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72集)


   日期:2015/10/5 21: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大家好!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释开进,恭敬汇报的主题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八相成道示净土,信愿持名佛道成。

  师父上人常告诫我们,学佛就要学习释迦牟尼佛。一言一行学得跟佛一样就成佛了。试问,学习佛什么呢?

  世尊一生亲身力行,广演八万四千法门。师父上人讲过,律是学习佛的身,教是学习佛的言论,禅是学习佛的心。唯有净土含摄一切法,所谓门门归净土,门门都是净土。

  《文殊般若经》言:「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又经言:「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可知,一句佛名包含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万法归於净土。所以,诸佛「八相成道」,「显示三乘」正是为演说净土妙法。此正契善导大师所言:「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1)凡夫得度生死,唯依净土。

  当今,我等身处末世,福薄障重,欲得度脱也唯依净土。正如《观佛三昧经》中佛劝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可知,其余法门非我等劣根所能受持,唯有念佛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又《大集念佛三昧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可知,念佛法门正是为度脱我等恶苦凡夫。

  (2)欲成如来妙果,唯依净土。

  《无量寿经》中诸大菩萨皆「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微妙法者,即「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之念佛法门。又《阿弥陀经》云:「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持名念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知,世尊正是依持名念佛,证无上菩提。又《观佛三昧经》言:「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可知诸佛如来,亦由念佛而成无上正觉。

  综上所述,末法凡夫唯依念佛法门,得以脱离生死,又必定依此法而成就佛果。由此,一切诸佛八相成道、作斯示现正是顺世间故,为我等德薄障重凡夫示现净土之微妙法也。我们学佛就是学「八相成道示净土,信愿持名佛道成」。

  八相成道为:(1)从兜率天下;(2)托胎;(3)出生;(4)出家;(5)降魔;(6)成道;(7)转法轮;(8)入涅盘。此乃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在《无量寿经.德尊普贤品》中世尊对此八相成道有详细解释。其中,示现修行成道的前六相为:「愿於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细细体味,诸佛正是为我等示现净土念佛法门。如下图所示:

  愿於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发菩提心,即信愿往生心) 舍兜率,降王宫,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

  (看破,放下)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自在,随缘)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定,慧)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微妙法,即净土念佛之法)(戒)(戒,定,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信愿持名)

  [图注] 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愿於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即是发菩提心,,亦即信愿心。「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正是示现「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之念佛法门。由此,诸佛一生行谊正是示现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亦即「信愿持名」之净土法要。

  而诸佛示现的「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正是引导我等恶苦凡夫要看破、放下,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此根基,培植福善。方能生起真信切愿,方能完全受持一句佛名。

  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愿於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即是发菩提心,亦即信愿心。「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正是示现「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之念佛法门。由此,诸佛一生行谊正是示现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亦即「信愿持名」之净土法要。而诸佛示现的,「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正是引导我等恶苦凡夫要看破放下,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此根基培植福善,方能生起真信切愿。

  由此,诸佛示现的净土法要正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亦即「信愿持名」。一句佛号,即是「得微妙法」,即是六度万行,即是弥陀一乘愿海度众之法。此一佛名,即可「成最正觉」。正如来佛寺三位圣贤,只一句佛号,就圆满成就。

  而诸佛为何要示现「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呢?实乃「作斯示现,顺世间故」。我等乃「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之恶苦凡夫。由於善根福德不足,真信切愿之菩提心难发,於一佛名又不能真心受持,故诸佛示现正是引导我们要注重学佛的基础,即师父上人常讲的扎根教育。学佛的根基圆具,即是善福深厚者。以此福善,方能生起信愿之菩提心,才能入净土之门。

  如《无量寿经》言:「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戒定精进门即学佛基础也,有此基础才能通达甚深念佛法门。又如《弥陀经》中,世尊唯劝持名念佛之行,实乃,此经当机者为诸善男子、善女人。此等众生宿植善福,听闻净土,即能生起信愿心,若一心念佛,即往生无碍。而《无量寿经》和《观经》当机者正是我等恶苦凡夫,善少福浅,於净土之微妙法,不能信受。故《无量寿经》中佛劝五恶众生须先修五善,又在「往生正因品」中劝发愿往生者须行众善及六度等行,有此基础,才能通达甚深微妙法;在《观经》中,佛言净业成者,方能往生。所以劝我等先修净业三福,此乃一切诸佛净业正因。

  善导大师言,净业三福修其一即可回向往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恶邪见阐提人也。可知,净业三福乃净土法门的入门基础;无此基础,一切修行皆枉然也。正是由於具三福之一即是《阿弥陀经》所言的善男子、善女人,皆是善根福德深厚者。若三福第一福都做不到,乃恶骄懈怠及邪见之人,难於受持净土之法。由此,师父上人常劝我们,至少要做到十善(即第一福),才是善人,才能入佛门,才是佛弟子,否则念佛都是假的,不得利益。由此,我等修学净土须从基础修起。

  今日,我等有幸得遇师父上人,师父以无尽的慈悲智慧,随顺当前众生根性及心态,以浅显和顺的方式引导我等入佛知见。由此,师父上人将菩提心浅释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将净土修行浅释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此乃学佛之菩提心,师父上人言,「真诚」是菩提心之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心,即「愿成无上正觉之心」;「慈悲」是他受用心,即度众之心。若具有成佛度众之无上菩提心,而念念希求往生极乐,乃真正信愿心也。由此,修学净土须先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以此心而生起真信切愿,有此心才能对一句佛名念念不离。

  正如古人言:「入道要门,发心为首。」蕅益大师言:「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等凡夫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以此念佛功德,自自然然信深愿切。若能真信切愿,又必将佛念,念佛乃至一声,福善圆满,即可往生也。师父上人也特别强调菩提心,曾言:「若心不清净、平等、慈悲,仍是贪瞋痴,即使每天念佛十万声也是枉然。」我等善少福浅,菩提心难发。佛在《观经》中劝苦难众生先修净业三福,师父上人也劝我们至少要做到第一福。以此净业正因,才能生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才能入净土之门。

  以下报告主要依据师父上人的讲经资料对菩提心详解之。

  甲一、真诚

  真诚,真实诚敬之心,此乃菩提心之体,亦是学习世出世间一切法之根本。师父上人言:「真心即自性」。而诚敬乃真心自然流露出的对一切人事物的恭敬心。

  世尊出家学道,实为贪迷众生能脱离轮回之苦,此乃无上真诚心。又师父上人称赞贤公和尚曰:「弱冠感悟轮回路险,死生事大,真为出离生死而出家。出家后以成佛度众生为志。」贤公实乃以至诚心出家学道啊!

  由此,真为脱离六道,真为生死,真为一切苦难众生而欣求极乐,乃念佛之真心也。以此心,而诚敬、感恩诸佛菩萨、古大德之教化,感恩父母及一切众生也。可知,真诚心直接反映学佛的心态,「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佛是真是伪、是邪是正,决定往生与否。由此,《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劝我等要「至心信乐」,至心即真诚心也。

  真诚心如何修学呢?师父上人教导我们「尊敬师长,孝养父母」是众善之根本,亦是做人、学佛之根本。儒家亦讲:「百善孝为先,视师如父母。」以对父母、师长的孝敬心,方生起对一切人事物的真诚恭敬也。正如儒家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佛家讲:「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是前生父母,未来佛」。由此,而对一切众生生起诚敬心。因此,我们理应把「尊敬师长,孝养父母」做为我们处世、学佛的第一课。

  甲二、清净、平等、正觉。

  「清净、平等、正觉」者,菩提心的自受用心。世尊示现「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日服一麻一麦,六年跏趺,正是恢复此心。此心即是佛心,以此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方得无边受用。如《无量寿经》所言:「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可知,发一念清净心念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无碍。

  如何修得清净、平等、觉呢?诸佛八相成道示现:「以定慧力,降伏魔怨」。而欲得定慧,唯有从「戒」起修,能持净戒,则「如暗遇明,如贫得宝」,才能降伏贪瞋痴诸魔怨,由此,而得净心。实在讲真心念一佛名,正是恢复我们自性的清净、平等、正觉。《无量寿经》中言:「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可知弥陀圣号即是清净、平等、正觉。真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自性「清净、平等、正觉」彰显,当下即「是心作佛」。而我等浊恶凡夫念佛之心仍是贪瞋痴,仍是妄想、分别、执著,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由此,我等还得从基础修起,师父上人劝告我们修学净土至少要做到五戒十善,来奠定做人的基础,奠定念佛往生的基础。

  甲三、慈悲

  慈悲者,菩提心他受用心也。世出世间,无不是以利他为出发点,而成就自己。盖利他实是利己;利己须先利他,自他不二,平等真如也。正如儒家以「爱人如己」,而成就「仁」道。佛家亦然,经言:「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於众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由此,慈悲心乃学佛成道之无上促动力,唯有生起救拔一切苦难众生之慈悲心,方有欲成无上正觉之大愿大行。

  我等学佛须以「慈悲利他」为修行的起点。若仍有自私自利,即生贪瞋痴,纵有修持,即落偏小,於弥陀无尽度众大愿相违,难得往生也。由此,慈悲如水,万物得生;自利乃火,燎尽一切福善。

  慈悲心如何培植呢?应从行善修起。《了凡四训》中,天目山中峰禅师讲,利他为善,利己为恶。因此,我等修学应在处处为他人著想中培植自己的慈悲心。应遵循师父上人的教导,奉行十善,打好学佛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入净土之门就须首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而我等恶苦凡夫,欲得此心,就应认真修行三个根。正如师父上人所言,现代人传统的家庭教育没有了,儒释道也遗弃了,天天都是五欲六尘,这就没有了做人的根基。因此,学佛只学到一点常识,不能入佛门。师父又常常告诫我们,学佛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净业三福第一福,其落实在《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要重视扎根教育,才能有花果。可知,能把三个根做得圆满,皆是善根福德深厚者,以此福善,方能渐渐生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大菩提心;才能生起信愿往生心。以此信愿,看破放下,心中只一句弥陀圣号,求生极乐,必定往生。

  乙、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可知,净土修学以发心为先行,若能生起信愿往生之菩提心,即当「专念」此一佛名。然而我等,外有五欲六尘,内有贪瞋痴慢疑。虽有愿,而不切;虽念佛,而不专。诸佛慈愍,首为度脱我等,而示现於世。此示现无非劝导我们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以此方能做到「一向专念」。

  乙一、看破放下

  此乃诸佛所示现的「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世尊为太子时,四出城门,见老病死及沙门,而看破世事无常,遂放下烦恼障出家学道,寻求解脱。经十二年苦学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端坐入定,放下一切所学(即放下所知障),而成正觉。又六祖惠能大师听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彻大悟。海贤老和尚从小历经沧桑,出家后,别人打他,骂他,侮辱他,全不放在心上,以此看破、放下的功夫,一心念佛,而往生无碍。

  由此,诸佛菩萨及古大德正是示现了,唯有看破放下才能悟入。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修行就是练习六根在六尘境缘中不分别、不执著。对世俗境缘全放下了,就成就了。又师父上人常劝我们,对断恶修善亦不能放在心上,善事放在心上生三善道,恶事放在心上生三恶道。对於善恶全不放在心上才能得净业,以此净业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净土学人更应看破,「六道乃火海,极乐如宝莲」。从而放下「娑婆之苦因」,欣求「极乐之乐果」。

  娑婆之苦因是什么?就是贪瞋痴慢疑;极乐之乐果是什么?就是「应常念佛而生喜」。

  师父上人言:「念佛就是念念觉,而凡夫虽口称佛名,而念念仍是贪瞋痴,於一佛名不得利益。」由此,我等既已发愿念佛求生,就应看破一切相实乃无常、虚妄相,从而放下世俗万缘。於娑婆世界的一针一草,都不要贪恋、执著。以此方能随缘、自在,一心念佛亦必往生无碍。

  又看破是解,放下是行。解就应听经闻法,行唯念佛最为胜。解行并重,方得成就。上根利智者,一闻佛法,当下即看破、放下,大彻大悟。我等根劣凡夫,虽然天天听经、诵经,而智慧不开,遇到境缘,仍起贪恋,起忿恨。幸而诸佛及古大德为我等慈愍示现。现今,又有海贤老和尚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老和尚一生的行谊正是教导我们念佛求生必须要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老和尚的几间破房;就是老和尚不离手的各种劳作工具;就是老和尚的一碗芝麻盐面片;就是老和尚以微笑应对别人的打骂。总结来看,看破放下就是海贤老和尚「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离口。

  以下将详细解释「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1)以苦为师

  苦行第一的大迦叶尊者虽至暮年而不舍头陀苦行,佛赞叹道:「有头陀行,我法久存。」又师父上人常言,天人的福报享尽了,大部分都堕三途。盖大富大贵者,安於享乐,不求出离,而疏忽、懈怠於修行。此乃豪贵学道难。因此,修学要「以苦为师」,苦中好修行。又古大德无不是发无上心,「苦行学道」。虽历经磨难,而安於吃苦,乐於吃苦。正如,赵州和尚八十犹行脚,海贤和尚百余仍勤作。大德们正为我等示现:苦行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苦行正是坚定我们的信愿心,苦中才能真正认识到娑婆之苦,而厌离之;闻到极乐之乐,而欣求之。苦行才会看破放下,放下身见,放下自我傲慢,放下世俗贪求,以此扫除尘累,澄净身心。又在为大众的劳作中,身心有个著落处,念佛才不会妄想纷飞,才会欢喜念佛,欢喜劳作。正如海贤老和尚一样,一边劳作一边念佛,福慧双得。

  我等身处末法,业重障深,外又有五欲六尘,若不依古大德所教导的「苦行学道」,如何能克服染浊,消除业障,而得解脱。修苦行,我们做不到世尊成道前的日服一麻一麦,六年跏趺而坐;我们做不到古大德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当前,物欲横流,我们应学习古大德,粗衣淡饭,不求供养;学习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一边劳作,一边念佛。以此看破放下的功夫,才能入信愿持名之成佛大道。

  (2)以戒为师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儒以「礼」为基,佛以「戒」为根。古大德无不教导学佛须先学戒,而后依教而行方得要领。盖由戒才能生福善;由戒才能生定慧;由戒念佛才能得净念。如佛在经中言:「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更喻戒为「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又《无量寿经》言:「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可知,由戒才能通达受持净土念佛之妙法。

  然何为「戒」?《楞严经》云:「摄心为戒」。摄心就须「都摄六根」,放下贪瞋痴,而得清净。又师父上人常讲,「清净心现前,戒律成就」。由此,持戒是手段,通过端正身、口、意三业,防非止过,才能放下贪、瞋、痴。其目的是恢复清净、平等、正觉之自性德能。又经言:「(戒乃)净也,常道也,真际也,无所著也。」所以,戒乃自性流露,是自然常道。由此,若恢复自性,心地清净无浊,平常的生活、工作即是戒。因此,持戒圆满,无须执著於戒条,但身心净洁,一言一行即与戒相应。故持戒全在心行。若心真清净,道宣律师是真持戒,窥基大师也是真持戒。盖心地清净,身口意又有何造作?又何来戒条?又何言持戒之行?

  因此,万缘放下,心中不离佛号,即是真持戒。正如,海贤老和尚一心住在一句佛号,其他完全放下,心中没有想到持戒,但持戒圆满无缺。老和尚的日常生活就是戒,这就是经中「於戒,无戒,无犯」之境界。故蕅益大师言:「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师父上人亦言:「我的戒律就一条——阿弥陀佛。」

  盖阿弥陀佛圣号,即是自性清净平等觉。心中念念不离,即心同佛心,行同佛行,实乃最胜持戒之法。而我等根劣凡夫,心不清净,虽口念佛名,而念念仍是贪瞋痴,不求出离。如此杂乱心念佛,如何能得解脱?因此,若欲成就,唯有依佛教诫,端正身、口、意三业,长时薰修,渐渐的贪瞋痴自然淡去,即得清净。故以此持戒,才能得定得慧;才能培植福善;才能生起真信切愿;才能做到「净念相继」。

  然而,持戒如何落实呢?万缘放下,只一句佛号念念不离,我们做不到。因此,师父上人常劝我等,《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做圆满了,念佛必定往生。此三个根是小小戒,亦是基本戒。因此,我们必须「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扎好三个根,念念佛名,求生净土,即是「持戒念佛」。

  综上所述:净心之法,念佛最胜,若真念佛,戒在其中。我等修戒,为求心净,净心念佛,往生有成。又「以苦为师,以戒为师」重在「忍」,由忍,才能功德无漏,才能福善圆满。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瞋恚之火把所修功德全毁掉了。由此,如经言:「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此乃「忍力成就」。

  何为「忍」?「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即为忍。因此,忍者,心只住在真实之道(即一句佛号),於一切顺逆境界全都不放在心上,完全看破放下。由此,海贤老和尚干活不知道累,别人打他、骂他,老和尚都笑咪咪的对待。老和尚只一句佛号做到了欢喜吃苦,平常是戒。

  乙二、自在随缘

  随缘不变,即得自在。正如经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不变者,即心中时时刻刻住在「信愿念佛」之度世之道,於一切境缘才能做到看破放下,不分别,不执著,而随缘、自在。

  当前凡夫业重障深,无上菩提心难发,如何能做到「心常谛住度世之道」。面对世俗的财色名利及复杂的人事环境,我等若欲成就,就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及善巧方便,懂得随缘,善於随缘。即随善缘,避恶缘也。

  何为善缘?第一善者,唯有「坚勇求正觉」。欲求正觉者,唯有「信愿念佛」。因此,於己「信愿念佛」有利者乃善缘,无利者乃恶缘。因此,我们要以自己的智慧善於辨别何为善,何为恶。

  (1)利益大众的善缘可以随缘做。然而师父上人告诫我们,行善不可著相。一著相,即是世俗之善,只能修一些福报而已。假若修善掺杂著名闻利养,就是增长贪瞋痴,虽不能积功累德,这样善就变成恶了。另外,随缘中要善於辨别善恶,有些看似是利益他人的善行,实则是破坏佛法,破坏他人及自己修行的恶行,此乃因小失大。正如,自己尚无德行,若攀缘去广度众生,最后反而把他人和自己都度到三途去了。因此,行善要以智慧,不可感情用事。

  (2)对於恶缘要懂得善巧回避。正如世尊成道前隐於苦行林;古大德多居山间;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住在乡下小庙,默默念佛,正是避恶缘也。然而,今天去哪里找一个清净之地。在当今物欲为主的大环境下,师父上人常劝我们要护好自己的菩提心,护好自己的佛号不间断,不要去攀缘。师父上人几十年奔波於世界各地,为护好自己的清净心,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用手机,不记别人的姓名住址等等。正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由此,师父上人常告诫我们,要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缘中练习看破放下,练习不分别、不执著,才是真修行。无磨不成佛,在这些顺逆境缘中正是磨炼自己的道心,若做到顺逆境缘不放在心上,不著相,心上只放阿弥陀佛,就随缘自在了。

  乙三、念佛

  净土古大德无不以持名念佛为正行。《阿弥陀经》唯劝持名念佛,《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盖弥陀一乘愿海度众之法全融入一句佛号中,若真能信愿持名,必蒙佛接引。正如善导大师所谓(弥陀)愿愿皆标念佛也,海贤老和尚正是依一句佛名,满弥陀本愿,而往生无碍。由此,净土修行,应以念佛为首要。

  (一)何为念佛

  师父上人言,「念」者,「今心」。当下心中有佛,即念佛。若真生起往生成佛度众之大愿,必念念欣求弥陀现身接引,而称「弥陀」之洪名也。正如子忆母心切,或子遇急难,必称母之尊称也。由此,持佛名乃求生心至切而自然流露也,又以称名故,令念佛之心真实、相续也。正如师父上人所说,天天想极乐世界,极乐就现前,如何想,唯一句佛号。

  然而从理上讲,念佛实是念自性佛,正如《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念佛之心,就需心住於正念,心住於清净平等觉,方是真念佛。若用虚妄心,用世俗名闻利养之心,虽口称佛名,也不为念佛,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

  (二)念佛理论基础,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万法唯心造,佛亦由心修。极乐之无尽庄严美好,亦是自性之清净平等觉所现。所以,净土修学的目的虽是念佛往生净土,然而,行之要门仍须从净心修起。

  如何净心,唯有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在《大经解》中言:「(念佛法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刚经》无住生心之妙谛。」因此,我等难於做到「心无所住」,而念佛法门让凡夫心专注於一句佛名,立一此相,便於摄心。又一佛号,乃万德洪名,以至诚心,念一佛名,蒙弥陀本愿加持,诸佛菩萨护念,诸护法善神护持,即以便巧入佛知见,此乃最胜最妙修心之法。

  又念佛之心,即是佛心。《无量寿经》言:「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可知,阿弥陀佛即是无量清净平等觉。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是自性无量清净平等觉彰显。故《圆通章》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之心,即是弥陀之心;念佛之时,当下即已成佛。又中峰禅师言:「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於弥陀本愿度众之心本无差别。「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则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必与弥陀相感,极乐净土相应。

  由此,念佛之净心,当下即已住於极乐净土。正如,幽溪大师《圆中钞》言:「夫(极乐世界)琼林玉沼,寿量光明,固一切诸法之相也。然则直显於心源,全彰於自性」。此乃「极乐国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六道乃阿赖耶之妄心所变,无此心不受六道众苦。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章太炎先生不见地狱「抱铜柱」之酷刑,及《地藏经》言唯菩萨和受罪苦者才能见地狱。而极乐世界乃自性真心所现,无净心亦不见净土。故师父上人言,念佛的心就是弥陀之心,我们的心与弥陀一样,极乐净土就在眼前。

  综上所述,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正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之理。

  (三)念佛之事相:信愿持名,往生极乐。

  念佛成佛之理,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然事相上,弥陀慈悲,以众生心而为利益。凡夫分别执著未断,故佛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从而,使凡夫「信愿念佛」之心有一个著落处。使凡夫相信有彼极乐世界,而愿往生之;信有彼阿弥陀佛,而愿念之。若真能信深愿切,念念不离,久而久之,方知彼阿弥陀佛即是自性,自性即是阿弥陀佛。入此境界,往生成佛无碍矣。正如师父上人讲,「用一句佛号唤回我们的菩提心(即信愿心)」。若一句佛号念念不离,念久了,妄心就变成真心了,以此真心再将佛念,当下即生极乐。

  (四)念佛须注重两个要点,(1)信愿心,(2)净念相继。

  (1)以信愿为根本

  「信」者,信己本来是佛,信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愿」者,「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此乃信愿之本体。以此信愿方信有西方极乐之种种庄严,信有阿弥陀佛之本愿摄受。信己善福虽少,然以信愿持名可往生彼国。由此,而念念希求弥陀现身接引。

  蕅益大师言:「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可知,信愿心是念佛之正心,若无信愿,虽念佛亦是邪行,与佛本愿相违也。盖弥陀本誓愿海,在度脱十方众生往生极乐,而往生之法,就是信愿持名。

  我等凡夫生死心不切,是以虚妄心、名利心念佛,所得利益不大。正如蕅益大师所言:「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又印光大师言:「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即修持精纯,亦名违背佛教。虽种善根,而了生脱死,当在驴年,可不哀哉!」可知,信愿实乃念佛之根本。

  然而末世凡夫,障重智浅,信愿不足,持名不坚,如何补足?首先,由解补足。经云:「闻甚深法,即生信解」,通过经教明白净土道理,自然信愿初发。然而师父上人言:「有解无行是世间佛学」。盖有解无行,信难真、愿难切,就须亲身力行去实证,此乃「信解行证」之修学次序。

  由此,补足信愿,重在去行。行者,唯念佛为首要。师父上人常劝初学弟子们:「要多听经,诵经,听懂了,一句佛号就够了。」盖能信,发愿往生者,皆是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正如《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夫福善少故,於信愿持名不能受持。若欲补足信愿,须先培植福善。

  种植福善,有六度万行,然一切诸行,唯一佛名最为便巧、最为快速。《文殊般若经》言:「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由此,一句佛号包含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功德同佛。师父上人也常言:「用什么方法积功累德,唯有念佛。」所以,以念佛功德,可补足信愿;又以念佛,而使一声佛号坚固入心。

  因此,我等初发信愿,理应念佛,由一佛名,善福具足,才能信深愿切。信愿具足,念念希求弥陀接引,又必定念佛。以此真信切愿之心,念佛乃至一声,善根福德与佛无异。而往生无碍。

  故,念佛功德难思量,善福具足信愿深;信深愿切再念佛,善根福德与佛同;以此信愿及福善,回向往生必定成。

  (2)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念相继」是衡量念佛功夫之深浅。净念,即经中所言,「发清净心,忆念受持」。亦即不怀疑,不夹杂,只专注一句佛号。如《无量寿经》言:「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可知,净念功德不可思议,一念净念即往生无碍。

  然如何得「净念」呢?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佛事》中言:「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由此,以真诚心念念不离万德洪名,即可消除妄念,而得清净。

  师父上人也讲,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念不离,这才是真念佛。此正契古人所言:「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因此,「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即得净念。

  然而凡夫六根被贪瞋痴所束,念佛心不坚。由此,欲得「净念」需从基础修起。《圆通章》教导我们要「都摄六根」,即师父上人常讲的,要在六根在六尘境缘中练习看破放下,不分别,不执著,心中只一句佛号,才是真修行。因此,欲得净念,正是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在世俗境缘中完全看破放下,不贪不著,「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这样的心态,专注於佛号,才是修行净念的下手处。

  又念佛须「相继不断」。相继不断是真正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如《十善业道经》言:「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可知,善心、善行,唯有不间断才能善法圆满。否则即有漏缺,即生恶法。而念佛唯有不间断,才能得定慧。经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由此,「净念相继」才能得定,由定才能入念佛三昧。又蕅益大师言:「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在此浊恶世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万德洪名不可片刻间断。如中峰禅师所言:「念佛即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盖不念佛,即是念贪瞋痴,以此妄念,妨碍往生。正如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只一句佛号不离於心,方能成就。

  综上所述,念佛之要须以信愿心,净念相继。信深愿切方与佛相应。以此心,净念相继,方入佛境界。

  丙 总结

  学佛就是学自在,寻解脱。若欲成就,就须发无上菩提心。在当前大环境下,我等何罪而生末法,又何幸得遇净土。现今,又有何福善,得遇师父上人慈悲教导和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住世表法。而我等不知感恩,仍贪迷世俗,不求出离。我等虽名曰学佛,而大心难发,懒散成性,不屑於诸佛菩萨及大德的慈悲示现,真是障深业重,细细思量,理应生惭愧心。若今生不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恩情,父母养育的恩情,师父上人及大德们慈悲教导的恩情,施主们供养的恩情及一切众生的恩情何以回报。因此,我等既已学佛,理应发无上心,为了脱生死,为一切苦难众生,为正法久住,而欣求早日往生成佛。

  如何往生净土呢?世尊八相成道之一生行谊实是我们修学的最好指南;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自在往生,为我等示现了净土修行的无上妙法。

  正如,(一)往生之要,信愿为先;由信发愿,由愿当行;行即念佛,持名为正。(二)信愿难发,因在其根;其根有三,孝敬当先;次为因果,三者十善;三根即具,福善初成;以此福善,信愿入门。(三)信愿初发,极乐莲花;莲花未成,福善不圆;积福修善,莫若念佛。(四)念佛不真,因在其心;修心之法,看破放下;看破为慧,经教入门;放下为行,苦戒中成;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放下世缘,随缘念佛;以此念佛,净念不断;念念佛心,信愿方圆。(五)信深愿切,自性弥陀;极乐在前,再将佛念;一念之中,福善圆满;莲花接引,往生无碍。

  以上是惭愧弟子学习《无量寿经》及《大经科注》的心得报告。弟子初学,报告中恐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开进敬呈。

  老法师:开进法师七月七日的报告,我们今天才看到,这是佛力加持,是一篇很难得、很好的念佛开示。念佛的人很多,问题也很多,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篇里面全都说明了。问题,怎么念佛才如法?经上常说,祖师大德也常说,我们在讲经教学里也常常提起,可是我们太健忘了,一遍听过之后就没有了,这个耳朵听进去,那里跑掉了,连痕迹都不落,这是功夫不得力之所在。如果功夫得力,人人都有成就。开进法师这篇报告要多读,把自己业障习气念出来,再把它放下,我们就能如法了,就能相应了。换句话说,往生有把握了,现前得自在了。为什么现前得自在?像海贤老和尚一样,现前就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就自在了。我们现在是杂念、染念、轮回念、邪恶的念头,跟念佛同时生起,念的佛号不纯、不干净,所以功夫不得力。恶念习气它们的能量大,我们念佛没有成习惯,常常会断掉。心里老是想著,是的,我要净念相继,我要一句一句不能丢失。但是保不住,你能保住几分钟就丢失了,不知不觉丢失了,习气太重了!还有人加持你,什么人?过去无量劫来冤亲债主在加持你,他在扰乱,他不让你走,他还没报复你,你走了他报复不了了。这一生不能报复你,来生他肯定来报复你,麻烦可大了!念佛人要常记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要想起这个事情,你就害怕了,你就不敢不念了。这个事情常常忘掉,苟且偷生这个念头时时起来。

  这篇文章可以放在网路上流通,让真正烦恼轻,修行有一点功夫的人,他看到了,我相信他一定把它记下来。一天看一遍,一年不间断,他的善根福德增长了,对於念佛功夫有大利益。希望有心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文章最好一天也看一遍。只要习气毛病还在,对你有好处,帮助你消除不善的习气。

  学生:第三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学生詹盈盈,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依众靠众善调其心。

  刚到鸡足山报恩寺报到时,卫生间的法语就提醒学生:大众共修,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师父上人说过,佛陀最有智慧,让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统统放下就平等了,才能做到六和僧团。而法师们正是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展示了放下自己意思的六和僧团。教导学生:在依众靠众中,放下自己的知见,就是在学老实听话,从而才能将师父上人的意思永远放在自己的意思之上。於是,才有更多精力来观察起心动念,调自心、改自心,修行要修心。

  甲、对别人永远要感恩 对自己永远要忏悔

  每天紧张的课程安排,无形中去除了我们很多的妄想杂念,其实也与雪公太老师给师父上人提的三个条件暗合道妙。师父上人说:这是把六根收摄住,三个月心就清净许多。学生在第十五天早上,突然觉得心静了一点,这证实古圣先贤和雪公太老师的真实智慧。愿我们都能严格遵守,承师教诲,保持一门深入、不夹杂,皆获法益。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学生才发现自己无德无能。何其庆幸遇斯法门与此殊胜因缘,学生内心对诸佛菩萨、中华先祖、龙天护法、师父上人、两位大家长的感恩之情与日俱增。并深深感恩在这三年学佛中,父母、同修道友、护法的支持和陪伴,也感恩所有不理解学生的人,让学生体会到依众靠众的力量之大和善知识的可贵。

  感恩每一位同修家人的陪伴和法师们的提醒,让学生能准时起床、上课,感恩大家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坚持到今天。

  感恩每一位义工菩萨和法师无私的付出。在尽善尽美、亲力亲为的标准下,很多事情需要重复做才能完美,您们的付出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特别是昨晚的「缅怀祖德、感念母恩」生日晚会,会场的布置,晚会的点滴,法师说是动用了全体的力量。感恩您们的真诚付出,才让学生生起忏悔心。

  从一位女众法师念到「想让母亲报学习班,以为是孝心,其实还是自私自利」时,学生的眼泪已在眼眶了。听到赵妈妈说,儿子,我宁可自己不成就,也要成就你……眼泪便止不住了。学生也准备让父母来参加下一届学习班,一定要成就他们。可是,学生的念头是我们一起成就。如果只能有一方成就,自己心上会愿意父母成就,自己受苦,可事上真能做到吗?做不到就是假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那样无私而伟大,儿女对父母是——我好了,希望您们也好。自己的孝心从未开启,自己的名利从未放下,自私自利的夹杂,染污了一切善法。之后看到梁居士为他的女儿默默整理裤腿时,学生忏悔的泪水是成直线往下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很多时候是无言的。我们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一颗发现爱的眼睛和接受并付出爱的心灵,爱是与互动成正比例的。

  学生曾想过,若不能做到真正的孝顺,有什么资格和脸面去见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呢?学生在力行中,虽然一直是乖乖女,父母对我的学习工作都不用操心,但是「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学生体质偏弱,常让父母忧虑,而德行不备,更是令学生惭愧万分。昨晚收到的鲜花祝福语真是应景,「敬天爱人」,这不正是我该努力下手处么?开启内心的爱敬之心,孝顺父母,并将之扩大,爱敬一切长辈,爱护弟弟妹妹及一切人,唯有努力进德修业,方能不愧父母,才能过知恩报恩的一生。

  乙、放下浮躁心 安住当下

  感恩道场也安排我们女众行堂操练。行堂过程一切听组长的,不正是让我们放下自我,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了成就我们,法师们又增添了好多工作量,指甲刀和洗手水的准备、行堂前的温馨提示、路线的细致安排、行堂时的紧紧跟随与提醒……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法师却还感恩我们的配合,真令人惭愧。尤其在行堂过程中,自己还没有提起供养诸佛的恭敬心,没有把心安住下来,好好为未来佛服务,而用的是一颗浮躁心、早点顺利完成行堂的心。於是,打餐过程中将饭粒洒在了桌上。感恩同修的包容,赶紧将饭捡起放在碗中。而看法师们行堂时,是那么庄严与安定,整个过程静悄悄的,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点点滴滴须用心。只有慢慢磨去浮躁气,日积月累方娴熟。

  丙、放下解释心 老实念佛

  师父上人说,人事环境是最能磨炼人和功夫的。有几次因为前面家人的原因,法师前来指点学生,学生第一反应就想解释,话一出口马上后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人为我们指出错误,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改过才能进步,若一个人连过都不知道,从何改起呢?学生应该学习素云老菩萨的不解释,以感恩心认真聆听。究其深因,是学生把念佛心丢了。贤公说,「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自心现量,又有什么好解释的呢?学生要努力克服这个习气,老实念佛就好。

  丁、同桌是弥陀最好的安排和礼物

  感恩无量诸佛菩萨的护持,才有此殊胜的学习班。而同桌,想必更是阿弥陀佛精心安排的礼物。因为止语,和同桌甚少交谈,但从她们的行持上,学生著实学到很多。与报恩讲堂的同桌经历相似,同年学佛,有著同样的愿心与人生取向,她对极乐世界的向往、愿心、单纯认真的态度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斋堂的同桌与学生完全是互补型的,她学声乐,而学生五音不全;她威仪做得到位,常帮学生纠正;她的孝敬心更值得学生学习:每次要等所有长辈坐下后,她才坐下。於是,我们三位年龄最小的,都会等长辈坐下后才坐。古人云,亲近善友如入芝兰之室,不知不觉已染其香。感恩同桌的表法,学生应见贤思齐。

  戊、结语 无量劫来最稀有难逢的因缘

  开经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其实,我们每一位法师与同修之间,乃至自己与亲人朋友间,又何尝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因缘,当好好惜缘,莫把小事放心上,互相增上成就,才不辜负了彼此的相遇。

  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在学生心中,这是最稀有难逢之因缘。因为今生能逢、能修净宗法门,现又在此正法道场与法师同修一同学习。无量劫来,我们想出六道轮回出不去,这一次的因缘是距离弥陀慈父、极乐世界最近的一次。师父上人也在《学习班》第一五三集中开示,这是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有遇到过的因缘。我们当生起难遭想,依靠师父上人教诲,一部经、一句佛号、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努力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依众修自心,今生誓回家。

  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久住世间,光寿无量。惭愧学生詹盈盈顶礼敬呈。

  老法师:詹盈盈的报告,说明一个初学佛的得到法益的心得感想。佛法所说的都是称性,诸佛菩萨,古来的祖师大德,只要有文字留下来的,都值得人尊敬。如果他没有真诚心,他没有德行,这些东西是留不下来的。要知道古时候印刷多么艰难,哪像现在!你们要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经处,它那里还有木刻版,一张一张在刷。我站在他面前大概有十分钟,他刷的还不到十张,刷一张大概要两分钟,你就晓得他一天能做多少本书。我问他,你们平常正常一天可以做几本?他说三本,薄薄的三本,不是很厚的。所以古人典籍留下来的东西,真的都是精华,没有糟粕。糟粕谁拿钱去印?古时候书本是最贵重的,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出的《辞源》,字典《辞源》,上下两册,大概这么厚,上下两册,定价大洋五块。那个时候五块钱,四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你就想到书是多么贵重。所以有钱的人家,有个小书房,书架上摆上几册,那是很奢侈的。一般人家三餐饭都难维持,哪有钱去买书?所以乡下的小朋友读书都要靠自己抄写,你就知道有多么困难。前因后果,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后知道,真正体会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人与人之间相处,决定不能对立,决定不能结怨,他跟我结怨,我受了,我决定没有报复,我们的帐到这就了了,不再结怨了。学佛最重要的一桩大事,了生死。这生死怎么了?出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还有比这个事情更大的吗?没有了,第一桩大事。这是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如果要是把这桩事情疏忽了,这一生空过了,白来了。同学有人指责你,像詹盈盈所说的,生欢喜心,生感恩的心,有人提醒你。如果你还要傲慢,不愿意接受,那你错了,你往后一生是往下堕落,不可能提升的。要学圣贤君子,接受别人批评,要有感恩的心,要能认真反省。他说错了,错了也感谢他,要不然以后人家不说你了。错了怎么办?自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他说的,我没有这个过失,勉励自己不能做;有这个过失,感谢他,改过自新,这就对了。

  人生很短暂,一百年一弹指过去了,在这个短短的人间,最难得的就是闻圣贤教诲,佛法难闻。佛是大圣,圣中之圣,佛的话、菩萨的话,全是从自性自然流出来的,不像凡夫。六道凡夫从什么?从阿赖耶识里流出来的,不是从真心,不是从自性,妄心里头流出来的,假的。真心里流出来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句句是真的。你就要懂得尊重,要用真诚恭敬心来接受、来学习,你才得利益。

  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特别重要的是使命感,我们不但要依教奉行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承传!继承上一代的教导,要传给下一代。我们要做出榜样给下一代看,让古圣先贤老祖宗的东西,不至於在我们这一代就断绝了。这个断绝了,这罪太重,你要是不懂得承传,你把它障碍断绝了,果报在无间地狱。谚语有所谓,地狱一堕下去,什么时候出来?五千劫,这话不是吓唬人的,不是假话,是真的。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到今天才十劫,地狱堕下去五千劫!你有胆量,胆大,敢障碍圣贤的法脉,能障碍众生的法缘,令一切众生在这一个机会失去了,听不到正法,这个因果责任谁负?佛法里常说,断人身命罪轻,这个罪不重,断人慧命罪重了。为什么断身命罪不重?得身命不难,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会太难了!你怎么可以把这个机会断掉?障碍佛法的发展,障碍佛法的弘传,都是极重的罪业,五无间罪孽,怎么可以干这个事情?反过来,你能够弘扬,能够帮助它延续,这个功德多大!太大了!我们像地狱五千劫一样的,把它翻过来,你能帮助佛法弘扬,帮助一切众生得闻佛法,你将来的福报应该也是五千劫,这翻过来。我想这不是随便猜测,这确实是有可能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学习佛法,功德就更大了。要不要学?有一天的活命咱就学一天,有两天学两天,认真学习。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好,一切经典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没有一样不好,样样都好。可是真正要做承先启后、续佛慧命,那一定要开悟。开悟,就一定要走戒定慧的道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功德大了。你开悟了,即使小悟,这是你决定可以得到的,花个五年、十年的时间,小悟得到,小悟就非常可贵。为什么?现在人迷惑,全迷了,你小悟,就是他的好老师,他的善知识。小悟是清净心现前,自己欲望放下了,名闻利养,通常讲财色名利放下了,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五欲六尘、七情五欲统统放下,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生小智慧。再向上提升,平等心。平等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一体,真正明了佛经上所说的,整个宇宙一切万物跟自己同一个心性。惠能大师讲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全宇宙,全宇宙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一体。同体你能伤害他吗?不会。我绝对不会伤害我眼睛,我绝对不会伤害我耳朵。为什么?同体,我会爱护它们,会照顾它们。为什么我们照顾自己,不能照顾别人,爱自己不爱别人,这是什么?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真正明心见性,就晓得一体,上跟一切诸佛一体,下与地狱众生一体,跟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一体。一体,自性的慈悲心就出来了,真正大慈大悲,无上菩提心是你的真心,自然就流出来,不用发它就跑出来。领导你向无上道。

  这篇报告,开始觉悟,认真好好学习,希望你不断的提升你的觉悟,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无量寿经科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无量寿经科注)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