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顶果钦哲法王:把你不希望发生的两件事用于修道


   日期:2015/9/27 1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如何把“毁”用于修道即使有人用各种难听的话贬损我,并且在千万个世界到处张扬,出于慈悲,我赞美这个人的功德,乃是菩萨的修行。

  如果有人诽谤你、贬损你,那仅仅是你在过去批评、侮辱其他人,尤其是批评侮辱菩萨的结果。与其对这种人感到愤怒,相反的,你应该感谢他们给予你机会来清净过去的错误行为。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情况下,你都要如实地依照教法来行止——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不应用教法,那么领受教法有什么意义?遭遇逆缘是你把教法付诸实修的最佳机会。

  有一次在拉伦寺,一个清白的僧侣被指责是偷盗一只金碟子的窃贼。他去见寺院的住持,并问住持:“我没有犯错,我应该怎么做?”住持建议他:“接受指责,供茶给所有的僧侣,你终将被证明清白无辜。”僧侣照着住持的建议做。那天晚上,他拥有许多吉祥的梦兆,表示他整个人被清净了。之后不久,遗失的金碟子也被找到,那名僧侣洗刷了冤屈,住持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做出了一个结论:“这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因此,你要记得,不论你拥有美誉或声名狼藉,它完全不具有任何客观的真实性,不值得你去在意。过去伟大的上师从不为了这种事情而烦恼。他们总是用仁慈、忍辱来回应诽谤。

  朗里·塘巴正是如此的上师,在他禅修的洞穴一带,曾有一对夫妻所生的孩子总是在婴儿时期夭折。有一次他们又怀上另一个孩子,在孩子尚未出生前,他们前去请教一个传神谕的人。那个神使说,只有他们声称孩子是一个上师的子嗣,孩子才能活下来。因此,妻子带着男婴前往洞穴,把男婴放在朗里·塘巴的面前,她说:“这是你的儿子。”之后就离开了。朗里·塘巴对此未置一词,只要求他认识的一名虔诚妇女来哺喂、照料孩子。可以肯定的是,朗里·塘巴身为僧侣,却生养了一个孩子的闲话满天飞。

  几年之后,男孩的父母带着大量的供养前来,充满恭敬地对朗里·塘巴说:“请原谅我们。虽然你一点过失也没有,但我们却让不利于你的谣言四处传播。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全是因为你的仁慈。”如往常般宁静地,朗里·塘巴把孩子交还给他的双亲,没有说只言片语。

  一些人投入所有的精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来追求名望声誉。名望声誉和恶名昭彰都不过是空虚的回音,你的名誉如同诱人的海市蜃楼,能够轻易地让你走入歧途。毫不犹豫地抛弃名声,如同你把鼻涕从鼻子擤走一般。

  二、如何把“讥”用于修道在大型集会之上,某人用侮辱的语言揭露我隐藏的缺陷,恭敬的向他行礼,视其为法友,乃是菩萨的修行。

  如果你想要成为佛陀真正的信徒,那么当你受到伤害时,绝对不要报复。你要永远记得四种正修法,它们分别是:

  如果有人虐待你,不要回报以虐待;

  如果有人对你发怒,不要以发怒来回应;

  如果有人揭露你的过失,不要以揭露他的过失来回应;

  如果有人攻击你,不要报以攻击。

  如果有人批评你,挑你最敏感的痛处,或愤怒地用最冒犯的语言来羞辱你,不论有多么难忍,都不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你应当修持忍辱,绝对不要发怒。用正面积极的态度来承受,把它当做放下骄慢的机会。透过把胜利送给他人,快乐地接受失败,来修持布施和慈悲。让其他人获胜,是所有佛教修道的特征之一。事实上,有什么去获胜或失败的?从究竟的观点来看,输赢之间没有丝毫差异。

  以前有的佛教上师被虐待,被当做罪犯来对待,以及被殴打。他们没有生起嗔恨。反而祈愿一切有情众生之恶业,都因为他们被恶意攻击而获得清净。如这些上师一般,当你被羞辱,祈愿你能够运用你和羞辱你的人所结下的因缘,带领他们获得解脱。

  没有什么羞辱大到让人无法忍受。如果你觉得,恶毒地回应、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唇枪舌战、对对方予以反击是正当的,这一定会火上加油,使双方怒上加怒。这是人们开始争斗、杀害彼此的方式,谋杀和战争都仅仅起于一个嗔恨的念头。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寂天大师说:

  没有能同嗔恨相似的邪恶,

  没有能和忍辱相比的苦行。

  因此,绝对不要屈服于嗔恨。要忍辱!此外,要感谢羞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予你一个宝贵的机会,增强你对菩提心的了解与修持,伟大的吉美·林巴尊者说:

  敌人的恶劣对待,

  是你禅修的催化剂;

  你不应受到的无礼斥责,

  会向上策励你的修行;

  伤害你的人实际上是你的上师,

  挑战你的执着与嗔恨,

  你如何能够报答他们的仁慈?

  的确,如果你缺乏勇气去面对自己隐藏的过失,你的修行不可能有太大的进展。任何帮助你看清那些过失的人或情况,不论有多么的令人不自在或令人感到羞辱,都是在帮你修行上的大忙,阿底峡尊者说:

  抨击你的隐藏过失的人,是最佳的法友!

  揭穿你的隐藏过失的教导,

  是最佳的教导!

  敌人、障碍与疾病的痛苦,

  是最佳的激励!

  噶当派上师夏瓦巴曾经告诫前来见他的弟子说:“我只显露人们隐藏的缺患。如果你能够不气恼,就留下;如果你无法不气恼,就请离开!”

  因此就世间八法而言,即使从相对的观点来看,也有许多方法能够根除善恶好坏、你想要发生的事物和你不想要发生的事物之间的分别。从究竟的观点来看,利与衰、乐与苦、誉与毁、称与讥之间没有丝毫差别。它们都是平等的,其本质皆空。寂天大师说:

  由于事物缺乏真实的存在,

  那么有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可以失去?

  有谁向我献殷勤和荣誉,

  有谁轻蔑辱骂我?

  苦与乐从何处生起?

  是什么给我喜与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道       修行)(五明学佛网:修道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