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吴文超:不思善不思恶,思什么?


   日期:2015/10/6 6: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捧读《坛经》,似有所悟。六祖讲得明白:不思善,不思恶,行住坐卧,纯一直心。据此,我写过一篇文章《六祖不是思想家》。

  于是有学佛的读者诘问:那六祖算什么?

  六祖非不是思想家,就叫六祖。我如是作答。

  这位仁兄又设问:不思善、不思恶,那该思什么?

  佛说,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议。这次我请出了老佛爷。

  看来还得费点劲,唠唠祖师禅。

  六祖教法,以无念作为宗旨,所谓“无念为宗”。无念,就是不产生舍弃或贪取的心念,即自心对一切都不执迷,不被束缚。

  善与恶,都在两边,与不二法门相悖。六祖开示 “无二相”,超越一切差别对立,“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但是,“无念”并不是一点心念都没有,假如百物不思,没有任何思维活动,六祖说那就是死人了。落入虽无善恶却是虚妄的无记空,这种见解大错特错。

  六祖进一步阐明,自性能起念,“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自我本身所具有的佛性,是心念的前提。若能认识这个性体,我们将受用无穷。

  《地藏经》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大脑一思索,对外境有念,所念之上就会有偏见,由此产生妄想,就是有为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谱系里,上溯儒道源头,两家都强调回归本元,“空空如也”、“绝圣弃智”,推崇不思议,反对用机心。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谋闭而不兴”。孔子褒评《诗经》 “思无邪”,三百多首诗,纯粹出于天然,是什么就是什么。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的上德表面看没有“德”的样子,实际上其德行是出于天然、淳朴,这样的德才是真正的。

  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如果有意加上心机等小聪明,人纯净的本性就会遭破坏而死亡。

  一旦习惯思议,宝贵的潜意识资源就无法开发出来,直觉就会变迟钝,人的本能就会退化。

  一经思议,便有思维局限,就可能在段落里面滞后偏离,纠缠于意识分别,不可避免失去整体性。

  一有思议,大脑就开始算计,是非对错,患得患失,一事当前就可能良知埋没,失去担当。

  不思议,可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不以有涯随无涯,不殆。

  不思议,就是活在当下,是其是,非其非。从这点出发,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思议,就是不经心意,灵光一闪,直截了当。跳出格局天地宽,奇思妙想不断,创意无限。

  思什么?不可思议!就是这个。这个需要连根拔起,需要有悬崖撒手的大无畏精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