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本愿念佛无颠倒事(二)


   日期:2015/10/5 16: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今言终时,正暖尽识去。

  莲池大师将前面所说的“其人临命终时”这句话意思,就解释为“将欲命终”,就是还有一口气在的时候。现在说“是人终时”,就是“暖尽识去”,体温已经冷尽了,神识已经离开肉体了,也就是已经死亡了。

  三时态二因果

  下面要说的道理非常的重要,诸位要好好听。

  《阿弥陀经》往生修因之经文,有三个时态:“若一日至若七日”,指念佛之人,平常时日之时,此时佛与圣众尚未现前。“临命终时”,指念佛之人,尚未断气之时,此时佛与圣众已经现前,而且加佑。“是人终时”,指念佛之人,已经断气之时,此时佛与圣众已经现前,接引往生。

  这三种时态,师父写的非常白话,也非常清楚,识字的人大家都看得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段经文是指念佛的人在平时;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还未现前。

  再来,“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段经文是指,念佛的人还未断气的时候;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已经现前了,而且“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所以这二段经文有因有果。因就是平时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果就是临终时阿弥陀佛现前加持。所以因与果你知道了,时态也明白了,那你有想要得到临终阿弥陀佛现前的“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你只要做好修因,就是平时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诸位菩萨!这样平时的念佛,有没有重要?很重要。平时的念佛修因,才使得临终时阿弥陀佛现前加持,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意不凌乱;不是平时懈怠不念,一直等到临终才念佛,感召阿弥陀佛现前,不是这样。当然临终念佛,能感召阿弥陀佛现前。但是临终才念佛,是对平时没有遇到佛号的人而言,不得已,临终遇到佛法,才临终念佛。我们现在是平时就遇到佛号,就要平时念佛。

  请问诸位菩萨一个问题,临终念佛和平常念佛,哪一种念佛比较有把握?当然是平时念佛。你现在平时可以念佛你不把握,你要把握在未来临终不可把握的,那你哪有智慧?没有智慧。所以,为什么师父要一再鼓励大家回来打佛七,认真念佛共修?师父真正关心你的法身慧命。因为经文我非常的了解,知道你只要做好平时的认真念佛,临终阿弥陀佛来迎接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千稳万当,百分之一百。

  平时你懈怠不念佛不闻法,一直盼望临终有人助念,尤其是有的老菩萨,会事先来跟师父拜托:“师父!我临终的时候,您一定要来为我助念哦,要来为我开示哦,一定要开示得详细一点。”奇怪,很多人知道要交代师父为他开示详细一点。“师父!我若死了,您要帮我作佛事。”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不可知的未来。师父纵然很慈悲答应你,我难道有办法百分之一百一定做到吗?不一定。不是说没办法,你怎么知道没办法?不一定。

  假使说临命终,师父无法为你助念开示,阿弥陀佛现前为你“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够不够?足够了!没有师父的助念,有阿弥陀佛的助念,难道不会比较好吗?一定比较好的。所以,你要将你往生的希望寄托在阿弥陀佛。你不可以将你往生的希望寄托在师父,这样不对。

  所以,加入助念团,是因为体解到阿弥陀佛的慈悲,要引度更多生死的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份感念佛恩,当佛的使者,使很多生死的凡夫,能因为我们的助念而往生。不是像很少部份的人错误的观念:加入助念团,是希望自己在临终有师父的助念、有大家的助念。你将你往生的希望,寄托在临终,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临终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有阿弥陀佛现前,你还需要担心吗?那阿弥陀佛为何会在你的临终现前?这果报就是你平时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嘛。所以你做好修因,临终佛现前的感果,是阿弥陀佛绝对会兑现的,你不用担心。你若担心,表示你对经文不了解,你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对不对?

  你若有播种就一定有收获,所以,你不用担心收获的事情,你只要做好播种。你希望秋天有花生的收成,春天你将花生米种下土壤里,这件事你做好了,秋天你就有花生的果实收成。意思就是说,你平时的若一日至若七日认真念佛,一生不退,临终阿弥陀佛现前,是百分之一百,这在前面不但理论或实例,都跟大家报告过了。

  所以,“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人终时,指临终一直到死亡,阿弥陀佛现前,经过加持护佑,使这位临终者,正念分明;然后生命终了,断气了,心不颠倒,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这样心不颠倒,是自己修行念佛的工夫还是阿弥陀佛现前的慈悲加佑?阿弥陀佛现前的慈悲加佑。所以,这段往生因的经文,经过师父这样分析,你就非常的明白了。

  所以,你希望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你就做好平时的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你希望命终之后,心不颠倒,即得往生,你就平时若一日至若七日好好的念佛。因为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之因,就能感召临终阿弥陀佛现前;因为阿弥陀佛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使得这位念佛人断气之后,心不颠倒。所以心不颠倒,是在“是人终时”之后,是在阿弥陀佛现前之后,不是在临终阿弥陀佛还未现前。所以,我们将来一定是心不颠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而且断气了,随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还会颠倒吗?绝对不会,一定是法喜充满。所以,要担心“心不颠倒”的事情吗?不用。除非你平生不要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

  所以,总归临终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西方这件事而言,都是因为平时做好若一日若七日的念佛,才能够得到这样的果报,对不对?所以,临终念佛很重要,我跟你说,平生念佛更重要。因为平生念佛是我们有办法作主的,临终念佛是我们不一定有办法作主的,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有可能在临终,已经成为植物人了,已经成为老人痴呆了,甚至发生车祸意外,甚至发生空难。前阵子法国航空公司AF447班次空难,飞机上228人全部罹难,救难人员才找到二具尸体而已。生命这么无常,无常到这么短促,你还敢盼望临终念佛吗?

  现生的念佛你有办法把握,临终就有佛现前来迎接,决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西方,因与果就非常的清楚了。你平生不把握,要把握在很难把握的临终,这样哪有智慧?何况像“九二一”大地震,发生在半夜一点四十七分,当你在夜梦之中,连心理准备都没有,死亡就已经降临了,那个时候你会有办法念佛吗?不知睡到哪一殿去了,还知道要念佛?

  所以,平时好好的念佛,就不用担心临终的事情。临终阿弥陀佛现前,这是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愿,所以临终正念往生,心不颠倒,这些事情,都是阿弥陀佛会为你周全,你只要做好修因。有喝白开水的动作,就能获得解渴的果报,所以你不用去想解渴的事情,你只要去做喝白开水的动作。作修因,自然就会感果。诸位,这样明白吗?

  这段经文师父整理出四句话,这四句话就是要说出这段往生因经文的因与果,以及时态。这四句话就是:

  因为平时念佛,所以临终佛现;

  因为佛圣来迎,所以正念往生。

  这四句话你牢记在心,那这段往生因经文的因果与时态你就明白了,那你就会很注重平时,好好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这就是为什么师父要每个月举办佛七,请大家回来参加、认真念佛的原因。因为师父知道,你只要平时做好念佛的修因,临终阿弥陀佛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一定是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四句话,师父念一句,你们跟着我念一句,牢记在心,好不好?

  因为平时念佛,所以临终佛现;

  因为佛圣来迎,所以正念往生。

  从头到尾师父读一遍,然后你们再读一遍:因为平时念佛,所以临终佛现;因为佛圣来迎,所以正念往生。

  心不颠倒

  下面解释“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只有四个字而已,有很深的道理可以说吗?不但有,而且你会发觉,误解这句话的人还不少。透过前面的道理,你就了解,原来心不颠倒是在佛来迎接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断气之后。是佛现前之后,所以心不颠倒,可见是佛力的加持。

  心不颠倒,依《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意,心不颠倒,指心系于二事,一者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无量寿佛之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二者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乃是无量寿佛功德所成就。对此二事得闻思惟之后,生起净信,因此内心对无量寿佛之本愿名号不动乱、不杂乱,是故心不颠倒。

  心系二事不杂乱、不动乱

  根据《阿弥陀经》以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经意,心不颠倒,实在是对这二件事情,内心没有动乱、没有杂乱。这二件事情就是:第一、“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无量寿佛之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心中思惟阿弥陀佛的名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内心没有动乱、没有杂乱。第二就是,“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乃是无量寿佛功德所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与正报,为何非常的庄严?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行功德所成就的。对这二件事情,内心没有动乱、没有杂乱,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心不颠倒解释为对世间的感情、亲情、名利都完全不执着,看得开,放得下,这是一般凡夫不一定做得到的。事实上,凡夫在临终,因为与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难免都充满着哀伤痛苦,这是很正常的,也很符合人性。譬如说夫妻结婚三十年,一家大小过着幸福快乐的人伦生活。有一天太太重病将要死了,身为先生的不会伤心,哪有可能?夫妻结婚三十年,那感情是非常的深厚,哪有可能太太将要死了,做先生不会伤心难过?妈妈将要死了,当子女的不会伤心难过?一定会的,因为这是人性。

  你去看《大般涅槃经》,世尊将要涅槃了,说出化缘已尽了,要进入涅槃了,阿难、目犍连、舍利弗这些声闻弟子,可说每个都非常伤心。尤其是阿难,奉事世尊二十七年,在俗而言,阿难与世尊是堂兄弟,在法而言,阿难是弟子,世尊是师父,哪有说师父将要死了,弟子连一点伤心都没有?有一天,我若要死了,你们会伤心吗?会。你若连一点伤心的表情都没有,根本对我这个师父都没有一点法情。“师父早就应该要死了,现在才死。”你都没有一点伤心的表情,那我们根本就没什么法情可言,你对师父的教化之恩,丝毫都不在乎嘛。你若感恩师父平时对你的教化,那么辛苦讲经说法,教导你念佛往生西方,有存念在心中,我快要死了,你一定会伤心难过嘛,对不对?至少也要假装一下。

  所以,一个人在临终,不管与任何人生离死别,内心难免会离愁依依。但是这和心不颠倒有相关吗?“心不颠倒”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在说这些事情。

  心不颠倒是在说,“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无量寿佛的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心不颠倒是指,“若一日或七日,思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乃是无量寿佛功德所成就”,是指这两件事,在心中没有动乱、没有杂乱,这样叫做心不颠倒。

  一般人看到《阿弥陀经》“心不颠倒”,就怕:“自己临终,已经变成老人痴呆了,没有办法念佛了,所以无法感召阿弥陀佛现前,这样不会往生。”都是这样担心,就是对“心不颠倒”这句经文的意义和时态不了解。

  所以“心不颠倒”这句话,我们要好好详细的探讨。后面还说到“往生”这二字的意义,而且会说到三种往生、四种往生。你从这段“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经文,深入正确无误的体会了解,你一定会很安心念佛。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选自《阿弥陀经精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临终       颠倒)(五明学佛网:临终       颠倒)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果煜法师:禅者,如何修「临终正念」 

 如本法师:临终遗嘱 

 净界法师: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你平常能够做假,但是临终你绝对做不了假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临终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