的这种往昔的历史来看,这位大国王是在娑婆世界发心的,所以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法缘。真空妙有,四十八大愿十劫以来,就以巨大的磁场力,辐射在我们的当下,渗透在我们众生的每个念头里面,那么阿弥陀佛所应的那个法,那个净土,那个名号,那个光明早已成就,现在就看我们这个感了,能不能感通,首先是不是发心去感,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特别强调信愿,就在于这个所应之法,就像一口洪钟,他就在那里,你只要撞击一下就有声音,你不撞击,他就没有声音,所以这个撞击的力量是来自于我们的信愿,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如果我们信愿具足,一感感通了,就像电流过来了,全体的灯管都亮了,如果这个电流它没有过来,中间有个电阻阻住了,你灯管的质量再好,他也不亮。这一亮就不可思议了,感应道交难思议,但对于这个感应一法呀,是一切众生很难相信的,也是这个法界当中学问里面最深奥的,但又确实是非常亲切的。我们在东林寺,有一个聪明泉,那是一千五百多年,慧远大师跟当时的一位大将军殷仲堪在那个竹林里面讨论《周易》,这个魏晋时期,大部分人都通《周易》,慧远大师当然也是通的,这位大将军殷仲堪也是东晋的名士,也是对《周易》很有造诣的,当时殷仲堪就问慧远大师一个问题,说:“《周易》,易以何为体?”就是《周易》是以什么为体性?慧远大师回答:“易以感为体。”《周易》是以感应为体性的,那么殷仲堪对这个回答非常赞叹,抓住了《周易》的本质要领。我们从易经的《系辞传》里面看,这个易有三种意思:从他的体性来看是不易,无有变易的;从他的相上来说,是交易,相交;从他的作用上来看,是变易,它也体现了体相用三方面,从他的体性来看,易的体有几句话:‘无思也、无为也、寂而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故也’。啊,这种易之体是无思,就是没有思维的、思虑的,是超越思维的。或者这样,无为是不加造作的,无形无相的,寂而不动,寂然不动但是他又灵敏不昧,你一感,它就马上显发出来,有感就有应,显现在它的卦相上,显现它的爻相上,就把当下的很多信息体现出来,所以易是很神妙的,神就是圣而不可知为神,神妙莫测,但又真实存在,所以正因为天下之至神,就是神妙到极点,才能不行而至,不疾而速,这话都要从感应的层面,才能对这些文句要了解,才能了解,如果从逻辑思维,这些话怎么也不能理解,至神在感应层面,它不疾,就好像跑步,它不是跑得很迅速,它不是拼命,但已经很快了,神速。不行而至,它并没有行走就已经达到目标了,达到目标地了,这个原理跟净土一法非常偶合,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个大悲愿力啊,就像那个在法界当中寂而不动的磁场:不可见,不可把捉,离开思维。但是你一感,他马上通过来,所以你看,为什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拿着莲华来接引,很快,一刹那间,须臾间,弹指间,或者在这个世间低头拜佛,抬起头来就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他有这么快?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那是百亿个银河系啊,你就是用爱因斯坦的接近光速的速度去运行,它也要有一段时间,为什么弹指间就到了,临终在定之心就是西方净土受生之时。这唯有至妙的感应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面在一种线性的逻辑思维,你没办法去理解的。我有时候,一些居士也问一些问题,问这个,临终接引啊,这个念佛也得接引,那个念佛人也来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人都去接引,那阿弥陀佛还能忙得过来吗?你如果把阿弥陀佛看作一个实体性的,忙了这里就忙不了那里,那真的是忙得焦头烂额,也完成不了接引众生的事,但是你想,连这个世间都有千江有水千江现,一轮月亮都能够在所有的大江大海,乃至你的一杯水里面都能显现出来,月亮都有这样的功能,难道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和衍生出来百千亿个应化身,会那么笨拙,一个一个跟着跑吗?应现,而且临终所显现的情况也不是说阿弥陀佛赶紧从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过来,那也太笨拙了,不需要实实在在过来,他是什么情况?他是四十八大愿的第十九愿,十九愿就是勤修我皆接引愿,你只要信愿持名,发菩提心,种植诸多的善根,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都会与观音势至和净土圣众围绕在这个念佛人的身边,带着莲花、宫殿来迎接这个念佛人往生,这一愿是具有这样的功能的施设,但他成就这个愿之后,他这种就弥漫在虚空法界,你只要跟这一愿感应了,它就法尔自然的现出了西方三圣来接的情景,不是那个时候西方三圣赶紧过来,就在当下,那么这里面感应就是,你说它有没有实体的,他是没有实体的,如果心外有一个西方三圣的实体,这是外道的知见,但是你又不能说他没有,这就是水中月,因缘和合的产物。对这一点,这个《涅槃经》也有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优婆夷非常有信心,就供养这些僧众,布施药物,当时有个比丘生了重病,他那个重病呢,需要人肉才能够治疗他的这种病,这个优婆夷呢,听到之后,自己就在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进行供养,这个比丘病也就好了,但是她的割的那块肉的地方就生起了疮了,生疮化脓,就非常非常疼痛,这时候在痛苦当中,他就情不自禁地叫南无佛,南无佛,就在她在这种情况下叫的时候,正在这个灵鹫山讲法的释迦牟尼佛就听到了这种声音,就对这个居士生起了大悲心,这一念大悲心生出来,当下这个女居士,这优婆夷就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她面前,手上拿着药,在她的疮上来涂药,这一涂她的疮就好了。那么这是感应,释迦牟尼佛说,这时候他并没有拿着药到那个优婆夷那边去,但是那个优婆夷确实真实看到了,这就是由于佛有一种慈悲善根的力量在这个虚空法界,然而这个优婆夷有她痛苦呼救的声音,感通上了,就法尔自然地现出这种情景,而且能产生作用,所以我们要体会这种水清月现的原理,阿弥陀佛成就的大悲愿力就像这个月亮,我们信愿求救的心,就像这个水,这两个因素一和合在一起,水中月现,但水中月现,你不能说这个月亮是真实的,你要从水里面能把这个月亮捞的出来吗?捞不出来,但是它又灵敏不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是由佛,阿弥陀佛从法身流现出来的应化身,是由于他的慈悲愿力在有缘的念佛人身上显现的一种情景,那么这种情景就是:一个超越的本质界,佛的力量跟我们现象界,众生之间的一种互动、一种沟通、一种感应,那么这种感应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你要说清楚或者预测,那又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常听到居士说,临命终时,我如果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我能不能往生?好像觉得临命终时,必须在阿弥陀佛念头上,或者一定要坐着,或者怎么样才能往生,如果一下子搞不好的话,就不能往生。这些从我们凡夫的角度,他提这些问题,他产生这些担忧,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从感应原理来看,他忽略了阿弥陀佛的力量,只要你平时有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时间,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一定会兑现他十九愿的力量,他会有种种善巧方便,他有种种神通力量,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要有这种信心。但这种信心很多人还是建立不起来,为什么建立不起来,他还是从对感应道交难思议这个本质点他透不过去。有时候我会跟他举一个例子,这个出自《印光大师文钞》,在他78岁那年,有一个梦庵居士,到报国寺去,见印光大师。他请教了一个问题——他不能解决的。说:当地发生了一个车祸,这是他当地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事情。那个客车里面坐了四十几个人,司机呢是夜行开车,不小心就从那个山路上冲到了那个水里去了。四十多个人包括这个司机,都遭受灭顶之灾。那么,第二天很多人就去救,去营救。结果发现江边岸上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大家就问,你是怎么回事?她就是坐在这个车上的乘客。她坐在这个车上,其他人都死了,她怎么一个人坐在岸上?如醉如呆,大家问你是怎么到岸上来的?她说不知道,问什么她都不知道。但是她确实是到岸上了,身上还没有湿。这个事实大家都很难去理解这个事。当地报纸都作为一个奇闻进行报道。这个居士就把这桩事情来问印光大师,到底怎么回事?在场的还有其他人都听到了,当时印光大师倒没有怎么回答她,于是旁边人都说:“哎呀,真奇怪,真奇怪。”奇怪、奇怪得不出一个答案出来,就回去了。回到寮房,在傍晚的时候。印祖就让侍者给他带去一个纸条,印祖写了几行字,这几行字大概是这样的意思:此女人命不该死,盖是佛天鬼神,在她上车时,便把救她的方法预先准备好了,想必如是。这寥寥几语包含意味无穷呀。一个人,这个如果宿世有很大的善德,她不应该在这种遭受共业里面,她可能有她特殊的别业,她不该死。不该死说明善神佛天鬼神,佛就是佛菩萨,天就是天人,鬼神,就得要帮助她,要救她。要救她因为这些佛天鬼神知道这桩事情肯定要发生的,因为佛天鬼神他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概念。他有宿命通,所以知道这桩事情。知道这事情那么在这个车冲到水里的时候,她自己是绝对没有办法来拯救自己的,这是共业嘛,都要冲到水里去。然而这时候佛天鬼神他有力量,就被一股力量把她扬到车外去了,扬到岸边上去了。世间的很多因果都是这样的一个原理。你看那个世间的善人,还有佛天鬼神预先把他救助的方法准备好了,把他绝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他顺当的解决了。那你说,法藏菩萨五大劫的思惟,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就是要拯救每一个众生的,解脱生死轮回苦难的。而轮回紧急关头的生死关头,我们是最容易这种神识呀、昏迷呀,无量劫的恶业种子在沸腾的时候,是最容易被业力牵到三恶道,六道里面去的时候,这时候也是最需要佛来帮助的时候。难道阿弥陀佛还没有一种预先把帮助这个众生的这种方案实施好的能力吗?我们认为哪怕非正常死亡,火灾、水灾、病灾、被人杀死,好象认为横死,但是众生业力的种种死亡,在佛菩萨的眼里都是正常的。他也知道你在什么时候要走,所以一定会给你施设让你稳妥往生的方法,这就是不可思议。就在这张纸条上,印祖还用很平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事情:说这个民国十几年的时候,山东有一个寺院,建成以后开光,开光就来了很多人,开光庆祝呢就请了一个戏班子唱戏,让很多人都去了。其中有个居士,他带了一个小孩,也去看大戏,到寺院里面,他看到那个旁边有口井,这个小孩坐在那个井沿上,噗通一下掉到水里去了,掉到井里去了。这下大家就慌了,这个做父母的赶紧马上派人用那个竹竿,用等等就打捞,这一下去一点反应都没有,那个井水并不是很宽啦,但是没有感觉,没有人,打捞了很久,没有下落。没有下落,这个做母亲的就很伤心了,你看带了一个小孩过来结果掉到井不见了,打捞也没办法,回到家里,回到家里一看让她感到非常吃惊的是,她的儿子睡在床上呢,在睡觉,睡着了。全身都是湿的,她一看这个就很惊喜呀,所以在那口井旁边盖了个亭子,立了一块碑叫‘圣井’。写了‘圣井’两个字。那个拓片呢还送给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让报国寺的当家师放在那个,一个地方挂起来。那收了之后印祖告诉他,此事你去解解这个梦。这个梦庵居士他也解不出来,夹在书里面以后他一直也没有去思惟这个问题。那为什么这个小孩全身都是湿的,躺到自己床上的呢?这是我们现在的科学知识所能解释的吗?但是他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事情。所以这个念佛一法,他的信心是需要这样的一个悟性的。是要对阿弥陀佛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大悲愿力的决定的相信。我们都生活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把我们托起来,我们凡夫众生的每一个行为阿弥陀佛都看的到,我们的每一句话,阿弥陀佛都听的到,我们每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都有他心通都知道。所以这个感应,虽然很深奥,虽然不可理解,但是他确实跟我们非常亲切的,亲切到什么地步呢?他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阿弥陀佛慈悲的愿力在我们凡夫众生的每一个念头里面,所以我们的一切,阿弥陀佛在他的五眼圆明的这种状态当中,了了知道。就象《金刚经》里说的,一切众生举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既然弥陀对我们的举心动念都悉知悉见,而且我们每个众生都是阿弥陀佛的如同独生子女,所以他对我们的救度,这种稳妥性、这种不可思议,我们要有信心。不要老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这个角度,去考虑很多事情,凡夫众生的知见都是错误的。那么,换一个角度,以佛的果地上的智慧、力量、威神、神通,来反观救度众生的这种情况,它是很容易的。所以往生一法他确实是容易往生。就象永明延寿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但是可能会出现,往生不了的情况,往生不了的情况不在阿弥陀佛那边,是在我们自己这边。在哪里?就是怀疑。这个怀疑就是电阻,阻住了这个电源的过来。所以我们修念佛一法,通过闻思修三慧,是要解决信心问题,听闻佛法,听闻净土五经一论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思想,这个闻,耳根闻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我们自性的‘圆、通、常’的这种智慧显发出来,用这个智慧来观照净土一法的事理因果性相。思就是要思惟,思惟这个净土法门,从阿弥陀佛发愿建构净土,以及西方净土成立之后揭开广度九法界众生的序幕,在法界当中,自古迄今多少往生的例子,以及种种现生和临终种种瑞相。净土法门的种种瑞相,也是感应道交的产物。异香满室,为什么会异香满室?由于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宝香弥漫的刹土,他是由种种珍宝合成的种种的景物,每个珍宝里面又羼杂着百千万种香味,这些香味弥漫在极乐本土,同时弥漫到十方世界,这个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香,五分法身香。所以令他方世界的众生以及本土的往生者,闻到这个香味都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都能降伏烦恼,得种种柔顺忍、音响忍乃至无生法忍。所以由西方净土宝香弥漫,所以念佛行人透过这个名号,名号就是我们这个现象界的众生跟西方极乐世界进行沟通的一个媒介。这个媒介一沟通,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异香,就会透过这个名号的通道,光通讯呀,就到了我们这个世界,我想我们很多净业行人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念净土经典念得很清净的时候,我们抄经抄得很清净的时候,我们念佛号念得很清净的时候,会忽然闻到一股异香。而且这个异香呢,哪怕你房间并没有燃香,但异香你闻到了,而且不是这个世间通常闻到的香味。我想这种体验很多人会有,这是感应。还有见光,见光这是阿弥陀佛十九愿,也是临命终时接引阿弥陀佛全身会放光,或者白毫放光,或者手放光,来注照在这个念佛人的身上。还有带着莲华,还有七宝宫殿,它都是能放光的。这种光一放过来,他就不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业力感招的日月星三光,乃至于我们现在近百年发明的所谓电灯的光耀,这些光都不能在这种我们神识出离之后有什么感觉的。唯有这个法性的光,阿弥陀佛放出的是清净法性的光,它对我们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我们临命终时能够如入禅定,意不贪恋,心不颠倒。这样的一个心性当中的平和的禅定的状态,不是说我们自己有这个功夫的,这是阿弥陀佛临命终时放光注照令我们有这种心性的平和。然而这个光明里面,一切我们的内在的魔,五阴魔,还有外面的天魔,他都进不来。在这个光明里面,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空间的概念,这个光明里面,娑婆和极乐就在同一处。大家注意看《无量寿经》在后半部,当释迦牟尼佛讲述完了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三辈往生的方法,以及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的情景之后,就告诉阿难,你想不想见阿弥陀佛?当然阿难很想见,就告诉他见的方法:你就面西合掌称念阿弥陀佛名号顶礼。那么阿难就马上拜下去,一拜,一抬起头就见到阿弥陀佛,如黄金山,放出金色的光明,一切铁围山、须弥山,包括六道的境界,畜生、恶鬼、地狱的境界,以及天道的境界宫殿就在光明当中完全开辟,都显现在光明里面。大家注意看这段经文,我们看不到恶鬼,看不到畜生,看不到天界的宫殿,然而佛光里面全都看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有把种种维度的空间打开的功能。让它就在一处,所以任何颜色的地方,阿弥陀佛光明一过去都是金黄色,同样一种颜色。所有的声闻菩萨的光明,天人的光明,在阿弥陀佛光明面前全都不显现,犹如聚墨,所以整个的就像滉漾的大水,都是弥陀的光明。那么就在弥陀的光明里面,注意看这经文啊,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情景,诸往生者的菩萨的情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些与会者看,看得一清二楚,就好象拿着一面镜子看自己面相一样的清楚。然而西方极乐世界天人,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看娑婆世界也同样。但是如果阿弥陀佛把光明一收,大家又看到的是娑婆世界的坑坎、沙砾、高山峻岭的娑婆世界了。所以佛的净土,菩萨的净土、天界就在当下,他只是时空的不一样,这是众生的业力不一样,只能看到跟他相应的时空的情景。那么我们了解这个真相,它是告诉我们,佛菩萨的这种境界,到我们这儿来是没有隔离的,他可以通过来,问题就我们凡夫跟佛的沟通,本来也是没有障碍的,是我们的怀疑,是我们的业障,不隔自隔,自己隔开了,那么隔开了我们就要透过信愿的力量,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加持下,来把这个空间的这种隔阂打通。这一打通,马上我们这一念心就能够显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净土经典说,我们在娑婆世界至心念佛,发心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这莲华写上你的名字。你看这是不是很神妙啦。但是要至心了,我们至心信愿的心就穿过去了,在西方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信愿持名,不仅在庄严我们娑婆世界,同时也在庄严极乐世界,我们信愿念佛的功夫,越精勤,那朵莲华绽出的光色,就越灿烂。如果我们退心了,后悔了,这个莲华它也会枯萎。所以这个一念心性是很不可思议的。从这里面理解感应。

  那么一般来说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它有这四种。这四种是谈我们宿世的善根和今生的情况。显感显应就是我们今生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当下来给我们感,来给我们加持。那么显感冥应,我们至诚去念,阿弥陀佛暗中来我们加持,自己不会知道。就象普贤菩萨所讲,能够奉行普贤愿王的,普贤菩萨都会骑着六牙白象,来到这个行人面前摩顶加持。那么他心清净能看到这个情景,但业障深,即便来了他也看不到,看不到普贤菩萨也很慈悲,你看不到我也会跟你摩顶,暗中来加持你。那么我们信愿持名,业障重,看不到阿弥陀佛在加持我们。那么,冥感显应,就是我们宿世曾经有过信愿持名的善根,今生并没有去念佛,但是宿世的善根的熏习的延续,也能够令阿弥陀佛对我们进行加持,佛菩萨加持。你看为什么有些不信佛的人,忽然他梦中梦到阿弥陀佛了,梦到观世音菩萨了,这就是这个道理。他今生他没有信,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宿世他没有信呀。我就听到一位企业家,他信佛就是什么原因呢?他原来不念佛,结果有一天晚上做了个噩梦,噩梦有人追着他杀,追着他杀,他就在梦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真的见到了阿弥陀佛在梦中。所以他醒来觉得很奇怪,很奇怪最后他由于这个因缘他就信佛了,他就念佛了。这就是他宿世有,冥感显应。那么还有冥感冥应,你宿世有这样的善根,阿弥陀佛也在暗中给你加持。让你想做坏事由于阿弥陀佛加持故坏事做得不那么严重,你原来想杀人,这时候一念善心起来可能原来准备用刀刃来杀人,可能你就转来用刀背砍一下人算了。当你做善事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加持,那你原来只是谋划谋划,口里说说,没有行动,阿弥陀佛一加持,马上让你行动起来了,这是这个冥加。所以我们看我们的一切,其实众生的一切行为他都生活在一种大的感应的状态当中,阿弥陀佛是用四十八大愿,用净土法门,用西方极乐世界,用弥陀光明,来给我们提供一个所应的净缘,是让我们建立一个信愿持名,净业三福能感的这样的一个心理基础。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这样的能感,实际上我们就有其他的感,我们一念的悭贪,我们感到哪去了,感到恶鬼道去了;我们一念的瞋恨,感到修罗道去了。法界当中他所应的也很多。蕅益大师曾经讲过这么一个公案:说有一个大盗,就是偷盗的大头目——江洋大盗,作恶多端。政府都在注意他,准备要对他下手。这时候他一看情况不好了,他就忽然变成一个大善人,开始来念佛了,其实他是假的,他做成一个大善人的样子,吃斋念佛。这一吃斋念佛呢,他也由于偷了很多东西嘛,他也就布施呀,又吃素呀,又念佛呀,他的原来那些跟他偷盗的那些人,也跟着他一块,我的头目吃斋念佛,我们也吃斋念佛吧,跟着他一块。一块之后这一念佛,他觉得身体也好了,心里也安宁了。而且他问什么事都很灵,好象还有一些预测的功能。他就觉得这个学佛还真不错啊!你看我这个都是虚假的心来念佛,都有这样的好处,如果我真的去念佛那就更会好了。他就这样想,他这一想,还真的就想动真格的了,真的就去进行三皈依,原来吃素还是觉得做点表面文章给别人看,以后他真的就吃素了,坚决吃素,真的按照佛教徒的规范来做。这一做,好了,他这个身体也不见好,原来问什么事都很灵,结果问什么事情都不灵了。不灵了他就觉得你看看,就有点怨气,说是我原来假装念佛各方面都很好,现在我真心来学佛,还这个样子。他就怨气。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什么?梦见一个大概是那个鬼道里面的大力鬼王似的,告诉他说你原来假心假意来学佛,我就到你这边来了,帮助你。你想算什么,我也给你算得很准;你想治病,我也给你治好,现在呢你不要有怨气了。现在你忽然发真诚心要学佛了,搞得我都靠拢不上,靠拢不上我就离开了。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一听他就对他真心学佛,还是踏踏实实做下去,真的学佛,反而使那些邪的东西离开他了。你看我们这世界上,海内外有很多所谓学佛的无论在家出家,他显得很有神通,很有什么什么东西,往往会有些这个情况。所以我们要走在佛教的正道上,正法、正知、正见、正信。那么这个感应的道理它是很深奥的,但是我们要了解,有时候我也觉得跟念佛行人要讨论这些问题,原理性的问题,有时我们也不想讨论,你念佛,来了就好好念佛,为什么要念佛?你好好念佛就好了,为什么要好好念佛?念佛就好吗,他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尤其现在的众生的是要刨根问底,我们还是要了解这些,它对我们建立信心有好处。

  然后我们再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净土宗理论一个很根本的原则,阿弥陀佛的法身遍在我们的众生的心里。我们这一念心确实遍十法界,这一念心安顿在哪个法界,哪个法界就现前。所以我们这一念心要安顿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上,然而西方极乐世界的法界就会现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就是念佛、观想佛。那么我们能念的心就是佛,当然这个心性是无形无相的,他是仗境而生、仗缘而生。你提供什么缘,它就生什么心。如果你的境缘所系的是十善业,那你显现的就是天法界;你显现的是五常,就是人法界;你显现的是猛厉的五逆十恶,系缘的是这个,那就是地狱法界。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同时也是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天、是心是天;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所以作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作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我们能念的心就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以持名就是观像念佛。当我们至心在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执持名号也是观想念佛,当我们至诚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这句名号是佛心,是实相,是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所以念这句名号也是实相念佛。所以我们以后的念头一定要把它紧紧地系缘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上,二六时中,如本命元辰,不系心在这个名号上,我们一定是在熟悉的五欲六尘的境缘上,五欲六尘的境缘,就是我们轮转不休的的根本,在我们的内心无量劫以来熏习得非常的熟悉, 现在我们要重新熏过一种了,生处变熟,熟处变生,佛号对我们很生疏,要把他通过系念、称念,把他变成熟。五欲六尘对我们很熟悉,要通过不断的观想它的苦空无常,厌离它,慢慢地使它变得生疏,所以这一念是非常重要的,修净土法门就是修念头,我们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佛号,从早到晚念,一年到头念,从生到死念,就是把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念熟。这个熟就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熏习的一个很坚固的种子,力量很大,那么临命终时,这个种子力量最大的先出来,所以熏习的弥陀名号的这种种子,就是我们的神识,如箭出弦,自然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那么同时我们了解这样的原理之后,就得由这个原理生起方法,方法最主要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提出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我们至诚恳切的心,念这句名号,把这个向外驰骋的六根摄受住,摄在这名号当中,眼不看外面的颜色,鼻子不闻外面的味道,耳朵不听外面的声尘,意念不向外面跑,都在这个名号上。这样的至心去念,这句名号是清净的,我们能念的心是至诚的,它就是净念,能够不间断就是净念相继。

  那么这样的总的原则,我们可以开显出三个具体的操作:第一个操作就是我们要计数念佛: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数量,在这个时代,至少每天要念一万以上,不能少于一万声佛号,念得越多越好,但不能低于一万声佛号,一万声佛号的时间,就是二个钟点,有的人说我很忙,我没有时间,但我们说你是一个借口,你不是真念佛人,你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二十二小时都在五欲六尘里面,让你二个小时来跟阿弥陀佛通通话,清凉清凉一下,你都说你不行,那是不可以的。古人是三万起步。若三万、若五万、若七万。现在我们都不敢提三万了。我们就从若一万开始,若一万、若三万、若五万,计数念佛。那么剋期取证,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当中,万缘放下,精进念佛,若一日一夜、若七日、若十日、若二十一日、若四十九日、若百日,这是佛根据娑婆世界这种懈怠放逸的特点所施设的一种方法,让我们尽形寿去精进,我们很难,但是某段时间精进是有可能性的,那么我们现在根据《无量寿经》的这样的一个开示,和我们现代众生的情况,我们正在提倡两种剋期取证:第一是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十天,一天念十万,十天念百万,这一百万念下来,效果很好。经典当中说,若人至心念满百万遍一定往生,我们根据这个来施设百万佛号闭关。再根据《无量寿经》说,斋戒清净,下至一日一夜念佛能往生,我们根据这个施设昼夜念佛。这个昼夜念佛是要不能坐不能卧不能睡觉,二十四小时经行,日中一食。所以我们给大家介绍这样的一个剋期取证的方法,其它的很多我们就不想介绍的太多,因为这些都是在我们在中国大陆,在东林寺制度化的修行方法,跟大家介绍出来共享。

  第三个就是念佛音声的问题,净土法门是以音声做佛事的,音声之道也是不可思议的,音声通实相。战国时期有一位歌唱家,叫韩娥。她有时候是鬻歌为生,我们有个成语叫“绕梁三日”,就是讲她。她的歌唱出来,离开这个地方,她的音声可以绕梁三天,这个不是夸张,而是事实,有记载的。她有一次路过一个客栈的时候,大概是有人欺负她,她就以哭代歌,或者以歌代哭,就哀哭。这一哭这整个村庄的人都哭起来了,相对抽泣,三日不食,三天都不吃饭,哭到这个程度,因为她曼声哀歌,她唱了一段时间她就跑了。这一跑把整个村的人都留在那里掉泪不已都不吃饭,所以这个村庄,有点头脑的赶紧把她追回来,你得给我解决这个问题。你走了大家都在这里都不吃饭的哭,韩娥这时候用曼声高歌,又唱欢乐的歌词, 这一唱大家就欢喜起来了,你看音声具有这样的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们净土宗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五会念佛,他可以在山西的并州这个五会念佛道场在念,可以声音传到长安的皇宫里面去。道绰大师的念佛地方,很多人在念,念完之后,离开那个地方,那个树林里面还有回音,这都是事实。这是我们清净心、实相心,展示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情景。所以音声之道不能不加以考究。《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也是音乐之都啊、法音之都啊。他风吹铃铎的声音、树叶的声音、风吹宝网的声音以及悬在虚空的乐器自然发出的声音,都是非常非常美妙的,自然的宫、商、角、徵、羽非常的和谐。里面内聚着八种格调: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大家注意了,这八个字啊,实际上就是实相的表达,是透过西方极乐世界音声的特点,展示实相的功德。我们实相就是清净的、是畅达的、是悲哀的、是光亮的、是微细的、是奇妙的、是和谐的、是高雅的,这是实相。所以我们念佛,虽然我们还是生灭心,还是众生的污染心,但我们要有趋向这八种声音的特质去念,念这句名号。我们如果也相似的具足这八种音声特点,就能跟西方净土的音声产生同质同构互动,这一互动也就是感应,如果跟西方极乐世界,音声频率特质一互动上了,那么娑婆世界的音声就能直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它有这个功能。据记载法照大师的音声就有这种功能,直接冲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音声也可以过来,所以听那种五会念佛他都能够开悟,都能够破烦恼。可惜的是那种音声传在娑婆世界传五百年,众生没有这种福德去听闻这样的音声。我们众生能听到什么音乐这都跟我们心性福报有关系。上古时期那些清净的音声,那种一奏乐凤凰啊,各种吉祥的东西现前,这种我们现在都没有这种感应的力量了。我们了解这个原理之后,我们用什么心来念这个名号?这里我想把我们东林寺的念佛的一种格调跟大家做个介绍,我们东林佛号比较深沉缓慢,尽量贯注这八个字: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尤其要把那种哀亮的特点唱出来:悲哀。这种调子念出来我们通过这几年实践还是效果不错。大家觉得比较摄心,能够把一种对弥陀的情怀念出来。上个月我们东林寺的夏令营,有一百多位来自各高校的这些大学生、研究生们。我们首先让他们念了三天佛号,就用这种调子念,念到第三天的时候,基本上大部份人都掉眼泪,一掉眼泪呢他就感觉到他跟一种东西沟通上了,互动上了,所以有一百一十个人来皈依,非常虔诚的皈依,有很多营员也说如果没有三天念佛,你让他皈依,他还是很有障碍的。所以我们觉得这名号的感通人心的力量,是很不可思议的。有时候我们跟他讲念佛法门,你就讲得唇干舌燥,他也可能没有感觉,现在我们有一种很便捷方式,先把他带到弥陀愿海当中去,让阿弥陀佛料理他,效果还挺好。那么这种佛号有时候大家可以,我们这种悲哀的调子要有这么一种忆念:我们把他定为“旷野念佛法”,什么叫旷野念佛法?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我们阎浮提众生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的一个心路历程,他的比喻有这么一个场景,我们曾经把它画出来,一个东岸就是娑婆世界的修行人,想走向解脱的西岸,碰上了两条大河,一条瞋恚的火河,一条是贪欲的水河,中间只是四五寸的白道,水漫在这白道上,火烧在这个白道上,水火交煎,所以这个修行人开始很害怕不敢走上去,所以他就想往回走,但后面却有冤家债主拿着刀要追杀他,那么他就想往两边走,两边有恶兽毒虫要吞噬他,他是面临着三面受敌,回去回不去,两边逃不脱,如果站在那里也会死路一条,这时候对他来说那种内心的恐惧,求救啊、求救的呼声,我们就把他处在这种情景称为是生死的旷野,没有一个人来救度他的,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东岸有种声音,发遣他,劝他:“仁者,你赶紧走在这个白道上,就能解决你的生死问题,如果你不走,住下来一定会死”。同时又听到西岸的声音,安慰他:“你大胆的走在白道上,我能保护你,不会让你掉在水火二河里面”。这个人听这两种声音,才开始走在这个白道上,这两个声音,一个是释加牟尼佛遗教的声音,对岸声音是阿弥陀佛呼唤的声音,这两种声音让他产生信心,他就走在了白道上,那么我们现在所要表达的就是他在那种绝望的时候,绝望放弃自力,寻求他力救度的时候,但是将信未信,产生信心的那一刻,把那种心情表达出来,我们称为是旷野的呼声。这种念法一定要深沉一点,那深沉在生理上,呼吸上,就得要把这口气吸够,吸到这种腹部,不能用胸腔去念,然后掌握它的节奏,这种念法,一句佛号走四步,不能随便走。‘南无’一步,‘阿弥’一步,‘陀’一步,‘佛’一步,中间有停顿,停顿是让我们吸这口气,然后四句佛号就是,第一句,重音放在‘南无’上,第二句重音放在‘阿弥’上,第三句重音放在‘陀’字上,第四句重音放在‘阿弥’上,它有这种抑扬顿挫的关系,要唱得哀婉有致,这样我们就容易摄心,进入这样的一种宗教氛围,他就这种声音就象棉里藏针,忽然一下把我们的悲心唤醒,我们真的就感觉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感觉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他就有种悲喜交集的这样的一种心情出来,那么本来我是录了一张磁带,是早上录的,我觉得这个状况比较好,现在没有带来,我就在这里示范一下。我站起来念吧,要么这个气吸不下去。

  我唱得不是太好听,一般早上比较宁静的时候,可能会进入状态比较好一些,大概它的音声的结构,四句一组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把这种方法跟我们了解的这种念佛的原理,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之后,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这个念佛一法,它是一定要去实践的,读经就像读药方,念佛就是在服药,我们每一声佛号都在跟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四十八大愿的愿海在互动、在感应,在全摄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把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香、慈悲摄受光转为我们自己心性的这种智慧,这就香光庄严了。那么,声声佛号都在唤醒我们的佛性,步步都在回归极乐的故乡。我们之所以要唱得深沉缓慢,它也是这个时代对治所致,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心里都很躁,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念佛都是念得很快,念得很快是念不出感觉的,一定要念得深沉,这口气一定要深。这就像泡一种很好的茶一样,茶叶如果这个水是一般的水,是自来水,都泡不出那个味道,一定要有泉水,那些喝茶高手还很讲究,什么茶叶要什么地方的泉水,才能泡出那种味道。所以我们用腹部的丹田的气去念,就是好像这个水的质量比较好,如果用胸腔的念,这个水就水质不行,所以就念不出那个味道,念不出那个味道,念来念去就像嚼腊似的,所以很多人念佛对他来说是皱着眉头的,是很无奈的,是念得没味道的,如果我们是把这个我们能感的这个心跟弥陀名号偶合的很好,那是法喜充满,那念念都想念,你让他尝到了念佛的好处,不让他念都不行呐,由于他这种快乐是远远超过世间五欲的快乐的。所以要把这份法喜念出来,法喜怎么念出来,还是要感应,感应上了,你就有法喜,感应不上,你就念得很无奈,念得有气无力,哎呀,这念佛法门不行,得不到好处,我还是修其他的法门吧!他就容易退转,修其他的法门。那么我们也希望大家居士,每天从一万声佛号念起,每天要有定课,然后有时间,我们马来西亚也有很多道场,如果我们的道场的住持们,能够发心给我们的出家众,我们的在家众,能提供这样的闭关的条件,当然更好。万一没有,居士也可以在家里,你把门关起来,把电话关上,相互护关去念。那么打佛七呢,大家试试这种方法,尤其是念佛的时候,不能随便走,如果步子随便走的话,一定是心里非常散乱的,要有节奏,一句佛号走四步,这是我们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原来我们也随便走,随便走一点,就是念不好,原来我们也念得很高,很高也不行,不能摄心,而且喉咙容易沙哑,如果用低沉缓慢的声音念,你念一天十多个小时,乃至念二十四个小时,他都不累。可能开始听不是很好听,但是它很管用,大家可以试一下。好,那么今天晚上我给大家汇报就汇报到这里。好!南无阿弥陀佛!

  这次来三慧讲堂得到我们的法师和居士们的热情招待,本人表示非常的感恩!同时也自己很惭愧,自己的道德,学问都很低劣,讲的不对的地方,还希望诸位法师,诸位居士批评、指正。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念佛法门)(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念佛法门)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洪修平教授:从“念佛禅”看弘一法师修习念佛法门思想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宝王三昧念佛法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 

 温金玉教授: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蔡惠明居士:漫谈念佛法门 

 王骧陆居士:念佛法门 

 于凌波居士:专介净土--念佛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