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本愿念佛无颠倒事(四)


   日期:2015/10/5 16: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愿力摄持,心不颠倒

  窥基大师,《阿弥陀经通赞疏》云:不颠倒者,不移正念也。

  “不颠倒”就是没有改变正念,在心中就是这句佛号。心不颠倒,是已经断气了。断气了,随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会没有正念吗?不要说已经断气了,是人终时之前的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已经现前了。不要说有多少佛菩萨,西方三圣就好,将来你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观世音菩萨现前,大势至菩萨现前,你心中会有正念吗?会。佛菩萨现前,佛菩萨的光明,威神加持护佑,你的心中还会没有正念?绝对是正念,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下面莲池大师的开示,说得很详细,将颠倒解释比较详尽。我们来看莲池大师的开示。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颠倒者,由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如前所谓,将舍暖触,一生所作,俱时现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就令作善,合生人天,未免憎爱父母;乃至小圣初心,犹不能正知出入,皆所谓颠倒也。乘此颠倒,三界七趣,随业受生。今既一心不乱,则内凝正念,外感佛迎,舍此报身,径生彼国。

  这段法语,莲池大师先将“颠倒”这二字作了详尽的解释,然后再说,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人,“内凝正念”,内心有了南无阿弥陀佛的正念,外感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舍此”,舍掉这个业报身,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就没有颠倒的事情。

  那么六道的轮回才是颠倒,所以莲池大师说,颠倒就是因为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平时不要念佛,“心多散乱”,所以到了临终要舍暖触的时候,就是临命终将要死的时候,“一生所作,俱时现前”,这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一个人一生所作所为,在临终会业障现前,犹如电视屏幕,将一生的行为在屏幕映现出来。所以平时的精进念佛,有没有重要?有。你平时每天认真念佛,临终会平时所作所为现前,那你平时因为每天认真念佛,临终佛号一直现前,不就是正念分明吗?对不对?当然。

  那么,莲池大师说:“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要堕落地狱的,不是看到地狱的种种刑罚——看到地狱种种刑罚,当然这个临终者会不想要投生。要堕落地狱,是看做很漂亮的花园树林,结果一进去就堕落地狱。“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就是要堕落畜生道作马作驴,所看到的会是富丽堂皇的殿宇。

  “就令作善,合生人天,未免憎爱父母”,这意思解释一下,大家才了解。譬如要投生在人道,在过去中阴神识看到这生父母,男欢女爱交媾,所以会生出一念贪爱父母之心,这份贪爱父母男女欲望的心,若男众就会贪爱母亲憎恨父亲,若女众就会贪爱父亲憎恨母亲,就是如此。那一念贪男女情爱,神识念头一动,马上就堕落受精卵里面。受精卵游离到子宫着床,形成十个月的胎胞,孕育十个月的生命,才诞生在人间做人。你我都是这样来人间的。

  说起来,杨杰居士所说的话,实在说得没有错:“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都是贪爱男女的情欲,所以堕落在人间苦海,怪什么人?怪自己。所以无论男女,到了青年之时,奇怪,爱情这一科不用学,大家自然都懂得,实在奇哉怪哉。也没有人规定,只要到了适婚年龄,男众懂得找一位对象,准备娶妻结婚;女众也没有人教,也知道要交一个异性对象结为夫妻。这就是因为生生世世,我们对这些事情,已经做得非常熟悉了,熟到不用人教就都会了。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对这句较生疏的佛号,把它念到很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生处转熟,就是佛号生疏,把它念到很熟,将来临终现前,佛号先起现行,那一定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熟处——对感情、亲情、名利、财宝、五欲,这我们已经很熟了,熟处转生,我们尽量慢慢淡化,叫我们要完全放下,那是不可能,慢慢的淡化,计较不要计较那么多,计较一些些就好,这样慢慢我们的心就会迈向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如此。

  “小圣初心,犹不能正知出入”,你看证小果的人,初果须陀洹的人,还不知道他出胎入胎。

  这都是颠倒。也因为颠倒,所以在“三界七趣之中随业受生”。说七趣,就是多加仙道这一道。

  那现在,“一心不乱,内凝正念,外感佛迎,舍此报身,径生彼国”。所以,一个念佛的人,将来临终,阿弥陀佛现前,绝对是心不颠倒而往生。

  下面引用大佑法师的开示。

  大佑大师《阿弥陀经略解》云: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故云心不颠倒。

  大佑大师将“心不颠倒”这句话解释得非常好。“乘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不为平时的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所以阿弥陀佛现前愿力摄持,一定正念现前,这样叫做心不颠倒。大佑大师将这段往生因的关键道理说出来,说的太好了,跟大佑大师鼓掌赞叹(掌声)。

  所以,师父一再强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临终,阿弥陀佛现前,就万事OK,对不对?那一定自己临终,阿弥陀佛会现前,就是在平生念佛,直到临终不退,你做好这样的修因,自然就感召临终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现前,“愿力摄持”,也就是经文所说的“慈悲加佑”,当然就会“令心不乱”,所以不会被“妄想攀缘倾动其心”,不用烦恼妄想。大佑大师这段话说的很好。

  下面传灯大师所开示的,意思也大同小异,也说的很好。传灯大师是蕅益大师的师伯,《弥陀圆中钞》写得也很好。

  传灯大师《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云: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说得好不好?实在太好了,跟传灯大师鼓掌(掌声)。传灯大师这段法语的开示,把它抄起来,贴在墙上,每天要出门念一遍,你就安安心心念佛了。重要的法语不用多,了解了,明白了,你就很安心念佛。

  “娑婆众生,虽能念佛”,但是“浩浩见思”,就是见思烦恼很重,实在还未伏断,但是临终——

  “垂终”就是临终,能够心不颠倒,“不是自力而能主持”,不是自己修行的工夫,“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说的有没有道理?事实就是如此,说的太有道理了。不是自己有办法念佛念到心不颠倒,现在平时就已经颠倒了,何必等到临终?就是因为临终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乘大愿船而来拔济。拔济谁?我!对,你这样想就对了,拔济我。就是拔济我这种临终有可能会颠倒的人,所以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愿,就是要让我这种临终会颠倒的人决定不会颠倒,所以阿弥陀佛才会发临终接引愿。“虽非正念而能正念”,阿弥陀佛现前要来拔济了,当然就正念,所以这样叫做“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下面引用元照大师的法语。

  元照大师《阿弥陀经义疏》云: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因前诵佛,罪灭障除;净业内熏,慈光外摄,脱苦得乐,一剎那间。下文劝生,其利在此。

  这段法语,若详细体会元照大师的意思,其实与传灯大师、大佑大师所说的,是大同小异,只是不容易深入体会,也许就看不出佛力的思想。

  “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这是在说,一个人在临终,善业或恶业会起现行。“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起恶念,起邪见,或者是生出系恋,眷恋人间,无论眷恋亲情、感情、名利、财宝,这是一般人很容易有的。“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虽然元照大师是这样解释颠倒,但是下面才是重点。

  “因前诵佛,罪灭障除”,这二句话是重点。“因前”就是还未临终如此起恶念、邪见、系恋、猖狂或颠倒之前,也就是平生念佛,所以罪灭障除。所以最重要的是不是在平生的念佛?是。元照大师这样开示,也能使我们体会,因为临终很有可能会起邪见、起恶念、生系恋的心,所以平生的念佛就非常重要。因为平生的念佛,所以使临终这些恶念、邪见、系恋的心不会起现行——罪灭障除。

  “净业内熏,慈光外摄”,这就是佛已经现前了。“净业内熏”就是内心念佛,“慈光外摄”就是阿弥陀佛光明普摄,这不就是在说阿弥陀佛现前对这个念佛人的威神加持吗?“脱苦得乐,一剎那间”,这个念佛人离苦得乐,在一剎那间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下文劝生,其利在此”,下面就是世尊劝愿往生,利益就在这里。

  下面蕅益大师的开示,也说的很好。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这段文同样很值得大家好好的牢记在心。如果你对临终有可能颠倒而内心担心,除了每天读一遍前面传灯大师那段法语以外,蕅益大师这段法语,也每天读一遍,我相信你的担心就会消弭。

  蕅益大师说:“唯有信愿持名,仗佛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说得实在很好。你要做到的就是“信愿持名”这句话,信愿持名就是往生三法信、愿、行。持名是行。无论自力念佛、或二力念佛、或他力念佛,都一定要做到往生三法。做到往生三法就是仗他力,所以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是自自然然的一件事情。就像喝开水靠开水止渴的力量,就像吃饭靠白饭止饥的力量,就像吹冷气靠冷气凉爽的力量,就像服药靠药物治病的力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如何仰仗佛力?蕅益大师两句话一语道破,“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信愿持名一定要做到:信做到深信,愿做到切愿,行做到力行。深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念佛,一生不退,你能够做到,不管你是自力念佛或他力念佛,是信心念佛或疑心念佛,是专修或杂修,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报土与化土的差别而已。所以蕅益大师说: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

  “佛慈悲愿,定不唐捐”,说的很好,因为你做到往生三法信、愿、行,所以阿弥陀佛发愿所成就的愿力,要救你“决定不唐捐”,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愿力不会白发的,你念佛也不会是白念的。

  有的老菩萨,对净土教理还没有相当的深入,虽然认真念佛,佛珠拿着虔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一天念佛那么多,临终阿弥陀佛若没有现前来接引我,那我就白念的了。”绝对不会白念的,佛号不管你念多念少,你一生用心在称念这句佛号,师父敢跟你挂保证,你绝对不会白念的,阿弥陀佛的愿力不会白发。最怕就是怕你不念佛,最怕就是怕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你没有念佛、没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感应阿弥陀佛的因,也就是没有播种怎么有收获,没有喝白开水怎么会解渴,没有吃饭怎么会止饥,没有服药怎么会治病,意思一样。

  所以,重要的你有念佛,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愿有行必然有信,往生因圆满具足,所以佛的慈悲愿定不唐捐。(选自《阿弥陀讲精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临终       颠倒)(五明学佛网:临终       颠倒)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果煜法师:禅者,如何修「临终正念」 

 如本法师:临终遗嘱 

 净界法师: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你平常能够做假,但是临终你绝对做不了假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临终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