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若你没有深刻地悲泣过,就不算真正开始禅修


   日期:2015/9/28 15: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个学生问道:你教导我们坐下时就专心坐着,吃饭时便专心吃饭。请问禅学大师也能在生气时同样专心地生气吗?

  铃木大拙回答道:你的意思是说生气时只管让自己大发雷霆,然后静得风平浪静?哈,但愿我能做得到这点。

  当心灵已觉醒之后,我们该如何理解人类的情感生活?有些修行传统把觉醒之心视为完全寂然不动,但有一次,我在禅修时不禁悲从中来,当时负责教导的客座禅修老师Dipama Barua说,「瑜伽士这样悲泣是没必要的。禅修老师是不哭的。」她告诉我。但我的第一位禅修老师阿姜查所说的话与之完全相反:「流泪是禅修的一部分。若你没有深刻地悲泣过,就不算真正开始禅修。」

  借着理解人类情感的所有层面以及体验最精细的情感,我们能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过程并不因为开悟经验而停止。

  有位佛教老师回忆她跟随禅修大师学习的经过:我当时正在参一则公案,但有时我会直接参与访谈,以至于根本没办法参自己的公案。我必须先谈自己的情绪问题,因为它们是修行的核心。有时内心生起的是愉悦的觉受,但更常碰到的是跟父母相处困难的不适与怨怼情绪,或是人际关系触礁的苦恼。我的老师在倾听我诉说时,会随之悲泣。他会说:「是的,我明白这有多么困难。有时候我的家人也是这样。」我以为他不应该说这些话的。他对我生命中的遭遇表现出的那份开放胸襟使我打开心门。他是这么人性化和悲悯,心甘情愿地陪伴在最需要他的人身边。

  我初遇佛教老师,精神科医师罗伯特·霍尔是在1974年。他设立了第一所结合身体、情感与灵修的罗米学院。我当时是新进的心理学家,我记得我告诉他说,自己正在学习如何诊断出那些外表看来正常的人的困难所在,以协助他们找出问题,并且回顾他们就医的历史,但我还不确定的是,该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

  「噢,别这么做。」罗伯特说。「您不会这么做?」我不敢置信地问。「不会,」他继续说道,「我只协助他们面对真相而已。真正的疗愈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们若不具备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就会不断把自己的问题归咎到别人头上,不论单一或一连串事件皆然。正如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所言,「我猜一般人之所以执意汲饮仇恨的毒汁,是因为他们明白一旦远离恨意,他们就被迫面对自己的痛苦。」唯有当我们愿意承认内心的真实情感,灵修才有可能继续向前迈进

  为了在禅修期间让自己更了解内在情绪的丰富性,有时候我会复诵一份单子,上面有多达五百种的情绪变化。它们是亲爱、有企图心、矛盾、愉快、对立、焦虑、冷漠、感谢、专断、祝福、心碎、平静、快活、恐惧、封闭、悲悯、专注、关心、好奇、快乐、沮丧、气馁、冲动、狂热、害怕、惊恐、憎恨、荣幸、谦卑、歇斯底里、欢欣、沉迷、感恩、阴沉、贪婪、嫉妒、欣喜、讨厌、拘谨、悲伤、愚蠢、昏沉、清醒、见多识广、同情,等等。

  若心灵真正觉醒,我们就有能力怀着温柔的心去接触这些内涵丰富的情感生命,由于我们开始接受感情的多样性和它独特的生命律动,我们便是在向人生的万千喜悦与悲伤顶礼致敬。不论外缘或内在心境如何变化,都要如实接受。尊崇道家哲学的男女不会在生命里不断抗争冲突。他们只是平静接受生命的本貌,满怀喜悦地……他们不会拔苗助长,而是顺从自然循环的运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