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一


   日期:2010/5/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一)  (共一集)  2007/6/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393-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有三十七个提问,首先是香港同修的提问。

  问:香港有个道场是以净空老法师的教材来学习,这个道场老师提倡师承。请问,下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道场有位师兄一年前过世,而这位老师强调要修清净心,禁止所有师兄去助念或帮助一切殡仪的事项,请问这是不是如法?第二个问题,这个道场各师兄曾经获得协会赠送老法师的光碟,可是因为要接受师承,就不能看老法师的光碟。请老法师开示。

  答: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师承没有了。我所接受的教育,我常讲是沾到一点点师承的边缘,是不是有师承?没有。我的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前面两位老师完全没有提到这桩事情,而李老师,我跟他学佛的时候,他给我提出三个条件,也没有说师承。我们曾经听老师说过,佛教是师道,师道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哪来的师道?我们今天一定要知道,社会为什么会这么混乱?师道没有了。为什么师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他在家里面对父母都不尊重、都不孝顺,他怎么会尊重老师?

  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过去每一个时代都非常重视。可是从清朝亡国之后进入到民国,我们知道民国这一段的历史,是个社会动荡混乱到极处的一段近代史。所以中国传统教育自然就被忽略了,这个不能怪任何人,在佛法里讲这是众生的共业所感。累积千百年的不善,现在得到的报应,果报,果报现前了。为什么以前不能现前?以前没有缘,缘是什么?缘是教育。教育一疏忽,果报就现前,我们学佛之后完全明白了。

  你看教孝,最早是谁教?父母教,父母怎么教?父母是身教,不是言教。从什么时候教起?大概一般士大夫阶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古代的知识分子、读书人,这是士大夫阶级,他们懂得,多半是从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就要学三太,目不视恶色,耳不听YIN声,口不出傲言,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守住端正。为什么?它影响胎儿。要让心情和悦,和睦喜悦,在怀胎的这十个月当中,这个给小孩是最好的影响。如果在怀孕的时候我们不懂这个道理,常常还有喜怒哀乐这种情绪行为,这对胎儿是负面的影响,这不是正面的。所以做母亲的她就特别注意。

  当然不是读书的,像一般的平民,很多不认识字的,他对胎教就差一点。但是小孩生下来,都懂得让他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他所接触到的也都是正面的。父母要做出好样子给他看。父母在家里面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母亲能孝顺自己的公婆,这就是教孝。你看做父母的人怎么样对待老人,这小孩就看到、就听到了,他就在学习。所以说三岁看八十,这个我们相信。从出生到三岁,三年,一千天,一千天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部都是正面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小孩的根自然就扎下去了。他还没念过书,他也不认识字,他已经学会了。这个根扎得深,婴儿时候扎的,如果没有重大的环境变异,确实这种好的习惯他能保持到一辈子。

  五、六岁上学了,上学,父母就教他要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父母教的。父母喜欢读书,小孩就喜欢,父母喜欢写字,小孩也就学会了。进学堂拜老师,这是让儿童受尊师重道最殊胜的教育。怎么个教法?父亲带著儿子去上学了,儿子大概是六、七岁,这上学的时候。学堂里面有礼堂,礼堂当中一定是供著孔老夫子的牌位,那时候很少画像,供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很大的牌位。进学,老师、同学都站在两边,父亲带著儿子向孔子牌位行最敬礼,三跪九叩首,是从前对皇上的礼节,三跪九叩首。

  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夫子牌位的前面,父亲带著儿子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你说这个小孩看到这个样子,对老师能不尊敬吗?老师的话能不听吗?父亲对老师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后,同学在两边,父亲也是带著小孩对两边同学一问讯,我们佛家讲的一问讯,两边各一问讯,这对同学打招呼。这是什么?这是教尊师重道。小孩受过这个训练,我相信他一生对老师会尊重,跟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两样,跟同学、跟老师的儿女就跟自己亲兄弟姐妺没有两样,这是师道。

  现在没有了,现在在学校是学店,它是买卖式的,你看进学要缴学费,从前进学没有缴学费的。教书的夫子,从前教书的称夫子,这是他的行业,跟另外一个行业,大夫,就是医生,称大夫,这两种行业都是不收费的,都不能够讲价钱的。讲价钱的人家就瞧不起你,你的书念到哪里去了!你名闻利养还没放下。所以不能讲价钱,真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

  送礼就是逢年过节,在中国习惯,过年之外有端午、有中秋,这是三个大的节日。三个大的节日,学生家长一定要送一点礼供养老师,有送钱的、有送米的、有送食物的,供养老师,多少随分。有钱的家庭,这个孩子家庭富裕,会多送些。还有同学很贫穷的,不但老师不收学费,如果这个小孩念书念得很好,往往老师还要补贴学生的家用。譬如学生如果很困难,或者是单亲,就是他的父亲或者母亲过世了,家庭环境很不好,老师都照顾。

  这是跟现代从事於教学的不一样,从前老师教学他是什么心态?他是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家民族、为传统文化培养继承人,他志趣在此地,他不是靠这个赚钱的。所以老师的生活都相当清苦,一般人讲穷秀才,穷秀才的行业多半是在农村里面教私塾。私塾一定是富有人家他们提供的场所,当然是以教他们的儿女为主,可是亲戚朋友、附近的邻居小孩都可以来学习。这是师道,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老师对待学生他有使命感,他要负责任,要把这个小孩从小根扎稳。

  过去小学,私塾,教什么?德行,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他教这三样。这三样是根,基础教育非常的稳固,这是主要的。次要的,你看《弟子规》末后一句话,「有余力,则学文」,你的德行、道德,伦理、道德、因果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你有能力的时候再给你学文。学文是什么?学文是读书,读书没有讲解的,就是叫你读、叫你背。因为一般人大概在十一、二岁之前记忆力最好,就是用你的记忆。这个实在讲用佛家的话来说,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小孩到六、七岁,你要不用这个方法,他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不但是消耗能量,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必须要用他多余的精力、能量去读书,把古圣先贤的典籍念熟,统统都要念到会背。在过去一般都是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里面的选集,不是完全的,老师给你挑选的,或者是家长挑选的。老师教你读,督促你读,教你背诵,念得很熟,没有讲解。

  到什么时候才讲解?到太学。所以中国学制只有两层,小学跟大学,没有当中的,没有什么中学。太学里面大概十三岁,聪明的,十三、四岁就进太学了,太学里面才讲解,研究讨论。太学里面的老师,他也是从小学的,四书五经、十三经这一类多半都能背诵,所以讲解的时候是很自在的,大家都不要用书本的。说到哪一部书,人人都背过、都念过,引经据典是随口而出。背得熟的、记忆力好的,甚至於引用这段经文在第几章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他都清楚,都能记得住,这个我们不能不佩服。

  像这种教育我就没有轮上,就没有轮到了,我们是太小,而且私塾教育受的时间也很短。以后就改制了,乡村里面改成短期初级小学,短期初级小学实在讲就是现在小学里面的低年级,就是一年级、二年级。所以我们的学制是两年,这农村里面。一改制,课程就完全变了,伦理道德的东西不重视了,就忽略了,课程就没有了,老师也不教这个东西,教政府发给你的教科书。

  所以你要晓得师承是什么意思,师承并不是老师教的这一班,这一班的学生都是能够继承老师的道统的,不是的。而是在这一班里面,老师会看到最优秀的学生,几个人。实在讲他能够看中一个人,能够将来继承他的道统,就很难得了,多的能有三、四个人,这就很了不起了。绝对不是说老师开这一班,这一班都是,没这个道理。你想想孔老夫子,传孔老夫子之道的,几个人?现在我们从历史上来看,真正传孔子之道的是孟子,所以提起儒家讲孔孟,孟子是孔子的继承人。但是孟子跟孔子没见过面,孟子很小的时候孔老夫子就过世了,没见过面。怎么继承了他的道统?长大之后读孔子书,仰慕孔子,学孔子一家之言,以孔子为老师。所以在中国第一个私淑弟子,这叫私淑弟子,没见过面,真正传授了孔子的道统。孔子的弟子当中,有几个好的,《论语》里面我们常常看到的,但是成就都比不上孟子。这是我们要晓得。

  后代,这是代代相传,老师真的要看中了一、两个学生,那就特别照顾了。特别照顾通常就是三个限制,李老师给我这三条,我那时候完全不知道,过了十几年之后才知道。我跟过方东美先生,跟过章嘉大师,这两个人李老师都非常尊敬,非常佩服。章嘉大师圆寂了,方先生是哲学家,我真的是想来学佛,所以跟李老师。老师第一个条件,你要真的跟我学,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除我之外,其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这是给我要跟他学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你从今天起你所读的书、看的书,不管是世法、是佛法,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准看。第三个,你从前跟方先生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我都不承认,你跟我学起。这三个条件,有期限的,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五年之后就开放了,你什么都可以接触,五年。

  我什么时候知道这个条件是出於师承?到新加坡去弘法,遇到了演培法师,这是老朋友了,演培法师请我在他道场里给他的信徒们讲开示。讲完之后,我们在客厅里面聊天,他就问我过去的修学,我就讲到李老师这三个条件对我的限制。他听了之后笑起来,我说怎么了?他说我在做小沙弥的时候,他是很年轻就出家,十几岁出家,谛闲老和尚对他也是这三条。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三条不是李老师的,是中国传统代代相传是这样的。那就是老师看中你这个学生,你能成就,他要全心全力来辅导你;换句话说,你只要听话,他一定把你带上一个成功的道路,他要负责任。你不听,他就没法子教,他教你的话一定把你带出来,所以老师这个责任、使命很重。不是他所教的各个都是这样,没有。李老师在台中那么多学生,他用这个方法只有我一个,他对周家麟不是这个方法,对徐醒民也不是这个方法,他只对我这样限制,不一样。所以师承不是每一个人,是特殊的,真正他看中的一、两个人,可以能够传法的。这个道理要懂。

  演培法师非常可惜,他不接受,谛闲法师教他在观宗寺,他不能够不听,守著。太虚法师在闽南办佛学院,就是厦门,在厦门办佛学院,他听说了,他是偷偷的溜走,溜单溜走了,去跟太虚法师。所以我说真可惜,他如果是跟谛闲法师,那他了不起!他真的是能继承谛闲老和尚成为天台宗的一代祖师。跟太虚,太虚是新式的佛学院,里面课程跟一般学校一样,这个就差得很远了。所以他有这个机会,真的是自己放弃了。

  我在台中真的是遵守,老师给我的时间是五年,我照他这个方式去修学。最初我们觉得老师很跋扈,很专制。想想,他是一个大德,在台湾备受佛教界里面的赞叹,所以我就接受了。接受了,三个月就有感触,遵守他这个方法三个月。因为一切东西不能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想看的东西都不可以看,他没有同意都不能看。所以眼睛障了,耳朵塞起来了,这样子心清净了,妄念少了,心清净了。心一清净就有一点智慧,就是听他讲的东西,或者自己指定看的东西,能深入,有这么个好处。到半年之后,我就很肯定,老师这个方法是不错。我遵守五年,到了五年,我跟老师讲,我很有受用,我再守五年,所以我遵守他这三个约定我守了十年。你们到台中去打听打听,李老师用这个方法来规范我,有没有用这个方法来规范第二个人?没有。所以这个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的。我一直到今天,我一个学生都没找到。

  这位老师这样看起来他是很了不起的,他在我之上,也在李老师之上,德行学问真正是承传了中国儒释道的传统,这是一代的大师,能够跟他学习那当然有成就。这是我们梦寐所仰望的、所盼望的,我们感到望尘莫及。再说你问的这些,能不能看光碟,这是每个道场都有它的家风,各有因缘。我们不知道他的老师的规定,给学生受这种限制是期限多长,我们不知道。但是自古以来一般都是五年,五年他心就定下来了,定生慧,他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老师就开放了,什么人都可以听,什么书你都可以看。为什么?你已经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善恶;只要有这种能力,你统统可以看,一丝毫拘束都没有。原来拘束是怕你还没有能力辨别,所以老师在旁边看著,看住。老师实在讲就是培养你自己的戒定慧,因为这种约束是戒,你遵照这个方式去学,你心就得定,定生慧,慧开了之后什么都能够接触。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那就是师承。到自己智慧开了,你看老师不让他再在自己门下,要叫他出去,出去参学,什么地方你都去看、你都去听、你都去学习。为什么?因为你在老师会下成就的叫根本智,那个智慧是根本智,你没有接触过世面。有了根本智之后,老师一定要放你出去,去参学,成就你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在老师会下训练是成就无知的智慧,出去参学是无所不知的智慧,这么回事情。所以诸位要懂得。我们现在晓得古时候有这个事情,在现在难了。现在难了是什么?如果他不能够尽到孝道,师道就没有。今天很悲痛的事情是师道断掉了,这是要晓得。

  这个不能够错用,错用了没有好处,有过失,要用得很正确。就像禅宗里面,你看《五灯会元》一千七百条公案,里面有不少老和尚手段很特殊,对待他的学生有棒打、有喝斥。但是他那一棒打下去,这学生开悟了,这个对的,那个老和尚有本事!能够看到学生现在的功夫,做到什么程度?开悟的边缘,未悟将悟的边上,用个方法一棒打下去,醒过来,马上开悟,那才能打。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你带几个学生,也拿个棒子天天打,把学生打死了他也不开悟,那就错了。所以这个学不得的,自己不到这个功夫不行,到这个功夫,你用什么方法,活的。这是我们不能不明了。一个人一生当中遇到一个老师是缘分,可遇不可求。你要晓得,我们不是生生世世都能够遇到好老师,缘分不容易,这个道理要懂。真的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逢。

  可是好老师要能找一个好的学生能承传他的道统,更难!我早年在美国,一个人在美国弘扬净土宗,很辛苦!每一次我回到台湾一定去看李老师,我都会跟老师说:老师,能不能再多培养几个学生?我们将来在外面弘法有师兄弟可以互相帮助。他也点头笑笑。我好像前后讲了大概总有十几次,到最后一次他不耐烦了,他告诉我: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我听到这个话之后,我以后再不敢讲话了,为什么?我想一想,像我这样对老师百分之百服从,百分之百听话的,到哪里去找?真找不到!这才晓得老师讲的一句话,老师找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十倍都不止。所以从此以后就不说了。我自己心里也晓得,一生当中能不能遇到一个,缘分,不要有这个指望。有指望就会有失望,没有指望就没有失望,一切因缘生!这个道理要懂。你不问我也不说,你问了,告诉你,了解这桩事情。从前有,往后没有了,这是肯定的,往后没有了。

  下面新加坡同修提问。

  问:家母个性刚烈,说话较直。在弟子结婚前,对弟子的媳妇柔软的性格和检朴的家庭背景,总是不太能接受。弟子结婚之后,他们婆媳之间隔阂更深。媳妇现在虽学佛,对家母也有很深的隔阂。请问弟子应该怎么办?

  答:这个事情好办,你请你的夫人,最好连同你的母亲,一起到庐江汤池去学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在那边看过,婆媳不合,学了《弟子规》之后,婆媳抱头痛哭,都承认自己错了,婆媳就相处得非常之好。还是《弟子规》起的作用。《弟子规》在家里学效果就差,你到那个地方去学效果就殊胜。那是磁场不一样,大家都在学习,你看到那里会受感动。

  下面有网路同学提问,有十几个题目。

  问:第一个是念佛时不出声,心有阿弥陀佛,这是否叫心念佛?

  答:这样念很好。你不要分别,不要说心念佛、口念佛,不要去分别这个,很好,心里面有佛。因为念佛本来就有很多种,有出声念的、有金刚持的,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有默念的,你这个属於默念,心里面佛号不断,但是外面完全看不出来,这就好。最重要是心里头有佛。心里面念佛的时候,这个心很清净了,如果心里面是有妄想杂念,你就很难摄心,那怎么样?出声,出声容易摄心,这是出声的好处。为什么有人大声念佛?杂念妄想杂不进去。不出声的时候,有时候妄念还是有,你自己会体验到。

  问:第二个问题,弟子在学会负责厨房的事务,请问老法师,他下面有四个小题。第一个是持午的法师在饮食方面应当怎样照顾才如法?

  答:持午是过午不吃,对他的饮食照顾也是平常,只是时间把它控制在十一点半,决定不超过十一点半,他这个就达到了。在从前讲破斋,如果超过十二点他就破斋了,你时间上照顾就可以了。

  问:第二,持午的法师要求傍晚六点钟,把果汁和一些糖水隔了渣之后给他们喝,这样做我们是否如法?

  答:如法。实在讲,这在佛法讲,他下午应当只是喝水,果汁有渣子,糖水没有渣子,所以果汁要过泸。实在讲,真正做到这一点,做得很严格,做一辈子也未必能往生。为什么?净土三经里面没有说往生一定要持午。这在佛法里面只是小小戒,是应该要重视,但是如果你连弟子规都做不到,你连十善业都做不到,连五戒都做不到,这个东西只是形式。而且什么?会给人家添很多麻烦。你能不能晚上喝开水就好了,何必去找人家麻烦?找人家麻烦也要有负担,也要有因果。晚上不吃,没有别的,是省事;你在侍候的人找麻烦,你不是多事吗!你自己省事,找别人的麻烦,这个错了。你总要懂道理,要明理。我不是叫你不持午,我晚上也不吃饭,而且我跟李老师那段时间,跟他老人家一样,早饭也不吃,一天就吃一餐,决定没有找任何人麻烦,这才是对的。

  问:第三,我们应该准备多少样的菜给法师?如果法师不满意我们准备的菜,我们会不会背因果?

  答:你不会背因果,法师背因果。为什么?法师还有执著、还有分别,他如果今生不了道,他将来披毛戴角还,这是肯定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如果吃的东西还觉得不对味,还有挑剔,心里不满意,还生烦恼,你去看安世高的传记,你就晓得可怕。安世高当年在世的时候,那是早世,前几世,他有个同学,这个同学在我们想像当中应该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去托钵,托的饭菜不好吃,不合口味,心里就有点难过,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心里头不高兴,就这么一个原因,死了以后堕在畜生道。因为他能讲经,他有智慧,他又喜欢布施,讲经有智慧,布施有福报,死了以后就变成蛇身,就是龙王,[共+阝]亭湖龙王就是他。

  安世高到中国来翻译经,译经完了之后就到[共+阝]亭湖去度他的这个同学,说这个因缘。到这个地方去之后,龙王就托梦给庙里面的住持,说明天有个同学要来,好好的要招待他。明天安世高来了,就丰盛的招待,就知道了,龙王托梦给他,龙王庙。他就接受招待,然后给龙王说法,说法念咒,一般人也听不懂。念完之后他就叫龙王出来,龙王不好意思,安世高说没有关系,他说这是因果,你出来之后也是减轻你的罪业,让大家看到果报。他就出来了,是一条大蛇,很大的一条蛇。他就给蛇说法,以后蛇就又退回龛里面去。到第二天,这个蛇在庙后面死了,看到这条大蛇。所以那个地方叫蛇村。

  安世高就把过去的因果说出来,是一位法师,明经好施,就是因为托钵供养,你看不好吃的东西,心里有点难过,他没有成正果,他堕在畜生道。因为明经,他有智慧,所以这个庙神(龙王)很灵,灵感。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的福报很大,一千里范围之内人家都来拜他,香火鼎盛,香火鼎盛是喜欢布施。你就想到,这一点点的瞋恚就招这个果报。所以,不可以有分别心,不可以执著!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个,我们常讲日常生活起居里头,把自己贪瞋痴慢的念头断掉。修忍辱,不好吃的也吃,慢慢吃成习惯就好了,什么都是一样。对人要平等,对事要平等,对这一切物也要平等,有一念分别心就不平等了,这个就错了。古圣先贤做出这些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想想,我们的智慧、福报、德行跟[共+阝]亭湖龙王比一比,能不能超过他?如果不能超过他,我们将来受的苦难就更苦了,比他不如!所以因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问:第四,供法师的菜是不是依《地藏经》所说的方法去做?

  答:可以。这一般最重要的,我们恭恭敬敬替法师做的东西,最重要是卫生,这个要顾到。就是要干净,蔬菜要新鲜、要干净,这顶重要的。

  问:下面一个问题,近年被网路游戏所毒害的青少年愈来愈多,弟子想个方法是编一套网路游戏,内容是做了好事就能闯关得胜。譬如把十善业和修持的方法做为选项,玩者通过正确选项进入下一关。希望以善巧方便让更多的青少年认识佛法,不知这个想法是否妥善?能否请老法师讲经时倡导?

  答:这个方法古人有,古人用游戏的方法,叫选佛图。选佛图是用什么方法?就用从前的升官图。我们小时候玩这个,现在好像玩电子游戏机,我们那时候没有东西玩,玩升官图。升官图是掷骰子,掷多少点你就走多少点,走到有一个好像贪赃枉法的时候,就降级,就回头了,做了好事就升官,升官图。所以有佛门的,大概是法师,出家人做的,叫选佛图。就是从修行慢慢的证果,修行证果,最后到最高的位置就是佛陀,有菩萨、有罗汉,一级一级的,那个很有趣味。所以古人已经有。

  要想把佛门的一些故事编成戏剧也有,我们《大藏经》里面就有个剧本,平剧剧本,里面故事内容是净土宗的三个祖师,那个书的名字叫《归元镜》。我们过去也印过,印过单行本,还有插图的,《归元镜》。它里面第一个是讲慧远大师的故事,第二个是永明延寿,第三个是莲池大师,搬到舞台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要把它编成连续剧,那很吸引人,是可以这样做法的。现在还有个好的方法,动画,中国水墨动画那是高度的艺术。如果能够把佛经里面这些故事用这种方法来表达,当然是一般人更喜爱了,我相信电视也欢喜播这种节目。

  问:第四,如何引起更多人对德育的重视?用什么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答:现在我们的汤池文化教育中心,是交给北京一个友成基金会他们去接办,我相信他们将来办得会更好。像这些问题,如何引起更多人对德育的重视,最好到那边去参观。很多人,现在参观的人每天都超过一百多人,就是外地专门到这个地方来参观、来学习的。有很多人在那边学习,时间达到一个月,学习五天到一个星期的非常之多。所以能到那边去看看,亲身去体验,那就不一样,感受完全不同。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哪个行业,你去都会有很好的感受。

  问:底下说,如何才能发起孝亲尊师之心?第六题,如何才能发起感恩之心?第七题,如何才能发起忏悔之心?

  答:这几个问题,你到汤池去参观全解决了。讲非常困难,一定要做给人看,他才知道。我们汤池虽然时间不长,才一年的时间,确实产生效果。我们在过去没有这个念头之前,我们总是口头、文字宣扬,但是收不到效果。我们是被联合国的朋友们,会后问我:法师,你讲得很好,但是那是理论,那个做不到,那是理想,不是事实。这逼著我们才真干,干出来之后,他们心动了。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各个的驻会代表,就是大使、副大使,都有意思去参观。现在问题就我们的接待,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他们那边总共是有一百九十二个国家代表。慢慢的我想我们分批,最近第一批可能有三十个,三十到五十个去看。我们是希望将来能够有几个梯次,他们统统都能来看,然后联合国会很重视这种做法。不要再开会了,开会劳民伤财。我鼓励大家来看,看了之后,你就晓得一定是用办班教学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办班教学头一个条件就是老师,要非常认真选择师资。老师没有别的,就是能够把儒释道三个根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我们真正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你就是好老师。你讲这个课程是你亲身的体验,会感动人;你自己做不到,你讲是说别人,谚语所谓的「说食数宝」,说得很好,天花乱坠,不能感动人。那就是说你没有精神在里头,精神是要你自己做到你才晓得,自己做不到不行。所以我们汤池做成功,我们就非常感谢这批老师,他们做到了。尤其是第一批的老师,现在我们老师已经培训到第四期了。第一期的老师在基本上他们真的做到了,他们带头,带了一个很好的头。每一位老师讲课,听众听到的时候都感动得流眼泪。所以,汤池那边去听课,每个都要发一包卫生纸,你原先不晓得发卫生纸干什么,到后来一感动流泪,才晓得卫生纸是给你擦眼泪的。我们相信这是在其他的场合里面所没有的。

  问:第八,如何坚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答:这是讲信心,这是对於净宗经论的教义要深入的去研究,你的信心就生起来了,你才晓得人生这个机会就太难得了。如果常常听《华严经》也能懂得,我们在《华严经》里面也讲得很详细,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今天把全世界都给你,那是小事,那是鸡毛蒜皮,为什么?你顶多有权有势,你荣耀一生,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去,还是业力流转,就是给你全世界都没用处。你在六道里面的轮回,从无始劫到今天,不知道轮回多少次了。所以我相信每一个人你在天上做过天王,你在人间做过帝王,你曾经有大富大贵,你也堕过地狱,你也变过饿鬼,你也做过畜生,六道里头哪一道你都去干过,时间太久了,无量劫!你生生世世无论搞什么你都出不了六道轮回。

  在六道轮回里面,肯定享受荣华富贵的时间短,为什么?你要好多生累积的善因你才能得到。但是你造的罪业造得多,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佛也是这么说的,经典里面也是这么写的,我们相信。所以,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够永远超越六道,我们要不把这桩事情当作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那你就错了,你真错了!你错得太离谱。这个机会你不要以为好容易得到,不容易得到!百千万劫难遭遇。你看前清彭际清居士,他学了佛之后,他把世间事业统统舍掉。彭际清是很聪明的人,弱冠就考取进士,也就是说他不到二十岁他就考中进士。考中进士不做官,去学佛,修净土,《往生传》上有他的名字。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是现在讲的国防部长,干隆皇帝的国防部长。他给我们讲,净土的法门难遭遇,他说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净土是无量劫当中希有难逢的,这下遇到了,你要好好的珍惜把握住,趁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把这个世间全部放下。他自己做了榜样,他自己是以居士身成就的,他并没有出家,但是过出家人的生活。一生长斋,什么事都不干,就是念佛、研究经教,他就搞这个。这是我们很好的榜样,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问:底下一个问题,能否请江逸子老师画一本现代的护生画集?

  答:你可以写信给他,你跟他联系,你不知道他的住址,你写到台湾台中佛教莲社,台中佛教莲社转给他,他就会收到。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办丧事时,能否将您的讲经光碟播放给亡者看?若可以,播放哪一部经最好?电视画面能对著灵堂吗?

  答:播《地藏经》最好,电视画面可以对灵堂,也可以对棺材的面前,都可以对,确实他得到受用。

  问:第十一题,弟子的姐姐之前工作稍有积蓄,所以暂时不想继续为钱工作,只想找个地方好好学习佛法。家人原本对学佛、吃素就不支持,现在对姐姐赋闲在家,更加深他们认为学佛是消极的看法。请问怎样才做的圆满?

  答:找一个好的、真正如法的道场好好的去学习。学习一段时期回来之后,可能你家里人对她的态度就会产生变化了。学了之后,她就知道在家里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对待家人、对待亲朋好友、邻里乡党。佛法一定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在处处都是社会大众的好样子。但是学佛一定要记住,那三个根要扎稳,基础的基础还是要把《弟子规》学好。所以,到哪个地方去念佛修行,最好先到庐江去学一两个星期,住一两个星期,把《弟子规》落实。

  问:第十二题,弟子长年头痛,看了很多中医还是无法治愈。老法师曾经开示,把医药费捐出去给贫穷的人,自己就没有钱生病了。请问老法师布施医药给贫穷的人,究竟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圆满?

  答:圆满不在外,在心。你对於帮助病苦的人,你有这个热忱的心,这个心永远存在,就是圆满。遇到贫穷的人你都能够去尽心尽力帮助他,那是缘,最重要是要你有这个心。像佛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那就是圆满,圆满不在事,圆满在心。医药费舍给贫穷的人,这也是一个大愿,这个愿要能够持续,我们布施医药不是求自己不生病,我们没有这个念头。生病怎么样?生病念佛求往生,为什么?没有医药费,所以生病就念佛求往生,是要有这种决心。不能说是我为了不生病才布施医药费,那你是有条件的,你的条件未必别人接收。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发的心要真、要诚,不附带任何条件。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曾经看过佛书上说,意思是永远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不用害怕迷失。只要发这个愿,到时佛菩萨会指点开示你,你就仍然继续度众生,鼓励大众快快发留在世间度众生的心。请问这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圆融?书上所说的是否有偏差?

  答:书上说的很难,非常不容易;换句话说,书上说的谁出来保证?写这个书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了,他在六道哪一道你也没办法找他,他对你并不负责任。你要真正想生生世世继续度众生,你最好先见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在任何一道都不会迷失方向,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而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比你转生到世间来度众生容易得多。这一生我们求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有肯定的把握,来生得人身没把握,你说这为什么?因为你来生得人身是你自己的业力,你现在的三皈、五戒、十善有没有都做到?这三条做到了,给你说弟子规是打满分的,感应篇是打满分的,你来生肯定不失人身,你决定会到人间来。来生得人身一定比这一生更好,智慧福报都会更大,你会不会迷失方向?这就很难讲。如果迷失了,你又造业去了,所以你没有法子保证。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回头再来,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照顾你,你不会迷失方向,这个道理要懂。

  问:底下一个题目,弟子的理解如下,请法师开示。他有两个小题,第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在十法界,六道也在十法界,所以对没有听过佛法的人来说有六道,对学佛的人来说有七道;只不过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从来没有去过七道。

  答:你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到,我学佛五十六年没有听过这个说法,极乐世界也在六道里头,没有听说过。佛经上讲的,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是十万亿佛国土,根本是两个世界,不是在一个世界里头,我们在经上是这样听说过。你这是一个新的说法,自古以来祖师没有这个说法,我这么多年来接近很多法师,学经教,也没有听到这个说法。我不知道你这个说法是根据什么来的。如果是你自己理解如是,那你的理解是邪知邪见,是错误的。

  问:第二个问题,凡事都有因果,对学佛人来说佛法是一不是二,因果也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学佛就到极乐世界,不是来生到,是现在就到。以上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你的东西太深了,我不够资格解答你,我没有能力解答。我学佛五十六年,没有学到这个程度,所以你另请高明,我没有法子解答。

  问:下面一个题目,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说我不信佛,我深信因果。不信佛是我还没有证到佛果,深信因果是因为有我。虽然我不信佛,但是我在学佛,因为我想证到佛果。请问这样回答对吗?

  答:这样回答不对。为什么不对?你对於佛跟因果的真正理解不够透彻,希望你好好的去学经教,然后你的解答就会很圆满。我们这个讲堂里面,关於这些问题讲得非常之多。我相信你提出这些问题,你没有到讲堂来听过经,你没有接触过佛法,这是完全是你自己的知见,这个於佛法相距有很大的差距。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印《无量寿经》,是否经文之后加往生咒,还需要加补缺真言?这样的顺序对吗?

  答:可以加,也可以不加。对一般学佛人通常是不加的,可是对於读诵的人,像作为寺院里面课本的人,他们通常都加的。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之前修炼了别的法门,因为自己没修好,招来病魔,最终放弃。但是还想修,苦於无门,弟子知道修佛要不二法门,现在很苦恼,不知怎么办?

  答:你学佛开头,开头你是一门深入,如果开头就走不二法门,你是上上根人,你是今天的惠能大师,那很了不起。在中国历史上只出了一个惠能大师,惠能大师之前没有见过,惠能大师一直到今天也没见过。你现在出现,那是非常了不起,你能够救世界,你能够救这些苦难众生。为什么?你能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成佛。你现在是你自己跟外面人是一还是二?所以要好好想想,我跟一切人还是二,不是一,你没有入不二法门。譬如说你今天生活里面苦乐是不是不二?好丑是不是不二?你要常常想这些问题,你是不是真能做到?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我跟你说,我们现在讲《华严经》讲到第十二品贤首菩萨,贤首菩萨还没有做到不二。他很快了,他再升一级他就是不二法门,他现在还在二里头,还没达到。贤首是《华严经》十信位第十信的菩萨,不二法门是初住以上,所以还要提升一级。不二法门的时候十法界没有了,也就是世法跟佛法是一不是二,这个就高了,太高了。你能走向这个,再跟你说,生死不二,烦恼跟菩提不二,你是不是都做到?我们的确望尘莫及,做不到。做不到就从《弟子规》学起,这个才老老实实,凡夫没有法子去学法身菩萨、去学诸佛如来。

  问:底下有个问题,有一法师能一边书写一边念佛,请问老法师,这是什么境界?

  答:这个境界我不知道,我达不到这个境界,我书写的时候就不能念佛,念佛的时候我就不能书写,我还没有入不二法门。

  问:你讲经、答问时也能同时念佛吗?

  答:你要说念佛也可以,你说我没有念佛也可以。什么叫念佛?你的心跟佛心相应是念佛,这就是讲讲经、做任何工作的时候念佛没有断,心是佛心,这个可以这样讲法。如果是心里面真正有佛号,那佛号是没有。答问题的时候,我是专心跟你解答问题,我并没有在念阿弥陀佛。

  问:在我想来,凡夫终究是用心意识的,所以只能交替进行,如果佛号不断,又能从事其他的事情,那应该是自性当中流露,是登地菩萨的境界?

  答:对,你说这话不错,确实这是地上菩萨的境界。这个地,我们通常讲的是别教地上菩萨,在圆教,是初住菩萨,圆初住就是这个境界。

  问:下面一个问题,龙树菩萨是佛灭度后六百年出现在印度的人吗?大龙菩萨也是同时代的印度人还是龙宫里面的水族?

  答:龙树菩萨确有其人、确有其事,是佛灭度后六百年出现在印度。大龙菩萨是法身菩萨,他在水族里头那是他的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那时候他度这些水族,所以现龙王的身,这是菩萨应化,不是水族。水族那就不能比龙树还高,因为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他肯定比龙树菩萨要高很多。

  问:第十七题是在家居士是否要受菩萨戒才可以讲经?

  答:按照佛经的规矩是这样说的。但是现在要知道,现在佛的戒律没有了,不要说菩萨戒,佛法里头最低的戒,叫根本戒,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都做不到,其他都不用说了。我们前面讲过,可能你前面没来听。你三皈做不到,你五戒做不到,菩萨戒怎么会做到?所以佛家持戒是从十善做起,十善不是戒,十善是戒的预备,预科,在受戒之前先学十善,十善能够持了,这个戒就没有问题。所以十善是戒律的前方便,好像我们念书一样,先修班。有人上大学,在没有上大学之前,先接受这个预备教育,预科教育。预科成绩及格了,再上一年级,是这么个意思,这个一定要懂。

  现在有很多学者专家常常也讲经,最好的例子,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没有皈依,他也没有受戒。但是他在台湾大学,大概十几年的时间,晚年,完全教佛经。他在哲学系里面开的课,开的是大乘佛学、魏晋佛学、隋唐佛学。以后年岁大了,在台大退休,到辅仁大学,辅仁大学聘请他在博士班讲华严哲学。这个在佛经里面称白衣讲经,在大学里头开这个课程。实在讲,非常可惜,他七十九岁就走了。如果他寿命再能多活五年,他会对佛教产生很大影响。因为他对佛教真正信仰、真正契入就在七十九岁,可惜那一年就走了。

  他教我的时候很早,那时候他大概五十岁的样子,教我那个时候,他对佛法的认知是哲学。可是他晚年的时候不一样,他真的契入了。教我的时候跟我讲,佛经里面十分之八是迷信,十分之二是最高的哲学。他的十分怎么分的?十个宗派,十个宗派里面他只肯定法性宗跟法相宗是哲学,高等哲学,其他的宗派都是迷信。但是到晚年他完全改观,跟我的看法就很接近,所以我们也很谈得来。早年的看法,法性、法相认为这是高等哲学,那是什么?那是看到佛教的大门;认为迷信的,那是里面,你只看到外面,里面没看到。他是始终没有离开佛经,天天读经、天天学习,所以他进步也很快,到晚年的时候契入佛的境界了。对我学净土宗,他也很赞叹,他不认为这是迷信。

  所以佛法要深入,不深入不行!深入之后才了解。他喜欢《华严》,我对於《华严》的深入,我相信不会在他之下。我这次这一遍《华严经》讲下来,估计决定超过一万个小时,这是我们老师想不到的。《华严》内容是什么?我现在讲,用现在人的说法,《华严》的内容讲的五个项目,第一个是伦理教育,第二个是道德教育,第三个是因果教育,第四个是哲学教育,第五个是科学教育。方老师在的话,我要跟他提起他一定很赞成,一定很欢喜。真的,你不深入你不了解它,深入之后你才完全明白,这个东西就是应用在日常生活里。所以他讲一句话讲得很对,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真的,不是假的。

  问:下面第十八题,人过世后,如何供养礼敬才如法?是否一年或三年内,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供养饭?

  答:这个完全看你自己的发心,你对亡者的关系,你对亡者的感恩。亡者是父母,这个恩德很大,初一、十五给父母供饭,这是孝心,就像父母还在一样。确实提起自己的孝心,也能够叫你的儿女,你的子女,学孝道,这是好事情。年代久了,譬如说三年,我们供养三年,这是应该的。三年之后,每逢忌日、年节,忌日就是他往生的那一天,忌日,来给他修福,都是尽孝。人能尽孝,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淳厚,这是好事情。

  问:下一个问题,他说家中如果有人将要过世,是否需要把家里供养的佛像用红布盖起来?在行丧或行孝期间,家亲和眷属是否能在佛堂或寺庙行香礼佛?早晚课是否还要进行?

  答:不必把佛像盖住,佛菩萨形像在家里供养是最吉祥,冥阳都得利益。你要把它盖起来就错了,为什么?让过世的人跟在世的人都得不到利益,而且还有过失,这个浅显的道理我们要懂。行孝期间,家亲眷属可以在佛堂,可以在寺庙里面,拜佛、诵经或者念佛回向。早晚课一样做,做完之后回向给亡人,这非常好。

  问:底下一个问题,他说我们经常度各种不同的生物,发现动物的念头很多,不容易度。是否植物比较容易接受化度?

  答:植物跟动物差不多,都有灵性,你只细心,用真诚清净心细心的跟它沟通,你能够观察得到,动物比植物还比较更容易度。古大德讲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用真诚心对待动物、对待植物,都有明显的感应。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

  答:你想做护法神,不容易,护法神他的功德,给诸位说超过弘法的法师。为什么说?弘法的法师再有能力,没有人护持,他就一筹莫展。譬如说我们今天讲经弘法在这个道场,如果没有人建这个道场,建道场是护法神,没有人建道场,我们没地方讲,没有场所,没有缘分。提供场所,提供缘分,这是护法神,要护持正法,所以他的功德超过弘扬讲经说法的法师。你要晓得,我常常做比喻,建道场他是校长,他是教务主任,他是训导主任,讲经说法的是教员,他只担任这个科目,不一样。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把佛法是交给国王大臣叫他们护持,你想想这就有道理。

  问:末后一个问题,他说请问在家中布置小佛堂,是否可以安置在厨房隔壁?佛像是否一定要面对西方?

  答:这要看你家里房屋的结构,不一定在西方,供佛、供菩萨都供在上方。哪个方是上方?不一定。什么叫上方?这个位置是外面人走进来,无论从哪一道门走进来,他第一个看见,这个位置叫上方。所以就看你的房间有几个门,有一个门,他一定是面对著这个门;有两个门,他的位置一定是两个门进来,头一个看见的,而不是背对著门。背对著门那是下方,下方是主人的位置,上方是上宾、贵宾的位置,这个礼节要懂。

  放在厨房隔壁也没关系,尤其现在,特别是香港这个地方,居住环境是很紧张,空间非常小。甚至於有很多同修家里,最近我很少到同修家里去,七七年我第一次来讲经,常常有同修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参观,有很多家里真的只有一个房间。那么沙发,客人来接待的时候,实际上他不接待客人,我们去参观,他就是一个布帘子拉起来。像这种情形之下,供佛像要供,供佛像等於说就是一个房间,我们供佛像或者供在柜子里面,就像佛龛一样,不礼佛的时候门关起来,礼佛的时候门打开,这最好。没有这个,我们就用个帘子,拜佛的时候把帘子拉开,不拜佛的时候把帘子拉起来,这样就很好。所以都是要看自己居住环境空间来布置。

  下面是中国同修的提问,一共有十三题,恐怕时间不够。

  问:第一个题,母亲发愿为哥哥念一百部《地藏经》,诵经期间晚上看到灵魂,还有身体多处地方很痛,请问现在可不可以改念阿弥陀佛?还是把一百部完成之后才可改?

  答:最好是先把《地藏经》一百部念圆满,然后再改,这样比较好。疼痛不要去理会,求佛菩萨保佑就好。你能看到灵魂,或者看到有许多灵界的众生,这都是正常现象,不要害怕,把这些功德回向给他们。

  问:下一个问题,在家做早晚课是否需要依照课诵本的仪规?如不会唱诵,炉香赞等是否可以用念的?

  答:可以,在家里面一个人做,可以用念,不要用唱,也不要敲法器。尤其在香港,都是居住公寓,公寓你敲法器那个声音,隔壁人就来找麻烦,他要去报警这就不好了。所以要顾到周边的环境。还有很多周边的环境,他不是佛教徒,他信基督教、信其他教的。要跟他和睦相处,不要惹到麻烦,彼此心里头清净,这样就好。佛不会怪你。

  问:第三个问题,很多人喝酒吃肉时,会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为自己找藉口,请问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这种话是佛菩萨应化在六道里,特殊状况之下教人开悟的。对於一个持斋、持戒很严,他非常执著,分别心很重,贪瞋痴慢都不肯放下,所以菩萨用这个示现,你持斋、持戒那个严肃都没有用。像济公长老、金山活佛,他专门就是对付这种人的。他什么忌讳都没有,所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他心里真有佛。他确实对人、对事、对物他没有对立,他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是阿罗汉,没有分别就是菩萨,这个我们都讲得很清楚。你还有执著,戒持得再好,斋持得再好,你都比不上他。

  所以他是帮你开窍,不是叫你不持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提醒你,你要更重视实质的修行,那是形式。形式是对外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持得这么严?是教那个没有学佛的人,刚刚初入门的人,给他做个好样子;真正功夫得力,不是那个,这个一定要懂得。真正功夫得力是放下。所以你没有放下,那都叫世间法,放下才叫出世间法。我们在《华严经》上讲得很多,诸位要细心去体会。

  问:底下一个问题,弟子受菩萨戒三年,现想闭关,是否需要上寺庙受,还是在家里面受?

  答:我觉得你受菩萨戒三年,真的受了吗?不是在寺庙里受那个仪规就受了,那个不是的。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告诉我,你参加三坛大戒,那时候我们初学佛是居士身,三坛大戒里面有居士,传居士的五戒、八关斋戒、居士的菩萨戒。你去受了,受了你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是假的。其实你受也是假的,为什么?你没有得戒,你只有形式,参加这个仪式,你没有真正得戒,你对於每一条戒的开遮持犯、制戒因缘你一无所知。所以那是什么?那是假的,唱戏表演。你要真受,章嘉大师告诉我,真受没有仪式。譬如不杀生,不杀生这条你真做到,这条戒你就受了;不偷盗这条戒你真做到,这条戒你受了,佛菩萨承认,护法神承认。

  现在三坛大戒问题出在哪里?蕅益大师讲的,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比丘了。没有真正的比丘,传戒,这个三坛大戒都不如法,要真正的比丘。没有真正比丘,这个戒怎么受法?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可以求佛菩萨做证明,自己发誓,一定要坚持,佛菩萨给你做证明。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回过头来在地藏王菩萨面前,请地藏王菩萨给他做证明,他受沙弥戒,他受菩萨戒,没有比丘戒。比丘戒一定要真正比丘至少五个授戒,你才能得戒。到哪里找?一个也找不到。所以他老人家一生称菩萨戒沙弥。这就是菩萨戒,自己可以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我一定做到。

  今天谈到戒律,戒律非常重要,没有戒,佛就没有了。戒律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你就要肯定,如果你真的受了三皈五戒,弟子规你会打一百分,感应篇也是打一百分。为什么?你那是超过了,弟子规是一年级,感应篇是二年级,五戒是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看一年级的功课,肯定是一百分,肯定是圆满。所以想想,我们如果连弟子规都做不到,那全是假的,自己要晓得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我们今天老老实实,既然从小没有学,现在就认真努力来补习,一定要把弟子规落实,把感应篇落实,然后你才真正能学十善业。十善业落实了,才能学三皈五戒,像楼,十善业是第三层,三皈是第四层,五戒是第五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戒才是真的,你才真的有根,真的踏实。

  后面还有十题,今天时间到了,这个十题我们就留在下个星期五解答,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答香港参学同修       净土法门)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