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宗萨仁波切:禅修是技巧,不是目标


   日期:2015/10/5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现在谈谈禅修。我不知道“禅修”是否为藏文“贡”或梵文“瑜伽”的正确翻译。“瑜伽”的藏文翻译是“纳久”,“纳久”是一个很伟大的字。“纳”表示正常,“久”表示财富,因此当你禅修时,理想上你应该在培养“正常财”。“瑜伽”和“贡”这两个字暗示着,它们和我们稍早谈的习惯于这个见地有关。

  大部分的禅修技巧有点像是安慰剂或是假药。我并非在杜撰,这是佛陀自己教授的。他说,一个禅修者最后真正的挑战,正是我们所修持的道。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话,他还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渡船到彼岸。如果你要到彼岸,就必须搭船;一旦到达彼岸,就该舍弃那艘船;如果你仍站在船上,就是没有上岸。你会发现,很多佛教徒非常执着于这艘船--- 佛教,他们甚至不知道,佛陀从来都不是佛教徒。这种佛教落入我先前提到的第二类---整体,而非组成部分。

  但尽管如此,这是唯一可行之路,因为我们像是病人,佛陀是医生,我们的疾病是混淆不清。比方说看到海市蜃楼,相信那就是水;而我们又是如此饥渴,所以非常需要水。当老师告诉我们:“嘿,你看,那是海市蜃楼,不是水。”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感觉松了口气,不再感觉失望。即使老师告诉我们那只是海市蜃楼,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愿意相信,我们宁愿相信那是水。

  所以,因为慈悲以及善巧的方便,佛陀和老师们就必须应付我们的期望。因此之故,你在佛教中看到一些似乎是有神论的祈祷,特别是如果你到西藏,那就更多彩、更纷乱了---蜡烛、酥油灯、转经轮、旌旗、佛龛,所有这一切。阿育王是最伟大的佛教国王之一,他活在佛陀圆寂后的四百年。阿育王时期之前的佛教,并没有佛像或任何象征物,我想这是因为大家忙于思惟见地。但于此末法时期,我们不知怎么地发展出这样的观念:道必须是复杂的。我们要求复杂性,因此我们现在有许许多多复杂的道---观想、持咒等等。

  但我们从来都不该忘记,这整个道好比是一艘船,只是为了帮助你到彼岸的一艘船。在此情况下,彼岸正好让我了解到,我的手迟早将变老,也了解没有一个东西可视为手、我的手并非独立的实体。

  无论如何,禅修是一再地帮助你习惯这个见地的一项技巧。它是技巧,不是目标。道亦非目标。禅修是项技巧,它是你必须要剥除的皮。这整个佛法的道有点像是洋葱,你见到一层层的皮。当你剥除第一层皮,心里想:“哦,这就是了!这是我的解脱,这是我的证悟。”过一段时间,你了解到这只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幻想,然后将它剥除。随着一层一层的剥除,你最后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爱无界之佛心禅语:aiwujiefo)

  佛教徒一旦发现什么也没有,他们会感到很高兴。使自己免除必须去发现里边有个什么东西的负担,比方说发现灵魂或某个珍贵之物,免除这个负担很重要。去发现里边有个什么东西时,假如我们运气好会上天堂,运气不好就下地狱,因为根据佛法,此非正见。依佛法而言,我们必须剥除这些我们拥有的顾忌或烦恼。我要强调的是,对许多佛教徒而言,佛教是一个经过非常复杂、精细设计的顾忌,但它是此时我们必须使用的顾忌。

  你当然知道什么是禅修---坐直、正常呼吸等等。无论如何,当某个人正在禅修,我们认知到这个人什么也没做。这其实已经相当不错。基本上,禅修即是什么也没做,绝对是什么也没做。这可不容易!成千上万人想要什么都不做,却无法达成,因为我们总是需要做一些事,不是看电视,那就读小说、办party、持咒、刺青、或染发。我们总是必须要做一些事!其原因是,当我们什么都没做时,我们感到孤单,不是吗?而这正是我们所不喜欢的,因为我们里面有着基本的不安全感,此基本的不安全感其实是不知道自己存在与否。为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存在,我们必须社交、购物、或做些什么事。禅修正好相反,禅修总是面对事实。因此我们该如何面对事实?什么事都不做。这可不容易!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何要禅修?如果你要追随佛陀的道,你的目的不是获得快乐。快乐并非我们的目标,佛教的目标不是快乐,了解这点很重要。因此,这是何以佛法永远不应被认为是一个治疗法。佛法正好相反,佛法其实要拆解你!这真让人觉得沮丧。如果你真的想要修持佛法,它其实会让你无所适从。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当你到达某一层次,你了解到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无所适从的,然后你获得某一种信心。我想,那时你将会法喜充满,但我尚未到达那个阶段,这只是我所听闻到的。然而我可以确定的是,佛法和快乐并不相干。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非常易变、无常的东西,今天的快乐到明天就不是快乐,明天的快乐到后天变成别的东西。

  当佛教徒说,“希望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谈到快乐,我们谈的是了解实相,跟感觉没有关系。你知道我们的快乐一向多变。我们对某些人感到很兴奋,甚至初次见面就觉得很雀跃;但一两年后,即使只是看到他们都让你感到厌烦。这是确有其事!

  现在回到禅修。什么事都不做,这并非容易的事。有两件不容易的事:什么都不做,以及生活在自由社会中、认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这很困难,非常困难!即便有人给你绝对的自由,你也不使用。我们没有胆量勇气,我们没有信心去做想要做的事。或许你自认为是自由社会的一员,不,你在自己的顾忌当中并不自由。这不容易。这是两件不容易的事情。

  学生:“大家如此害怕自由,是否因为他们必须面对真正的自己?那可能是邪恶的、也可能是善良的。”

  仁波切:“首先,佛教徒并不真的相信有人给你自由。第二,我们有自我,因此我们不使用自由。举例来说,我知道有些人花许多钱购买不同的领带,每一条领带都可以喂饱500名衣索比亚人。我不明白他们为何要结领带,因为所有服饰中,这是最没用的,不是吗?它没有口袋,你不能把钱放在里面;它不保暖;它看起来像是挂在你颈上的一条鱼。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戴它,但因为我们想要看起来称头、我们须要融入某个社交环境、或者我们需要受邀至某个需要打领带的宴会,所以我们打领带。这就是为何到头来我们做了所有这些约束我们自己的事情。”

  学生:“您谈到不打领带,我完全赞同。但我在某处读到,出家人穿的僧袍的颜色具有某种意义。为何您必须穿着某个标准型式的衣服?”

  仁波切:“当佛法传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文化的面向贡献良多,但也正是这些贡献误导了人们。这蛮有趣!首先,没有阶级之类的意思。再者,假使你真的要分阶级,佛教中地位最高的是实相或是佛法,然后是传法的佛陀,接下去是僧众。因此有这制度上的安排,这是理论佛教拥有的少数制度或象征之一。(爱无界之佛心禅语:aiwujiefo)

  但除此之外,还有僧袍。佛陀在世时,他告诉出家人穿三种颜色的衣服,他们可以选择蓝色、红色、或黄色。并且理想上,衣服的质料是人们摒弃不用的质料,然后必须将它染成其中一种颜色,只为提醒你曾立过某某誓言,并且帮助你守戒。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义。禅修时,通常建议你要坐直。并没有理由表示你不能躺着禅修,但还是鼓励你坐直来禅修。为什么?这帮助你规范自己。假使躺着禅修,基本上你更容易睡着。大部分标准的或理论的佛教象征或传统,和戒律有关。”

  学生:“我想知道见地究竟有多重要。难道一个没有某某信仰、遵循某某见地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全然正常的人吗?或是说,一个人必须尝试或建构他自己的见地,以获得某个正常状态,这很重要吗?”

  仁波切:“当我们谈论见地,有许多不同层次的见地。当然,每个人都有见地。见地基本上是一个想法,根据这个想法,我们行动。举例来说,BMW是很棒的车子,这是一个见地。然后你日以继夜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买一辆BMW,这是禅修。最后你终于买了一辆,然后你总是担心它会不会被刮伤,这是行为。见地、禅修、和行为,每件事情都包含着它们。然而,佛教徒当然会和其他见地辩论。佛教徒会说,一个凡庸的见地有许多缺失,这是何以他们称这种见地为相对的见地。为什么?因为也许一年之后,你就不喜欢你的BMW了,反而爱上法拉利跑车。这证明BMW并非究竟的快乐或究竟的实相。因此,能够定义究竟见地的,是那些不会改变、不依靠任何其他因缘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我的意思。我们对于自己的手的见地,完全错误,我们以为这只手和昨天的同一只手一样。如果我问:“你昨天在那里吗?”你回答“在那里”,好像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但并非如此。你看,你就是有错误的见地!这是习惯。然后当我问到:“这个你是谁?”你指向每一处---你的脚趾、你的鼻子、你的胸部。关于你,你有这整个抽象概念。这又是错误的见地,因为没有一个实在的、可触摸的实体,可以被称之为你。”摘自2003年4月仁波切在澳洲雪梨的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修       宗萨仁波切)(五明学佛网:禅修       宗萨仁波切)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禅修对现代的意义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